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 2010春管理学基础期末复习指导
第1页共28页2010春《管理学基础》期末复习指导第一部分课程考核说明1.考核目的通过本次考试,了解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管理学基础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考察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是否注意了理解和记忆相结合,理解和运用相结合。2.考核方式本课程采取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考核包括4次作业,其成绩占总成绩的30%;终结性考试即期末考试,其成绩占总成绩的70%.本课程期末考试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3.适用范围、教材本课程期末复习指导适用于中央电大开放教育(专科)工商管理专业和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以及开放教育(本科)会计学等专业的学生。考试命题的教材是由王绪君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管理学基础》教材(2008年12月第2版)。复习的重点资料是中央电大考试中心的《管理学基础期末复习指导》小册子。4.命题依据和原则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管理学基础》课程的教材、实施细则。试卷将兼顾各个能力层次。各层次题目所占比列大致为:了解10%左右,熟悉占40%左右,掌握占50%左右。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判断正误、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5.考试要求考试主要是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能力层次上,从了解、掌握、重点掌握3个角度来要求。主要考核学生对管理学基本理论和相关管理方法及职能的运作能力。第二部分复习应考基本要求考试中要注意的问题:第一、考试中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所谓难易,并非是大题就一定难,小题就一定易,各类题型都有难易不同的题目。考试时间有限,应把自己容易做的题首先拿下,再回头去做难一点的题,这样就会多拿分。第二、所有的题都应作,不能留有空题,做了就比不做好。第三、要注意审题,结合分值而决定文字答题量。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给的分值由少到多,要求的文字答题量也由少到多。学员们最容易失分的是简答题,其实“简答”与“简述”是有区别的,我们的练习和考试中把这两类题混在了一起,然而在评分中分值是不同的。要看怎么问,再看给的分值是多少。第四、要特别注意选择题的把握,选择题是把单选和多选混合在一起的,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只能选一个答案,有几个答案是正确的就要选几个答案,既不能多选也不能少选,否则,会失分的。第2页共28页第三部分复习应考资料及使用该学科本次考试有下列资料可供学员复习应考用:第一、教材《管理学基础》,(主编:王绪君副主编:刘文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教材是学习和命题内容的依据,学生应总体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掌握重点知识,理解知识难点,运用教材知识去分析现实管理中的现象。第二,期末复习指导书(小册),书上指明了考核的重点内容,是指导复习的主要依据。本小册子上的综合练习题,皆附有答案,但是,同学们应该自己先做一遍,然后去对照参考答案,找出自己的差距。第三,随时上网学习,看看老师在网上的指导。第四部份期末复习重点范围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重点掌握1、管理的性质。P42、管理的基本职能P8。二、一般掌握1、管理学的研究对象。P132、管理的作用P12。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一、重点掌握1、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P332、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P29二、一般掌握1、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P222、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论点。P33第三章:计划一、重点掌握1、计划工作的含义。P502、编制计划的程序。P54二、一般掌握1、计划工作的种类和特征P52。2、编制计划的方法。P57第四章:目标管理一、重点掌握1、目标管理的特点和性质。P662、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及其应用P73。二、一般掌握1、目标管理的产生和发展。P70第五章:预测一、重点掌握第3页共28页1、预测的程序。P882、预测的类型。P863、预测的基本步骤。P90二、一般掌握1、预测的含义和作用。P842、预测的方法。P90一、重点掌握1、决策的原则。P982、决策的基本程序。P1023、决策的定性方法、决策的定量方法P105。二、一般掌握1、决策的作用。P99第七章:组织概述一、重点掌握1、组织的管理学含义P1222、企业组织结构P1233、组织工作的原则P126二、一般掌握1、组织的类型和作用P128。第八章:组织结构一、重点掌握1、几种主要的组织结构形式。P1412、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含义及其关系。P1483、影响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因素。P1494、集权与分权的划分原则。P1505、集权和分权的性质和关系P151二、一般掌握1、组织结构设计的程序与内容P1362、部门划分的方法和特点。P152第九章:人员配备一、重点掌握1、人员配备的原则。P1622、管理人员的选聘与考评程序和方法P169。3、管理人员的选聘标准。P165二、一般掌握1、人员配备的任务、程序和原则。P161第十章:领导一、重点掌握1、领导的实质。P1872、领导理论。P1903、领导班子的合理构成。P2024、领导者素质。P2005、正确运用领导艺术。P205二、一般掌握第4页共28页1、领导工作的作用。P189第十一章:激励一、重点掌握1、激励过程和激励模式。P2192、激励机制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P220。3、需要层次论的内容及其应用。P2224、双因素理论的内容及其应用P223。二、一般掌握1、激励理论的分类。P222第十二章:控制的基础原理一、重点掌握1、控制的基本内容。P2442、制定合理控制标准的方法。P2473、实现有效控制的原则和要求。P249第十三章:控制技术与方法一、重点掌握1、预算控制的一般程序。P2672、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P264。3、成本控制法的基本程序。P271二、一般掌握1、产品质量控制方法。P2652、预算的种类。P2683、零基预算法的基本程序及采用零基预算法应注意的问题。P269第十四章:协调一、重点掌握1、协调的内容。P2792、信息沟通的障碍,影响信息沟通的因素。P2913、信息沟通的过程。P2934、正式沟通的方式及促进有效沟通的措施。P2935、协调的原则。P2786、协调组织冲突的对策。P289二、一般掌握1、冲突的分类。P2862、非正式沟通的特点。P89第五部分综合练习题(说明:此练习题与中央电大的复习指导不完全一样,作为补充练习使用)第5页共28页一、单项选择1、决定一个组织经济效益大小和资源效率高低的首要条件是(C),其手段都是管理。A.对人和合理使用B.科学技术的高度应用C.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最优利用D.资金的合理流动2、在组织中存在着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一个重大的区别就是,正式组织是以(C)为重要标准。A.情感的逻辑B.正规的程序C.效率的逻辑D.高度的责任心3、管理科学学派中所运用的科学技术方法,最早来源于(B)。A.科研部门B.军队C.学校D.工业企业4、用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报表,被称为“数字化”的规划,这种计划就是(C)。A.专题计划B.专项计划C.预算D.数量计划5、目标管理理论的理论基础是(D)。A.科学管理理论B.行为科学理论C.组织理论D.科学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理论的有效统一6、通过职工联谊制度、上下级定期交流等制度实现协调的方式是(D)。A.相互调整方式B.结构协调方式C.制度协调方式D.人际关系协调方式7、将考评问题分级分类列表,发放给被调查者并要求填好后送回,由考评第6页共28页小组进行数据综合的考评测验方法是(B)。A.专家评估法B.问卷法C.目标考评法D.排队法8、有关领导者向其下属部门或个人下达命令或指示的权力是(C)。A.决策权B.组织权C.指挥权D.人事权9、领导者有意分散领导权,给部属以极大的自由度,只是检查工作成果,不主动做指导除非部属有要求,这种领导类型属于()。A.专断型领导B.民主型领导·C.自由型领导D.放任型领导10、控制活动过程中,管理人员所在的部门、所处的管理层次不同,实施控制的主要任务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A)主要从事例行的、程序性的控制活动。A.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B.高层管理人员C.重点部门管理人员D.科研部门管理人员1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强调(B)的重要性。A.组织B.预测C.预防D.计划12、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是由马克斯·韦伯提出来的。其中,“理想的”是指现代社会(A)组织形式。A.最有效和合理的B.最符合需要的C.最经济和合理的D.最先进科学的13、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A)。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活动结合起来。第7页共28页A.管理系统B.评估工具C.指标体系D.激励手段14、在预测过程中,如果缺乏或难以获取足够的数据资料,而主要运用个人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判断,这时需要采用(B)。A.时间序列法B.定性预测法C.定量预测法D.简单平均法15、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50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40元,产品单价为80元,若企业目标利润为30万元,部企业应完成多少产销量。(A)A.12500件B.25000件C.20000件D.40000件16、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目标,在分工合作基础上构成的人的集合。这是(A)。A.组织的一般含义B.组织的动态含义C.组织的静态含义D.组织的管理学含义17、依据控制的()分,控制可以分为现场控制、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A.内容B.环节C.对象D.对象的性质18、如果发现一个组织中小道消息很多,而正式渠道的消息较少,这是否意味着该组织:(B)A.非正式沟通渠道中信息传递很通畅,动作良好B.正式沟通渠道中信息传递存在问题,需要调整C.其中有部分人特别喜欢在背后乱发议论,传递小道消息第8页共28页D.充分运用了非正式沟通渠道的作用,促进了信息的传递19、以下哪种现象不能在需要层次理论中得到合理的解释(C)A.一个饥饿的人会冒着生命危险去寻找食物B.穷人很少参加排场讲究的社交活动C.在陋室中苦攻“哥德巴赫猜想”的陈景润D.一个安全需要占主导地位的人,可能因为担心失败而拒绝接受富有挑战性的工作20、1993年,海默和钱皮合著了《企业再造工程》一书,该书总结了过去几十年来世界成功企业的经验,提出了应变市场变化的新方法,即(C)。A.企业战略转换B.企业技术创新C.企业流程再造D.企业管理创新21、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来说,(D)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A.利润目标B.短期目标C.中期目标D.长期目标22、现实经济生活中,往往要预测的变量和因果变量都不止一个,并且它们之间存在互为因果关系,这就需要将多个回归方程联立求解。这种预测方法称为(B)。A.时间序列法B.回归分析法C.计量经济学法D.销售人员意见综合法23、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50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80元,产品单位售价为120元,若企业目标利润为30万元,则该企业至少应完成(A)万件的产销量。A.2B.12C.20D.30第9页共28页24、提出建立理想的组织模式的社会学家是(B)。A.巴纳德B.韦伯C.孔茨D.厄威克25、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50万元,产品单位售价为80元,本年度产品定单为10000件。据此,单位可变成本降到(D)元/件时才不至于亏损。A.300B.130C.60D.3026、企业组织结构的核心内容是(A)。A.权责利关系B.实现企业目标C.分工合作关系D.一项管理职能27、在管理人员选聘的测试办法中,考查人员事先不拟订谈话形式和内容的框架,而是以漫谈形式让备选人员自由发挥的方法是(D).A.即席发言B.无领导小组讨论C.结构式面谈D.非结构式面谈28、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认为(A)不能直接起到激励的作用,但能防止人们产生不满情绪。A.保健因素B.激励因素C.成就因素D.需要因素29、全面质量管理体现了全新的质量观念,它强调(A)。A.产品质量是制造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B.产品质量是制造出来的,也是检验出来的C.产品的服务质量D.产品的最终检验过程第10页共28页30、协调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主要指的是(B)。A.正式途径内的关系B.正式途径外的非正式关系C.上下级之间的关
本文标题:2010春管理学基础期末复习指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959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