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 2010年秋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
1《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重点复习重点内容第一章导论1、中外学者对公共政策的界定2、利益分配的动态性3、公共政策的本质理解4、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主要功能5、公共政策分析要素6、公共政策研究产生的历史背景7、政策科学的诞生与发展8、后工业社会的政策分析考核要求:理解: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主要功能;政策科学的诞生与发展掌握:利益分配的动态性;公共政策分析要素;后工业社会的政策分析第二章公共政策主体1、公共政策核心主体2、准公共政策主体3、公众参与与公共政策4、公共政策主体的能力的涵义和内容5、提升政策主体能力的必要性和途径理解:公共政策核心主体;准公共政策主体;公众参与与公共政策;公共政策主体的能力的涵义与内容;掌握:提升政策主体能力的必要性和途径第三章公共政策系统与决策体制1、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2、公共政策系统的内部关系3、决策权力的内容4、公共决策体制的结构5、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26、公共决策体制的特征7、政府在公共决策中的地位8、执政党在公共决策中的地位9、其它社会组织对公共决策的影响理解: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内部关系;决策权力;公共决策体制的结构、类型、特征掌握:政府、执政党在公共决策中的地位;其它社会组织对公共决策的影响第四章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决策1、确定公共决策问题2、确定决策目标的标准3、拟定公共决策方案的原则4、方案设计者的主观条件与创造性思维的作用5、决策方案设计的程序6、决策方案的具体内容7、决策方案的评估8、选择决策方案应遵循的原则9、决策方案选择的方法10、决策方案选择中共识的形成11、决策方案的合法化12、提出调整方案13、选择调整方案理解:确定公共决策问题;确定决策目标的标准;方案设计者的主观条件与创造性思维的作用;决策方案的具体内容;决策方案的评估;决策方案的合法化;提出和选择调整方案掌握:拟定公共决策方案的原则;选择决策方案应遵循的原则第五章公共政策过程中的执行1、政策执行的理论2、政策执行研究的基本模型3、政策执行组织及其成员4、政策对象5、政策环境36、联合行动的复杂性7、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资源理解:政策执行的理论;联合行动的复杂性;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资源掌握:政策执行研究的基本模型;政策执行组织及其成员;政策对象;政策环境第六章公共政策评价1、公共政策评价的内涵及作用2、公共政策评价的产生与发展3、公共政策评价的类型4、公共政策效果评价5、公共政策评价的标准6、公共政策评价的基本程序7、公共政策评价方法8、我国公共政策评价所面临的障碍9、我国公共政策评价目前存在的问题10、推进中国公共政策评价的途径理解:公共政策评价的产生与发展;公共政策评价的类型;公共政策评价的标准、基本程序和方法掌握:公共政策评价的内涵及作用;公共政策效果评价;我国公共政策评价所面临的障碍;我国公共政策评价目前存在的问题;推进中国公共政策评价的途径第七章公共政策的思维方法1、“公共决策思维”和“公共决策思维方法”2、公共决策思维方法的特点3、一般思维类型4、公共决策思维类型5、头脑风暴法6、德尔菲法7、类比法、隐喻法与群体生态法8、巴拉姆驴子思维法9、理想方案思维法410、简单矩阵思维法理解:“公共决策思维”和“公共决策思维方法”;公共决策思维方法的特点;一般思维类型;公共决策思维类型;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类比法;隐喻法与群体生态法;巴拉姆驴子思维法;理想方案思维法;简单矩阵思维法第八章公共政策与系统分析1、系统思想的形成与发展2、系统的概念3、系统方法及其特点4、系统分析及其产生背景5、公共决策系统6、系统分析与公共政策7、系统分析学派和结构功能分析学派8、系统分析的基本要求9、系统分析流程10、系统分析的主要作业11、决策支持系统12、系统分析应注意的问题理解:系统的概念;系统方法及其特点;公共决策系统;系统分析与公共政策;系统分析学派和结构功能分析学派;系统分析的基本要求;系统分析的主要作业;决策支持系统掌握:系统分析应注意的问题第九章知识经济时代的公共政策1、知识经济的概念与由来2、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3、知识经济对公共政策理念的影响4、知识经济对公共政策体制的影响5、知识经济对公共政策过程的影响6、知识经济对公共政策方法和技术的影响7、知识经济对公共政策内容的影响8、知识经济对公共政策执行的影响9、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的新特点5理解:知识经济对公共政策理念、体制、过程、方法和技术、内容、执行的影响;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的新特点;掌握:知识经济对公共政策理念的影响;公共政策对发展知识经济的影响第十章公共政策案例及其分析1、公共政策案例的特点和类型2、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涵义及意义3、公共政策案例学在中国的发展4、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目的、角度和立足点5、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框架6、实例分析:燃油税,如何走出消极等待的政策困境理解:公共政策案例的特点和类型;公共政策案例学在中国的发展;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目的、角度和立足点;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框架;实例分析:燃油税,如何走出消极等待的政策困境掌握: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涵义及意义第十一章公共政策的理念转型及其挑战1、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公共政策2、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公共问题3、公共利益与公共政策4、公共文化与公共政策理念的转型5、公共决策面临的现实挑战6、当代公共政策的基本走向理解:公共问题是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当代公共政策的基本走向;掌握:公共利益与公共政策;公共文化与公共政策理念的转型;公共政策所面临的现实挑战6各章重点问题提示第一章导论一、中外学者对公共政策的界定1、伍德罗·威尔逊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2、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有权威的分配。3、拉斯韦尔与卡普兰认为,公共政策是一种具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4、托马斯·戴伊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5、国内学者张金马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党和政府用以规范、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行动的准则或指南。其表现形式有法律规章、行政命令、政府首脑的书面或口头声明和指示、行动计划与策略等。二、对全社会的利益作权威性分配1、对戴维·伊斯顿定义的分析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有权威的分配。这一界定突出了三个思想,即:制定公共政策是为了价值分配;分配的范围是全社会;分配的影响力是权威性的。我们认为,为免于对“价值”一词有宽泛的基本掌握,同时又能突出公共政策的本质,不如把“价值”改为“利益”。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政策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各种利益群体把自己的利益要求输入到政策制定系统中,由政策主体依据自身利益的需求,对复杂的利益关系进行调整的过程。具体地说,政府利用公共政策,去保护、满足一部分人的利益需求,同时抑制、削弱甚至打击另一部分人的利益需求。通过政策作用去调整利益关系,在原有利益格局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利益结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共政策的本质应该是政府对社会实行权威性的利益分配。这也是我们前面主张的,可以在戴维·伊斯顿对公共政策的定义中,把“价值分配”改为“利益分配”的理由。72、利益分配的动态性与戴维·伊斯顿的定义不同的另一点是,我们认为公共政策的功能绝不仅限于分配上。政府分配利益是一个动态过程,分配的基础是政府选择利益和综合利益;分配的关键是落实利益。从社会公共利益中,由利益选择到利益综合,由利益分配到利益落实,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公共政策的过程取向,是与这种利益取向完全一致的。(1)利益选择政府对利益的分配,不是任意的、无的放矢的。作为公共权力的占有者,政府把利益分配给谁,首先来自于政治统治的目的。政府要选择那些与政府的价值取向一致的社会群体利益,作为分配对象。不过,在市场经济下,政府也是多元利益主体之一,也要寻求自身的最大利益。政府是由若干成员组成的,每个成员的利益以及他们的总体利益是借政府的机构来实现的。所以制定什么样的政策,政府首先是选择利益,选择那些与社会整体利益一致的方面,也选择那些与政府自身最大利益相一致的方面。这种人为、主观的选择特征,必然使公共政策在分配社会利益时带有明显的倾向性。(2)利益综合政府在向社会各成员分配利益时,除了考虑到社会的整体利益与政府的自身利益之外,还要充分想到社会各成员之间的利益相关性。公共政策是要提供一种普遍遵循,或者至少相关人员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规范人们在追求利益所出现的矛盾或冲突中的行为。政府必须综合地平衡各种利益关系,或简称为“利益综合”。利益综合建立于利益选择的基础之上,它除体现在政治行为与普通准则上,还体现在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上。现实社会中,利益是多元化的。政策既要反映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需求,又要兼顾保护少数人的合法利益。政策的作用,是要调动人的积极因素,排除那些消极因素,把各种利益矛盾尽量控制在较小的范围之中,以保证社会的稳定与发展。(3)利益分配公共政策本身并不是资源,而是由于政策实施后保证了一部分人的利益得到满足。这意味着政策起到了向社会有关成员分配利益8的功能。对不同的政策对象来说,公共政策所分配的利益,往往对一些人是直接的,而对另一些人是间接的。公共政策的最大特点之一,总是保护多数人利益,尤其是多数人的长远利益,而抑制少数人的利益。不过,人们从政策中获得利益或失去利益不是绝对的,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某一政策使得一些人既获得利益,又失去利益。(4)利益落实政策分配利益,满足一部分利益群体的合理要求是十分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这些利益群体能否按照政府的规定目标,获得应有的利益。这不仅是相关的利益群体关心的事,更应该是政府关心的事。政府的政策主体地位,需要它们主动地把政策内容贯彻到实践中去,产生应有的政策效果,即从本质上讲,使得分配的利益到位。综上所述,在对公共政策的本质基本掌握上,应突出的内容有:第一,它是对全社会的利益进行分配,而不是其它分配。第二,它是基于多种利益关系的有选择的利益分配,而不是盲目的分配。第三,它是通过综合各种利益矛盾后的利益分配,而不是孤立地就事论事式的分配。第四,它是要在实践中得到兑现的利益分配,而不是口头或纸上的利益分配。三、公共政策的定义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定义中的政策主体只限于政府,而没有考虑到社会中的其他公共组织。除此之外,对于这一定义,我们需要强调五点:1、公共政策是政府的政策,是政府制定的行为准则,这些准则首先体现了政府的政治行为,是政府活动的产物。2、公共政策的本质是要解决利益分配问题,既包括物质利益的分配,也包括精神利益的分配。3、公共政策对利益的分配,是一个动态过程。这种过程取向大致经历四个环节:利益选择、利益综合、利益分配与利益落实。94、公共政策对社会利益的分配,服从于政府的整体目标需要,或者更直接地说,服从于政府对利益的追求。5、公共政策对社会利益的分配过程,是有时间与空间限制的。四、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整体性。公共政策要解决的问题是复杂的。尽管某一政策是针对特定问题提出的,但这些问题总是与其它问题网结为一整体,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政府不可能通过某一项或几项政策对全社会实行有效管理。人们常说,政策要配套,是指由众多数量、类型不一的政策,组成政策体系,强化政策的整体功能。整体性不仅表现于政策的内容与形式上,而且还表现在政策过程中。作为政策体系的整体功能,以及政策过程诸环节的整体作用,除取决于自身的联系之外,还与政策环境密切相关。2、超前性。尽管公共政策是针对现实问题提出的,但它们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安排与指南,必须具有预见性。任何政策都有明确的政策目标,即解决政策问题所要达到的目的、结果和状态。先进的政策目标,决定了政策应是超前的。除目标外,相关的政策内容,同样具有超前性。政策的超前性,不是脱离实际的空想,而是建立在科学预测与对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充分认识基础上的必然结果。3、层次性。政策作为政府行为的产出项,根据不同层次的政策主体,具有不同规格。尽管不同的政策间是相互联系的,但这种关系并非“平起平
本文标题:2010年秋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974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