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创新中国观后感4篇【前言导读】由网友为您整理收编的“创新中国观后感4篇”精选优质范文,供您参考学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创新中国观后感篇1昨日,考完四六级后,我观看了一部纪录片——《创新中国》,第一集标题是《信息》,主要介绍了无人机快递服务,无人驾驶技术,农业大数据,物联网大楼,城市数据大脑,量子通信等前沿技术。第二集的标题是《能源》,介绍了从传统的火力发电的改造,到太阳能光伏和光热发电的应用,甚至人造太阳(可控核聚变技术)。第三集的标题是《制造》,讲述了中国怎样从一个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第四集的标题是《生命》,讲述了农业和医学的相关的生物技术。第五集《空海》和第六集《潮起》我还没有看。首先,我对这个纪录片的第一印象是解说,在片头的时候,就有人刷弹幕是AI解说,然而一开始我却完全听不出这是合成的声音,但是评论里有这样的一段话:《创新中国》总导演史岩,在考虑配音员的人选时,反复思量仍觉得李易是最适合的。可惜的是,李易已经在2013年去世了。李易的嗓音浑厚,并且极富磁性,在业界享有崇高的地位。“用事实说话,焦点访谈”,这段深沉浑厚、气势不凡的声音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曾为《再说长江》《大明宫》《美丽中国》《人类星球》《迁徙的鸟》等纪录片和影视作品配音。不过,当下火热的AI技术可以弥补这个缺憾,央视和科大讯飞共同完成了这次AI模拟配音,让李易雄浑大气的声音再现江湖。这是全球首部利用AI模拟人声来完成配音的大型纪录片,节目全程解说部分都是用AI完成的配音。李易老师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因为他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动画片《海绵宝宝》里面的一个角色——章鱼哥的配音,很可惜李易老师于2013年去世了。我曾经在央视纪录的一部纪录片(似乎是《人类星球》)的片尾看到用方框框起来的李易老师的名字,当时觉得很惋惜,惋惜或许再也没有李易老师的完美章鱼哥的配音,《海绵宝宝》是一部非常优秀的配音作品,是公认的甚至比原版配音还出色的少数几部作品。谁也没想到,科技的发展可以这么迅速,可以用计算机完美还原一个人的声音。我觉得虽然这种技术合成的声音用于纪录片解说绰绰有余,但是要真正地能够为一个角色有感情地配音,或许还是要有一段路要走。此外,《创新中国》还埋了一个彩蛋——在第一集的17分47秒,出现了《海绵宝宝》的片段,我认为这是向章鱼哥的配音和这部纪录片的解说声源李易老师的致敬。这部纪录片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第四集《生命》,对生命科学难免会有一些自己的感悟,在看这一集的时候,不停地就有人刷“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虽然仍有许多人在劝退生物专业,但是不可避免的是,生命科学,仍然是与我们生活最密切的科学,没有之一,因为人类本身,就是生物,我们每天赖以生存的食物也是来源于生物,甚至在工业革命之前,人们的衣食住行全都离不开生物,我相信生命科学是人类最早接触的科学,而且即使过了几百万年,我们对生命科学的了解仍然只是冰山一角,所以正如这集解说里面的一句话:“在事关人类生存的问题上,生命科学带来的突破,可能比其他任何领域,都更加令人惊喜。”然而我最感兴趣的是第四集最后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虽然只有十几年的历史,但是吸引了无数有创造力的科学家,我很喜欢这种科研方式,一切从零开始,可以自由选择自己认为重要的课题,放开了科学家的想象力,让思想火花迸发出来,才能产生新的理论和技术。虽然或许考核严格,但是还有什么能让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实现自己的想法更酷的事情呢。以我大学四年的经历来看,中国有些地方的科学研究,除了官僚化严重外,近亲繁殖也特别严重,不少学生从本硕博都在一所学校里就读,毕业后直接留校当教师了,这样做的话严重制约了科研的创新能力,以至于不利于科学研究的发展,而北生所这种科研模式,吸引了从世界各地回国的科学家,为中国的生命科学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萌新留学生,虽然目前仍在学习阶段,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我似乎知道了我未来要做什么,那就是努力学习,为未来生命科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其实在第一集,最吸引我的技术就是农业大数据,作为一个农业院校就读和从农村出身的学生,我深感从事农业生产的辛苦,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中国靠着人口红利将农产品价格降到几乎世界最低,但是这种方法不长久,时代注定要淘汰这种面朝黄土背朝天和起早贪黑向土地要钱的落后生产方式,而未来的发展趋势是靠农业大数据和物联网实现全自动化的生产方式,在人力成本越来越高的中国,为了保证供应巨大人口的农产品产量,这就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曾经有邻居问我是不是不上学就回家种地,但是我却想的是,就算是种地也不会是像上一辈这样辛苦的生产方式,而我将用我学到的和将要学的新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并且就目前来看,现在的农业发展趋势正是向自动化生产发展。举个例子:在以前,蔬菜大棚用来保温的草苫子是用人力来拉和放的,每天上午拉苫子,下午放苫子,半年都是这样过的。但是现在大部分的蔬菜大棚都用上了卷帘机,而且由草苫子升级为更加结实的棉被,这种变化,放在十几年前,是不敢想象的,但是这种机器的应用,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节省了时间。但是机械化只是迈出的一小步,我相信物联网的发展,农业生产实现全自动化就是不远的将来。说到物联网,现在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小米的生态链,无论有多少人不喜欢小米,小米还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举个例子,我现在可以用米家APP通过米家云台摄像机看到遥远的大路彼岸的家门口。十多年前,我们刚迈入3G时代的时候,我们没有想到10年后,我们会人手一个智能手机,通过它我们可以与在遥远的家乡的亲人面对面的交谈,那时候我们认为打可视电话是非常昂贵的,但是现在,视频通话几乎是免费的。而我们却把这种情况当成了理所当然。刚刚跨入4G时代没几年的我们,在憧憬着5G时代的到来,5G时代被认为是万物互联的时代,或许到了那个新的时代,我们认为那个时代的技术就是理所当然,科技发展是没有止境的,总有人会突破人的想象力,或许现在每一个技术的创新,就有可能打开一个新的时代的大门。我相信,小米的智能家居就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万物互联就是即将到来的世界的常态,很高兴小米代表中国,正在引领这个世界走向万物互联的新时代。创新中国观后感篇2观看《创新中国》纪录片,看到了无人机、光量计算机、大飞机、3D距骨打印等等,该记录片让我看到了这样那样的最新创新成果,不竟让想到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我想用习总书记的一句话来描述,那就是他们都有一颗伟大的“中国梦”。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从我记事以来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一同成长,我出身普通的农村家庭,少年时期生活是能吃的饱、穿的暖,但穿过带补丁的衣服、吃过一天三餐的咸菜饭,家乡从80年代黑白电视机到彩色电视机,96年参军时发展到有了电脑和BB机,后来有了大哥大、二哥大等模块手机,90年代末慢慢有了可以拍照的手机、彩铃彩信手机,2000年后逐步进入互联网、智能手机等高科技产品时代,直至现在的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的经济、建设、军事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40年国家发展取得的成就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可能是因为从军的原因,平日对国防军事还算比较关注,1999年看到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2003年看到了南海撞机事件等,看到了帝国主义的嚣张、蛮横,无比愤慨的同时也看到国防军事力量同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那以后每当看到新闻上先进的潜艇、军舰像下饺子一样的速度下水,战机从歼六、歼七、歼八到国产飞豹、歼10系列、航母、舰载机直至最先进的歼20及无人机技术、火箭航天技术等等,看到国家国防军事力量一步步走向强大心里感到无比激动和自豪,沉睡的狮子终于醒了,东方巨人站起来了。《创新中国》中的一项项发明创造一次次震撼着我的心灵,看到那些学成归来,不忘祖国的科学家们,看到了敢做敢拼,不落人后的企业家们正在为了伟大崇高或简单执着的理想而不懈的努力奋斗。他们的成功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次失败,还有多少科研人员一辈子为之奋斗都没有取得成功,我想有很多很多。当下,我们享受改革开放成果,享受着和平,享受着高科技时代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捷,我们应该要向所有默默无闻的科研工作者们表达无比感激和崇高敬意。想到自身工作,原来自认为的努力学习和工作,其实根本算不上,究其原因,我想是缺少一颗“中国梦”,希望每个中华儿女都心怀这颗梦,因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很庆幸有了这样的感悟。创新中国观后感篇3《创新中国》作为一部关注前沿科学的纪录片,用鲜活的故事生动地讲述了中国最新科技成就和创新精神,记录了当下中国伟大的创新实践。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有闻名世界的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为中华民族创造璀璨的中华文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纵观人类历史,唯有科技的发展以及科技所带来的工业革命、产业革命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7年5月,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国青年评选出了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扫码支付、共享经济和网购。新四大发明确实大大方便了我们了生活,中国智造正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但对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在科技领域还有许多差距,切忌沾沾自喜。1、科技创新永无止境。诚然,我们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等热点领域的探索正走在世界的前列。但是一个“中兴芯片”事件就看到我们很多方面还技不如人,我们的软肋还没有得到很好保护,被人一击就中。航空发动机的研发亦是如此。作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大国,我们必须正视问题,而不是躺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光环中怡然自得、忘乎所以。科技创新永无止境,只有奋起直追、迎头赶上,才能逐步拉近距离。2、勇于探索前沿科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国科技界要坚定创新自信,坚定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提出更多原创理论,做出更多原创发现,力争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所以,我们必须依靠“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制定好规划、瞄准目标,勇于探索前沿科技,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3、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强大的基础科学研究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石。对于科技创新发展,我们不光要着眼于量子科学、脑科学、合成生物学、空间科学、深海科学等重大前沿科学问题,更要坚持从教育抓起,潜心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对数学、物理等重点基础学科给予更多倾斜。在农业、材料、能源、网络信息、制造与工程等领域和行业集中力量突破一批长期制约我们发展的科学瓶颈,夯实科学技术长远可继续发展的的基础。创新中国观后感篇4都说创新引领梦想、塑造超越,也带来自豪与信心。近几周来,在我们部门学习并观看《创新中国》后,大家对创新颇有感触。六集的纪录片总体讲述了中国最新科技成就和创新精神。它将我国最前沿的科技突破、最新潮的科技热点一一展示,同时还涉及到大量的最新科研成就,比如光量子计算机、中国空间站计划、智能制造、基因编辑技术、世界首例3D打印距骨植入手术等等。本纪录片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的科技领域的飞速发展与世界的距离,同时也让我们普通人了解到了我们国家在大众未知领域一直未有的成就与骄傲。本片借用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故事记录了在现今中国发生着充满激情活力、才思不竭的创意,看到闻鸡起舞的干劲和永无止境的追求。比如顺丰快递员学习无人驾驶技术、中石化开发的新型能源--生物航空燃料;华大自主研发的基因测序仪打破国外垄断、几百位志愿者体验天宫一号6个月等;从航天航海到生命科学,从中科院的院士到企业从业人员,在每一个或陌生或熟悉的领域,无论谁置身于这个时代,他们用实际行动和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主动接受新鲜思想并且敢于创新勇于开拓,才能更加自信的面向未来。在大家惊叹于高科技带来的便利同时也不禁有了忧患意识。作为社会中存在的人们,如果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终究是要被淘汰的。这算是创新带给我们的启示?我想如此。创新让我们有了方向,在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时代,事物都是在不断更替变化,只有把握住时代的发展和脉搏,找准方向,走在前列,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创新还要求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潮流,保持敏锐的洞
本文标题:创新中国观后感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974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