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3篇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3篇【导读】这篇文档“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3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1关于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黄河庄村关于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马腾南孙庄乡黄河庄村党支部副书记按照区委关于在大学生村官中开展“服务群众大走访,创先争优当先锋”活动的要求,我通过与群众交流谈心,分别走访了村里的富裕户、困难户、示范户和老党员老干部户,汇报如下:一、村基本情况(一)村庄概况。全村共有153户,总人口513人。共有两委班子5人,黄河庄村地理位置优越,环境宜人,农产品以棉花、辣椒为主。(二)党员队伍。该村现有党员19名,其中:男党员18名,女党员1名。党员队伍中,具备小学文化的4人,初中文化的10人,高中文化:3人,大专文化2人,解放前老党员1人。(三)村民代表。该村共有村民代表20名,代表中有党员8名,群众12名。(四)人口结构。黄河庄村现有人口中学龄前儿童40人,务农382人,学生44人,工人或经商41人,在校大学生4人。(五)计划生育。育龄妇女95人,应上站人数95人。20XX年以来无计划外生育。(六)耕地林地。耕地1920亩,开荒地660亩。其中林地110亩,树木近12000棵。(七)畜牧养殖业。梁久柱养母猪5头;王希祥养奶牛12头;梁克富养奶牛5头,羊15只;王志华养猪13头;王志锁养羊20只。(八)基础设施。08年底至今,完成全村主副街道水泥路、通往王玉石村水泥路、通往天津宁河县岳龙镇水泥路、新建6间村址、300平米休闲广场并配备12套建设器材、中心河护坡、四座生产桥、1600米低压线路改造。(九)宅基地情况。全村共有宅基地169处,有集体土地使用证154处,无证15处。有证实际面积为53813平方米,无证的实际面积为5695平方米,批示面积为30176平方米,正房面积为11503.9平方米,厢房道座面积为7393.6平方米;没批示实际面积为5695平方米,正房面积为1184.4平方米。有前后院墙的56户,超出村规划的8处。集体土地使用证与现住户不符的44户;房屋互换的6户,赠与未过户的1户,买卖房未过户的2户,一处宅基地两处房子的共30户,三代人共住的9户,有两处宅基地以上的23户;老人轮住的4户。二、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产业化结构单一,长远效益不明显。一是产业发展不平衡。从调查的情况来看,黄河庄村目前还缺少有力的支柱产业,而且产业结构也很单一。二是产业链条不完整。新农村建设中产业化经营格局尚未真正形成,缺乏稳定的精深加工企业,生产资料供应、储藏、保鲜、运输、包装、精深加工、批发零售以及物流等诸环节链条不够完整,造成初级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比例越来越重。三是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黄河庄村虽然组建了一些协会,但是组织化程度普遍不高、内部管理不规范,协会与会员之间联结松散,协会和农民之间还未真正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民很少在协会的二次分配中获益增收。同时,各种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功能尚不健全,对产业的拉动力弱,带动致富能力不强。2、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以党政部门或村两委为主要实施主体,而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主动性不强的现象。这种现象大大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也不利于干群建设积极性的发挥,甚至出现了很多领导唱戏群众看戏的局面,这也促使有些领导无法将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到彻底。3、创新性的工作作风有待加强。部分村干部工作作风不够扎实,面上工作多,平时只顾忙着尽力去做好本职工作,不太注意周围发生的事情,对与自己无关的或关系不大的事还不够热心、不够主动,也没能更热情更主动地关心群众,谈心不够,交流较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思路不宽,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够,工作只停留在一般化的水平上,改革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尚有部分干部对待工作有时只满足于认真完成单位领导交给的任务,开拓意识还不够,常常求稳怕乱。由于自己思想不够解放,就谈不上敢想、敢试、缺乏知难而上、困难而进的工作态度和勇气。三、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建议与对策1、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紧紧围绕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两大目标,突出农产品加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农村服务业三个重点,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全面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质量效益水平。要大力农村小型加工业,以产业为支撑,以特色兴产业、赢市场、增活力。特别是可耕种面积比较少的村域,要着力发展二、三产业,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农民增收。2、落实优惠政策,引导农民自主创新。要积极出台旨在提高农民自主创新能力的文件政策,建立和完善鼓励农民自己创业的激励机制,引导农民走好三条路子:一是引导农民走好传统农业向优势产业转移的路子。二是引导农民走好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的路子。三是引导农民走好优秀人才返乡回流的路子。动员和吸引有能力、有技术、有实力的在外打工人才回乡创业。同时,完善鼓励大学生回乡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使农村经济发展与人才和技术牢牢捆在一起,形成人才输出与回流的共振效应,从而推动农民不断自主创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3、政府搭台,让群众唱戏,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农民群众参与,增强了民主意识,保障了新农村建设工作顺利进行。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在村党支部领导下,自发成立各种新农村建设组织,在新农村建设管理中实行自我管理,同时政府在为农民规划建设新居时,听一听群众意见和建议,尊重农民的意愿去为农民构筑美好新农村蓝图。在统一规划下,如何建设,建设什么由农民发言,提高参与度,争取广大农民群众理解、支持。新农村建设中的立足点和着力点在于为农民提供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乡村都抓住新农村建设契机,加快农民住宅建设步伐,为农民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可以这样说规划是建设的龙头。有关部门应深入调研,在群众参与及尊重民意的前提下做好规划。要从农村地域出发,依据“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原则,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四、我所重点关注的问题:农村需要怎样的人材1、要有勇于奉献的精神。农村需要人才,但农村又不可能在短期内给予人才太大的回报,到农村要面对简陋的工作条件和艰苦的工作环境,没有勇于奉献精神的人难以在农村立足。2、要有踏实肯干的作风。农村的发展不需要太多的空中楼阁式理论,需要脚踏实地的引路人。大学生下了村若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踏踏实实地学习、工作,努力开拓进取,那么就会给农村来额外的负担。3、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农村工作的基调是复杂、艰苦、困难的,工作的对象是相对信息不畅、思想理念陈旧的农民,若没有坚定的信仰和不移的信念,很容易成为农村这个战场上的“逃兵”。4、要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大学生所拥有的不是广博的理论知识功底,但对于实践、对于农村的经验却基本为零。初入农村,若没有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那就像“往井里丢皮球”,看似“下去了”,其实却“浮着”,很难真正融入农村。5、要有扎实全面的能力。引导大学生进农村是因为农村需要信息、理念、技能,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具有全面的工作能力和扎实的理论功底。农林、畜牧、栽培、兽医等曾经“冷门”专业的人才将会在农革时大受群众欢迎。农村确实是一个广阔天地大舞台,具备了良好的客观条件,需要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在各个领域里尽情表演,大展宏图。即使像江苏华西村那样富裕的地方,也需要高水平的科技专家;那些目前还贫穷落后的地区,更需要大学生、硕士、博士,去奉献青春,施展抱负,艰苦创业,改变面貌;从生产、生活、风气、村容、管理各个方面,帮助全国农民实现小康,建设社会主义农村新天地。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2关于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的几点建议为贯彻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推动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民主法治建设,创建“平安乡村、和谐乡村”,根据省政协的统一部署,****年*月*日,在省政协副主席***的带领下,省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组成调研组,分两个小组赴***等六市就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民主法治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在调研中,调研组全体成员进一步学习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和《在中央政治局第28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等法律、文件和文章;听取了省政府和有关部门关于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情况通报;调研组听取了7个县(市)党委、政府的情况汇报;召开了各县(市)公安、法院、司法、财政、民政、宣传、农业、工会、共青团、妇联等有关职能部门座谈会;分别到12个乡(镇)召开了乡镇村社干部和农民代表座谈会,听取当地乡镇汇报社会主义新农村民主法治建设情况和基层干部群众的情况反映;走访了22个村委会和近100户农户,广泛听取了村支1部、村委会委员和农民群众的意见。现将调查的主要问题和建议报告如下:一、当前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民主法治建设面临的几个突出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实施以来,我省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与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要求相对照还有相当的差距。这些问题和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村级民主制度建设不够深入,村民自治机制还不够完善1、一些地方乡镇村社干部和群众民主意识不强,对实行村民依法自治的重要性还认识不到位。部分地方乡镇党政领导学习不够深入,理解不够全面,缺乏对实行村民自治重要意义的正确认识,没有把加强村民民主自治摆到重要议事日程的位臵。我省农村整体文化水平偏低,加之有文化的青壮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导致农村群众民主自治意识不强,参与民主自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不够。2、村民民主选举和集体意识较淡薄,推行民主选举制度不够深入。党的农村政策不断优越,减去了农村的所有税费负担,但同时部分村民国家概念、集体主义观念逐渐淡漠,参与民主选举、民主管理等集体事务的积极性不高,对公益事业和公益活动不支持。一些地方村委选举采取背篼流动票2箱办法,一些地方采取给误工费的办法才有人参加投票。村民客观上没有充分享受民主选举权,也影响了村委的权力认受性与合法性。3、民主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制订不够规范,落实不够。大多数村已经制订了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村务公开制度、调委会工作制度、治保会工作制度等,但一些地方仅仅只是制度上墙,且内容陈旧,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一些“村规民约”还有罚款等违法条款。在执行上缺乏具体落实的措施,流于形式。4、民主决策程序不够规范,村民自治的运行机制不健全。大量的民间纠纷的解决缺乏约束机制,仅仅靠干部的个人威信或宗族势力来解决,或将矛盾上交,成为上访案件;“一事一议”在执行中缺乏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和监督保障制度,导致决定执行难,尤其是对个别“钉子户”缺乏有效的制约。5、民主监督缺乏有效的措施和程序规定。乡镇、村社主要领导大多集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于一身,内部制衡监督机制薄弱。一些地方村级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混乱,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村民民主理财、村级财务清理和审计等民主监督制度流于形式,一些事项暗箱操作,群众监督、舆论监督难以到位。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在内容、形式和时间上不规范。有的按季公开,有的半年公开,有的一年3公开一次。对村务和财务的一些关键性、敏感性的事项或细节不公开,如村办学校、村建道路等公益事业的筹资方案和使用情况,村集体经济项目立项、承包,救灾救济款物发放等情况公开不够,群众意见较大。监督机制不健全,导致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还比较突出。6、农村基层组织的队伍建设和阵地建设薄弱。由于我省是劳务输出大省,绝大部分地方文化程度较高的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基层干部队伍年龄偏大,知识层次偏低,留守的多是“386199”人员(指妇女、儿童和老人),导致年轻的基层党员干部的培养力度不够,后继乏人。一些地方村“两委”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基层阵地建设问题突出,一些村委会借用村小学教室作为办公场地,有些村委会甚至连最基本的办公场地都没有,被村干部形象地称之为“红旗插在家门上,公章挂在腰杆上”。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地方出现了多种形
本文标题: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0178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