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生态实习报告范文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生态实习报告范文4篇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精选多篇幅较长。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下面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生态实习报告范文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生态实习报告11.自然环境特征青城山景区地处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山地著名的“华西雨屏带”的中北段,约30°54′n和103°35′e。全山有36座山峰,诸峰环绕状如城廓,山上树木茂盛,终年青翠,故名青城。全境周围120km,保护面积1522hm2.区内气候温和湿润,属亚热带温湿型气候,年平均温度℃,最热月极端温度℃,最冷月极端温度一℃;平均相对湿度81%;年降水量;无霜期271d(数据由成都市气象局提供)青城山地质地貌上以“丹岩沟谷,赤壁陡崖”为特征,土壤类型主要为山地黄壤,母岩为侏罗纪紫色砂岩、泥岩和砾岩的坡积物。2.植被概况青城山风景区主要植被类型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暖性针叶林。根据青城山样地调查资料、野外路线踏勘记录的植物种类及《中国都江堰市植物名录》中所记载的青城山植物,初步估计植物346种,其中蕨类植物51种,隶属于26属l6科,种子植物295种,隶属于192属90科。其中裸子植物7种6计青城山约有维管属5科;双子叶植物252种169属77科;单子叶植物36种22属8科。植物区系有明显从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青城山森林植被可以分为2个植被型5个群系.常绿阔叶林类型基本处于稳定阶段,尽管个别样地受人为影响,一些阳生性的落叶成分侵入林内,使群落具有明显的次生性质。但是,目前常绿树种发育良好,落叶成分缺乏更新幼苗。预计经过一段时间群落会演替为顶极群落;暖性针叶林中针叶树种杉木生长发育情况不良。而常绿阔叶树种在群落中发育良好。据此可以断定,群落中杉木的地位将会被常绿阔叶树种替代,暖性针叶林将演替为常绿阔叶林。3.青城山森林植被种间联结的特点青城山森林植被乔木层和灌木层常见种群的联结关系大多数未达到显著程度,种对问的独立性较强,种间联结存在明显的松散性。可以预测,随着植被的发展,群落内物种之间的关系会变得更加复杂,对生境有相同或相似反应的物种之间,可以利用群落中的共同资源而参考资料,少熬夜!形成极显著的正联结,或者一个种依赖另一个种而生存,也呈现出正联结性;与此相反,两个对生境有不同反应的物种,便生活在不同的小环境中,形成显著的负联结。另外,如果一个种对另一个种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利的影响,也会形成种间显著的负联结。4.结论青城山森林植被的物种多样性各种测度指标基本表现相同的趋势。各森林地的物种多样性大小依次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不同植被类型的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大小为常绿阔叶林大于暖性针叶林。植被类型相同的群落,其物种多样性指数接近,植被类型不同的群落,其物种多样性指数不同。因此,物种多样性能反映出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等的差异。除环境因子影响青城山森林植被的物种多样性外,人为因素的干扰也对物种多样性的大。因此,加强森林保护,减少人为干扰能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青城山风景区森林植被种子植物种类丰富,珍稀濒危植物和特有植物众多,种子植物属区系起源古老,植物区系成分十分复杂。温带成分和热带成分在这里相互交触,充分显示了其植物区系的过渡特征。生态实习报告2一、东滩湿地公园1、概述东滩湿地公园毗邻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也是国内唯一一处与候鸟保护区相邻的湿地公园。建成的湿地公园二期草木丰茂,引来了不少珍稀鸟类。湿地公园二期专设了一个水涉禽招引区,园内种植了大量崇明当地土生土长的植被,如竹子、赤槐、乌桕、水葱、菖蒲等,这不仅形成了错落有致的景观,也为鸟儿带来了栖息的佳地。从最新的监测情况来看,目前湿地公园内已经发现了112种野生鸟类,包括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鸦鹃、白胸苦恶鸟、黑水鸡等,数量也很大。湿地公园还将建设一个面积为万平方米的光滩,并在光滩上投放大量螃蜞等底栖动物,以吸引涉禽来此栖息和觅食,把湿地公园打造成一个鸟儿的天堂。2、动植物群落东滩湿地植被属于滨海盐生植被类型,以芦苇群落为主的禾草沼泽是生物量最大的植物群落。在沼泽向草甸过渡的植被一侧,常有鸭跖草、马兰、茭白、空心链子草等杂草伴生其间。在群落的低潮位,群落交错区,常见藨草、海三菱藨草、水莎草、糙叶苔草等植物混生。芦苇植被呈斑块状分布。随着东滩向外滋长,芦苇群落亦有向外扩展成带的趋势。3、游憩功能参考资料,少熬夜!公园内设有影剧院、会议室、餐厅、茶室、咖吧、农特产超市、科普展馆和科研实验室等场馆设施,可为广大企业客户提供包括游园、休闲、餐饮、会务、企业活动日、员工素质拓展和科普学习等在内的诸多服务项目,更是实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承担环境保护责任的首选场所。二、西沙湿地公园1、概述西沙湿地公园于20xx年9月19日成立,位于崇明岛西南端,绿华镇桃源水乡与明珠湖大堤外侧,总面积4500亩。它是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组成部分、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纪念碑所在地,也是上海目前唯一具有自然潮汐现象和成片滩涂林地的自然湿地,还是上海市科委立项的湿地生态修复实验基地。2、湿地植物西沙湿地的地质遗迹和景观主要有“河口潮滩地貌地质遗迹”、“湿地地貌地质遗迹”及湿地植被、鸟类、底栖动物等。园内主要保存着两大类十七种典型的地质遗迹,展示着世界第一大河口冲积岛沧海桑田的地质景观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西沙湿地与东滩湿地不同,周而复始的潮汐现象,是西沙湿地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潮水一涨一落的时间平均为12小时24分钟。因为潮汐,这里形成了丰富的地形地貌,湿地中港汊纵横,具有湖泊、泥滩、内河、芦苇丛、沼泽等不同的湿地形态。另外,潮汐的涨落还孕育了湿地里多样性的动物,比如迁徙到来的候鸟和随着潮汐而来的沙蟹。3、湿地生物西沙湿地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湿地共有种子植物46种,植物优势种有芦苇、野茭白、荩草、马兰、糙叶苔草以及人工种植的旱柳、落羽杉等,水塘中主要为狐尾藻、巩草等沉水植物,边缘为芦苇、狭叶香蒲等挺水植物。西沙滩涂湿地和植物资源地吸引了大量的鸟类,使其成为许多候鸟重要的越冬栖息地。目前记录到的鸟类有26种,其中林灌丛活动鸟类14种,湿地环境活动鸟类11种,最为常见的有大白鹭、绿头鸭、震旦雅雀等。湿地的底栖动物高潮带主要为无齿相手蟹和红螯相手蟹,池塘中主要为梨形环棱螺、中华圆田螺与中国圆田螺。中潮带区域以谭氏泥蟹、布氏类麂眼螺为优势种。低潮带区域以河蚬为优势种,偶见齿吻沙蚕。三、梦清园1、概述参考资料,少熬夜!梦清园依偎着苏州河,位于昌化路桥和江宁路桥之间,分为大鱼岛、人工湿地和梦清馆三大部分。梦清馆共有三层。第一层介绍苏州河的地理位置以及上海的水利系统;第二层介绍古代和近代苏州河的污染和对人类的危害;第三层介绍苏州河的治理过程以及目前的状况。大鱼岛是苏州河第一大岛。岛上有个观景阁,其形状为上海市花白玉兰,所以也叫玉兰阁。登上玉兰阁,苏州河的美景就尽收眼底了。人工湿地好比一个大自然的过滤器,苏州河的水就是从这里流进梦清园后,进行全面水质改造的。整个湿地系统的能源全部来自太阳能和风力发电机,十分绿色环保。园内的植物也值得一观,熏衣草、龙舌兰、蝴蝶兰、夹竹桃、莲花、翠竹、葡萄等。这些美丽的花草树木不但养眼,它们其实也是整个生态系统的一环。梦清园中还有不少雕塑作品。比如入口处的“鱼儿穿梭海浪间”,寓意梦想。公园内,连水管都被设计成为艺术作品。2、水系分析最近十年,作为一种成熟的水处理技术,人工湿地被全球各个不同发展状况的国家采用,其中欧美国家由于起步早,处于领先水平。1990年,我国第一个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即白泥坑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建成,目前运行状况良好。人工湿地建设在我国正处于加速期,其发展是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关联的。国家统计局于4月28日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化率接近50%,高速的城镇化所引发的环境问题也更加尖锐,其中就包括小城镇的污水处理问题,而人工湿地能很好地满足小城镇污水处理的特定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人工湿地在生活污水处理方面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此外,最近发达国家已经将重点转移到利用人工湿地处理特殊工业废水方面。我国也有一些专家学者在利用人工湿地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区区域雨水管理等方面做了相应研究,目前我国人工湿地工艺的作用及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①城市人工湿地生态公园;②小型人工湿地分散式污水处理;③非点源污染处理,其中又细分为农业面源污染、城区湖泊径流、城市内河治理和工矿废水处理等。在未来的污水处理事业中,人工湿地将逐渐承担起重要的角色。人工湿地技术是一种新型生态工程技术,近年来在我国各地的生活污水处理和水体生态修复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人工湿地技术的构成要素包括基质、植物、动物、微生物和水,通过强化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作用,参考资料,少熬夜!来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与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相比,其建设费用低,维护管理相对简单,运行管理费用较低,对氮、磷等污染物的处理效果显着,景观美化作用明显。上海梦清园位于上海市苏州河畔,占地面积公顷,是20xx年完成的苏州河综合整治工程一期重点项目,园内引入苏州河水,通过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对其完成净化,再向外排出。上海梦清园也是一个比较好的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实例。梦清园做到了多目标结合,不仅侧重于污水处理功能,还兼顾湿地系统的其他生态作用,能与景观设计、园林绿化相结合,则能更为充分地发挥人工湿地系统的综合功能,使污水处理工程成为景观的一部分,使水资源得到更为充分的利用。四、世博后滩公园1、概述世博后滩公园为上海世博园的核心绿地景观之一,位于“20xx上海世博园”区之西端,位于黄浦江之东岸之与浦明路之间,南临园区新建浦明路,西至倪家浜,北望卢浦大桥,占地18公顷。20xx年初开始,由北京大学教授俞孔坚领衔“土人设计”团队设计,20xx年10月建成。设计者倡导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的环境伦理与新美学思想,用当代景观设计手法,显现了场地的四层历史与文明属性:黄浦江滩的回归,农业文明的回味,工业文明的记忆和后工业生态文明的展望。最终在垃圾遍地、污染严重的原工业棕地上,建成了具有水体净化和雨洪调蓄、生物生产、生物多样性保育、和审美启智等综合生态服务功能的城市公园。后滩公园不但建立了一个可以复制得生态净化水系统模式,同时创立了新的公园管理模式,它建成后不再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去维护,而是让自然自我循环净化,让自然做功,为解决当下中国和世界的环境问题提供一个成功的样板。公园保留并改善了场地中黄浦边的原有4公顷江滩湿地,在此基础上对原沿江水泥护岸和码头进行生态化改造,恢复自然植被。同时,整个公园的植被选用适应于江滩的乡土物种,芦笛翻飞,乌桕成林,更有群鱼游憩,白鹭照水,一派生机勃勃,实现了“滩”的回归。2、湿地净化系统这里的水是从黄浦江引入的劣五类水,在不利用化学制剂或特殊设备加工过滤的前提下,经过由水生植物及动物等生物群落组成的不同净化系统,将黄浦江劣五类水净化为三类水。如:菖蒲、水芹、水葱、茭白、水稻、芦苇、千屈菜等。参考资料,少熬夜!除了轮叶黑藻、苦草、眼子菜、聚草、菹草、伊乐藻等沉水植物,后滩公园的水系中还有挺水植物、湿生植物和浮叶植物,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水生态系统。来自黄浦江的劣五类的水,从取水口流经引水渠,到达公园里的滴瀑墙。随即江水沿着滴瀑墙缓缓流下,在墙上微生物膜的作用下得到初步净化,最终,通过水生态系统的逐级净化变成三类水。3、布局结构在江滩的自然基底上,选用了江南四季作物,并运用梯田营造和灌溉技术解决高差和满足蓄水净化之功效,营造都市田园。在自然江滩与都市田园的基础上,保留、再用和再生了原场地作为钢铁厂的记忆。巨大的工业厂房之钢构得以保留,并演绎为立体花园和酒吧游憩之所;原临江码头被保留,并设计成生态化的水上花园和观景台,遥望浦西高楼林立,仿佛置身尘外世界;一条由钢板折叠而成的锈色长卷,写就无数沧桑记忆。它隐约起伏,漂游于水岸平台之上,或蛰伏于地面而成为铺地,逶迤而远去,或翘首于空中而成为雨棚、景窗,巧取园中美景。作为工业时代生态文明的展望和实验,公园的核心是一条带状、具有水净化功能人工湿地系统
本文标题:生态实习报告范文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0502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