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道家智慧与识人用人——1道家智慧与识人用人清华大学王晓毅教授——道家智慧与识人用人——2上篇:道家领导智慧一、老子论道二、内圣外王之道下篇:道家用人谋略一、关于《人物志》二、才性分类与任职目录——道家智慧与识人用人——3《老子》又称《道德真经》,通行本分上篇《道经》与下篇《德经》,共81章,5000余字。•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东)人。•师承大隐士商容(常枞)。•曾任东周王朝史官,传说孔子向其问学。•出函谷关,著《老子》,逝世于秦地。一、老子论道上篇:道家领导智慧一、老子论道老子其人其书上篇:道家领导智慧——道家智慧与识人用人——4什么是“道”?“道”是万物的运行规律•“道”:无形,简称“无”。•万物:有形,简称“有”。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第77章》1、道上篇:道家领导智慧一、老子论道——道家智慧与识人用人——5为何将“规律”称为“道”规律是无形的,无法命名。称其为“道”,是取人类出行必遵循“道路”之意。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老子·第25章》上篇:道家领导智慧一、老子论道——道家智慧与识人用人——6道的运行规律“道”顺应万物的自然之性道法自然。《老子·第25章》“道”的运动规律与常识相反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老子·第40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第45章》上篇:道家领导智慧一、老子论道——道家智慧与识人用人——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第8章》上善若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第78章》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第8章》水有七德成功之道上篇:道家领导智慧一、老子论道——道家智慧与识人用人——8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老子·第66章》心如赤子圣人之道处人之后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老子·第20章》上篇:道家领导智慧一、老子论道——道家智慧与识人用人——9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老子·第68章》君子之道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老子·第28章》善战者不怒上篇:道家领导智慧一、老子论道——道家智慧与识人用人——10什么是“自然”自然是指事物的自然本性2、自然自然是“道”的表现形式实现自然本性是事物的最佳状态自然是道家追求的最高境界上篇:道家领导智慧一、老子论道——道家智慧与识人用人——11顺应“自然”是成功之路事物的本性只能顺应而不能改变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培或堕。《老子·第29章》上篇:道家领导智慧一、老子论道——道家智慧与识人用人——12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老子·第12章》改变生理自然,导致病态。违背“自然”是失败之路上篇:道家领导智慧一、老子论道——道家智慧与识人用人——13改变伦理自然,导致道德沦丧。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第18章》上篇:道家领导智慧一、老子论道——道家智慧与识人用人——14什么是“无为”?“无为”是指顺应事物的自然本性“无为”是回归自然的唯一途径3、无为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老子·第3章》上篇:道家领导智慧一、老子论道——道家智慧与识人用人——15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老子·第60章》谨慎治大国反对“有为”管理不搞“察察之政”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老子·第58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老子·第24章》上篇:道家领导智慧一、老子论道——道家智慧与识人用人——16实施“无为”管理圣人无心——没有先入之见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老子·第49章》圣人“不仁”——顺应社会规律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第5章》上篇:道家领导智慧一、老子论道——道家智慧与识人用人——171、黄老外王“因循”之道战国秦汉之际的新道家学派。“黄”是黄帝,“老”是老子。代表作:《吕氏春秋》、《淮南子》等代表人物:刘邦、张良、曹操、司马懿。什么是黄老之学上篇:道家领导智慧二、“内圣外王”之道二、“内圣外王”之道——道家智慧与识人用人——18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司马谈《论六家之要指》以道家哲学为最高原则,融合法家、儒家、阴阳家、名家等诸子百家,以经邦治国为目的。黄老道家的理论特点融合诸子百家上篇:道家领导智慧二、“内圣外王”之道——道家智慧与识人用人——19将《老子》的“无为”改造为“因循”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司马谈《论六家之要指》因则功,专则拙。因者无敌。《吕氏春秋·贵因》上篇:道家领导智慧二、“内圣外王”之道——道家智慧与识人用人——20黄老道家“因循”管理哲学示意图面对不同社会环境,与时俱进,随机应变。阴:法家权术阳:儒家伦理综合运用诸子学说因循道上篇:道家领导智慧二、“内圣外王”之道——道家智慧与识人用人——21什么是庄学•《庄子》及历代研究《庄子》的著作•代表作是《庄子》与郭象《庄子注》2、庄学内圣“逍遥”之道庄学两种“逍遥”学说•《庄子》的“游世”“游心”逍遥学说。•郭象《庄子注》的“性分”逍遥学说。上篇:道家领导智慧二、“内圣外王”之道——道家智慧与识人用人——22《庄子·逍遥游》的大鹏与斥鴳•大鹏:“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斥鴳:“翱翔蓬蒿之间。”庄子的“逍遥”学说大人物与小人物谁“逍遥”?•贫贱者为此铤而走险•富贵者为此自伤上篇:道家领导智慧二、“内圣外王”之道——道家智慧与识人用人——23•“齐物”与“游心”所谓“齐物”,是取消“是非”“大小”“荣辱”观念,在“游世”与“游心”中获得相对逍遥。“齐物”与相对逍遥唯之与阿,相去几何?《老子·第20章》•材与不材之间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庄子·养生主》上篇:道家领导智慧二、“内圣外王”之道——道家智慧与识人用人——24“性分”与“逍遥”•“性分”先天形成,无优劣分别。郭象《庄子注》“逍遥”新义•适合“性分”的活动便为“逍遥”。虽负万钧,苟当其所能,则忽然不知重之在身;虽应万机,泯然不觉事之在己。《庄子·养生主》郭象注夫大小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逍遥一也。《庄子·逍遥游》郭象注上篇:道家领导智慧二、“内圣外王”之道——道家智慧与识人用人——25郭象《庄子注》新论,解决了自然(个性自由)与名教(社会体制)的矛盾,使士人获得了空前的解放感。《庄子》随之从山林来到了尘世,为历代士人提供精神超越的路径,领了一千七百多年风骚。郭象《庄子注》的历史影响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上篇:道家领导智慧二、“内圣外王”之道——道家智慧与识人用人——26夫王不材于百官,故百官御其事。而明者为之视,聪者为之听,知者为之谋,勇者为之扞。……不材乃材之所至赖也。《庄子·人间世》郭象注无为者,非拱默之谓也,直各任其自为。《庄子·在宥》郭象注上篇:道家领导智慧二、“内圣外王”之道识人用人是实现“逍遥”的途径——道家智慧与识人用人——27一、关于《人物志》•刘邵字孔才,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人。•曹操建安时期入仕,官至散骑常侍。•起草《魏法》和《都官考课》。下篇:道家用人谋略一、关于《人物志》下篇:道家用人谋略——《人物志》解读1、作者其人——道家智慧与识人用人——28•人才生理素质、气质和才能的差异,以及适宜担当的职务。•从体貌、言谈与行为方面鉴别人才。2、《人物志》其书主要内容王晓毅:《知人者智——人物志解读》,中华书局,2008年版。现代校注本下篇:道家用人谋略一、关于《人物志》——道家智慧与识人用人——29《人物志》篇目卷篇目内容卷上九征第一人才的生理素质及其体表特征。体别第二十二种性格特征与相应的岗位。流业第三十二种专业人才与相应的岗位。材理第四正确的辩论方法与人才标准。卷中材能第五八种管理人才的任职得失。利害第六六种管理人才的个人命运。接识第七初次面谈鉴别对方的基本素质。英雄第八创业型领袖与团队骨干的素质。八观第九从八个不同角度全面观察人才。卷下七谬第十鉴别人才容易出现的七种失误。效难第十一分析人才难以脱颖而出的原因。释争第十二以能否谦逊,辨别人才高下。下篇:道家用人谋略一、关于《人物志》——道家智慧与识人用人——30《九征第一》简介五行五脏五官组织五常木气肝目骨骼仁火气心舌内气礼土气脾口肌肉信金气肺鼻筋腱义水气肾耳血液智阴阳性格特征阳气外向刚动阴气内向柔静九征反映的品质神(神态)正派与邪恶精(目光)聪明与愚笨筋(筋腱)勇敢与怯懦骨(骨骼)刚强与软弱气(气息)焦躁与安静色(脸色)阳光与抑郁仪(仪表)衰颓与庄重容(表情)佞媚与规矩言(声音)缓慢与急迫下篇:道家用人谋略一、关于《人物志》——道家智慧与识人用人——31英才《英雄第八》简介英雄创业团队结构创业领袖素质聪:独到创意、谋略规划。明:发现机会、准确判断。雄才胆:果断决策,付诸实施。力:力气较大,武功较好英(分)雄(分)英雄下篇:道家用人谋略一、关于《人物志》——道家智慧与识人用人——32《释争第十二》简介下篇:道家用人谋略一、关于《人物志》无功而自矜,一等;有功而伐之,二等;功大而不伐,三等。愚而好胜,一等;贤而尚人,二等;贤而能让,三等。缓己急人,一等;急己急人,二等;急已宽人,三等。《人物志·释争》——道家智慧与识人用人——33《人物志》的主题是领导团队建设,表现为“主德”与“偏才”的学说•“主德”是君主(领导者)之才•“偏才”是臣民(执行者)之才“主德”与“偏才”的学说《人物志》的理论主题下篇:道家用人谋略一、关于《人物志》——道家智慧与识人用人——34偏才的两种类型1、偏才的性格与才能二、才性分类与任职具有一种性格或能力的偏才具有多种性格或能力的兼才下篇:道家用人谋略二、才性分类与任职——道家智慧与识人用人——35十二偏才性格表类型性格特征优点缺点适宜工作人物阳严厉型刚直不阿正直揭短纪检监察孔融阴温柔型温和顺从宽容寡断体恤民情韩馥阳勇猛型勇敢果断胆烈莽撞艰难危险张飞阴谨慎型谨慎多虑恭谨多疑持后守成司马懿阳刚愎型固执己见坚持固执坚持不懈关羽阴善辩型善于变通释疑无原则理论解释许靖阳博爱型乐善好施仁惠混杂社会交往刘备阴清高型清高孤傲本分拘谨以身作则毛玠阳超越型锐意进取攀跻疏越开拓创新孙策阴深沉型深思熟虑深刻迟缓深谋远虑荀攸阳直率型朴实真率直率浅露直言谏议弥衡阴韬晦型韬光养晦谋略不正审时度势贾诩下篇:道家用人谋略二、才性分类与任职——道家智慧与识人用人——36材质能力三材禀受宜任部门人物备注清节道德表率清节家(儒)思想教化管宁三材政治能力法家建法立制法家(法)建法立制商鞅术家战略谋划术家(兵)战略决策张良臧否批评谏诤清节之流纪律监察毛玠三材之流伎俩处理杂务法家之流执法管理司马芝智意揣摩人情术家之流辅佐谋划陈平国体高层综合三材皆备总理朝政诸葛亮兼材器能基层综合三材皆微地方长官杜畿文章舞文弄墨无文化宣传陈琳非三材技艺能力儒学学术传授无教学研究王弼口辩对答如流无公关外交赵咨雄杰统兵作战无军事统帅张郃十二偏才专业能力与任职表下篇:道家用人谋略二、才性分类与任职——道家智慧与识人用人——37﹡中华民族怀疑灵魂不灭,却重视子孙后代,故家庭、乡里、民族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归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民众的思想工作由世俗社会——家庭、单位、国家承担。•社会关怀与中华民族价值系统的建立从“三材”看中外思想教化的特点•宗教与古代民族价值系统建立﹡古代各民族坚信灵魂不灭,死后灵魂永恒的幸福是生命的终极意义。﹡民众的思想
本文标题:道家智慧与识人用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055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