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关于《圆明园的毁灭》教后反思【精选5篇】
写作好帮手1/13关于《圆明园的毁灭》教后反思【精选5篇】【导读】这篇文档“关于《圆明园的毁灭》教后反思【精选5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下载吧!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第一篇】昨天听了我校青年教师龙小飞老师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的第二课时教学,深有感触。《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1篇讲读课文。课文以精练的文字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它的毁灭,旨在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这是1篇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教材,但由于文中内容距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涉及的史料较多,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困难。龙老师这节课值得学习的有两点。一、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教学中,龙老师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样的教写作好帮手2/13学目标体现了教材选编的意图,完全符合新大纲的要求,准确合理。二、课前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突出了这个单元的能力目标。金无足赤,课无完美。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龙老师这节课最大的遗憾是:1、老师教学拘谨,没有进入角色。由于老师没进入角色,所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被完全调动起来,对课文的理解就不够深入。学生的喜、怒、哀、乐没有得以张扬。2、朗读感悟离开了课堂。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龙老师能抓住介绍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的珍贵文物这三段文字,充分让学生朗读,读好那几个“有……,也有……”、“不仅有……,还有……”、“漫步园内,有如漫游……;流连其间,仿佛置身……”等句子。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圆明园之大、之美,世界各地有的美景,圆明园里都有,世界各地没有的美景,圆明园里也有;让学生在读中去体会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然后结合大量形象、直观写作好帮手3/13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从内心真切感受到圆明园“美得让人心醉”,的确是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为后面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毁得令人心碎”,激起对侵略者的仇恨奠定坚实的感情基础。遗憾的是这么美的文字,老师几乎没引导学生朗读。学生没感悟到“美得让人心醉”,又怎能去感受到“毁得令人心碎”呢?又如,在学习圆明园毁灭经过这段时,如果老师先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初步感受到圆明园被侵略者毁灭了,再引导理解重点词:“抢”、“毁”、“烧”、“凡是”、“统统”等词之后再齐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侵略者的贪婪与野蛮,就更能让学生的内心受到最强烈的震憾,迅速点燃他们心中对侵略者的贪婪和野蛮的仇恨之火,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看文中插图——圆明园的废墟,望着这残垣断壁,你想说什么?写在图旁。让学生表达此时的心声,记住这奇耻大辱。最后老师再引导学生交流、小结,圆明园的毁灭,毁灭的是什么?是园林艺术的瑰宝,是建筑艺术的精华,是我国乃至世界几千年的文化,是中华人民的智慧结晶。这残垣断壁是刻在我们脸上屈辱的历史,所以我们一定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让课堂教学达到高潮,感情得到升华。写作好帮手4/13作为年轻的龙老师,能积极争取这样的学习锻炼机会,踊跃投入到这次农远赛课活动中,我这位即将退位的老同志非常佩服他的勇气和虚心好学的精神,相信他经过不断的磨砺,一定会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第二篇】《圆明园的毁灭》是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1篇课文,本单元以“爱国情怀”为主题,4篇课文所涉及的年代、人物、事件各异,贯穿其中的是中国人代代相传的爱国情怀,表现了中国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结合资料,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所以,在布置预习任务的时候,我让孩子们回家搜集了很多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孩子们的收获也是很让人惊喜的,他们找到了圆明园废墟的图片,找到了圆明园文物的照片,找到了圆明园建造,毁灭的文字资料。但是在课堂展示时,出现了一个问题:学生在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时,不能很好地进行表达。所以,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训练,让学生学会有条理,有重点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课堂上,我们主要通过阅读、分享体现圆明园昔日写作好帮手5/13辉煌的句子,了解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和历史文物。从而,带领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第一句话“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一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的分享跳跃性比较大,应该在教学设计中细化本环节的问题,比如,先让学生了解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布局、建筑风格、文物)来描写圆明园昔日辉煌的,然后再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分享。通过对圆明园昔日辉煌的回顾,让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圆明园带给自己的感受,从而对圆明园的艺术价值有更深的体会。昔日宏伟壮观、美不胜收的皇家园林,在短短的几天内化为一片灰烬。让学生带着这种情感反复朗读圆明园毁灭这一文段,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更能激发学生对圆明园毁灭的惋惜对英法联军的痛恨。“假如你正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对清朝统治者,对侵略者,对自己……)”这一环节在提高学生说写能力的同时,更能激发孩子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本堂课教学过程中,留给孩子思考和交流的时间有些短,应该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深入思考,最好能让孩子们将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以加深印象。圆明园的大火早已熄灭,可是我们思考的脚步不能写作好帮手6/13停止。今天的学习只是给同学们打开了一扇小小的门,希望可以通过这扇小门,让孩子们怀着更多的思考走向未来的人生。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第三篇】为了迎接镇里的课堂考核,我把二十一课《圆明园的毁灭》预留了出来。考虑到课程基本结束,周四下午犹豫再三,我决定周五进行课堂展示,于是吃完晚饭开始设计教学思路。我知道有效的课堂教学源于教师课前精心的预设,没有精心的预设不可能出现精彩的生成,但是精彩的生成不一定是预设的生成,这需要老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教学预设才能达到良好的生成效果。所以无论是什么样的赛课我都不习惯写详案,只要把教材吃透,把握住主线思路就行,至于学生是不是按照自己的设计出牌不重要,课堂上根据学生的表现灵活处理就可以。经过反复地分析琢磨课文内容,我想以这篇文章的主要情感:读者对英法联军的“恨”从而激起的民族情感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最终我决定从课题直接导入,抓住两个问题:这是一座怎样的园林?圆明园又是怎样被毁灭的?第二步,抓住第五自然段,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的过程,通过指导学生反复读激发他们的痛写作好帮手7/13恨和惋惜之情。第三步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结合第五段再次激发学生愤恨和惋惜的情感。第四步,结合第一自然段,拓展延伸,深化“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情感。第五步,回扣课题,感受文章的写法。思路清晰以后,我就在脑中反复过电影,尽量让各个环节之间过渡自然。同时我知道这篇课文需要补充大量课外资料才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圆明园的辉煌与被英法联军毁灭后激起的愤恨与惋惜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可是时间比较紧,想搜集的全面一些是不可能的了,于是,周五早晨来到办公室我打开电脑搜集了一小部分作为课堂的补充材料。四十分钟不知不觉过去了,走出教室反复咀嚼这节课,我觉得做的比较到位的地方有如下几点:1、课堂设计思路比较清晰,课堂流程轻松顺畅,有几个点做得还是不错的:(1)由课题直接导入简洁直接,最后回归到课题,就像写文章一样首尾呼应,体现了课堂的完整性。(2)重视读的训练,尤其是第五自然段,通过指名读、想象画面读、抓重点词体会读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感受英法联军的丑恶嘴脸,最后利用课外资料的引入使得学生对英法联军的憎恶的情感体会的相当到位,学生的朗读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学生已经沉浸其中。写作好帮手8/13(3)板书设计富有个性化,简洁明了,突出文章的重难点。2、教学重难点突出。文章前后内容紧密联系,一扬一抑,爱恨交织,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历史,激发爱国之情,是教学重点。本文教学难点是(1)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2)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文题是写圆明园的毁灭,却用大量篇幅写昔日辉煌,这是为什么?为此我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两个自然段:首先,以第五段的主要情感“恨”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然后,抓住第三自然段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从而为突破教学难点做好了充分准备。3、思想教育潜移默化地渗透其中。前面紧扣第五自然段引导学生感受英法联军的丑恶嘴脸从而激起学生的愤怒之情,继而让学生充分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却被英法联军一把大火烧成灰烬再次调动了学生对英法联军丑恶行径的憎恶,最后水到渠成地激发起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民族情感,避免了过于生硬地把学生拉到情感的漩涡中。不足之处:1、课堂安排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使得后半环节写作好帮手9/13有些内容没有深入下去,只做到了蜻蜓点水,归根结底还是课前备课不够精心。2、课堂机智不够灵活。譬如:在引导学生把书读薄时,让学生找出能把二、三、四段的内容串起来的那句话时,我预设大多数学生会很准确的找到那个表示递进关系的句子,可是多数学生没找到,当时心里就一晃,当有个学生找到了这个句子时我就匆匆而过了,如果我能适时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找到这句话,相信学生就会对这样的过渡句加深认识了。再如,课堂小练笔本来预设是让学生写后交流,看到时间不足就改成说一说,其实完全可以作为机动环节放到课后作业,这样这节课时间就不会紧张了。3、课前准备不充分。明知道这节课如果能运用大量课外资料和多媒体教学会使教学效果更明显,学生的体会会更投入,但我没有去做,思来想去是惰性使之然也。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语文教学首先课程理念要认识到位,然后课堂上只要寻找好切入点,找准课文主线,所有教学设计都围绕这条线展开,或隐或现真正能做到形散神不散,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多半,前提是教师必需吃透教材,善于挖掘各种可以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才能灵活驾驭课堂。其实课堂教学艺术很多,我觉写作好帮手10/13得关键是自己要勤于思考,善于反思,不能刻意地去模仿某个人、某节课,要善于发现适合自己的东西为我所用,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因为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第四篇】本节课,我从三个方面进行课堂教学,课堂上有成功的地方,也有有待提高的方面。一、雅词实记环节学生边读边画课文中出现的优美词语,读完后,尝试为课后的一类字、二类字注重,并组词。教师带着学生一起学习本课的词语,书空“毁”的笔画,理解不可估量、金碧辉煌等词语。让学生带着“不可估量”回到课文中的第一段,再读课文,理解课文中两次出现“不可估量”,写出了圆明园毁灭的损失之大,表达了作者无比愤怒和痛惜之情。二、再读课文,读出情感变化。说说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一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首先引导学生梳理课文段意。课文共分三部分去写,第一部分写了圆明园毁灭的巨大影响,第二部分介绍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的珍贵历史文物,再现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第写作好帮手11/13三部分,作者用精炼、准确的语言介绍圆明园毁灭的经过。文章详细描写圆明园的建筑风格,有民族建筑、西洋建筑,突出圆明园的宏伟。文章略写圆明园的文物,有博物馆、艺术馆,突出圆明园的珍贵。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圆明园就体现了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可是,如此美好的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被英法联军给毁灭了。圆明园的毁灭的经过,让我们感到无比痛心。抓住“掠走”“破坏”“毁掉”等词语体会,能拿走的,想尽办法也要拿走,不能拿走的破坏、毁掉,他们做了这些还觉得不够,为了销毁证据,他们放火烧掉。文中学到这里,孩子们都能感悟到文中表达的感情,“愤怒”“痛惜”之情油然而生。顺势穿插图片和历史资料,让孩子们感悟昔日的辉煌,毁灭后的残败。三、优美句子仿写仿写句子是孩子们弱项,主要问题表现为如何写句子,无从下手。涂画现象严重,卷面不整洁等。针对
本文标题:关于《圆明园的毁灭》教后反思【精选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0571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