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精编资料,供您参考心理学论文优秀4篇【前言导读】由三一刀客最美丽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心理学论文优秀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呢!参考文献:【第一篇】[1]刘济良,王洪席。本科生导师制:症结与超越[J]。教育研究,2013(11):5.[2]王君。对“学业”+“就业”双导师制的探讨[J]。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4.[3]:CambridgeandSocietyinVictorianEngland[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1:224.[4]李东成。导师制:牛津和剑桥培育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1(8):46.[5]:“Thanks,YouTaughtMeHowToThink”[M]。Oxford:OxfordCentreforHighterEducationPolicyStudies,2008:97.[6]赛格林。临床实习生导师制的初步实践与探讨[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43.[7]丁佩芬。会计专业“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浅论[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72.[8]安建华,程长羽。加大高校人才培养力度的新模式。双导师制[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5):65.[9]郝文静。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方法的创新探索。基于财会专业“双导师制”下的特色项目[J]。社会科学战线,2013(4):276.[10]蒋凤昌,等。顶岗实习“三导师制”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2012(8):46.[11]田玲,施小明。高职院校“三导师制”模式探讨[J]。科技向导,2012(35):149.三导师制的创新【第二篇】为了顺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用人单位的需要,心理学专业本科教育除了强调双导师以外,还应增加实践指导教师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指导。由此,我们将从理论层面探索如何通过增强校外(实习基地或用人单位)指导教师,以满足现阶段社会发展对心理学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双需求,即提出心理学本科教育三导师制。三位导师包括校内和校外导师:校内导师是指全程学业导师和学术科研导师,校外导师是指实践导师。精编资料,供您参考全程学业导师负责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同时教授学生相应的法制和职业道德知识;学术科研导师负责学生在校内专业知识的学习,包括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实践导师为相关实践单位中的教师,负责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应用能力,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提高自己[10]。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之间的关系相对固定,他们负责的是同一批学生。校外导师的主要职责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指导其形成初步的职业判断,同时帮助学生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弥补理论学习上的不足,增加实践认知能力,为学生适应未来的工作就业打下良好基础。三位导师分工明确相互合作,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社会竞争力的学生。与心理学的论文【第三篇】摘要当前,我国正在实施全民性的素质教育,它强调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那么,我们就必须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关注每个孩子的身心健康。心理健康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还处在未成年阶段的中小学生来说显得更为突出。心理疏导是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因此,创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有效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推动学生的心理健康、实现学生的心理和谐,成为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择业理由和人际关系,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成为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维护团结稳定、推动社会和谐的重大课题。作为一名教育管理者,一名教育工作者,结合工作实践,对这一课题提出一些看法仅供探讨。关键词心理疏导;障碍策略;溯源一、中小学生中出现的不良心理特征以及行为表现学习成绩相对差的一部分同学,绝大部分都是考试的失败(利)者,因为在学校和家长眼里他们在学习方面长期受到否定,部分同学心态失衡,他们的心理素质尤其是思想认识,意志品格上存在着严重的障碍,或多或少地导致行为习惯较差,整体素质明显偏下。具体表现为:有着畸形的好奇心,过早涉足男女情爱;讲江湖义气,好拉帮结派,打架斗殴;吃喝玩乐,贪图享受,盲目攀比;行偷摸,搞敲诈,善撒谎,以及各种各样的勒索…。尽管这些现象不是主流,但肯有一定的倾向性。这部分学生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中小学校素质教育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影响到有心理理由的学生本人的健康成长和学习。因此,探究其成因,寻求出策略乃是当务之急。精编资料,供您参考二、追本溯源及应对策略1、形成理由为什么这部分学生会有上述不良现象呢?我认为可从以下方面来分析:2、义务教育阶段的客观因素中小学阶段学生学习压力较大,而学校又相对重视升学率,“精英教育”和选拨淘汰式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特别是“差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忽视了对学生的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关心不够,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久而久之诱发了各种不良行为习惯。3、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协调理由部分学生家庭条件较好,又是独生子女,有的家长对孩子要求不够严格,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使孩子养成了贪图安逸和享受的习惯;有的家庭忙于工作,父母出外打工,无暇留意孩子的思想状况,学习习惯,疏于管理;而单亲家庭、寄养家庭、经济困难家庭留守孩子等特殊家庭,学生严重缺乏亲情的关爱,少数家长文化层次低,行为粗鲁,常讲脏话;有的家长作风不正,行为放纵,给孩子直接树起了坏榜样。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三、正视理由大胆探索,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1、关爱每一个学生,用和慈爱促使、带动学生健康成长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不爱学生,那么你的教育一开始就失败了。”老师要容得下性格各不相同、兴趣爱好有差异的所有学生,不仅要做学生的良师,而且要做慈爱的长者,更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也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更要把学生喜怒哀乐放在心间。这就需要有深沉的爱生情感,深沉的爱心情感,是老师取得教育成效的关键因素,是转化差生的有效途径。用我们的爱心,在我们的差生中就会有奇迹出现。2、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多途径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应当深刻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形容学生的心理,书报心理学知识,他才能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能手。“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加强自我学习的同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学生排解心理理由。首先,要积极地对学生进行了心理引导。从某种作用上说,中小学里的差生事实上就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存在的心理理由众多,我们必须对其进行积极帮他们重新找回自信和自尊,我们可以对他们进行心理测精编资料,供您参考试,举行仪式心理咨询讨论,使他们认识到自己以前失败的理由在于意志,毅力,兴趣和习惯等非智力因素,同时我们要有一双发现闪光点的眼睛,能及时展示表扬学生的每一个进步和优点,这样学生就会越做越有信心,在自己不足的方面他们也会奋起直追。其次,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冰心说得好“世界上没有一朵金玉其外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试想工作上我们只注重那些优秀学生,这样会忽略那些性格内向,各方面表现差的学生,从而走入教育工作的盲区。其实越是表现差的学生越需要老师的关注和引导。如果我们能给这部分学生一次爱心奉献,让他获取一片刻的心理满足感,他可能应付铭记一生,甚至影响着他整个人生。再次,于细微之处平衡学生的心理。作为差生犯了错,如果非当众批评不可的话,我们就不要犹豫、心软,为了规范班级行为,学生心理暂时“失衡”是必要的。但我们还可以利用课堂或者班会找机会表扬他某方面的优点,让全班同学都知道老师并没有因为批评他面嫌弃他。这样,不管任何人这时心理就完全平衡下来了。最后,多采用“心理暗示”这一疗法。在教育界,有一个比较重要的理论叫“心理暗示”。这一理论作用非常大。有学校在军训结束时,让学生分别给家中父母寄出一封信,信中要写到:“来到这里我觉得自己比以前有了很多进步。我变得遵守纪律了,变得能吃苦耐劳。一学期下来,学生们发生了很大变化,是军训时表现就挺差的几个学生转变了不少。是什么力量在转变着这群“后进生”的面貌呢?正是地使用了心理暗示的策略。信中、电话中,“我进步了”“老师说我行”之类的语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按照自己所定目标的暗示来约束自己。朝着所示方向前进。总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永久的教育理由,随着信息的便捷、社会的复杂、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强烈,中小学生心理教育日趋复杂,社会、教师、家长需不断提高自身心理教育水平,对孩子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国家培养出身心健康、能为国家为人民造福的接班人。与心理学的论文【第四篇】[摘要]:情绪管理是对个体和群体的情绪进行控制和调节的过程。通过探究大学生情绪对其个人及学习和生活的影响,以及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提出大学生情绪管理的对策,以帮助大学生增强对心理疾病的免疫与调试能力。[关键词]:大学生;情绪管理;调适精编资料,供您参考情绪状态是衡量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简单来讲,情绪就是个体受到刺激所产生的激动状况。这种激动状况个体可以自我觉察,且对生理、心理具有干扰作用。人类的情绪表现是多种多样、千姿百态的。我国的心理学家则把情绪分为18类。即:安静、喜悦、愤怒、哀怜、悲痛、忧愁、忿急、烦闷、恐惧、惊骇、恭敬、抚爱、憎恶、贪欲、嫉妒、傲慢、惭愧、耻辱。事实上,人类情绪的种类是很难穷尽的,但从其对人产生的影响效果来看,基本上可以将情绪划分为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两大类。其中,正面情绪指爱、感激、希望等;负面情绪指恐惧、仇恨、抑郁和脾气暴躁愤怒等,负面情绪对我们的身心健康以及所从事的工作均有十分不利的影响。正面情绪则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情感、克服人际冲突、克制人生贪欲,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坦然地面对人生,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工作之中。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指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但是纵观当代大学生,他们对情绪的管理尤其不当,心理问题日益凸显。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关系到成才与否的头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才有可靠的内在条件,一颗颗人才的新星才有可能升起。“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先生这一名言震荡着一代代年轻大学生的心灵,我们大学生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质迎接未来的挑战,为国家的富强奉献自己的青春。大学生不良情绪问题的存在,不仅会影响大学生个体的身心健康和学习进步,也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繁荣富强。因此,认真探究大学生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提出合理科学的情绪管理方法,帮助大学生增强对心理疾病的免疫与调试能力,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大学生情绪对其个人及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大学生的情绪对认知和行为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将直接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和学习进步,其影响作用表现如下:(一)情绪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直接的影响。现代生理医学、心理医学研究成果均表明。情绪及情绪调节对人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这种影响具有两重性。积极的情绪会使人自我感觉良好、精神振奋、心态平静舒畅、身体机能协调。整个身心处于良好状态;消极的情绪则容易引起心身疾患,尤其是长期的紧张焦虑会导致心脏病、消化系统溃疡、结肠炎、偏头痛等严重的生理疾病,以及焦虑症、情感症之类的心理疾病。因此,精编资料,供您参考大学生有效地调整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于有效地抵抗疾病的侵略、促进身体健康是大有好处的。(二)情绪对大学生具有激励调控作用。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或者说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一般地说,积极的情绪对心理活动起协调和组织的作用,消极的情绪对心理活动起破坏和瓦解的作用。在同样的学习任务中,积极的情绪可以使大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起到正向的推动作用。大学生对学习饱有满腔热情,就能在学习中克服困难,完
本文标题:心理学论文优秀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0772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