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 企业消防安全员工培训全套教材
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员工培训教材序言火灾是人类的大敌,它具有疯狂性、恐怖性和毁灭性。然而,如何加强预防和严格控制火灾事故的发生乃是企业的一项热门话题。消防工作它既属于社会综合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又属于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不仅把消防工作作为社会化系统工程来看,而且把它列入我厂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来抓。回顾往日薄弱环境,展望当今扭转局面,全厂员工从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把我厂消防安全工作放在首位上,强化群防群治观念,提高自防自救能力,只有齐抓共管,久抓不息,严格控制,严格管理,才能从根本上减少企业各种火险隐患,才能最大限度地预防和有效地控制企业火灾事故的发生,减少火灾带来的灾害和损失,从而切实有力地保障我厂的安定和经济发展,这也是我厂全体员工的神圣使命和责任感。为了使我厂安全生产工作能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的有效开展,为此,我厂特制定出此消防安全管理丛书(员工必读手册),其中心是按照“预防为主,消防结合”方针进行归纳。通过制订这本书主要目的是:理顺工厂管理,加强我厂员工的思想教育和行为规范,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观念,促进员工在工作中按照“高标准,严要求”去进行规范作业,尤其是当遇到火灾或其它重大紧急突发事件时,人人都能应知应会,掌握过硬的本能,个个都能采取自防自救的措施去应变处理,从而做到预防和减少企业各类事故的发生,对企业财产和员工的人身安全真正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本书是在符合我国消防安全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和结合我厂的实际操作情况下编制而成,它既突出了重点环节,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又体现出其中的严肃性和原则性,更具有较强的约束性和控制性;而且事实上完全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也是对员工平时工作绩效考核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因此,具有它的实践操作运用价值。古语云:“治国有方江山美,治家无方事非多”,无论是治国、治家、还是治企业,关键在于治人,只要把人管好、事理好,企业一定会有序不乱,才能有发展前程,然而企业的消防安全工作同样如此,只要全员参与,齐抓共管,团结一致,以制度化去严格管理好每个人,控制好每个环节,企业一定会排除火险隐患,杜绝安全事故,战胜火魔,战胜困难,赢得更大的经济实力。第一章:消防管理的基本常识第一节:企业消防管理的基本概念和认识消防工作是保护公司财产和员工生命安全的一项重要性工作,是公司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客户衡量公司订单的维一标准之一,因此它对于公司的兴旺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一项:消防工作方针消防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1、“预防为主”,就是在消防工作的指导思想上,把火灾的预防放在首位上,动员和依靠社会全员,贯彻落实各项防火措施,包括行政管理措施、技术管理措施、法制管理措施等,这样以来,才能从根本上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只有坚持“预防为主”才能防患于未“燃”,取得同火灾作斗争的主动权。2、“防消结合”是指同火灾斗争的两个基本手段,预防和扑救必须结合起来,就是在做好防火工作的同时,要充分做好各项灭火准备,到“防消结合”,使防消相互促进,才能在同火灾的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消防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它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群众性,是全社会的责任,对一个企业来说,火灾预防的扑救工作涉及到各部门及每一个干部和员工的直接利益关系,甚至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命安全,因此,必须切实做好消防工作。第二项:消防工作的原则企业在消防工作上要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消防安全管理原则。就是谁主管哪项(或哪个区域)的工作,谁就对哪项或哪个区域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任,它的基本含义是:一个区域、一个部门的消防安全要由本部门、本区域及部门主管要对消防工作负责,分管领导要对分管业务工作范围内的消防安全负责,使消防工作形成层层有人管,处处有人负责的网络形式。第三项:消防宣传教育“预防为主,宣传先行”,消防宣传教育是扩大消防工作透明度,发动全员自觉地同火灾作斗争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方针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提高全员消防意识,普及消防法规和消防知识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将“119”作为火警电话号码,而11月9日正好与火警电话号码相同,“119”具有消防象征性,1994年7月8日在广东省政府第一次防火责任人会议上,明确规定每年11月9日为“119”消防宣传日,统一行动,提高了全民消防安全意识,推进了消防宣传社会化的进程。我公司的消防教育工作也不例外,在全面落实政府部门下达的宣传教育工作的同时,还应落实下列安全教育流程:1、行政人事部门要负责组织员工进行相关方面的培训教育(尤其是要抓好新入厂员工的思想教育),要利用各类宣传方式和工具,将消防安全知识(各类消防器材的使用及保养)和工厂规章制度有效地推广并落实到每个员工行动中去;2、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对所管辖区域的人员不定时进行安全教育,并积极配合实施行政人事、安全部门下达的各项安全检查教育任务,同时根据本部门人员安全意识状况提出可行性的教育方式和意见。3、各部门区域班(组)长安全负责人,要配合上一级主管落实本组人员安全教育工作。4、对现场干部进行消防知识考核,同时不定时的组织员工观看安全教育录像片等举办其它相关活动。5、在消防安全方面,全厂员工人人不仅要做到应知应会,而且要高度重视,全力以赴,严格遵守,认真落实到行动中去。四、消防工作目标应从哪方面入手抓起?应从以下10个方面抓起1、加强员工的消防理论方面知识和消防演习培训(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观念);2、制订消防组织机构和消防安全管理制度;3、建立紧急应变(预案)方案;4、加强明火管制(实行动火许可制度);5、加强吸烟管理;6、加强用电安全管理;7、加强对化学品及易燃易爆物品的严格管理;8、坚持定期消防安全巡查,尤其是生产现场跟踪管理,同时做好资料存档;9、加强对供应商和工程建设承包商的严格管理;10、注意做好火灾的早期发现与扑救预备工作。五、从事消防工作必须要具有“三心二意”一是细心,二是耐心,三是强烈的责任心;二意是:乐意和愿意,三心二意中缺少任何一样都做不好消防工作。第二节:燃烧原理/引起火灾的原因/火灾时如何报警与逃生第一项:燃烧原理1、什么叫火灾?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也是一种游离基的链锁反应。火灾是指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燃烧,俗称着火,是指可燃物与氧或氧化剂作用发生的释放热量的化学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和发烟的现象。绝大多数物质燃烧的本质是一种自由基的链反应。只要有适当条件引发自由基的产生(引火条件),链反应就会开始,然后连续自动地循环发展下去,直至反应物全部转化完毕为止。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叫做火灾]。任何物质发生燃烧都有一个由未燃状态转向燃烧状态的过程,这过程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并且三者要相互作用。2、物质燃烧必须具备哪三个条件?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2-1、可燃物:凡属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物质称可燃物。从物理状态可分为以下三类:A、气体可燃物(如氢气、一氧化碳等)。B、液体可燃物(如化学中的油漆、天那水、汽油、酒精等)。C、固体可燃物(如木材、布匹、塑料等)。2-2、助燃物:凡属能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即能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称为助燃物,如:空气、氧气、氯气以及高锰酸钾、氯酸钾等氧化物和过氧化物等。2-3、着火源:凡能引起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常见的是热能源)称作着火源。它分:明火、高热物体、化学热能、电热能、机械热能、光能和核能等。此外可燃物质燃烧所需的着火能量是不同的,一般可燃气体比可燃固体和可燃液体所需的着火能量要低,着火源的温度越高,越容易引起可燃物燃烧。综上所述,只有在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源三个条件同时具备,而且数量达到一定比例的前提下,互相结合、互相作用、燃烧才能发生,否则燃烧是不能发生。可见,无论采用什么措施只要能破坏已经产生的燃烧条件,去掉其中任何一个,火灾即可扑灭。3、燃烧类型燃烧分为哪些类型?燃烧可分为“闪燃、着火、自然、爆炸”四种。3-1、闪燃:闪燃是可燃性液体的特证之一。各种液体的表面都有一定量的蒸气存在,蒸气的浓度取决于该液体的温度。对同种液体,温度越高,蒸气浓度越大。液体表面的蒸气与空气混合会形成可燃性混合气体,当液体升温至一定的温度,蒸气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如有火焰或炽热物体靠近此液体表面,就会产生一闪的燃烧,这种燃烧现象叫闪燃。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叫闪点,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根据。液体的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3-2、着火:着火称强制点燃,即可燃物质和空气共存条件下,达到某一温度时与明火直接接触引起燃烧,在火源移去后仍能保持继续燃烧的现象,物质能被点燃的最低温度叫燃点,也叫着火点。3-3、自燃:自燃包括本身自燃和受热自燃。某些物质在没有外来热源影响时,由于物质内部所产生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化学过程产生热量,这些热量在某些条件下会积聚起来,导致升温,又进一步加快上述过程的进行速度、、、、、、于是可燃物温度越来越高,当达到一定的温度时,就会发生燃烧,这就叫本身自燃。3-4、爆炸:爆炸可分为化学爆炸、物理爆炸两种。A、化学爆炸——是指在最短的时间内,由于可燃物和爆炸物品发生化学反应而引发的瞬间燃烧,同时生成大量的热和气体,并以很大压力向四周扩散的现象,叫化学爆炸。B、物理爆炸——是一种纯物理过程,如:蒸汽锅炉爆炸,轮胎爆炸等多数是由于物质受热、体积膨胀、压力剧增、超过容器耐压而引起的爆炸时没有燃烧,但有可能引发火灾。而化学爆炸的火灾危险性更大得多。可燃气体(或蒸气、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遇火源才能生产爆炸,这个遇火源能发生爆炸的可燃气体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浓度极限。爆炸浓度极限可用来评定可燃气体和可燃液体火灾危险性的大小,作为可燃气体分级和确定其火灾危险性类别的标准。4、燃烧蔓延的原因:蔓延可分:热传导、热辐射、热对流。A、热传导:是指热量从物体的一部分传到另一部分的现象。所有固体、气体液体物质都有导热性能。B、热辐射:是指热量以辐射线(或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热能,火热越猛、辐射热能越强。C、热对流:是指通过流动介质将热量从空间的一处传到另一处的现象,也是影响早期火灾发展的最主要因素。第二项:引起火灾的原因1、火灾的火源有哪些?1-1、直接火源有:明火、电火花、雷击等。1-2、间接火源有:加热(温)起火(如电炉、电烫头、发热管等)、本身自燃起火(如油漆、天那水和布料混合一起,形成混合物,达到一定的时间和温度而引起化学反应,于是会产生自然)。2、引起火灾的原因有哪些(共分以下六种)?2-1、电线、电气设备起火(电气设备的设计、选用、安装、操作及维护不当,因过热、短路、电路超载、电气设备的通风或冷却不当等均可能引起火灾,一般多发生于线路、马达、开关及电热元件。电起火占总比例中的70%、其它方面原因起火占30%,另外,电线按要求满10年,需更换)。2-2、易燃易爆物品管理不善有:A、易燃性气体(如:液化石油气等):由于气体外泄与空气结合形成可燃气体,遇到火源易造成爆炸或燃烧。其预防方法为:强化储运控制、定期检查容器或管线是否良好裂缝,并做好防腐蚀处理。B、可燃性液体(如:天那水、油漆等):其危险性与易燃性气体相同,预防方法为:加强容器严密性,防止栓塞及管线泄漏并加强其耐温耐压的强度。C、可燃性固体(如:木材、布匹、塑胶等):若管理不严而引起火灾。D、加热过程中的不正常加工温度:干燥中的物料或易燃液体过分加热,皆可导致火灾。预防方法:对于高温操作的设备妥善管理监督、另辅以维护良好的自动装置)。2-3、火源失控:(如吸烟,烟头乱丢乱甩等)。2-4、生活用火不慎:(煤气使用管理不善引起火灾、员工在生活区擅自用火等原因造成)。2-5、人为因素引起(分故意和过失两种)。2-6、自燃现象:(如雷击、静电、地震、化学反应而造成物质燃烧。)静电:因物体表面的相对运动而产生静电,会发生在固体、液体、气体上。该物体所产生静电释放火花,可造成周围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发生灾害。预防方法为:在可能生产静电的机器设备以
本文标题:企业消防安全员工培训全套教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085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