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政治生态情况报告5篇
政治生态情况报告5篇【前言导读】由网友为您整理收编的“政治生态情况报告5篇”精选优质范文,供您参考学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政治生态情况报告1(一)政治敏锐度、鉴别力还需提升。一是“四个意识”还需进一步牢固。对一些问题不能及时上升到政治的高度来认识,还不能把“四个意识”转化为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落实到具体工作谋划上。二是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政治站位不够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成效还不是十分明显,有些工作推进还没有形成合力,部分地方和部门领导干部的思想还没有真正统一到新发展理念的要求上来。三是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不够强。对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特别是对“七个有之”等问题的查处不够。(二)自觉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自觉性还需继续提升。一是传导责任压力还不够严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还没有完全落到实处,仍存在着整体谋划不够科学、推进举措不够扎实有效的问题。二是“关键少数”示范表率作用需进一步加强。部分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还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还没有充分认识“严管就是厚爱”。三是问责精准度不够,导致执行落实不坚决、不到位,政令不畅的问题依然存在。(三)党内政治生活还不够严肃。一是组织生活不够规范。有的党组织开展党内政治生活不够严肃认真,民主生活会、“三会一课”、上党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执行不严格,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内容单一,查找问题、交流思想还不够深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二是部分领导干部政治站位不够高,用政治的眼光和标准审视和处理问题不够。主要表现为对部门单位政治生态判断不准把握不够,对政治纪律的监督敏锐性不强,对违纪违法人员的“政治画像”不准,案件查处的政治效果不佳。三是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不够到位。在思想层面站位不高,领会不深刻,政治敏锐性不高,暴露出对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性认识不足,抓紧抓实的办法还不多。(四)干部作风建设还需加强。一是干部作风转变还需持续用力。“四风”问题面上有所收敛,但私下里搞变通、打折扣、“隐形”违规等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查纠力度不够,不担当、不作为及庸政懒政怠政等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二是干部锐意进取、干事创业的担当精神不足。一些干部面对繁重工作任务,缺乏攻坚克难、勇于担当的勇气,在落实总书记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方面具体工作中,有时开展工作的方式过于保守,思路创新不够,对一些深层次热点难点问题,缺乏结合县域实际情况采取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对于上级安排部署的工作虽然也能保证质量,但是基本上按部就班,没有新意,高质高效地推动工作做的不够。(五)正风肃纪反腐震慑力还需继续加强。一是消减存量遏制增量的任务依然繁重。近年来,全县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保持了高压态势,腐败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但执纪审查力度还有待加强,查处有份量、有影响的案件还不多,有的党员领导干部纪律规矩意识还不强,惩治腐败的震慑力还不够大,遏制腐败增量的任务依然繁重。二是基层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主要突出反映在工程项目招投标、项目审批和资金拨付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监督机制还不健全,制度执行还不够严格,发现规避招标、明招暗定、不经招标指定供应商等问题仍屡见不鲜,对这些问题的破解办法还有待于探索完善。三是失责追究力度不够。把纪律挺在前面的意识不强,过去在处理干部违纪问题上,教育多、批评多、大会点名多,私下交流不留情面,但是处理起来,往往高高抬起、轻轻放下。有时认为培养一名干部不容易,有的干部虽然出现违纪,但有一定工作能力,做出了一些贡献,在处理尺度上失之于软、失之于宽,甚至对上级要求处理的干部,还有庇护的思想。制度执行不够有力,有时运行不畅,往往是制度刚出台时贯彻执行得较好,时间长了就有所松懈,重制定、轻检查,重布置、轻执行,有的避重就轻、避难就易,容易的就执行,难的就不执行,做好人的就执行,得罪人的就执行不彻底,等等。如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和“四议两公开”议事决策等制度,由于监督检查不够,违反制度行为的查处、惩戒力度不够,致使执行不严格、落实不到位。分析原因,主要是县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到位,安排部署多,督促落实少,层层传导压力不够,对违纪行为问责不彻底,没有真正形成强大威慑。政治生态情况报告2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强调,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郡县治,天下安。县域政治生态是全党政治生态的基础,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必须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把全面从严治党覆盖到“最后一公里”。为找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着力点,四川省纪委在分析研判各县(市、区)管党治党情况的基础上,深入部分县(市、区)访谈党员干部、开展问卷调查、进村入户走访,着力把脉县域政治生态现状与未来,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县域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大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加快重塑县域政治生态,迎来了鼓舞人心的积极变化。一是“烂树”、“病树”、“歪树”大幅减少,县域“森林”焕发新的生机。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县(市、区)党委、纪委管党治党责任意识普遍增强,大力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全省县(市、区)共查处人数由2013年的9801人,上升到2017年的23564人,清除了一大批政治生态“污染源”。二是腐败存量持续消减,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打虎”“拍蝇”力度强劲,全省基层纪律审查立案数由2013年的9252件上升到2016年的17393件,全省检举控告类信访举报数从2014年的63461件(次)下降到2017年的35255件(次),表明纪律震慑在增强、突出问题在减少。三是社会评价群众满意度指数一路走高,全面从严治党赢得干部群众一致好评。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群众满意度指数由2012年的%逐年上升至2017年的%,特别是领导干部清廉自律等与政治生态关联度较高的指标,均同比上升。四是党风政风呈现“四多四少”积极变化,党内正气上升、社会风气上扬态势明显。在政治生活上,清朗关系多了,亲缘政治少了;在纪律作风上,知敬畏的多了,坏规矩的少了;在选人用人上,重实绩的多了,跑关系的少了;在干事创业上,讲实干的多了,搞空谈的少了。全面净化县域政治生态任重道远从调研情况看,县域政治生态中的顽症痼疾还没有彻底根治,一些新的问题又浮出水面,制约政治生态的根本好转。净化县域政治生态的政治责任落实不平衡。一是有的“关键少数”没有抓好“关键责任”。调研中,个别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对经济发展说得头头是道,对管党治党则无话可谈;一些班子成员对分管领域的管党治党不清不楚。个别领导干部对基层站所干部的违纪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导致一个领域政治生态持续恶化。二是基层落实“两个责任”“说得多、做得少”的问题较突出。近年来,全省因主体责任落实不力被问责的1437名党员干部中,乡科级及以下占%。三是基层纪检机关“三转”出现“回头转”,有的县纪委参与与主业无关的工作。四是个别党组织和党员的政治引领作用发挥不充分。有的单位落实“三会一课”存在形式主义,一些地方只顾“富口袋”、忘了“富脑袋”。县域政治生态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发生转移,从是不是风清气正转向了是不是积极向好。基层干部普遍认为,干事创业积极性总体上升,但为官不为的现象仍然存在,成为制约政治生态积极向好的重要问题。一是在任务重、责任大情况下,有的基层党员干部担当意识、奉献意识不足,激励拼搏奋斗的手段还不够有效。二是一些干部怕犯错担责,虽然基层感受到了干事创业中容错纠错的强烈信号,但这些干部仍然存在“分管越多、问责越多;创新越多、错得越多”的顾虑。三是乡(镇)一些年龄偏大的干部存在混日子想法,一些年轻干部“不愿到基层、不愿在基层”,乡(镇)干部普遍存在人员紧张的现状。县域政治生态反复污染的风险较大。虽然县域政治生态发生了积极变化,但县域内熟人社会、亲缘关系、人文风俗没有变,一些问题的表现形式没有变。一是一把手违纪对政治生态破坏力巨大。县委书记廉洁,政治生态就会风清气正;县委书记出问题,政治生态必出问题。二是工程建设、土地矿权出让、政府采购、国有产权转让和大额资金管理使用等领域,交通、农林、扶贫及政法等行业依然是腐败高发易发的聚集区。三是“微腐败”量大面广,不收敛不收手问题依然突出。2017年以来,全省查处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同比增长%。四是违规收受礼品礼金、大操大办婚丧喜庆、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违规配备使用公务用车这四类“老问题”较多。基层干部群众普遍反映形式主义积弊较深,检查多、会议多、文件多。五是选人用人的“潜规则”仍有市场,“老乡圈”“校友圈”“战友圈”等圈子文化客观存在,“遇事找关系”等民众心理比较常见。干群关系还没有走出“塔西佗陷阱”,基层干部为民服务形象距离群众期待仍有差距。一是一些群众信“上”不信“下”。2017年,各级纪检机关接受信访举报同比下降,但群众到省级部门上访同比上升。二是县乡纪检机关的监督权威性认可度不够高。比如就巡察工作而言,有的群众对巡察组不信任,认为巡察就是走过场;有的干部对巡察组不信任,认为都是熟人,害怕向巡察组反映了问题,巡察干部转身就告知了被反映人。三是群众感情、群众观念需增强。有的干部怕群众、躲群众,不愿意与群众接触,既怕言行失当被录音录像,又怕群众要求无法解决。全力推动县域政治生态根本好转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全面净化政治生态,只有县域政治生态净化了,全省政治生态才会彻底净化。必须把县域政治生态建设作为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载体,坚持问题导向,以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的思路举措,推动县域政治生态根本好转。加强对县域政治生态的动态研判。推行干部廉政档案制度,定期对全省各县(市、区)开展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分类、分区域把握“树木”与“森林”情况。以提升和优化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为支撑,结合“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建立科学量化的县域政治生态评价体系。注重干部激励和选人用人双重保障。督促有关部门规范省、市、县三级绩效奖,合理确定各地绩效奖水平。建立基层干部工资福利正面清单,支持基层运用容错纠错机制。进一步鲜明选人用人导向,严格落实机关与基层干部的双向交流、定期轮岗。强化政治生态“护林员”责任。抓紧抓牢县委书记这一“关键少数”,严格县委书记述责述廉,督促县委书记主动抓、深入抓政治生态建设。向社会公布县(市、区)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情况,把作风转变、党风廉政、群众满意等作为出具“党风廉政意见”的重要依据。全面落实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部署,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加大巡视巡察上下联动力度,建立市(州)范围内的巡察组长、巡察人员库,探索运用交叉巡察方式,最大限度杜绝“关系网”,增强干部群众信任度。打好基层正风反腐“歼灭战”。保持正风反腐高压态势,久久为功消存量,坚定不移遏制增量。开展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整治,深化招投标体制机制改革,健全投资项目公示制。开展会风文风“回头看”,进一步整合省、市、县三级督查检查事项,以上率下杜绝形式主义。探索建立与村民自治选举相协调的村干部退出机制、农村党员违纪惩戒机制,把纪律震慑传递到末梢。推动县域政治文化建设脱虚向实。塑造向上向善的县域人文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清除圈子文化、腐败亚文化等腐朽文化。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铲除权钱交易、官商勾结的根基。政治生态情况报告3政治生态是一个地区党风政风社风的综合反映,影响着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和为政行为,对一个地区的政治社会发展发挥着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201X年X月,我县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建立政治生态评价体系的意见(试行)》,深入开展短期预警、定期分析、整体把控、靶向整改,积极涵养山清水秀政治生态。对照《意见》评价体系,现将2019年度县域政治生态情况作以简要分析评价。一、县域政治生态总体情况2019年,县委县政府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揽,坚定不移推进
本文标题:政治生态情况报告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0914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