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游褒禅山记(最新8篇)
游褒禅山记(最新8篇)【导读】这篇文档“游褒禅山记(最新8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游褒禅山记【第一篇】游褒禅山记●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王安石及其作品的有关常识。2.理解:阳、穷、咎、极、非常、观、谬等词语;归纳:道、乃、然、盖、文等多义词的义项。能力目标1.辨析词类活用现象——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借鉴因事见理,叙议结合的写法。2.背诵课文二、三自然段。德育目标学习作者“尽吾志”和作学问“不可不深思而慎取”的治学态度在当今改革开放时代的借鉴意义。●教学重点学习“即事明理”的写法,指导学生理清记叙和议论的呼应关系,研习第三段。●教学难点课文因事见理、叙议结合、前后照应的写法,及“乃”“道”“盖”“文”多义词辨析,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教学方法1.利用注释、工具书疏通文字,教师进行点拨、解难。2.指导学生从课文因事见理、叙议结合、前后照应的写法入手,弄清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理解作者“有志”“尽吾志”的观点。3.重视诵读,落实背诵要求,联系学习过的实词的意义和用法,温故知新。●教具准备录音机、教学磁带、投影仪、投影卡片,印发王安石的“制俗以俭”的短文。●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简介作者与课文,研习课文一、二两段。[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在初中我们学习过用文言文写作的游记有《小石潭记》《登泰山记》《醉翁亭记》等,这些游记共同的侧重点是什么呢?那就是抓住景物的特点,浓笔重彩、精描细绘,表现山水之美。我们今天学习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板书)这篇游记与我们过去学习过的那些游记不同,它不重在表现山水之美,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用酣畅的笔墨进行大量的议论,记游实际上是个引子,说理才是全文的中心。学习这类游记有助于我们同学们提高思维的能力。为此我们共同来研习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二、简介作者及课文①学生读注释了解作者及课文,教师补充。王安石是北宋卓越的政治家,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被任命为参知政事。他进行变法,推行以理财和整军为主要内容的新法。由于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既得利益,遭到强烈的反对,变法失败。然而王安石是个具有坚强毅力的改革家。他认为“变法”对国家有利,就尽力推行新法,尽管受到种种阻碍,但毫不动摇退缩。他的这种坚定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在课文中也有反映。王安石还是一位有名的著述家,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他的政论性文章,立意超卓,切中时弊,结构谨严,说理透辟。这篇课文写的是一次未能尽兴的游览,作者深感后悔和遗憾。照理说,这样的游览没有多少值得写的东西,可是作者却据此得出两点深刻的启示,一是世上神奇雄伟、美丽壮观的景色,常常在艰险、遥远的地方,必须不避艰险,“尽吾志”以赴之,才能于己无悔,不为人讥。这里虽然是说游山,实际上是以游山作比喻,说明不论研求高深的学问,还是创建宏伟的事业,都必须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去完成自己的意愿。二是由于古代文献资料的散失,后代以讹传讹,求学的人们对于学问必须“深思而慎取”。这两点都是值得借鉴的。王安石在一生从政、治学的道路上就是这样坚韧不拔地前进的。他决心推行新法,因此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了解作者的这些生平事迹,更能深刻地理解这篇游记体散文所蕴含的深意。三、研习课文1.放录音,在轻音乐中,学生跟着阅读课文,注意字词读音。2.对照注释细读课文1、2段,借助工具书,弄懂疑难词句。3.研读课文1、2段(1)指名朗读、口译,如有疑难,则请其他同学回答,或教师点拨。重点掌握词语“卒”“文”“道”“极”。(2)掌握词性活用,学生解答。①“舍”:“始舍于其址”。“舍”,句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②“名”:“名之曰褒禅”。“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③而莫能“名”者,名词活用为动词。“名”是“说清楚”“说明白”。④“穷”:“好游者亦不能穷也”。这里的“穷”是“穷尽,走到头”,形容词活用为动词。(3)(出示投影)“„„者,„„也”表示判断的两种形式。①表示单纯的判断,“者”前是主语,“者”后是谓语。如“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②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合判断。“者”在这里除了表示停顿语气外,还有提示原因的作用,如“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四、讨论1.概括这两段的段意,指出主要使用什么表达方式?(讨论后学生回答)明确:本文是游记,1、2两段主要记叙游山的见闻和经过。第一段是把所游之地交代清楚(所游之地有褒禅山、慧空禅院、华山洞),本段主要说明褒禅山和华山洞名称的由来,辨识如“华实”之“华”应为误读。第二段,记游华山洞的经过,介绍出前洞、后洞的方位,禅院在距华山洞五里的西面,因为华山洞“距其院东五里;仆碑在华山洞西面百余步的地方,因为仆碑是作者从禅院东去华山洞的路上看见的;前洞就是华山洞,后洞在华山洞北面五六里的地方,因为华山洞在“华山之阳”“由山以上”则是北面了。这一段先介绍前洞和后洞,接着写游后洞的情形,然后简析了他们本来具有进洞尽游的条件,结果却是半途折回。介绍前洞极简略,只点明因“平旷”而“记游者甚众”;介绍后洞较具体,写“窈然”突出其艰险,写“寒”和“深”都与“窈然”有关,也是“好游者不能穷”的原因。写前后两洞相互对照,着力突出“窈然”——洞险、深、尽、寒,为下文写半途退出作铺垫。这两段主要使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2.提问:第一段为什么要特别提到仆碑及仆碑上的文字?明确:写仆碑是为后面议论埋下伏笔,作者认真考证仆碑上的文字,探究事理的本源,充分体现了他“求思之深”的探索精神,也是后面议论中提出“深思而慎取”的依据。3.提问:第二段略写什么?详写什么?这用了哪些对比?有哪些作用?明确:略写前洞(19字),较详细地写了后洞特点及游后洞的所见所感。多处设比:①前洞的平旷与后洞的幽深对比;②前洞“记游者甚众”与后洞“来而记之者已少”对比;③“余所至”之浅与“好游者”所至相比;④进洞时“其见愈奇”的欣喜与出洞后因“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懊悔相比。作用是为第二部分的议论作铺垫。点拨:本段写游洞,并不写景,只是写了半途退出的经过,这与第一段中写上山独写一块倒在路上的碑类似。显然记游不是重要的,而是借以表达自己的观点,记游是为后面进行议论准备材料的。五、朗读课文回答问题提问:本文是游记,从第一段的交待看,作者参观游览的三个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全文看,作者又是以记游____________为主,课文第二段就先后写了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其重点又在记游____________。明确:三个点是:慧空禅院,到华山洞又到仆碑。从全文看,记游华山洞为主,课文第二段就先后写了游前洞、后洞的情况,其重点又在记游后洞。提问:王安石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____________人,著名的____________家和____________家,他的散文雄健峭拔,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唐宋____________”之一,他的著作收在《____________》,《游褒禅山记》是他的传世名作之一。此文把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个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借____________的体验,说明了处事、治学都要“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道理。明确:王安石字介甫,北宋时临川人,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散文雄健峭拔,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著作收在《临川先生文集》中,《游褒禅山记》是他的传世名作之一。此文把游山和治学两个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借游山的体验,说明了处事、治学,都要“尽吾志”和“深思”的道理。六、印发材料练习阅读下文,回答1~7题王安石的“制俗以俭”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的王安石,在他主持变法前后,十分注重“制俗以俭”。早在1058年,王安石就写了《上仁宗皇帝言事章》,系统地提出了变法主张。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当时社会弊病,是“天下以奢为荣,以俭为耻。苟其财之可以具,则无所为而不得”。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富者贪而不知止”“官大者,往往交赂遗,营资产”,索贿受贿,以权谋私,“官小者,贩鬻乞丐,无所不为”,什么坏事都干出来了。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民风扶摇于流俗,铺张浪费大手大脚日甚一日。“婚丧奉养、服食、器用之物,皆无制度以为节”。难能可贵的是王安石在这样一种社会风气面前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一再提醒世人必须认识这种奢靡之俗的危害性。他指出“山林不能给野火,江海不能实漏卮”“所谓积之涓涓而泄之浩浩”,是谁也无法支撑这样一种社会局面的。因此,他响亮地提出了“制俗以俭”的口号,他说:“君子制俗以俭,其弊为奢。奢而不制,弊将若之何!”而且,他还指出,“禁微之易,救末之难”,尤其深刻的是他看到了民风日奢与吏治腐败之间的关系,他认为“淳朴之风散,则贪厌之行成;贪厌之行成,则上下之力匮,如此则人无完行,土无廉声”。他的这种分析虽然并不完全客观公正。但是,应该承认,“淳朴之风散”确实是社会腐败现象产生的土壤和温床。在一个“一切向钱看”的社会里,吏治腐败是必然的。王安石看到了这一点,并且力图改变这种社会现象,也就证明了他毕竟具有政治家、改革家的远见卓识。1.“制俗以俭”的正确解释是(1)用俭朴来遏制奢靡的社会风气。(2)遏制奢靡的社会风俗是为了形成俭朴的社会风俗。(3)用俭朴来形成淳朴的社会风俗。(4)把俭朴当作遏制奢靡的社会风俗的途径。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1)官大者,往往交赂遗,营资产。...(2)贪厌之行成,则上下之力匮。.3.“积之涓涓而泄之浩浩”在文中的意思是(1)如果不汇集许多细小的小流,就不能浩浩荡荡地流入江海。(2)只有汇集许许多多细小的水流,才能浩浩荡荡地流入江海。(3)社会财富点点滴滴地积攒却像淌水一样花销浪费。(4)社会财富只有点点滴滴地积攒起来才能像浩浩荡荡的江河一样发挥巨大的作用。4.“禁微则易,救末之难”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5.翻译“淳朴之风散,则贪厌之行成”。6.第二段写了“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这样的气候条件”是指_________________7.第二段写了“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了两方面的社会风气,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第三段中摘录一个四字短语来回答)答案:1.(1)(明确1是介词结构后置)2.(1)“交赂遗”指互相行贿送礼。(2)“匮”指缺乏。3.(3)4.意思:改变一种不良倾向必须趁它刚刚露出苗头的时候就加以禁止,等它后来酿成大气候就很难挽救了。5.译文:淳厚朴素的风尚丧失,那么贪婪无厌的作风就会形成。6.“天下以奢为荣,以俭为耻。苟其财之可以具,则无所为而不得”。7.吏治腐败民风日奢七、(出示投影)课堂练习(口答)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同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组是(1)臣所以去亲戚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2)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3)此世所以不传也。..(4)郦元以为下临深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5)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6)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也不能至也。..A.(1)(2)(5)B.(1)(3)(5)(6)C.(3)(4)(6)D.(2)(4)答案:D[(1)„„的原因(3)„„的原因(5)那实际上(6)到在„„]八、背诵第二段九、布置作业诵读全文,找出“其”字句,体味它在句中的意义。十、课堂小结1、2自然段为文章的记游部分,写褒禅山命名的由来,记游山所见,着重记叙了游后洞的经过,记游笔墨虽然简约,但游踪交代的一清二楚,沿途见闻言约而事丰,不仅壮写褒禅山的特殊风貌,而且令人想象作者那浓烈的游兴和专往的情态。这就为后文作了铺垫,是议论的基础。★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指导整理“其”字的几种用法。2.研习课文三、四、五段。[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学习文言文,重要地是诵读,诵读成咏方能加深理解内容。现在按学习小组(六人)展开
本文标题:游褒禅山记(最新8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0980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