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最新4篇)
写作好帮手1/20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最新4篇)【导读】这篇文档“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最新4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下载吧!苏教版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五【第一篇】《晏子使楚》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2、读课文,了解历史故事的内容。(针对中等以上学生)3、学习在阅读中提问。(针对中等以上学生)4、感受晏子的智慧和勇气以及对国家、人民的深厚感情。(针对优等生)学情分析:本班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学习在阅读中提问,到现在,绝大部分学生已学会了在阅读中抓住关键词进行提问。并能够通过阅读释疑。[教学重点和难点]:1、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写作好帮手2/20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2、读懂晏子反驳楚王的几句话含义,及句子间严密的逻辑关系,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教学过程]:一、人物介绍,揭示课题。春秋是我国历史上的时代,这期间各国争战,其中齐楚两国国力强大,激烈争夺霸业。《晏子使楚》讲的就是发生在这两国之间外交上的一件事。1、简介晏子:名叫晏婴,身高不到五尺,大约现在的一米四左右。他是齐国的大夫,人们尊称他为晏子。2、学习生字,理解课题板书:晏子。学习生字“晏”。3、请同学们打开课文,齐读课题,板书:使楚。快速读课文,找出最能解释课题的一句话(齐王派大夫晏子出使到楚国去)什么叫出使?(代表一个国家去外国执行外交任务)那么这次晏子出使就代表着——(生答:齐国)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国与国之间的交往,礼尚往来是正常的,而晏子出使楚国遇到了什么事?楚王为什么要这么做?(针对中等以上学生)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并完成下面练习。(出示)。①楚王()次想()晏子。②楚王之所以侮辱晏子是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写作好帮手3/20()。③如果楚王侮辱了晏子,就不仅(),而且()。④如果晏子挫败了楚王,就不仅(),而且()。2、交流(针对中等以上学生)①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②楚王之所以侮辱晏子是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显显楚国的威风)。③如果楚王侮辱了晏子,就不仅(是显了楚国的威风),而且(侮辱了齐国。)④如果晏子挫败了楚王,就不仅(灭了楚国的威风),而且(维护了自己和齐国的尊严)。三、提出问题,合作学习(针对中等以上学生)1、一个要侮辱晏子显显威风,一个要挫败楚王,维护自己和齐国的尊严。两人之间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较量,我们来看看晏子是怎样与楚王斗智,维护国家尊严的。课文的那部分是写这一内容的?(3——5自然段)2、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自学这部分课文,思考:(1)楚王用那些方法侮辱晏子?(2)晏子是怎样对待的?(3)结果怎样?3、小组合作学习四、抓重点句,感悟人物(针对优等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我们一起来领会一下晏子话中含着的意思。(出示三个重点句)①、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我要是访问“狗国”,写作好帮手4/20当然得钻狗洞。学生各抒己见后,得出:开狗洞的是“狗国”,开城门的才是国家,现在楚国开的是狗洞,可见楚国是狗国。师:那么楚王就是狗王了,楚王当然不干!于是只好。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练读,指生读。师:晏子和楚王的第二次斗智,请同学们照刚才的方法来推理。②、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学生讨论后得出:上等人访问上等国,下等人访问下等国,我最不中用,派来访问楚国,可见楚国是下等国家。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楚王的“冷笑”(根本没把晏子放在眼里)“只好陪着笑”(以笑来掩饰自己的尴尬)把文中的句子转变为四字成语:挥汗成雨、举袖成云、摩肩接踵。读四自然段:练读,分角色读。③、师:好,第三次,谁来分析一下晏子的思考过程?生: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到淮北就又小又苦,原因是:水土不同。(南橘北枳)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可见楚国环境(社会风气)不好。写作好帮手5/20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楚王的“笑嘻嘻”“得意洋洋”(笑里藏刀、居心叵测)读五自然段;练读,齐读。五、总结课文,夸奖晏子。苏教版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五【第二篇】《梅花魂》知识与技能: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缕缕、幽香、漂泊、唯独”等词语。读读记记“颇负盛名、玷污”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学课文,解决生字词。2、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读懂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义。2、体会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写作好帮手6/20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教学难点:;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板题1、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一个有关梅花的故事。2、板书课题。查字典理解“魂”的意思。那么“梅花魂”的“魂”指的是什么?二、出示自学目标1、掌握课文生字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三、出示自学指导: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2、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自学时间8分钟。四、学生开始自学五、检测学习情况写作好帮手7/201、检测生字、新词掌握情况。检测方法:学生上台板演生字、新词;板演内容由老师提问易错、重点生字、新词,或者让学生提问自我认为的易错生字词;板演后,学生集体纠正,师适时点拨。如“魂”“幽”“葬”“衰”等,要提醒学生注意各个部件的组成。2、体会、讨论理解词语的含义:畏惧、颇负盛名、眷恋、稀罕3、检测课文阅读情况:(1)找一两名优秀生进行阅读课文,然后再随机找两名后进生进行阅读,其他学生认真听,随时发现问题,给予帮助。(2)同桌互读。(3)再读课文,理清叙述的顺序。讨论作者回忆了外祖父生前的几件事?”从这些事中体会到了什么?第一(第2自然段):外祖父常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板书:读诗落泪)第二(第3自然段):外祖父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板书:珍爱梅图)第三(4一11自然段):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写作好帮手8/20过得哭起来。(板书:不能回国)第四(12一13自然段):外祖父在离别前把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板书:赠墨梅图)第五(14一15自然段):船快开时,外祖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板书:送梅花巾)4、小结六、当堂作业1、抄写本课生字、词。(重点写“幽”、“甚”、“衰”)2、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梅花魂》。二、出示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读懂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义。3、体会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三、出示学习指导:1、通过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同桌或者小组同学讨论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写作好帮手9/20“魂”的含义。3、同桌讨论体会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8分钟后看谁学得!四、学生开始自学五、检查自学情况。1、说说课文讲了外祖父的哪五件事?(板书)2、读了这五件事,你感觉到这位老人的一颗怎样的心?从文中的哪些词语知道?(出示最后一段,释“眷恋”一词。)对这个句子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来。3、问题:从哪儿可以看出外祖父那眷恋之心?默读课文,可以在旁边写上批注。六、谈谈体会1、学习第一件事。(1)出示句子:“我很小的时候……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2)思考讨论:①“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说明什么?(老人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忘中华民族文化,也要让自己的子孙也不忘自己祖国的文化。)②“读到一些诗句就落泪”是因为什么?a、适当解释说明三句诗的出处、意思及其表达的写作好帮手10/20情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意思是:独自一个人在远方居住,每到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出自王维的《山中送别》,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来不回来呢?“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出自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浣溪沙》,大意是:在空中随风飘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这些诗大致都体现了一种思乡怀亲之情。b、明确老人的思乡之情是他落泪的原因。(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老人的思乡之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伤感地流泪了)2、学习外祖父的另两处落泪(即第三、五件事)(1)从“听到不能回国,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一句,体会老人一直热爱着、思念着祖国,却不能回去,他难过地哭了,充分表现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2)从“赤道吹来的撩乱了老人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体会到思写作好帮手11/20乡的深情,孤独的痛苦,一下子把他催老了。(3)从“想不到泪眼蒙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个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面绣着血色的梅花。”体会到老人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心让外孙女带回祖国,了却自己的心愿。3、交流学习第二件事。(1)师:从外祖父的三次落泪中,我们感受到外祖父的爱国之心。课题写梅花,梅花与外祖父有什么关系?读读第三自然段,看体会到什么。(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情有独钟?①“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从中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②“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通过老人的语言、行动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a、体会“轻轻、慢慢”在句子中所起到的表达效果。b、“清白”是什么意思?“沾污”又是什么意思?写作好帮手12/20c、爷爷是让妈妈管教好我的行为、还是思想?(思想)从何而知?(“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d、指导朗读,读出对梅图的珍爱。4、“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沾污?”一向宽容慈爱的外祖父为什么这次会大动干戈呢?教师范读“临别赠梅图”一事。(1)老人深情地说的那段话,其中哪几句话点明了梅花的品格?(“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2)由此可见老人爱梅其实爱的是梅花的什么?(梅花的精神)(3)播放梅花凌寒独放的图片,出示古诗王安石的《梅花》、《墨梅》,难怪外祖父这样赞美梅花,读句“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4)师:这仅仅是在赞美梅花吗?是在赞美什么?齐读句子““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写作好帮手13/20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再次讨论:a、梅花的秉性象征什么?(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b、此时作者用了什么手法?(借物喻人)c、由此可见,老人赞梅花,实则赞美的是什么?(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5)历有气节的人物有哪些?(6)饱含深情读“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7)外祖父保存这幅梅花图是为什么?(是让自己保存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中国人的气节。)现在他把它送给外孙女又是为了什么?(也让外孙女保持这种秉性、这种气节。)这就是题目“梅花魂”的内涵。△学习最后一
本文标题: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最新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0982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