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最新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难忘的泼水节教案【最新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难忘的泼水节教案【最新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第一篇】设计理念遵循儿童识记规律,鼓励自主,分类处理,分化难点,突出重点,突破识字难关。课文有一幅占一个整页的插图,我们不应忽视。本课教学可以图文结合,用好插图,引导阅读;再以阅读来加深对插图的理解。教学目标⒈会认“凤、凰”等12个生字,会写“龙、恩”等10个生字及“凤凰”一词。⒉观察图画,培养观察能力,借助插图理解文章内容。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初步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感情。课前准备⒈教师准备:挂图(课文插图);泼水节的视频材料;生字卡、生词卡。⒉学生准备:了解周总理的生平及相关故事,了解傣族及泼水节的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一、引入课题,初知文意1.播放泼水节视频资料(或挂图)。师:大家看到了什么?师:这是什么节日的场面?(生答“泼水节”)师:泼水节是我国傣族人民的重大节日,也是傣族人民向往的热闹的节日。小朋友们,1961年的泼水节可不一般呀!为什么呢?(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师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2.初读课文。师:到底多么令人难忘呢?让我们打开书开始读课文吧。遇到不认识的字先看“枫叶”上的注音,用铅笔把拼音标注在课文的生字头上。然后多读几遍,会认了,就擦掉铅笔写的注音。[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或挂图)激发阅读兴趣,参考资料,少熬夜!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并找到不认识的字。二、自主分类认读,尝试认字大家的生字都会认了吗?师用生字卡(或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自主尝试识字。学生不会认的带上拼音再读。凤凰恩敲襟褂咖啡踩端蘸寿(1)哪些字你见过?在哪里见过呢?抽生读,全班读。(2)你觉得最容易认的字有哪些?抽生认,全班读。(3)你觉得哪些字最难记?难记的字多读几遍,思考如何记住它。再与全组交流识字方法。(4)哪些生字所代表的动作你会做?生做一做,再读。(5)哪些生字组成的东西你见过?说一说,再读。师要注意倾听学生发音不准的地方,提示出来,再教读。[设计意图]12个生字,数量看起来较多,但是分类处理,区别对待,就能化难为易。有的字见过面,有的容易认读,这些就不需花太多力气;剩下的是学生觉得较难认的,我们可以多花时间,用多种方式帮助识记,比如做一做动作,说一说词句,这样就能突破难点。三、朗读片段,检验生字认识情况师:刚才学的生字在词中、句中还会认吗?1.生词卡认读。2.在句子中认读。师:这几句话,看谁读得更流利。周恩来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生字加粗或变红)3.自由读书,检验课文的字都会认了吗?4.边读书边想,发现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在文中找到答案;还不明白的,可以向同桌提问。5.哪一段你喜欢读,读给同桌听。6.哪一段你觉得难读,请教班上的同学读一读,再自己多读几遍。[设计意图]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只有将汉字及时纳入词中、句中,并在语言环境里会认会读,才算真正“会认”,这样的识字也才有真正意义。四、自主观察,写字练习1、师呈现要求会写的生字,学生认读复习。2、生观察第一、二排的6个生字,觉得哪些字不好写,哪个笔画不好写,同桌讨论。参考资料,少熬夜!师:我发现这6个字都有“点”,它们的写法和位置都不一样。大家观察观察,再讨论讨论,看能发现些什么?(“恩”的下部分“心”,三个点笔势都不一样;“寿”“特”两字都有“寸”,可是“寸”的点的位置不同。)3、观察讨论后,师范写,生试着练写2个生字。[设计意图]学生书写质量高低往往与动笔前的观察水平相关联。因此,写字指导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观察指导,留足时间让学生自主观察,耐心观察。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第二篇】一、教材说明这是1篇看图学文。讲的是1961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来到西双版纳的黎明城,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这篇看图学文由一幅图和1篇短文组成。图上的背景画的是西双版纳地区的特有风光。树木茂密,鲜花朵朵,地上是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周恩来总理在画面中间,双手端着银碗,穿着傣族服装,面带笑容。他周围是穿着节日服装的傣家儿女。有的拿着银壶,有的端着花碗,有的敲着象脚鼓,有的打着镲,大家十分高兴。课文内容同画面相联系,讲了周恩来总理同傣家儿女过泼水节的情形。课文共8段,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的。二、教学目的通过看图学文,了解1961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从而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指导有序观察的同时,注意指导学生分清主次及注意景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后四段。三、重难点,关键1、重点:了解周总理与1961年和傣族人民一起欢渡泼水节的情景,从而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2、难点:(1)由于年代的原因,学生对周总理了解不够,影响对课文所表达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的感受。(2)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对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泼水节了解甚少。四、教学设计(一)故事录像激趣,设问质疑,导入课文1、讲《泼水节的来历》看泼水节的录像,让学生了解泼水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板书课题,)请同参考资料,少熬夜!学们读课题。2、为什么今年的泼水节特别令人难忘呢?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全文,感知全文。3、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在什么时候举行?你从课文什么地方知道的?每年的泼水节都在5月13日举行,今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的心情怎样?用高兴的语气读12自然段。(二)读中体验,读中感悟,音乐辅助1、随着《欢乐锣鼓》乐曲,同学们自由诵读第三段,体会当时欢乐的气氛。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感受?2、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同学们读读,写写,议议,用铅笔在书上画出重点句子,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四面八方赶来敲鼓地毯龙船花炮撒满一条条一串串理解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并用四面八方造句。3、有一个词最能表达傣族人民的兴奋心情。(欢呼)什么叫欢呼?同学们反复诵读体验。想象傣族人民会欢呼什么?(三)看图学文,学会观察,理解图意1、用电脑显示画面,指导学生看图,周总理是怎样打扮的?周总理的心情是怎样的?傣族人民都在做什么?重点观察几个人。周总理为什么要穿傣家人的衣服呢?2、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笑容满面接过敲着踩着跳舞这些词体会周总理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象普通的傣家人一样。并用笑容满面造句。(四)创设表演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导语激情,感知体会1、当时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呢?观看录像,启发想象。2、同学们,你们也想象傣族人民一样跟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吗?请一个同学朗读56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当时的情景,做动作,老师配上音乐。你们想周总理会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傣族人民会欢呼什么?会向周总理祝愿什么?3、请几个同学表演,其他同学朗读课文,同学进行评价。4、老师导语激趣,人民的总理爱人民,向人民祝福;人民爱总理,向总理祝愿,人民和总理心连心,是多么幸福难忘的场面呀!傣族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激动人心的时刻请同学齐声朗读78自然段,感悟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谊。理解最后两句的!(五)总结朗读,回顾感悟,背诵课文1961年的泼水节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我们永远不参考资料,少熬夜!会忘记也难以忘记1961年的泼水节,请同学们大声诵读,把你们的感情都融入字里行间吧!读到开始泼水了让同学关上书试着背诵课文5678自然段。五、设计说明1、让学生读中体验,读中悟情,在教与学的活动中,读贯穿始终。2、巧妙的运用音乐,录像辅助教学,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3、让学生通过想象,体验情景,通过想象总理和傣族人民祝福祝愿的话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4、通过学生读读,写写,划划,和表演让学生自主的学习,主动的探索,成为学习的小主人。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2、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师生搜集有关泼水节的知识和周总理的简单资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谈话:你知道一年中有哪些节日吗?(学生回答),在我们的国家有一个少数民族叫傣族,这个民族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节日叫“泼水节”(板书)2、交流:通过查资料,你知道了泼水节的哪些知识,给大家介绍一下。(生介绍泼水节,教师补充。)3、今天就让我们随课文一起去和傣族人民过一个“难忘的泼水节”吧。(师板书,加上“难忘的”三个字。)二、范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认读生字。过渡语:为什么说“难忘的”呢?请同学们边听老师读边思考,并且勾出自然段和生字。1、师范读2、提问:你知道为什么叫“难忘的泼水节”了吧,谁能说一说?(学生回答)参考资料,少熬夜!3、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出“周总理”并交流介绍周总理的一些简单资料。4、学生学(1)出示本课生字:(2)请同学说说自己认识的字(请你当小老师,把你认识的字带大家读3遍)(3)介绍你的识字方法(4)齐读(5)在词中学:出示生词卡(指名读生字卡片)(6)识字小游戏“收信”:请几名同学当邮递员,按顺序读老师所指生字,读对了其他同学说:对对对,快收信。读错了说:错错错,没人收。(7)指导书写本节课涉及的1-3自然段中的6个生字生观察最后一排的6个生字,觉得哪些字不好写,哪个笔画不好写,同桌讨论。讨论后交流,师范写,生与师书空,课后在书上每个写两遍并组词。三、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1、学生自由读,同时出示“读书小提示”:(1)把还不太熟的生字结合叶子上的拼音多读几遍。(2)读书小问号:①读了一二段你知道了什么?②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2、根据学生的回答分析课文。预设:第1段:(1)介绍傣族人民生活在云南省西双版纳,那里有火红火红的凤凰花。(边观看课件教师边介绍并解释火红火红、一年一度两个词语)(2)指导朗读:在这么美丽的季节里,傣族人民又要举行泼水节了,让我们带着美丽的心情齐读这一段,“又”字要读得重一些。第2段:(1)今年,傣族人民的心情怎么样,为什么会“特别”高兴呢?(2)你能用“因为。.。.。.所以。.。.。.”再说一遍这句话吗?(3)你能把“特别”换个词使意思不变吗?(4)指导读:是呀,周总理也来和他们一起过节日,傣族人民的心情真高兴,所以让我们带着高兴的心情去读一读这段吧!(语气要高兴一些,“特别”两个字要读重一些,脸上带着笑容去读。)参考资料,少熬夜!第3段:(1)抓住“撒,一条条,一串串”板书。(2)用一个词形容这样的场面(热闹,激动人心)(3)你还有什么词、句不明白可以提出来。(解释象脚鼓、四面八方、欢呼等,并相机指导朗读)如:欢呼:特别高兴的呼喊,所以在读“周总理来了”这句话要声音大些激动些。(4)指名读这一自然段(5)齐读四、小结:听着同学们快乐的读书声,看着这一幅幅激动人心的图片,仿佛让我们真的置身于傣族人民那年欢乐的泼水节中,是呀,周总理来了,傣族人民和总理到底会怎样过泼水节呢,想知道吗?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在书中寻找答案吧。五、课后作业:本节课6个生字在书上每个写两遍,并组词。第二课时一、过渡语:孩子们,在上节课中我们去了美丽的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一同用最热烈的方式欢迎着敬爱的周总理,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那里,你一定会感受到更多的幸福。不过在这之前老师要跟大家玩一个生字朗读闯关的游戏,只有闯过了这两关才能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那难忘的泼水节,大家有信心吗?二、复习生字出示生字词卡片,齐读,开火车读。有感情的朗读前三段。三、图文结合、学习4——8段根据学生回答引出:1、预设:当学生回答,从图中看到了周总理——学习第4段:(1)追问:周总理穿的是什么
本文标题:难忘的泼水节教案【最新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0984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