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天渠》观后感精编3篇
好范文解忧愁1/6《天渠》观后感精编3篇【前言】本站网友为您精挑细选分享的优秀文档“《天渠》观后感精编3篇”以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们一起学习吧!观《天渠》有感1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四季包沙饭,过年才有米汤喝……”今天,我看了《天渠》这部电影,感慨万千。影片《天渠》主要讲述了黄大发老支书在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尤其是严重缺水的状况下,从上世纪60年代起,带领村民历时36年,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用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凿出一条长达9400米长的“生命天渠”,结束了千百年来滴水贵如油的历史。黄支书作为修渠的领路人,他不懂水利知识,便跑到水利站学习,明白二十公分是怎么回事;没钱,卖掉自己的棺材,女儿黄彬彩拿出了自己的彩礼钱;在工人不敢下危崖时,他挺身而出,毅然地将绳索绑在自己身好范文解忧愁2/6上,跳下危崖……三十六年来,黄支书用生命造渠,他虽然没有豪言壮语,但他绝对称得上是一个对党忠诚,对群众负责,有能力有担当的好干部,好党员。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传承了党的优良作风,他是人民的信仰,是时代的先锋!他是“山神”!他是“当代愚公”!由黄支书,我想到了谷文昌。他这一)三一刀客○(辈子,没有穿过皮鞋,十块钱的一件大衣穿了几十年,长期过度劳累和营养不良使他病倒了……生病治疗时,他为了给国家省钱,住一天花满分作文网费一块两毛钱的房间。他说:“我是来看病的,有个地方躺着就行了!”谷爷爷在担任东山县县委书记的十年间,带领全县人民与风妖叫板,与沙虎较量,曾发出这样的誓言;如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到1964年,全县植树造林8。2万亩,谷爷爷用信念筑起了194公里的“绿色长城”,让海岛换了天地,把人间荒岛变成了人间乐园。“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这是谷文昌一生的信仰。“因为谷文昌,东山岛‘绿’了”。政声人去后,丰碑在人间,谷文昌老爷爷在老百姓的心中树起了一道不朽丰碑。由黄支书,我想到了张志保,他是常州市公安局刑好范文解忧愁3/6警支队政委,他曾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他笃信百姓的利益高于一切。他还说过:“共产党员就要不怕吃亏,要以身示范!”他天天工作在岗位上,为老百姓谋利益。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党的忠诚。由黄支书,我想到了我们学校教书育人的共产党员,我还想到了我们村里那些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共产党员,我还想到了……因为有黄大发、谷文昌、张志保等千千万万优秀的共产党员,才有国家的繁荣富强,百姓的幸福安康。观看了这部电影,一颗种子已经在我心里深深扎下了根,相信它一定会发芽、生长,开出灿烂的花朵。《天渠》观后感2我是一个在城里长大的90后,没有喝过浑浊的水,没有经历过过年才能喝米汤饭的日子,更没有在大山悬崖边上负重走过路,更别说还得起早贪黑的干活儿了。我无法同曾经历过穷苦日子的草王坝村乡亲们感同身受,也无法真正体会穷苦日子下的坚韧不屈,只能从《天渠》里寻找那些艰苦的岁月和那坚定不移的信念。“愚公移山,移山的其实不是愚公,而是政府和群众。”《天渠》里的这段话,一直在我脑海里回荡。9400米盘缠在悬崖绝壁上的水渠工程在上世纪90年代初实好范文解忧愁4/6施,是怎样的不易和艰辛。它不仅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更需要群众的全力以赴。黄大发老支书花了整整36年的时间,只为修好这一条渠。没有技术,他去学;没有资金,他去申请;资金不够,他带头凑;没有运输车,他就去找;悬崖边上没人敢下,他第一个上……为了这条渠,他被乡亲们质疑、嘲讽、埋怨,甚至失去挚爱的女儿,但他从未动摇过,始终坚定对党的理想信念,一直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不断地告诉群众——水渠一定要修,草王坝一定要摆脱贫穷富起来,他承诺过的事一定要兑现。作为基层的一名工作人员,与群众面对面的机会更多,能更好地聆听群众的心声,了解群众的需求,知晓基层现况,更能体会到基层工作开展的不易和群众思想上的差异性。在日常工作中,总能碰到这样那样或大或小的事,但无论是什么事,只要是和群众息息相关的事,就一定得放在工作主心骨上,放在最前面。群众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我们就更要多跑几趟田坎,多开几次群众会,多听听群众的意见,多了解当地的明情,多体谅群众的不易,也多加强正面引导和宣传,从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竭尽所能的为群众办事,做到问心无愧,无愧于人民的信任、无愧于党组织的信任。好范文解忧愁5/6《天渠》观后感3周末,我看了一部令人感动的电影─《天渠》。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个小山村的村支书黄大发为群众解决吃水问题而耗时三十六年,翻过三座大山,穿过无数险崖,修建了一条全长9600米的伟大水利工程─红旗渠。其中党员黄大发那种坚韧不拔,临危不惧的高大形象深深地震撼了我,令人不由感叹:是怎样的信念让他坚持了三十六年尽职尽责?又是什么样的精神使这样一位老人修建出如此伟大的工程?电影中,有一个片段令我印象深刻:在水渠修到擦耳岩一段,因为下面就是万丈深渊,所以连很多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都不敢下去打炮眼,而已是花甲之年的他却要下去,人们也不曾一次的劝他:“你已经不是当年修红旗水利的年纪了,放弃吧!”他却义无反顾,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勤恳为民,开山劈石,志拔穷根。影片中红旗渠的建成,群众的支持是一个重要方原因。从异口同声的反对,到砸锅卖铁去补一万元资金缺口;肖大能从封建迷信到积极肯干,这一切的信心都来自于黄大发,是他的顽强拼搏精神打动了他们,以至于连他的女儿都为资金缺口出一份力。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黄好范文解忧愁6/6大发工作中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像电影中的一样,红旗渠是拼搏来的,是奋斗来的,对于我们来说,学习上拼搏进取,生活上积极向上,这就是我们所能做的最好的拼搏。
本文标题:《天渠》观后感精编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1085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