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章社会福利制度社会福利的含义、分类与特征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第一节社会福利的含义、分类与特征社会福利的含义社会福利的分类社会福利的特征一、社会福利的含义1.社会福利的含义“福利”一词的本义是指幸福和利益。广义的福利是指一切有助于公民生活质量和社群福祉改善的活动、服务及资源,它们既可以是有形的物质支持,也可以是无形的精神帮助。狭义的福利是指为社会中最不能自助者(弱势群体)提供的、满足其最基本生存需要的资源和服务。此类福利是应急性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2.社会福利的功能(1)以不同的方式分配和再分配公民的收入(2)促进社会整合和社会和谐(3)社会福利本身也是社会控制的一种手段,它可以维护和促进社会的稳定(4)在出现社会问题时,社会服务能为有需要的人提供补偿(5)通过社会服务可以促进个人和整个社会福利状况的改善(6)社会服务可以当作是一种社会投资(吉登斯)(7)社会福利可以增强社会中的利他主义的助人要素。二、社会福利的分类1、威伦斯基的两分法美国学者威伦斯基和李宾士于1965年在《工业社会与社会福利》一书中提出:剩余性福利(residualwelfare)在个人和家庭及民间设有解决问题的情况下,由政府提供的紧急援助,一般伴有严格的家庭调查,带有某种程度的羞辱性。制度性福利(institutionalwelfare):指政府为所有公民提供的福利。全民性、没有阶级和标签意识,有利于促进社会和家庭的整合。2、蒂特马斯的三分法英国社会政策学者蒂特马斯(RichardTitmus)认为社会福利可以分为三种:剩余性社会福利工业成就—表现模式制度性再分配模式无论是威伦斯基还是蒂特马斯,都不否认在社会现实中,福利领域的理论或实践其实是剩余模式和制度模式的混合。三、社会福利的特征1、社会福利的意识形态色彩社会民主主义-自由主义-“第三条道路”2.社会福利的可变性民间慈善—政府责任—福利国家—改革(反福利、政府退位)3、社会福利的多元性1)在福利内容上由单一的福利形式向多元化的福利形式转变,公民在社会服务中有了更多的选择。2)福利的责任主体由单一的政府(或社会)转向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社区和家庭。3)在福利的供给机制上,由过去的单由政府调拨变为政府与市场相结合,提高了资源筹措效率。4)在福利服务的使用者方面,也由过去的选择性人群逐渐发展为全体公民。第二节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社会福利模式与社会服务的提供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关系一、社会福利模式与社会服务的提供1、社会福利模式社会福利模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制订和推行社会政策的方针与策略,在社会福利领域表现为政府与其他社会组织如何筹措资源并满足社会需要的方式。当今世界的社会福利模式基本上可以归为三类:即普惠型的社会福利模式、剩余型社会福利模式和混合型社会福利模式。2、社会服务的提供社会服务是社会福利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达国家,社会服务主要是通过政府和非政府机构中的专业人员来提供,而这一过程是在政府相关的社会政策指导下进行的。社会服务直接服务:直接面向受助者,以受助者利益为本间接服务:社会福利行政、社会政策研究、社会服务评估二、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关系1、社会工作在社会福利制度中地位(1)社会福利服务的组织和推行,依赖于专业的社会工作来完成。(2)社会工作专业是社会福利体系一个重要的知识基础。(3)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制度具体化的一个过程,它通过社会福利服务的策划、推行和评估等一系列专业活动保障整个福利制度功能的正常发挥。2.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制度中的服务传递者社会工作是整个社会福利体系的一个资源发送体系社会工作作为社会福利制度中的服务传递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会工作作为一个对社会问题和需要做出反应的过程。第二,社会工作作为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第三,社会工作作为一个提供资源和满足需要的过程。第四,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专业,需要不断改善专业方法和服务管理模式,从而提高社会福利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果,保证福利体系能顺利发挥应有的功能。第三节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当代中国社会福利制度中社会工作的发展一.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1、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与社会问题1978年以来的社会变迁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从相对封闭和单一的社会向开放和多元化社会过渡。急剧社会转型带来的社会问题:失业问题就业问题贫困和不平等问题社会稳定问题养老问题环境问题等对福利制度而言,目前直接面临的问题主要有:(1)城乡贫困人口和社会救助问题(2)城镇失业人员的安置和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问题(3)城市农民工的权益保障问题(4)城镇离退休职工和农民的养老问题(5)吸毒、艾滋病等其他社会问题2、当代中国福利制度的发展(1)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和单位办社会福利转向政府、单位、社会团体和社区等多方共同举办的责任共担模式。(2)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服务的责任归属进一步明确,政府部门在现行的社会福利机制框架里扮演着核心的作用。(3)同居民需要相关的社区服务已经逐步发展成社会化的模式(4)专业社会工作已经开始进入社会福利服务的范围,社会工作职业化已初现端倪。二.当代中国社会福利制度中社会工作的发展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发端的原因中国社会工作产生过程的特点中国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道路1.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发端的原因社会转型和社会问题的基本背景;政府在社会政策领域的理念变化,强调责任共担和社会力量的参与;高等教育的扩张和专业化的发展,使得社会工作教育出现契机;国际交流和海外对中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支持。2.中国社会工作产生过程的特点专业教育先于专业实践。本土社会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在理念和实践模式上的衔接还存在制度上的制约。同中国社会文化相适应的社会工作知识体系尚未成熟。社会工作职业化同现行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冲突。3.中国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道路进一步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与地区的先进经验、理论与实务模式,加强国际间社会工作教育界与实务界的交流和合作。以中国本土社会为重,逐步推动专业社会工作理念与实务模式同中国社会文化—制度的融合。通过专业协会和政府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社会工作教育不同层次的专业水平,缩小专业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推动社会工作职业化和专业化在制度层面的改革。思考题1.简述社会福利的涵义与功能2.试述社会福利的特征3.试述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的关系4.在目前中国的制度背景下,谈谈你对发展专业社会工作的看法推荐阅读书目:1.艾斯平.安德森: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法律出版社,20032.周弘:福利的解析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3.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本文标题:社会福利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122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