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社会福利的基本原理第14章1.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最优是福利经济学的最重要概念之一。帕累托最优是具有以下性质的资源配置状态,即:一个经济主体福利的增加,不导致其他经济主体福利的下降。或者说,当一个人经济福利增加时,没有另一个人的福利为此而减少。当社会实现帕累托最优时,也就是实现了社会福利最大化。它也是社会资源配置实现最优化的一种表示。帕累托改进利用帕累托最优状态标准,可以对资源配置状态的任意变化做出“好”与“不好”的判断。如果认为某种资源配置状态的变化使得至少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没有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这种资源配置状态的变化是好的(否则就是坏的)。这种以帕累托最优标准来衡量资源配置的好的变化,称为帕累托改进。帕累托最优状态的3类条件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所需要的条件,称为“帕累托最优条件”,包括:1.交换的最优条件:任何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对于所有消费者均相等;2.生产的最优条件:任何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边际支柱替代率在使用这两种生产要素的场合均相等;3.生产和交换的最优条件的结合:任何两种产品的边际转换率等于消费的边际替代率。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说明交换的最优条件,需要用一个分析工具----“埃奇渥斯盒状图”(教科书363页图1)。交换的最优条件是:在交换的埃奇渥斯盒状图中的任意一点,如果它处于消费者A和B的两条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上,则它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可看图示:交换的最优条件图1消费者A的无差异曲线图:消费者B的无差异曲线图XYT3T2T1XYH1H2H3把消费者B的无差异曲线图形旋转180°,与消费者A的图形相结合:ABabcd埃奇渥斯盒状图示说明:上图中,点b、c、d都是帕累托最优状态。在这3个点上,A和B无差异曲线的斜率都相等,即X和Y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相同。但a点不是,因为在a点,消费者A只能得到较低的效用水平,还有帕累托改进的余地。与H2相切的T2,代表比T1高的效用水平。连接点b、c、d的黑线,就是交换契约曲线(效率曲线),它表示两种商品在两个消费者之间的所有最优分配的集合。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它与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非常相似,图形也一样,只是需要改变几个概念:1.图中曲线不是无差异曲线,而是等产量线;2.横轴和纵轴不是代表X和Y两种商品,而是代表L(劳动)和K(资本)两种生产要素;3.连接点b、c、d的黑线不是交换的契约曲线,而是生产的契约曲线。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比单独说明生产的最优条件和交换的最优条件要多3个分析工具,即生产可能性线、边际替代率和边际转换率。条件是:埃奇渥斯盒状图中的任何一组商品生产的边际转换率,要等于其商品交换的边际替代率。即图中,点C的边际替代率与生产可能性线上点E的边际转换率相等)。abcd边际替代率边际转换率生产可能性线E2.阿罗不可能定理由阿罗提出的社会福利函数。阿罗认为,不可能建立一个符合集体理性、帕累托最优、非独裁性、不依赖相关选择等项条件的社会福利函数。因为根据序数效用论,个人间的效用是无法比较的,因此根据个人的偏好次序,不足以得出社会的偏好次序来。社会选择阿罗的“不可能定理”也叫“社会选择原则”,因为把每个人的偏好函数总合为社会福利函数,是一个社会选择过程。社会选择的途径通常有4种:1.投票;2.市场;3.独裁;4.习惯。“不可能定理”的依据在西方社会,最基本的选择方式是投票和市场:经济决策多用市场方式,政治决策多用投票方式。阿罗认为,投票方式不可能把个人的偏好次序综合为社会偏好次序。他的依据是“投票矛盾”----采用投票方式往往会出现一种循环选择情况,无法确定社会偏好的单向次序,即得到社会的无差异曲线图。投票矛盾的例子(表1)社会成员偏好次序甲A,B,C乙B,C,A丙C,A,B如果对两种可选择方案进行表决,其结果每种方案都是两票赞成,一票反对。(表2)方案投票者赞成者反对者A甲,乙,丙甲,丙乙B甲,乙,丙甲,乙丙C甲,乙,丙乙,丙甲合计3人2人1人怎样解决“投票矛盾”阿罗指出,要消除投票矛盾,则社会选择必须符合4个条件:1.社会选择具有可传递性(即从数学上讲,若有AB,BC,就必然有AC),投票才能得出确定的结果;2.社会选择不反映个人的选择,因为如果社会选择反映个人偏好,个人偏好就不存在了;3.社会选择不能受任何人的操纵和控制;4.在选择中,人们只是按自己的感觉决定自己的社会偏好,而不是随声附和别人的意见。3.1国民收入分配的效率与公平福利经济学把收入再分配和资源有效配置作为中心问题,效率和公平是它确定的2个基本社会目标假定。平等:收入或财富分配的平等,或者说是机会均等;效率:经济资源的最优配置。在现实经济中,平等和效率这两个政策目标是相互冲突的。平等和效率的矛盾效率要求用最有效的方式来利用和配置经济资源,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机制就是鼓励效率的:效率高者会得到高回报。社会成员之间会由于各自效率不同而拉开收入差距,这种差距有时是非常惊人的。平等或公平讲求社会成员彼此没有贫富差距,认为国民收入分配不均就是不公平,社会成员有两极分化是社会的一个缺陷。于是,当一个社会讲求效率时,会牺牲公平;讲求公平时,会损失效率。现实中,可看见资本主义讲求效率、牺牲公平,社会主义讲求平等、牺牲效率的事实和对社会发展的不良后果。而任何一个社会要求得发展,既不能丧失效率,也不能没有平等。既然这两个目标不能同时实现,也不能只实现一个,则可行的方案是社会在二者间寻求妥协,使二者在社会能接受的范围内被“兼顾”。3.2衡量“社会能接受”的2个工具普遍使用两个分析工具:1.洛伦斯曲线:美国统计学家M.O.洛伦斯于1905年提出的反映社会收入分配或财产分配的平等程度的曲线;2.基尼系数:意大利经济学家C.基尼根据洛伦斯曲线计算出的一个反映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这两个工具被广泛地用来对一国的政策效应和国家间的收入分配平等程度进行比较分析。“绝对平均”的表示洛伦斯曲线图中的45°线表示社会每10%的人口得到10%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45°线就叫绝对平等线。基尼系数中,当A=0时,基尼系数G等于零,即:G=A/A+B=0/0+B=0表示社会收入分配绝对平均。“绝对不平均”的表示洛伦斯曲线图中的OPY线表示社会极少的人口得到绝大多数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OPY线就叫绝对不平等线。基尼系数中,当B=0时,基尼系数G等于1,即:G=A/A+B=A/A+0=1表示社会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实际收入分配的表示洛伦斯曲线介于45°线和OPY线之间。它用弯曲程度表示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洛伦斯曲线靠近45°线,表示收入分配趋向平等;靠近OPY线,表示收入分配趋向不平等。基尼系数通常大于零小于1,是个小数。它用实际数值表示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基尼系数靠近1,表示收入分配趋向不平等;基尼系数靠近0,表示收入分配趋向平等。
本文标题:社会福利的基本原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124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