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初一上册历史教案范例【通用4篇】
写作好帮手1/13初一上册历史教案范例【通用4篇】【导读】这篇文档“初一上册历史教案范例【通用4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下载吧!初一上册历史教学设计【第一篇】《三国鼎立》[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批判地继承曹操、诸葛亮的道德、精神;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重点]写作好帮手2/13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具]地图册、官渡、赤壁之战相关多媒体、三国鼎立图[授课过程]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第21课三国鼎立,就是那像一个圆鼎的三条腿分立似的分布在中国大地上的三国。今天我们共同讨论这课的内容。3、讲述新课:三国鼎立是哪三国?同学们是知道的,但未必清楚,请翻翻写作好帮手3/13课本找到关于三国建立的那一段,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讲讲。220年曹丕建魏,都:洛阳;221年刘备建立蜀国,都:成都;222年孙权建立吴国,都:建业。[播放多媒体《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是非成败转头空,转头之间或得或失,这个道理突出的表现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两大战役中。这两大战役都有曹操这个主角,大概同学们对曹操也很有兴趣,先从课文中找出这两个战役的年代。(官渡之战在200年,赤壁之战在208年)相距仅八年的两战,曹操呢?前者以少胜多,后者以多败于少,这是为什么?请大家评论,我们先说说官渡之战。(留出一段时间让学生准备,后由学生发言,讲述故事。)208年,孙刘联军在长江边的赤壁与曹操对垒。请大家先谈一下在这一战中居于优势的曹操,弱点在哪里?赤壁之战经过、结果又如何?(先观看多媒体诗词大江东去……,后由学生发言)写作好帮手4/13接下来我们一块了解魏蜀吴三国经济的发展情况。4、小结。展示课件知识点汇萃5、课堂讨论:戏曲中的曹操与历史中的曹操区别。播放多媒体资料,戏曲资料并展开讨论。最后由教师小结,指出如何评价曹操。(对于曹操的一生的评价是一个1000多年来争论不休的问题,曹操的人生哲学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但他爱惜人才,他从下层选拔,从敌方争取;他还重视文化,他本身也是一位大诗人,他统一北方,功劳是不可低估的。有人把他说成乱臣贼子,是不对的,谁有本事谁就应当称帝,罗贯中以汉朝为正统,在《三国演义》影响下,曹操就成了舞台上的白脸_臣,这是不公平的。)6、作业初一上册历史教学设计【第二篇】两汉经济的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为我国两汉盛世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使学生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写作好帮手5/13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2、过程与方法教学中用谈话法,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期,这和两汉四百年的政治统一、文化积累是分不开的。[重点和难点]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是本课的重点子目。如何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是本课的一个难点。[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授课过程]一、教师可以导入框中的歌谣导入新课。二、讲述农耕技术的改进时,可分为三个方面讲解:1、农业成就:汉武帝和东汉明帝时,两次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时派王景治理黄河。2、丝织业:汉朝丝织品已使用提花机。写作好帮手6/133、冶铁: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利鼓风冶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对于这些,学生由于接触太少,不易理解。三、经济措施:1、汉武帝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中央统一铸造发行五铢钱,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2、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称为东西二京,商业区叫市。关于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重点介绍汉武帝时将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关于两汉商业的繁荣情况,可将重点放在介绍长安、洛阳的繁盛,包括城市的规模、布局、商业活动等方面。可结合本课的活动与探究进行讲解。四、讲完全课,教师可对农业、手工业、商业三者间的关系,让学生动手制作图表展示。对两汉经济繁荣原因的分析。对于程度较好班级,可鼓励学生自由讨论回答,对于程度较差的班级,教师应提示、启发,引导其回答,最后进行小结。五、作业:课后习题附:板书设计一、农业成就:写作好帮手7/131、汉武帝和东汉明帝时,两次治理黄河;2、东汉明帝时派王景治理黄河。二、丝织业:汉朝使用提花机。三、冶铁:杜诗发明水排,比欧洲早一千多年。四、经济措施:1、汉武帝将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统铸五铢钱,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2、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称为东西二京,商业区叫市。初一上册历史教案【第三篇】第十一课“伐无道诛暴秦”教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情况。2、能力目标: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发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重点和难点本课的主题是秦朝的覆亡,课文完全紧扣此问题展写作好帮手8/13开。秦末农民战争是本课的重点,教材首先从导致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秦的暴政谈起,繁重的徭役、兵役迫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沉重的赋税、严酷的刑法导致民怨载道。其次,介绍了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杀秦军,占县城,建政权,天下应,说明秦朝统治已失去了民心,-秦朝是人心所向。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秦朝的统治,是我国历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最后,在秦末农民战争的沉重打击下,秦朝二世而亡。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是本课难点。同样是刘邦、项羽,他们在秦朝灭亡前的活动属于农民战争的范畴,而秦亡后的活动就属于统治阶级争夺帝位的斗争。对此问题会有一些疑惑,从战争的目的,刘邦、项羽身份的变化等方面加以分析,化解难点。时间重大事件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朝建立公元前209年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公元前206年楚汉战争开始写作好帮手9/13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结束,汉朝建立学法指导1、阅读课本插图和史料,学会从图片和史料中感知获取历史知识的方法。2、农民战争是第一次学习的课题,要在学习中注意把握五要素(时间、地点、领导人、事件、影响或意义)和三步曲(原因、经过、结果),训练系统、有序地掌握知识,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其次,要学会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方法:从特点、历史作用、英雄人物的功绩等几个方面入手,掌握历史表象下的深层次内容。3、分析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应从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入手,进行较全面的分析。4、要比较刘邦、项羽在秦亡前后所领导的战争的目的,从而认识楚汉战争与此前进行的农民战争的本质区别,初步懂得判断战争性质的方法。正确认识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等九百多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去戍守边境,在前往渔阳戍边业的途中,遇到大雨而误期,导致起义战争爆发。但这只是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从当时社会现状来看,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秦的暴政既指秦始皇在写作好帮手10/13位期间的残酷统治,也包括秦二世时的黑暗统治,这种暴政的主要表现是:(1)秦始皇广建宫殿陵墓;(2)繁重的赋税、徭役(农民要将收获的2/3上交国家)和兵役;(3)严酷的刑法(“族诛”和“连坐”);(4)秦二世的统治更加黑暗。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的途中,遇雨误期是偶然的,这只是战争爆发的表面因素,即使没有陈胜、吴广在渔阳遇雨误期,秦末农民战争也会爆发,只是时间迟早问题。所以,秦末农民战争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复习巩固一、选择题1、秦朝的暴政对社会造成的最根本的影响是()A.阶级矛盾尖锐B.政局动荡不安C.人民生活痛苦D.生产力严重破坏2、秦朝的严刑酷法有()①人祭②人殉③炮烙④族诛③连坐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3、秦末农民战争中,对-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战役是()A.长平之战B.巨鹿之战C.城濮之战D.马陵之战4、刘邦和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是()写作好帮手11/13A.巨鹿之战B.长平之战C.楚汉之争D.城濮之战5、秦朝灭亡的时间是()A.公元前209年B.公元前207年C.公元前206年D.公元前202年二、材料分析题6、秦始皇时,有900多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边境。他们走到蕲县时,遇上大雨,道路被冲毁,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都要处死。他们中的两个小队长,杀死了两个押送军官,领导大家举行起义。阅读材料回答:①此事发生在哪一年?具体地点在哪里?②这次起义中提出了什么口号?③两位小队长是谁?这一事件标志着什么?三、问答题7、秦末农民战争什么时候爆发?领导人物是谁?有何影响?初一上册历史教案【第四篇】学习目标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史实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写作好帮手12/132、会讲述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通过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探究,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3、认识曹操、诸葛亮等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学习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学习难点分析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战争双方胜败的原因导学方法①情境法:创设历史情境,有利于学生直接获得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②探究法:结合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探究问题。③其他方法:指导法、讲解法、练习法等。学习方式学案导学→自研自探→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质疑点拨→总结归纳(设疑预习)(静心独学)(交流互动)(板书、口述、或表演)(适当点拨)(知识梳理)学法指导本课知识点涉及较多,可以利用要点提炼法,将本课内容概括为:一种局面、两大战役、三国鼎立、四个写作好帮手13/13人物、五个时间来记忆。①一种局面:三国鼎立;②两大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③三国鼎立:三国名称和都城;④四个人物: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⑤五个时间:200年、208年、220年、221年、222年。学习过程导入新课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把学生带入情境,在学生兴致勃勃地观看结束后,问:知道我们今天将要学习哪一课吗?那么,三国鼎立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呢?是哪三国?你知道吗?三国形成的历史与大家所熟知的哪些历史人物有关系呢?(创设情境,再现历史,激发兴趣)学案导学(我学习,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仿微软雅黑字部分是学生供学生使用的学案)要求: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本,完成以下探究活动,并把重点内容在课本上做好标记,独立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和你的同伴携手解决!
本文标题:初一上册历史教案范例【通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1397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