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家庭教育促进法双减观后感【通用4篇】
家庭教育促进法双减观后感【通用4篇】【导读】这篇文档“家庭教育促进法双减观后感【通用4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家庭教育促进法双减观后感【第一篇】今天观看了河南省家庭教育系列讲座第二讲:杨雄教授的《“双减”后家庭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感触很深,受益匪浅。国家的双减政策出台,课外辅导机构停课了,学科类辅导没有了,孩子放学后没有作业了,但是我们家长确实焦虑了。听了杨雄教授的讲座,我清楚了双减政策的出台的背景,也更深入地认识了双减政策,找到了自己作为家长焦虑的原因。我知道了双减政策不是改变,它是回归,让学校教育回归本位,让我们的家庭教育回归生活。我国长期以来坚持的教育方针,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健康的孩子,这就是教育的本质,我们的教育要回到原来的本位上,让每一个儿童全面的健康的成长,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我明白了进入了新时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至少与学校教育是可以相提并论的。家庭教育的重心就是生活教育,就是要养成教育,使孩子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进入社会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然后在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中掌握一门生存的技巧,能够适应社会,尊重生命。特别在义务教育阶段,主要是家长对孩子的引导教育,主要的任务是生活教育,这就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双减背景下各自的分工与功能。双减政策出来以后,要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减轻家庭的养育焦虑,但是双减不是一减了之,双减也不是家长就完全躺平,要树立孩子的劳动观念,培养他孝敬父母、感恩社会、学会生活管理,提升自我保护意识,提升他的生命教育的质量。培养孩子未来发展需要理性的选择,更要听听孩子的心声。我们家长要对孩子有持续性关注,学习专业的家庭教育知识,参加系统性专业的辅导,更新自己的知识,跟得上社会的进步,跟得上孩子成长的脚步,我们才不会太着急和迷茫。在家庭教育中,孩子和父母互相在影响,互相在激励成长。我们要和孩子能够成为朋友,能够和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和孩子一起成长,一起正向发展,这是构建和谐亲子关系的基础吧。家庭教育促进法双减观后感【第二篇】今天观看了河南省教育厅关工委举办的“河南省推进“双减”政策落实家庭教育系列讲座”,由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刘林亚主讲。虽然这个讲座的时长只有20多分钟,但能体会到省教育厅重视和落实“双减”政策的决心和立场。“双减”政策减轻了学生的校外培训负担,对学校教育要求更高。要想减负不减质,对每一位中小学教师而言,是巨大的挑战。教师应加强学习,积极更新教育理念,充分钻研教材教法,发展素养,提升能力。立足于满足学生个性化、差别化、实践性学习需求,以生为本,因材施教,设计分层作业,提升质量。课后服务,满足学生“作业、实践、扶弱、特长”等多样化学习与发展需求。对每一位家长朋友而言,在家培养孩子兴趣爱好、体育运动锻炼。“双减”政策落地,教师的工作量与工作时长显著增加,老师们既要保证本职工作的完成,又要兼顾家庭和个人生活,也需要整个教育系统的关注和协调—减少老师非教学和隐性工作时间,给予教师群体更多关注和关怀。作为家长,要清醒地认识到,“双减”不是让自己和孩子“躺平”。校外减负了,比拼的就是孩子在校内的学习效率。加强和任课老师的沟通,深入了解孩子的情况,尊重孩子之间存在客观差异的事实,学习如何引导孩子,如何科学安排孩子的业余时间,和老师建成协同育人共同体。孩子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从来都是学习能力。重视孩子基础能力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双减”下应有的家庭教育理念。加油吧!爸爸妈妈们!家庭教育促进法双减观后感【第三篇】今天,作为幼儿园中班孩子的家长,在线上收听了由省教育厅、省教育厅关工委举办的“河南省推进‘双减’政策落实家庭教育系列讲座”中刘林亚巡视员的讲座,深入的了解到了“双减”是什么、对孩子、对家长、对学校的影响又有哪些,而作为家长,应该在“双减”政策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都值得我深思。经过视频的学习,了解到其实我们家长原来存在一个普遍的误区就是——把“促进孩子学习”当成“家庭教育”的核心。在这样的认知下,家长只要聊起孩子的教育问题,就是学什么知识,报什么班,参加什么考试。家长的身份变成“学习监督员”或者“助教”,有的家长甚至还成为“老师”,和孩子的相处都围绕着学习进行。看似和孩子的互动不少,但基本上都是在讨论和督促学习。殊不知,“促进孩子学习”只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甚至是一小部分,如果没有搞清楚家庭教育到底是什么,会错过孩子宝贵的成长期,造成失误和留下遗憾。经过对刘林亚巡视员讲座的学习,我们首先要教会孩子如何成为一个能在社会上独立、保持身心健康、体会到幸福的人。如果这个根基缺失,知识和技能就会成为不稳固的空中楼阁。家庭教育的核心是教会孩子如何生活、如何做人、如何解读世界。而家庭教育的形式也绝不是上课教学,而是渗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潜移默化。最后,我想说:“双减”之后,成绩将不再是判断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等待他们的是另一条全新跑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孩子的教育,除了课本上的知识,更多来自家庭、社会。我很期待看到更多卓越的孩子涌现出来:他们不仅好学乐思,还拥有阳光的心态、强大的审美力!从这一刻起,我将和孩子一起努力奔赴这美好的.未来了。家庭教育促进法双减观后感【第四篇】通过观看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原所长杨雄做《“双减”后家庭所面临的挑战和对策》讲座,我更多的了解到了“双减”政策,并真心支持“双减”工作的开展。杨雄老师主讲的题目是关于“双减”政策出台背景下,如何使家庭教育不焦虑?确实啊,自从“双减”政策出台后,孩子不去辅导班,没有了课外老师的教育,我一下子紧张的不得了。我就特别焦虑我们家的家庭教育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所以我得知杨雄老师讲座的主题就是解决家庭教育焦虑的时候,我就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全程都在很认真的听杨老师的这次讲座。杨老师先讲了自己对“双减”的理解,他说:“‘双减’政策不是国家要改变什么,而是要回归到我们‘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所以‘双减’不是改变,它是回归,让学校教育回归本位,让我们的家庭教育回归生活”。我听到这话后想了想觉得的确如此。想想自己上学时候虽然条件艰苦,德智体美劳这些素质教育在我上学的时候都有体现,现在我家孩子平时在学校接受学校教育,在校外我给孩子报的有课外知识的辅导班,而没有其他的东西。这对孩子的发展是有影响的。在“双减”政策下,我们作为家长要怎么配合这项政策,能怎么做又该如何做的问题,杨老师给了家长一剂定心丸。我也认识到“双减”政策在教育孩子做人方面上增加了任务,然而这一项任务就是家庭教育的魅力。就像杨雄老师说的,家庭教育方面减的过程中,有些方面是要加,比如说让孩子大量空出来的时间,怎么走向社会,树立劳动观念,培养孩子孝敬父母、感恩社会、敬畏天地的意识,如何学会生活管理风险管理,提升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提升心理弹性。我也通过杨老师的话想到:当孩子遇到不会做的功课时,其实孩子的心理是很脆弱的,遇到挫折无法应对就止步不前,甚至是想放弃。协助学校和老师培养孩子直面困难的勇气,在“双减”背景下,减的同时是我们家长应该加的东西。
本文标题:家庭教育促进法双减观后感【通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1480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