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If函数应用教案3篇
If函数应用教案3篇【导读】这篇文档“If函数应用教案3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If函数应用教案1If函数应用教案教学对象:网络班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要让学生理解Excel中IF函数的意义;知道它的使用格式;掌握它的基础使用方法,最后能灵活地运用IF函数解决问题。教学方法:微课程,项目教学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在Excel中比较运算符的运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甲比乙高根据实际情况回答是(TRUE)还是不是(FALSE)23回答是(TRUE)还是不是(FALSE)猴子比大象轻TRUE强调TRUE和FALSE两个答案,引起学生的注意:通过比较后答案只有两个其中之一,就是TRUE或FALSE。二、新课导入同学们课后看没看《if函数应用》微课程?大家能不能用IF函数解决微课程中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看一看利用IF函数能解决什么问题?三、新课讲授1、引导学生回答出IF函数的使用格式:=IF(条件表达式,值1,值2)2、引导学生回答IF函数的意义:如果条件表达式经过判断结果是对(真值TRUE)的,则返回值1;如果条件表达式经过判断结果是错(假值TRUE)的,则返回值2。3、利用前面复习例子剖析IF函数使用时的固定不变的格式。系统定义值和自定义值时的表达。指明哪是表达式,哪是值。[要详细分析讲解]如:=IF(64,TRUE,FALSE)=IF(64,YES,NO)=IF(64、例子上机演示。取学生书写的式子上机验证,分别拿写错的和写对的来演示。由错的例子演示时运算结果不符或出错,让学生发现:为何意思符合格式上机却会出错呢?5、说明IF函数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以及关键地方1)IF函数格式里的参数只能有„条件表达式,值1,值2‟三部分,并且是用逗号分隔,不可超过三部分;2)条件表达式是用比较运算符建立的式子,无比较就无判断;3)两个值若是数值数据可直接书写,若是文本数据则要用双引号括住;4)参数里面所有用到的标点符号都是英文状态下的标点符号。把错误的纠正过来,如:应该为=IF(64,“YES”,”NO”)=IF(6打开Excel数据,提出问题:1)在E列中利用IF函数计算成绩大于或等于60分以上的,则为合格,成绩小于60分的则为不合格。说明:问题中谁与谁比较形成表达式,值是哪两个。要求学生:在稿纸上写出式子,并认真较对。[教师检查]拿学生书写的式子上机演示,有以下两种情况:E2=if(c2=60,”合格”,”不合格”)E2=if(c2再次点评学生书写式子时出错的地方,对于理解能力强的学生给予高度评价。学生练习题:2)在F列中利用IF函数计算,可否申请入团要看他的年龄,年龄等于或大于28则不可以申请,小于28才可以申请。抽查学生上机演示点评式子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四、小结:根据该节课学生表现与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更多的肯定学生学习中表现的聪明智慧,展望学生未来美好前景,鼓励学生继续创造佳绩。五、课外作业[思考]:为下节课作准备,深入学习IF函数的高级用法。用IF函数对成绩进行评定:成绩大于或等于85分以上的,则为优秀,而成绩大于或等于60分且小于85分的才是合格,小于60分的为不合格。提示:IF函数里可以嵌套函数;从值1或值2里进行嵌套时,可以这样:=IF(条件表达式1,值1,IF(条件表达式2,值2,值3))或=IF(条件表达式1,IF(条件表达式2,值1,值2),值3)第二部分:板书设计Excel中IF函数的使用一、IF函数的使用格式:=IF(条件表达式,值1,值2)二、意义:如果条件表达式经过判断结果是对(真值TRUE)的,则返回值1;如果条件表达式经过判断结果是错(假值TRUE)的,则返回值2。三、例子:系统定义值:自定义值时:=IF(64,TRUE,FALSE)=IF(64,“YES”,”NO”)=IF(61)IF函数格式里的参数只能有„条件表达式,值1,值2‟三部分,并且是用逗号分隔,不可超过三部分;2)条件表达式是用比较运算符建立的式子,无比较就无判断;3)两个值若是数值数据可直接书写,若是文本数据则要用双引号括住;4)参数里面所有用到的标点符号都是英文状态下的标点符号。五、实例:1)在E列中利用IF函数计算成绩大于或等于60分以上的,则为合格,成绩小于60分的则为不合格。在单元格E2中输入:=if(C2=60,”合格”,”不合格”)或=if(C22)在F列中利用IF函数计算,可否申请入团要看他的年龄,年龄等于或大于28则不可以申请,小于28才可以申请。在单元格F2中输入:=if(D2=28,”否”,”是”)或=if(D2用IF函数对成绩重新进行评定:成绩大于或等于85分以上的,则为优秀,而成绩大于或等于60分且小于85分的才是合格,小于60分的为不合格。提示:=IF(条件表达式1,值1,IF(条件表达式2,值2,值3))或=IF(条件表达式1,IF(条件表达式2,值1,值2),值3)第三部分:《Excel中IF函数的使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及处理1.教材内容和地位所使用的教材是科学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出版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IF函数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第十四章第四节“使用工作表函数”提到的其中一个函数之一。教材上几乎是没有提到过任何一个函数的具体用法,而函数的应用是Excel作为数据统计方面的优势,最能体现Excel与众不同的风格,也是最能吸引人去使用它的功能之一。生活与工作经常要进行数据计算,一般都会用到Excel来进行统计。学生每年进行计算机统考函数应用必不可少,所以学生必需掌握常用的函数的使用。而IF函数是必考和必需掌握的函数之一。2.教学目标函数是Excel难点之一,而IF函数是教纲要求学生要掌握的几个常用函数中本人认为是最难的函数。基于函数的抽象性,加上学生本身质素,所以本人认为要花一个课时的单位时间来专门与学生学习IF函数的使用,除了要学生掌握IF函数的一般用法外,还要学生初步接触函数的嵌套,这也与计算机统考密不可切的问题。⑴知识目标方面:①首先学生要知道IF函数使用的格式:=IF(条件表达式,值1,值2);②明白IF函数的使用意义(即条件表达式与两值的关系):当条件表达式为真时,返回值1;当条件表达式为假时,返回值2;③学生要明白IF函数里面的参数意义:条件表达式一般是用比较运算符建立的式子,而值1与值2在实际应用中是自定义的两个逻辑值。⑵能力目标方面:要学会运用IF函数解决实际例子(返回两个值的一般情况)。3.重点和难点理解IF函数的运算意义,如果不能理解两值与条件表达式的关系是不可能会解题的;条件表达式的建立,因条件表达式关系到后面的取值问题,能否写好很关键。二、学生分析前面一章节已学习了Excel的各种运算符,对比较运算符结果是逻辑值有了一定的印象,IF函数其实是一个逻辑判断函数,而文秘班的学生往往就是最缺少这种逻辑思维能力,因此要以实际例子来贯穿整个课堂才行,帮助学生理解IF函数使用时的意义。三、教学方法的选取这节课紧紧围绕一个掌握IF函数的用法为任务活动中心展开,在一系列问题驱动下,由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过程分为:老师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学生对问题深刻认识并提高,符合任务驱动形式。四、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要求带备笔、稿纸、笔记。老师准备:准备好上课板书课件,准备充足的与教学过程相应的学生上机指导材料。五、教学过程1.从复习比较运算符开始,实例运算引入,提出问题,由学生经过判断后说出对错如:64提问对不对?答案是:TRUE6说明判断结果就是比较运算符运算结果的其中一个值,启动Excel演示……2.提出任务通过观看演示,发现所有问题都只有两种„TRUE‟或„FALSE‟答案之一(好单调呵),可否把这个„TRUE‟与„FALSE‟用另外的答案来代替?如‟yes‟和‟no‟、‟ok‟和‟bad‟、‟1‟和‟2‟、‟好‟和‟差‟、‟对‟和‟错‟等。让学生思考……3.引入IF函数告诉学生IF函数能为你实现这个愿望,以上用来替代„TRUE‟和„FALSE‟的两个值就是我们自定义的两个值。讲解IF函数的使用格式:=IF(条件表达式,值1,值2)讲解IF函数运算的意义:如果条件表达式经过判断结果是对(真值TRUE)的,则返回值1;如果条件表达式经过判断结果是错(假值TRUE)的,则返回值2。要令学生明白并记住表达式是正确的则取前面的值;表达式是错误的则取后面的值。如:前面64、6要求学生套用IF函数写出以上例子表述的式子,对能够写出=IF(64,TRUE,FALSE)、=IF(6然后要求学生用自定义值替代„TRUE‟和„FALSE‟书写表述式子。上机演示,可以拿学生书写的式子来实证,这时大家就会看到相当一部分同学写的式子运算结果不符甚至出错,引起学生思考:为什么?说明问题的关键所在:其一IF函数格式里的参数只能有„条件表达式,值1,值2‟三部分,并且是用逗号分隔,不可超过三部分;其二条件表达式是用比较运算符建立的式子,无比较就无判断;其三两个值若是数值数据可直接书写,若是文本数据则要用双引号括住;其四参数里面所有用到的标点符号都是英文状态下的标点符号。如=IF(64,”对”,”错”)指出实证例子中学生书写式子中不当的地方并正确演示。任务练习:给出上机任务,用IF函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成绩大于或等于60分以上的,则为合格,成绩小于60分的则为不合格;可否申请入团要看他的年龄,年龄等于或大于28则不可以申请,小于28才可以申等等。然后抽学生演示处理过程,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表述,最后对学生的操作进行点评。IF条件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文档2《IF条件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IF条件函数是OFFICE办公软件中Excel的一个知识点,在EXCEL前面章节中已经学习了求和、求平均的基本算法。本节课是在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展开对条件函数的认识以及应用。让学生体验到EXCEL表格处理的强大功能,并要求学生掌握IF条件函数的语法结构和应用,养成良好的表格处理数据的能力。本节内容主要包括:IF条件函数的语法结构、单层应用以及多层嵌套的应用。教学目标:⑴理解IF条件函数的语法结构。⑵掌握IF条件函数处理简单的数据表格。⑶举一反三,学会IF条件函数的多重嵌套的应用。教学重点:IF条件函数的使用原理及单层应用教学难点:多重嵌套的使用教学过程设计:1复习导入新课1.1教师活动:同学们,在信息化社会中,人们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数据,需要按照一些条件来进行处理。如学校里学生的考试成绩、单位的员工的税收计算等,前面一节我们学习了求和、求平均的算法,可以解决相关的求和和平均成绩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们要进行成绩评定,按照给定的税收标准来计算不同级别的员工的税收等等,这时我们应该如何来解决呢?1.2学生活动:学生运用Excel软件打开电脑桌面上的“学生期中考试的成绩.xls”文件,完成下面两个任务。任务一: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计算所给的表中学生的总成绩以及班级学生的各科的平均成绩。任务二:按照教师根据考试成绩表给出的条件,分别给出学生的成绩评定(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为引出条件函数做好铺垫。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已学的知识应验处理工作中的数据,亲身感受数据的复杂性,进一步发现问题。1.3发现问题学生讨论:组织学生讨论,谈谈刚才完成任务的感受。学生回答:任务一可采用上一次课程的知识顺利的完成,可是在解决任务二的时候发现已有的知识并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教师归纳、提问:在一张较大的表中要分别给出不同成绩的评定,如果采用传统的方式逐个给出评定,不仅需要大量的时间,而且容易出错。我们有没有较好的方式能够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呢?1.4体验IF函数的功效教师演示:在Excle中打开“学生期中考试的成绩.xls”,运用上一次可得内容较快的解决任务一。然后,完成任务二。设计意图:通过演示计算,让学生感受到运用函数处理表格的好处,
本文标题:If函数应用教案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1554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