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地球与地球仪教学设计精编5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地球与地球仪教学设计精编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地球与地球仪教学设计精编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地球与地球仪教学设计1一、说教材课标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材内容,主要以地理知识为主。学生从社区、城市和村落开始了解,再到对地图的认识,然后是对世界大洲大洋和地形地貌的分布、各类型气候的特点及人口、语言、宗教的分布和各国特点的熟悉,学生在完成了这些基础性知识认识之后,接着要学习地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地球仪。这是在学习探究一《地图上获取信息》的基础上,把平面的地理知识放在一个立体的空间加以深化,并为学习以后的地理知识建立一个直观的地球空间,因此,本课内容在整个七上的教学体系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教材的设计在内容结构上显示了新教材鲜明的特色,那就是趣味、活泼,从具体到抽象,最终再回到具体,完全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全课内容分观察地球仪与使用地球仪两部分,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然后深入到抽象的经纬线知识,最终回到对具体的中国地理进行分析。与本课内容对应的课标是:1-4-1认识地图三要素,知道地图的基本种类,运用地图获取所需要的地理信息;(认识地球仪)1-4-2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从地图中获取信息)二、说学情目标因为七年级学生的立体空间感不强,而本课内容则是从空间上去把握经度、纬度、经线、纬线,并在观察的基础上使用地球仪,即利用经纬网定位,这是学习地理的基础,但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解决这个难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准备一个实物地球仪,让学生去感受地球仪,认识地球仪,最终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一个地球仪。本课的教学目标:(1)能通过观察地球仪了解其基本构造,掌握经纬线、经纬度的特点。(2)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3)知道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纬度带的划分。根据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课教学重点和参考资料,少熬夜!难点是:重点: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特点、根据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难点: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特点。三、说教学方法本课内容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将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本课教学时可采用媒体直观教学、实物直观教学、实践教学,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并提升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在学习方法上,主要采用探究学习方式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交往式学习方式。四、说学教预设为了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本课设计如下: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浩瀚的宇宙中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人们为了便于认识和研究,仿照地球制作了模型——地球仪,今天请同学们以“外星人”的身份(微信开启画面,在太空看地球),利用地球仪来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导入新课。第二环节:分组学习,合作探究地球仪就像一本内容丰富的“大字典”,从中可以查到很多知识。分组观察地球仪,给同学们3分钟的时间,仔细观察,比赛哪组观察到得东西多。并在学生观察到得内容中,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不同特点(以探究表格的形式),并适时引出北极、南极、东西半球的划分。可以穿插问题“为什么东西半球的划分是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构成的经线圈,而不是0度和180度经线来划分,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这一过程中落实教学重点:经纬线、经纬度的特点,因为这是在学生自己观察、探究的过程中归纳和总结的,所以掌握的知识会更加扎实,同时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并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观察事物的一般方法:远——近,整体——局部,不同角度观察等。第三环节: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经纬网的教学,重在应用。在书本探究的基础上还可以增加几例探究的内容,使学生学会较熟练地使用地球仪,强化对地球仪作用的了解。1、本环节继续探究课本中北纬40度东经116度、北纬30度西经90度、南纬34度东经115度、南纬16参考资料,少熬夜!度西经119度的地方。2、探究中国的疆域东南西北四至点的位置,联系中国的位置判断中国所处的纬度带和温度带,以此落实低、中、高纬度的划分,时差等地理知识。在解释五带划分时,引导学生通过图册了解一些五带的自然环境特征。在这一过程中落实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既能积极参与,又有很大的学习兴趣,还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提升能力。第四环节:巩固小结,教学延伸(一)请学生自己谈学到的知识。(二)课外拓展:为什么地球仪上地轴是倾斜的?地球作为宇宙天体之一,是怎样运动的?五、说教学预想本课教学以活动为线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提升,我相信学生会学有所获。地球与地球仪教学设计2教育目的:1、了解构成地球的基本地形---陆地和水,认识和使用地球仪。2、初步认识洲和洋,为下一步学习地理学做准备。活动准备:1、装有土壤的褐色瓶子、装有水的蓝色瓶子、空的白色瓶子各一个2、手的缩微图3、地球仪一个4、地球、洲、洋的标签活动过程:一、走线活动:播放舒缓的走线音乐,幼儿自然进行走线活动。二、在线上活动:谈话---我生活的地球三、蒙氏工作内容---认识地球仪1、老师分别将装有土壤、水、空气的三个瓶子放到孩子面前。(1)师:小朋友,你们说这些瓶子里都有什么?这三个瓶子里有土壤、水、空气。(把以上材料放在一边)(2)师:今天我们来观察一下地球仪2、认识地球仪。(1)讨论“地球”这个词的意思。(2)师:我们所看到陆地和水都只是地球的外部,而且我们每天看到的还都只是地球的一小部分。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看到整个地球呢?(幼儿进行讨论后请个别参考资料,少熬夜!幼儿发言。)(3)师:我们可以开车围绕它跑,还可以乘飞机围绕它飞,这样做可以看到地球更多的部分。但是仍不能看到全部地球。地球太大了,在现实中,我们不可能看到它的全貌。(4)出示手的缩微图,师:“画手的轮廓图时,我把它缩小了,这样就能把它画在小纸上。”(5)把地球仪放到幼儿面前,师:“如果我想一次看到整个地球,就可以按照它的样子把它缩小,制作成一个模型,这样就能看到全部了。”老师指着地球仪:“这叫地球仪,它不是真实的地球,只是地球的一个模型。当我们转动地球仪时,我们能看到地球的各个部分。”(教师转动地球仪并请幼儿观察。)师:“你们看到了什么?(鼓励孩子讨论他们看观察到的东西,)(6)师:“你们知道这些蓝色的区域在地球仪上代表什么吗?(教师用蓝色瓶子里的水做提示,进行引导孩子。)师:“地球仪上的蓝色区域代表的是水。”(7)师:“你们说这些褐色的区域在地球仪上代表什么?(用装有土壤的褐色瓶子引导)师:“褐色的区域在地球仪上代表陆地。(8)师:“虽然我们看不到,但地球的四周都被空气包围着。”(用空的白色瓶子做提示。)(9)师:“地球上有广阔的陆地,我们给每一片陆地起一个名字---洲。请小朋友指出一个洲。(请每个幼儿分别指出一个洲)(10)师:“一大片水的区域我们叫做‘洋’。(11)给幼儿发“地球(globe)”“洲(conti-nent)”“洋(ocean)”的标签,让他们配对。4、整理教具,放回教具柜。地球与地球仪教学设计3设计思路经纬线和经纬网的学习和掌握,是进行区域定位的基础和依据,也是整个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一个基础。但经线、经度、纬线、纬度等名词多为空间概念,而七年级的学生因年龄较小,缺乏理性思维,同时其空间想象能力亦不够,学生理解这些概念较为困难。因此本节的教学成为中学地理教学的一个难点。怎样帮助学生对这些空间概念建立直观的感知,了解这些名词、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本节教学设计中解决的主要问题。通过对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分析和研究,设计了参考资料,少熬夜!提出问题→分组讨论、探究→尝试解决问题→教师点拨的教学思路,采取(1)利用地球仪、地图等直观教具;(2)小组合作及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3)教师精讲、点拨,总结规律等措施,以达到教学目标和落实新课程的理念。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地球仪。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它们。2、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能力目标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培养分析思维能力。教学重点1、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2、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教学难点1、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2、东西半球的判定。教学方法讨论法、归纳法等相结合。教学媒体地球仪、地图复习1、描述地球的真实形状。2、说出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思考、回答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并引入新课。导入新课由于地球太大了,人们无法看到它的全貌,研究起来非常麻烦。于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提问:同学们注意观察地球仪,在上面能看到什么?观察地球仪、思考引起学生对地球仪探索的兴趣。认识地球仪展示并转动地球仪,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讨论。1、地球仪的作用。2、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极圈、回归线、经线、纬线、经度、纬度。3、南极和北极各用什么字母表示?教师点拨:地轴只是一个假想的轴,和地球仪上的参考资料,少熬夜!线和点一样在地球上是不存在的。观察地球仪,小组交流,初步掌握、理解基本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认识、了解地球仪,直观,印象深。经线和纬线组织学生观察地球仪和地图,思考、讨论以下问题,并填写表格:①什么是纬线?纬线是什么形状的?②各纬线长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③找出最长的一条纬线,这条纬线把地球分为哪两半球?④经线在形状、指示方向、长度的分布三个方面与纬线有什么不同?⑤经度是以哪条经线为起点的?⑥经度的标度范围是多少度?⑦对比纬度的变化规律,说明地球仪上经度的变化规律有什么特点?⑧东西半球是如何划分的?这样划分的意义是什么?⑨在地球仪上找出主要位于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大洲,并说出它们的名称。经线纬线定义形状长度指示方向特殊经纬线度数的变化规律半球的划分小组交流、讨论,对比分析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并填写表格。①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对经线和纬线有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②通过交流、讨论等方式的学习,使学生能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巩固要求学生在地球仪找出赤道、160°E和20°W组成的经线圈,出示《南北半球的划分》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图,使学生知道他们是重要的经纬线。观察地球仪,找出三条经纬线,说出它们的意义。通过对比分析,加深学生对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界限的理解和掌握。利用经纬网定位参考资料,少熬夜!1、说出几个地理事物的名称,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出。2、教师指出:地球仪上经纬线、经纬度的作用,就是为了确定地表事物的位置、方向、范围等地理特征。同学说出自己判断的依据。使学生明确经纬网的作用———定位。巩固与拓展出示右图,要求学生填表并寻求判断的规律。学生讨论、研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共同寻找简单、可行的判定方法。①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学习。②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点拨以方格状经纬网图为例说明经纬度的判定方法1、先定方向: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判定经线和纬线根据经线和纬线的概念得知: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这样我们就可以判断出哪是经线、哪是纬线以及经度和纬度。介绍东西半球的判定方法1、说明判定方法:2、解释:在判定东西半球时,先看经度的度数,如果小于20,不管是东经还是西经,都在东半球上;如果大于160,不管是东经还是西经,都在西半球上;不在这一范围的,东经的就在东半球,西经的就在西半球。学生把自己总结的规律和判定方法与教师讲的作比较,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①通过总结规律的方法达到分解难点,突破重点的目的。②使学生掌握判断经纬度和半球的方法。巩固指导学生绘制经纬网,并绘出主要的经线、纬线。如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0度经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等。绘图巩固知识引导学生总结本节内容小组合作总结培养学生归纳能力板书设计地
本文标题:地球与地球仪教学设计精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1583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