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传承红色基因活动》主题班会3篇
《传承红色基因活动》主题班会3篇“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下面是我为大家分享的“《传承红色基因活动》主题班会3篇”,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谢谢大家的参考下载与支持《传承红色基因活动》主题班会1根据中央、自治区文件要求,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__周年之际,我校按照上级部署,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增强爱国意识,激发爱国情感。在国庆节期间我校启动“传承红色基因,向国旗敬礼”网上签名寄语活动。活动总结如下: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本次活动,积极部署我校少先队大队部广泛发动各个中队,踊跃进行网上签名寄语活动。通过周一的升国旗仪式,发表“_教导记心间”国旗下讲话的形式,树立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操,此外还并利用队会时间,组织同学们积极开展主题为“向国旗敬礼”的主题中队课活动。在建队日来临之际开展“争做新时代好队员集结在星星火炬下”建队日活动,同学们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其中,面对鲜红的国旗,每个人都肃然起敬,纷纷踊跃发言,抒发自己对祖国的热爱情怀。三至六年级利用信息技术课的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登录文明网,发表签名寄语宣言,一至二年级以家庭为单位积极参与网上寄语活动,学校大队部组织大队委全体同学开展了“向国旗敬礼,共圆中国梦”主题中队课。活动中,同学们通过网络了解国旗、旗徽、国歌的由来,抗日战争的英雄事迹,以及作为新世纪主人公的优良品质。整个活动一直贯穿着爱国意识和情感,使同学们积极参加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激情又进一步得到了升华。这项专题活动,是我校对同学们进行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力抓手,是提高广大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是深化“传承红色基因,向国旗敬礼”主题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通过这次活动体会最深的是,同学们利用签名寄语这种新形式抒发感言、表达心声,道德情感得以升华、理想品格得以强化,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这次活动,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深化“向国旗敬礼”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最新《传承红色基因活动》主题班会总结《传承红色基因活动》主题班会2活动主题: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活动时间:2022年3月活动班级:一年级、二年级主持人:杨红霞活动目的:1.通过班会,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有更具体、详实的了解。2.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我校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准备:清明节来历和风俗等资料的介绍。活动过程:一、引入主题师朗诵: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师问:同学们还记得这首诗吗?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对,是《清明》。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缅怀革命先烈”的清明节主题班会。希望同学们能够在班会中有所收获。二、介绍清明节生讲:传说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晋文公),大肆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带了母亲隐居绵山。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介子推母子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死了。晋文公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的柳树树洞里的衣襟上,题了这样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二为一了。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三、清明节习俗的介绍主持人:自古以来,清明扫墓不光是纪念自己的祖先,对历代为人民立过功,做过好事的人物,人民都会纪念他。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和革命先烈纪念碑,已成为我们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一种形式了。四、播放《歌唱二小放牛郎》。五、诗歌朗诵《英雄赞歌》主持人:先烈们的故事,我们记在心里,我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先烈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主持人:先烈的爱国精神让我们动容,更应在我们身上延续。让我们继承先烈的遗志,学会感恩,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主持人:我宣布“缅怀革命先烈”清明节主题班会到此结束。师总结:今天,在“缅怀革命先烈”清明节主题班会中,我们同学们既了解了清明节的一些知识,又知道了一些为祖国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先烈的事迹。我们都不应该忘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先烈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希望你们能发扬先烈们的革命精神,学会感恩,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做一个正直无私的人,长大为祖国做贡献。《传承红色基因活动》主题班会3一、时间:_年9月26日地点:六2班教室参加人员:本班全体同学二、班会目的:1、通过阅读红色经典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历程。2、通过阅读红色经典故事,感受革命者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气概。3、通过朗诵、歌唱、知识竞赛、讲故事等形式,让学生尽情表达自己阅读红色经典故事的切身感受。三、班会前的准备:1、阅读红色经典故事。2、讲述长征的故事。3、写阅读红色经典故事的感受。4、学唱《歌唱二小放牛郎》。四、班会过程方案:主持人1:老师、同学们,2022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纪念日,就让我们走进红色经典故事,寻访中国共产党伟大而光辉的历史足迹。“阅读红色经典抒发爱国情怀”主题队会现在开始。主持人2:是谁给了我们生命?是妈妈!是谁创造了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妈妈给了我们浓浓的爱,我们应该首先感谢妈妈。中国共产党带给我们幸福的生活,我们更要感谢党、歌唱党。主持人1:当我们慨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我们知道,这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同学们,最近我们一直在读《长征故事》,你印象最深的哪一个故事呢?(学生自由发言)主持人2:我常常在想,这么多的先烈,有的是十几岁的孩子,是柔弱的女子,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智慧和力量投入到艰苦卓绝的战争中去呢?是什么精神鼓舞着他们为了新中国的解放而抛头颅、洒热血呢?每一次,我读《长征故事》,每一次我看解放战争的电影电视剧,我都情不自禁地问妈妈,问自己,问这些革命烈士们是为了什么。主持人1:是啊,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勇敢无畏的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才有我们现在的幸福和平的生活。我也是因为读了《革命英雄故事》而深深感动的。你听,这是谁的声音: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对,这是夏明翰的就义诗,他不仅是党的忠诚战士,人民的优秀儿子,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诗人。主持人2:对,还有很多仁人志士都写下了这样的豪迈诗句。请听《我的“自白”书》。(学生代表上台背诵)我的自白书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高歌埋葬蒋家王朝。主持人2:这就是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他以浩然正气,抒发了对国党反动派的仇恨,对无耻叛徒的蔑视,昭示着革命者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主持人1:我听了这首诗,禁不住热泪盈眶。我想到在敌人残酷的严刑拷打下的江姐,也想到了被日本鬼子用刺刀挑起摔死在大石头下的王二小,也想到了死在敌人铡刀下面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你们还想到了谁呢?你们读了谁的故事有什么感受要与大家交流呢?(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主持人2:让我们用歌声表达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吧!小合唱《歌唱二小放牛郎》。主持1:为了迎接胜利的曙光,革命先烈不仅有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更有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请听《小英雄雨来的故事》。主持人2:誓死报国为大家,满腔热血沃中华。一世忠贞为祖国,笑看旌旗红似花。1949年4月23日深夜,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4月24日晨把胜利的红旗插在了蒋ji石“总统府”的们楼上。从此,南京这座世界闻名的文化古城获得了新生,永远归入人民的怀抱。捷报传到北平,毛z.东写下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不朽诗!让我们怀着无比激动和自豪的心情,一起朗诵这首豪迈诗!(学生背诵这首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主持人1:现在我们来一次党的知识竞赛,1、《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同志在纪念谁的追悼会上的讲话?(张思德)2、“生的伟大死的关荣”是毛z东主席为谁题的词?(刘胡兰)3、勇敢地用自己的身躯托住炸药包炸掉敌人碉堡的英雄是谁?(董存瑞)4、在火神肆虐的时候,是谁为了不暴露军队而忍受烈火的灼烧能够纹丝不动?(邱少云)5、是谁在敌人严刑拷打、甚至用竹签扎手的时候也能够宁死不屈?(江姐)主持2:同学们回答得真好!现在请听诗歌《祖国,感谢您》学生上台背诵诗歌《祖国,感谢您!》)主持1:每一朵鲜花都是我们的每一份心愿——愿先烈们在祖国的土地上安息长眠。每一朵鲜花都是我们的每一份纪念——纪念革命先烈们为我们做出的牺牲和贡献。每一朵鲜花都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誓言——踏着革命先烈们的英雄足迹,继承革命先烈们的光辉事业,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努力、再努力!前进、前进、再前进!让我们好好学习,健康成长,为祖国更加繁荣昌盛而不懈努力奋斗!主持2:“阅读红色经典抒发爱国情怀”主题队会到此结束!愿我们把饱满的精神投入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去,这样的人生才是最美好的。
本文标题:《传承红色基因活动》主题班会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1749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