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高三化学教学设计 5篇
高三化学教学设计5篇【导读】这篇文档“高三化学教学设计5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高三化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等来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与表达能力。情感目标通过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教学建议化学反应速率知识是学习化学平衡的基础,学生掌握了化学反应速率知识后,能更好的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其原因是本节教学难点。这部分教学建议由教师引导分析。而压强、温度、催化剂的影响可在教师点拨下由学生阅读、讨论完成。关于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联系化学键知识,明确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先决条件。(1)能过提问复习初中知识: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2)通过提问复习高中所学化学键知识: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3)明确: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必须通过反应物分子(或离子)的相互接触、碰撞来实现。2。运用比喻、图示方法,说明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1)以运动员的投篮作比喻。(2)以具体的化学反应为例,让学生观看HI分子的几种可能的碰撞模式图(如制成动画教学软件加以模拟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进一步说明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3。动手实验,可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改成边讲边做,然后据实验现象概括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规律。有条件的学校,也可由学生动手做,再由学生讨论概括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4。通过对本节所设铁与盐酸反应的讨论,并当堂课完成课后“习题二、2”,综合运用本节所学内容反馈学生掌握情况,巩固本节所学知识。教材分析遵照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作为侧重理科类学生学习的教材,本节侧重介绍化学反应速率和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这部分知识达到大纲中所规定的B层次或C层次的要求。本知识点,按最新教材来讲。教材从一些古代建筑在近些年受到腐蚀的速率大大加快等事实引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并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不同的反应具有不同的反应速率,以及浓度、温度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教材注意联系化学键的有关知识,从化学反应的过程实质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的断裂、生成物分子中化学键的形成过程,以及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都需要通过分子(或离子)的相互碰撞才能实现等,引出有效碰撞和活化分子等名称。并以运动员的投篮作比喻,说明只有具有足够能量和合适取向的分子间的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教材配以分子的几种可能的碰撞模式图,进一步说明发生分解反应生成和的情况,从中归纳出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与单位体积反应物分子的总数成正比,也就是和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接着,教材围绕着以下思路:增加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又进一步介绍了压强(有气体存在的反应)、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学生对上述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教材最后采用讨论的方式,要求学生通过对铁与盐酸反应的讨论,综合运用本节所学习的内容,进一步分析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教材的教学内容。本节教材的理论性较强,并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利用好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图画来说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本节教材的教学关键。教师不可轻视实验和图画在本节教学中的特殊作用。本节重点是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难点是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原因。高三化学教学设计2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着重研究了化学反应与热能的关系,而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着重研究化学反应与电能的关系,二者都属于热力学研究范畴。原电池作为电化学的基础,应用十分广泛。利用其原理可制成多种电池,在工农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等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另一个重要意义是从本质上弄清金属的腐蚀,找到金属防护的方法,认识防止金属腐蚀的重要意义。2、课标分析①新课程标准对电极电势等概念不作要求,在理论方面控制了知识深度。②氧化还原理论和金属活动性顺序,以及物理学中的电学知识,已对有关问题进行一些定性的介绍和分析。③本节课重在对原电池中正、负电极的判断,设计原电池时对正、负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的选择以及对电极反应产物的判断等。3、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教学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解决办法:①学生共同探讨设计实验方案,体验探究过程。②通过数字实验室电流传感器作图和多媒体动画展示使学生直观感受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以及盐桥的作用。③结合实验现象强化原电池的电极、电池反应方程式的书写。4.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写出电极反应方程式。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原电池实验的观察和分析,体会化学反应原理的形成过程。②通过原电池实验的探究,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学习原电池联系社会、生活与实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②通过课堂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5.教学内容的处理在处理教学内容时,把教学内容分为一下几个步骤:①在必修2“化学能与电能”的基础上以铜锌原电池为例,进一步强调原电池的组成和原理。②学生讨论且设计实验方案,体验实验的乐趣。教师通过电子白版转换多媒体动画和电流传感器作图,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并讲解原理。③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结果量化对比、讨论并归纳总结出原电池中盐桥的重要性及其作用。④结合实验现象的分析,学生熟练掌握原电池的电极、电池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式教学法教学策略: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生小组讨论,自己动手设计实验,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教学手段:利用数字实验室电流传感器及多媒体动画等辅助教学,量化电流强度及演示原电池盐桥中离子的移动方向,使学生更直观的掌握电化学原理。设计意图:1、通过学生亲自探讨原电池,并运用现代数字实验室及多媒体动画展示等直观手段,动静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2、让学生自主观察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三、学生学情分析和学法指导1.学情分析对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分析:①通过对原电池的学习,增加学生对于原电池的感性认识。②通过原电池的探究,掌握逻辑推理的方法,学会归纳化学反应原理的过程和运用相关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演绎过程。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分析如下:①氧化还原反应不会判断。②缺乏知识连贯性。③原电池中正负极的判断及电极方程式的书写。2、学法指导①合作探究法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体验合作、共同探究、提高学习技能。②教师问题引导法针对学生探究实验中现象,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探究思维。③多媒体演示法运用电子实验室电流传感器作图、多媒体演示原电池中盐桥中粒子的移动方向,增加直观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四、教学过程及设计构思(一)实验引课教师演示实验,引入课题,质疑问题。设计意图:①考察学生对必修2所学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掌握程度。②为本节课探究实验创造情景。③实验引课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二)问题导课1、上述实验装置构成原电池了吗?2、为什么无电流通过?3、怎样才能使得装置有电流产生?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假设和解决的方法设计意图:①通过课堂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②通过讨论判断,强化学生对已有知识体系的掌握和灵活运用,以提出解决方案。根据现象强化电极、电池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现象1:电流传感器显示有电流通过,并指示电子是由锌片流向铜片,在铜片表面有红色的铜析出。结论1:发生了原电池反应,且其中锌为原电池的负极,铜为正极。负极:Zn-2e-=Zn2+正极:Cu2++2e-=Cu总反应:Zn+Cu2+=Zn2++Cu现象2:随着时间的延续,电流越来越小,直至无电流通过。同时锌片表面逐渐被铜全部覆盖。(二)问题导课1、为什么随着时间的延续,电流逐渐减小,最后没有电流呢?2、怎样才能产生持续稳定的电流呢?根据现象强化电极、电池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电极反应:Zn-2e-=Zn2+(负极)Cu2++2e-=Cu(正极)电池总反应:Zn+Cu2+=Cu+Zn2+盐桥:通常是KCl饱和溶液和琼脂制成的胶冻。盐桥的作用:①使整个装置构成闭合回路。②平衡电荷。(三)课堂小结(学生概括)1、总结形成原电池的条件2、原电池中电子、电流以及阴阳离子的移动方向3、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四)板书设计教师简明扼要书写课堂探究主题流程,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板书电极、电池反应方程式。设计意图:强化电极、电池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高三化学教学设计3一、深挖往届试题潜力,提高学生思维深度往届高考化学试题中大多数试题无论从知识角度,还是从思维层面都具有较高深度。但我觉得:有些试题还大有潜力可挖,通过把试题进行全面改造后加以训练,可以把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例1:一些氧化还原反应可设计成原电池。电池反应由两个半反应组成,两个半反应分别在两个电极上进行。例如:伏打电池的电池反应为:Zn+2H+=Zn2++H2↑两个电极反应为:负极Zn—2e=Zn2+正极2H++2e=H2↑铅蓄电池具有电压高,放电容量大,经济上较便宜,广泛用于汽车、拖拉机、轮船作启动与照明电源。已知:铅蓄电池充电完毕后,电池中硫酸的密度为ρ1,放电完毕后,溶液的密度变为ρ2。又铅蓄电池充电时的反应:2PbSO4+2H2OPb+PbO2+2H2SO4法拉第常数;F=96500C/mol。(1)写出铅蓄电池使用时所产生的总反应式及两电极上的半反应。(2)已知充、放电完毕后,溶液的密度是下列两个数据:1。10g·cm—3,相当于含14。35%(质量)的硫酸、1。28g·cm—3,相当于含36。87%(质量)的硫酸。请指出ρ1,ρ2分别对应于哪一个数据。(3)用什么方法可以确定什么时候该充电,什么时候该停止充电?(4)按方程式计算生成及消耗的水和硫酸的质量。(5)计算一个电容量为4。32×106C的蓄电池中需加多少硫酸?(6)对一个电容量为4。32×106C的蓄电池,计算充电和放电后硫酸溶液体积的差值。(7)用久了的铅蓄电池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为什么?说明:本题是笔者引导学生复习1996年高考化学试题中有关铅蓄电池的选择题后,参考一些资料,编拟的一道综合试题。该题考查生活中的铅蓄电池,其内容牵涉到化学中原电池、物理学中电学知识及环保方面的知识等,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考查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流畅性、整体性和创造性。进行试卷讲评后,学生普遍感到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受益匪浅。现简答如下:(1)由题示可知:伏打电池的电池反应分为两个半反应,依据电池的充电、放电反应互为相反的过程,可得铅蓄电池的电池反应:Pb+PbO2+2H2SO42PbSO4+2H2O正极反应:PbO2+2H2SO4+2e=PbSO4+2H2O+SO42—负极反应:Pb+H2SO4—2e=PbSO4+2H+(2)从方程式看出:铅蓄电池放电时生成了水,溶液的密度降低;反之,充电时生成了H2SO4。因此,ρ1应该为1。28g·cm—3,相当于含36。87%(质量)的硫酸;ρ2应该为1。10g·cm—3,相当于含14。35%(质量)的硫酸。(
本文标题:高三化学教学设计 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2628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