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5篇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5篇【导读】这篇文档“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5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1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校一门公共课程,涉及的学生面广,应该坚持立德树人,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作为大学英语教师,我们应该发掘大学英语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和资源,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大学生英语知识的学习中,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大学生英语课程的正确价值导向,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首先,我们不可否认大学英语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有教师认为既然是语言基础课就应该以语言教学为主,思想教育那是马哲、邓论、毛思等课程老师的任务,与我们无关。对这种看法,本人不敢苟同。我们经常说,做学问首先应该学会做人,做人有时比做学问更加重要。本人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十分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或许做了些辅导员该做的事。一日,我正为部分学生学习懒散而痛心疾首,一个成绩不错的学生对我说:“老师,你没必要跟他们生气,你把自己的课上好就行了,他们学不学是他们自己的事。做思想工作是辅导员的事,你没必要管那么多。”诚然,有很多老师都有如此想法。在《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的修订原则中有这么一点,“在语言技能、语言应用、语言文化等方面体现了语言基础课的要求,兼顾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由此可见,连课本在编写时,都考虑兼顾工具性和人文性,我们在教学中为什么就不能兼顾呢?其实本人认为,大学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程,它也是一门很好的人文教育课程,因为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载体。在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传授的同时,可以很好地进行人文思想的教育。另外,一个语言教师比一个数学教师或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师更能有效地传递人文信息,因为他能运用自身的语言优势,而且其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因此,一个语言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学问再高,但若其素质低下,道德品质败坏,其终究是社会的败类,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恐怕比那些没多少学问的人还要大。作为语言教学的教师,应该积极利用自身优势,将人文教育贯穿于语言知识教学中,有效地将二者统一起来。其中大学英语课程的人文性,实际上与我们提倡的思政教育是不谋而合的,二者是有机统一的。在市场经济的时代,学生的思想也受到了巨大冲击,少了些理想主义,多了些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大学英语教学的应试教育倾向明显,“重技能,轻人文”的现象相当普遍。老师的教学似乎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四、六级,在毕业时,找工作能有个敲门砖。而学生的学习似乎也很明确,就是通过四、六考试,那样就万事大吉了。这样人文教育或者说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就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而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必修的语言课程,不仅要体现英语的工具性特征,更应发挥其特有的人文优势,使学生真正成长为高素质的人才。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扣好人生中的一粒扣子。所谓“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作为大学英语教师,我们应该守好大学英语课程这段渠,种好大学英语这个责任田,培养有责任,有担当的一代新人。现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3版第三册第1单元sectionA为例,来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这篇课文的题目是Never,evergiveup!教学步骤分为以下几步:一、导入。在这一部分,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主题。1.What'ssucce?2.Whatdoyouthinkarethesecretsofsucce?通过这两个问题引发学生对成功的探讨。二、课前活动。1.首先给学生播放一段有关如何使梦想成真的音频,就短文内容提出问题:Whatarethethreestepsmentionedinthetalktomakeone'sdreamscometrue?2.讨论:Whydoalotofpeoplefailtoachievesucceatlast?whatdoyouthinkaretheotherstepstomakeone'sdreamcometruebesidesthethreestepsmentionedinthetalk?三、文化背景介绍。根据文中所涉及到的文化背景进行课文延伸拓展,给学生介绍英国和美国的公立学校,让学生们了解世界其他国家的学校,并与国内的学校作对比,拓宽学生的视野。四、课文讲解。1.课文结构分析。让学生通读全文,对课文进行分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以提问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课文中提到了一些名人WinstonChurchill,Estein,Edison,AbrahamLincoln,课前先让学生去查一查资料,了解一下这些人的成功经历,然后让同学在课堂上分享。3.重点语言点的讲解。五、总结讨论。文章中提到的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让学生对所学的课文进行归纳总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六、主题探讨。1.你如何理解:It'snothowmanytimesyoufalldownthatmatter.It'showmanytimesyougetbackupthatmakesucce!2.我们如何才能避免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浪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你的看法如何?通过主题探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也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升华。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实现润物细无声。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意识到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努力学习,为将来的事业做好充分的准备,要有计划,有恒心,有毅力,从而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2WORD格式第九课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堂课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思想政治4必修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一框内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承接第八课内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本框内容共分两目,分别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本框主要内容是学习矛盾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通过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进一步揭示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同时为第二框内容“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做铺垫。2.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也是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具备一定求知探究能力,他们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对于“矛盾”等哲学概念有着自己生活化、经验化的感性认识,不够全面、准确、理性。与此同时,之前讲授的唯物论、认识论与联系观、发展观对于学生接受矛盾相关内容有一定的铺垫作用。本课借助一些生活素材来启发学生,让学生由社会生活切入,在老师的引导下,对“矛盾”形成比较理性全面的认知。3.教学目标通过课堂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认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普遍性和特殊性,揭示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增强运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和处理问题的能力。4.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含义。教学难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5.教学方式讲授法、活动教学法、探究教学法教学流程教学设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计意图更好的了解学生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让我们对一起来简单回顾一下:唯物辩证法前两个1.联系观:(1)联系的特点:联系具有性、性、观点的学习和掌握性。(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与的统一、掌握的方法。情况,另新课导入2.发展观:(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性,包括:自然(2min)界是发展的、是发展的、复习联系是发展的。(2)发展的实质是,是。外,通过观与发展观,有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利根本动力也是矛盾,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这节课,于学生明我们通过了解正在读高二的小明同学的生活,一起来学习矛盾观。白前后知识点之间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的关系。新课讲授十一假期的第一天小明同学跟大多数同学一样看了阅兵仪式,看到祖国如此的强大,内心十分的震撼,有太多印象深刻的画面。比如说当1/5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35min)他看到女排队员们时想起9月29日,在日本大阪举行的2019年女排通过以世界杯赛第三阶段A组循环赛比赛中,中国队以3比0战胜阿根廷队,高二学生的取得十一连胜,成功卫冕。十一假期视频播放:《2019年女排世界杯赛》中国队和阿根廷队3比0获胜画生活为线面。索,结合设置问题:在最后一场比赛中,中国以3;0战胜阿根廷,在这场比赛中,中国和阿根廷是一种什么关系?很好,是竞争对手是对立的,但如果没有了其中任何一方,这场排球赛还能打得下去吗?这说明他们还有什么关系?时政热点和一些生活事例,促进学生更好的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这种对立和统一的关系,在哲学上我们就叫矛理盾。解本课知识点,提(一)矛盾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6.矛盾的含义: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的关系的哲学范畴,简高学生的上课热情度。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与参与过渡:十一假期的二三四这几天,小明同学想把学习中的薄弱点再强化一下,尤其是一些像哲学这样比较难懂的知识点,所以向他姐姐求助,姐姐也非常有耐心的给他讲解了一些原理。这一天的姐弟的教学活动中,有过两个人非常有默契,快乐的地方,也有意见不合,吵过架的地方,姐姐: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点小问题还不懂,还做错。弟弟:你没有教我这个呀,我哪知道等等,虽然学习过程是痛苦的,但是到每天晚上有了那么多的收获,两个人都很开心。这几天就在欢乐和痛苦中度过了。(配相关图片)教师联系两个国家女排在比赛时“对立”、“统一”的关系进行概念分析,并请几位同学介绍说明自己想到的关于矛盾对立统一的事例。学生结合生活与学习提出例子,教与学、黑与白、好与坏、善与恶等等。教师结合学生的举例加以点拨:有的同学可能把生活中的矛盾和哲学上的矛盾的概念混淆。日常生活中说的矛盾:往往说成冲突或不同意见;而哲学上指的是矛盾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即对立统一,那么根据小明同学和女排的例子,让我们来概括一下什么是矛盾的对立的属性和斗争的属性。7.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①矛盾的同一性(统一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两层含义:a.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b.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5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②矛盾的斗争性(对立属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独立的属性。原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方法论: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二分法。教师提问:大家还能举出哪些身边的对立、斗争着的矛盾双方?学生回答并老师总结:①排球比赛中的攻与守;②学习过程中的苦与乐,成功与失败,教与学;③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优点;④社会生活中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自由和纪律,先进与落后,战争与和平;⑤自然界中的排斥与吸引,遗传和变异,作用力和反作用力;⑥哲学上的斗争性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注意生活中的斗争仅仅是指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哲学上讲的斗争是对具体矛盾斗争和政治用语中的斗争的概括和总结,而具体矛盾斗争和政治用语中的斗争是哲学上讲的斗争的具体表现。两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过渡:国庆的第六天,小明一家人去看爷爷奶奶,刚好,其他亲戚也都陆陆续续地来了,大家齐聚在一起,吃了午饭,午饭之后大家开始闲聊,聊得可热闹了,大几说完开心事之后,开始说起各家的烦恼了,各种矛盾涌现出来。“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大家都有各种各样矛盾。小明爸爸(70后):当我们出生的时候,奶粉买不到;当我们长身体的时候,吃肉要靠票;当我们要买房子的时候,福利房没了;小明叔叔(80后):当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当我们要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当我们没找对象的时候,姑娘们是通过举出不同年龄段的人的讲心的;当我们我对象的时候,姑娘们是讲钱的。不同的烦小明表姐(90
本文标题: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2849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