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导读】这篇文档“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17、麋鹿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六个生字,重点掌握“沛”的写法。3、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真真实实地感知麋鹿的特点习性和传奇经历。2、让学生在了解麋鹿的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教学难点:学生在学文、当解说员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讨论交流法、情感朗读法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课前交流:我们先来玩个歇后语的游戏,好不好?老师说上半句,同学们接下半句。1、丈二和尚——2、八仙过海——3、秃子打伞——4、狗捉耗子——最后一条:姜太公钓鱼——一、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同学们,姜太公是古代神话小说《封神榜》中的英雄人物,故事发生在3000年前,相传有一天,姜子牙正在为自己的坐骑所发愁,因为别的神仙都有自己的动物坐骑了,像美丽高雅的仙鹤、凶猛有力的狮子、老虎等都被人家选了,他在想,我该选什么呢?选狗选猫?太没面子了吧,我也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大神了,应该有一种特别好的动物来做我的坐骑。找找吧,他这么张眼一望,看到了什么?(生:麋鹿),在哪啊?我怎么看不到啊?1、学生用第一节的内容来回答2、然后指导朗读3、看视频(看过后谈体会:你觉得这怎么样?)4、为什么说大丰自然保护区“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麋鹿生活在大丰自然保护区黄海滩涂上,这里(土地广阔、气候温暖、林茂草丰,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二、认识麋鹿:(过渡:你真的认识麋鹿吗?请你看看图,再看看书,然后辨认一下,哪头是麋鹿?说话要有依据。)1、课件展示几头鹿的图片。学生结合图片和课文进行对照,寻找辨别的依据。处理“四不像”(它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所以又被称为“四不象”。)2、话说姜子牙从人间找到了麋鹿,带回了天庭,便想要向各位神仙夸耀它,那么,他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去夸耀呢?(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3、课文哪几自然段介绍外形特点?麋鹿的外形有什么特点?小组交流自己的认识和体会。4、班级交流认识和体会。(课件随机展示图片)5、预案:*学生每交流一个麋鹿的特点,提示学生概括。有些特点教师需要重点强调(说明方法),比如:角——站着的时侯,各个枝尖都指向后方。它的角也很长,站着的时候,角的各个枝尖都指向后方,这是它独有的特点哦,因为其它鹿的角尖都指向前方……尾巴——鹿科动物最长的。蹄子——宽大、在沼泽中行动敏捷。毛色——夏季棕红色、冬季棕灰色。6、我们对麋鹿的外形特点了解了,那么它们的生活习性又是怎样的呢?(1)自读课文,找找相关语句。(2)指名汇报。(师生评议)三、帮姜子牙解说麋鹿。1、姜子牙从人间找到了麋鹿,带回了天庭,便向各位神仙夸耀它,他可以怎么说呢?请大家好好想想,帮姜子牙解说麋鹿,先小组同学练习一下,再举手。2、学生练习3、学生班级交流自己想的演说稿。(教师重点提示说清楚麋鹿独特的特征)四、小结并设下悬念麋鹿曾经是姜子牙的坐骑,也就是早在3000多年前,中国大地上就已经有这种奇特的动物了,但是后来它的经历却充满传奇色彩。到底有怎样的经历呢?我们下节课学习。教学反思:苏教版第十一册《麋鹿》是1篇说明文,旨在让学生了解珍稀动物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让学生从小懂得保护珍稀动物。对于类似于此的文章,《语文课程标准》也在阶段目标中提到,要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的课文,如果只是一味地由教师引导学习,学生很有可能会索然无味。只有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探究的热情,学生才会真正走进文本,感受方法,提升思想,实现三维目标。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觉得《麋鹿》的课堂应该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课堂。课文第二部分介绍了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我在教学时,我主要要求学生自主探究来学习。先让学生自读,然后小组讨论,再交流,读句子谈说明方法。比如找一找文中哪些依据说明图中的鹿不是麋鹿。学生通过自学,能够很容易的找出依据,并且认识麋鹿的外形特点——奇特。最后请学生代表上台以姜子牙的身份介绍自己心中的麋鹿。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一、分配不当这堂课时间分配上面出现了一个大问题。首先在麋鹿交流外形与习性的句子上面花了大量的时间,因为我学设计时考虑的不够周全,以及对学生学情的把握不当,使教学这一部分上面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导致最后无法保证解说麋鹿随文练笔的正常进行,草草收场。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吸取这次的经验,在上课之前估算了每一部分大概的用时,以保证课堂的效率。二、合作不理想虽然在平时的课中也常常小组学习,但是没有注重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因此出现了老师在交流麋鹿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时出示课件有些乱的现象。合作的效果没有预想的好,学生不能够很快的找到有效地信息,不能有效率的进行合作。因此,在以后的课中,合作的习惯与小组中人物的分配还是要大大重视的。三、教师的语言要“美”。教师的语言是一门艺术,在这方面我要花大功夫。首先在过渡与衔接上没有做到自然与优美,或者设计好了过渡语,到了上课的时候一紧张就完全乱了套,使思路有点乱。其次,语速有时显得快,我会慢慢的克服,争取在教师的语言表达上面能有明显的进步。虽然这次的课堂很不理想,但我会在每一次挫折中越挫越勇,不断地成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第一课时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2题。教学目标: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就是一类特殊的等式。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教学难点:会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教学过程:一、教学例11、出示例1的天平图,让学生观察。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想到什么?2、引导:(1)让不熟悉天平不认识天平的学生认识天平,了解天平的作用。(2)如果学生能主动列出等式,告诉学生:像“50+50=100”这样的式子是等式,并让学生说说这个等式表示的意思;如果学生不能列出等式,则可提出“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二、教学例21、出示例2的天平图,引导学生分别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2、引导:告诉学生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观察这些式子,说一说写出的式子中哪些是等式,这些等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3、讨论和交流:写出的式子中,有几个是等式,有几个不是,而写出的等式都含有未知数,在此基础上,揭示方程的概念。三、完成练一练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2.将每个算式中用图形表示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四、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1题先仔细观察题中的式子,在小组里说说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再全班交流。要告诉学生,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还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以免学生误以为方程是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2.完成练习一第2题五、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六、作业完成补充习题七、板书设计:方程的意义50+50=100x+50=100x+x=100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融安县实验小学吴迷娟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交流: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读名人名言能够给我们很大的启发,能使我们有很大的收获。谁来说一句名人名言?预设:1.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高尔基)2.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陶行知)师:名人名言是汪洋大海,我们从中受到启迪。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条名言,请同学们一起读:(大屏幕出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学生齐读。师:同学们读得真响亮。上课。教学过程:一、名言导入,引出课题。师:这句名言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一起到12课中去寻找,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写课题。(师生同写:司马迁发奋写史记,师故意写错漏)预设学生回答:1.老师,你“发愤”的“愤”写错了,应该是“愤怒”的“愤”。2.老师,你遗漏了书名号,《史记》是一本书,应该加书名号。评价学生:这两个字很容易混淆,老师也混淆了,谢谢你的提醒。(老师将“奋”改为“愤”。)你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史记》是一本书,不能遗漏书名号。看来,马虎不得啊!师:现在,课题写对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生:齐读课题。二、浏览课文,感知名言。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6页,很快地浏览一遍课文,找到解释司马迁这句名言的句子,用波浪线划下来。生:在第三小节:“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师:一起读这句话。请对照司马迁的名言,看看“固”是什么意思?生:“固”是“总是”的意思。师:“或”什么意思?生:“或”是“有的”的意思。师:同学们的理解能力很强。三、读准生字词,指名读课文。(一)读准生字词师:我们班的同学养成了很好的预习习惯,瞧,生字词语要来挑战你们了。(大屏幕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即一人读一行,适时正音)(二)指名读课文⑴⑵⑶⑷⑸⑹1.下面我来请同学读课文,谁来读第一小节。(学生读第一小节。)⑴读这个词语——游历,谁能给它找出一个近义词?(生:游览。)⑵课文为什么不说司马迁四处游览,而要说四处游历呢?预设回答:“游览”是玩、观光;“游历”不仅去观光,还要学习一些东西。预设评价:你真了不起!你发现了这两个词语的微妙差别。司马迁二十岁开始四处游历,他不仅游览了许多名山大川,每到一处还要考证历史资料,访问老人。这次游历,为司马迁写《史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谁来读第二小节。(学生读第二小节。)⑴读这个词语——嘱托。“嘱托”的近义词是什么?(生:嘱咐。)⑵课文为什么不用“嘱咐”,而用“嘱托”?⑶(若没有人回答,师说:父亲的“嘱托”是什么?谁来读读父亲的嘱托。)⑷指名读。⑸师适时指导:读出感叹号语气!谁再来读?(学生再读)⑹课文为什么不用“嘱咐”,而用“嘱托”?预设回答:“嘱托”比“嘱咐”要重一些,因为这是父亲临终时候的遗言。预设评价:说得好。这是父亲交给司马迁的重任,父亲未竟的心愿要靠司马迁去完成,所以要用“嘱托”。同学们读书的时候一定要思考,作者用词是很有讲究的。3.谁来读第三小节。(学生读第三小节,注意“飞来横祸”中的“横”是个多音字,读第四声。)⑴看看插图,司马迁怎么在竹简上写《史记》?预设回答:因为那时候还没有发明纸,写书只能写在竹简上?⑵知道纸是谁发明的吗?(生:蔡伦。)⑶对!东汉时期的蔡伦,司马迁是西汉人,那时侯纸还没有发明呢。4.让我们一起来读最后一段。(生:齐读最后一段)四、学习第三自然段。1.让我们再来读读司马迁的名言。学生齐读: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2.司马迁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呢?我请一个同学再来读读第三段课文。(指名读第三小节。)3.一起读这个词语——飞来横祸,“飞来横祸”什么意思?(突如其来的大祸。)4.司马迁的“飞来横祸”是什么灾难?书上怎么写的?预设回答:司马迁因为替—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5.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老师查阅了有关史料,请看这样一段话:(大屏幕出示)公元前99年,匈奴侵略汉朝。飞将军李广之孙李陵率领五千精兵进军匈奴。寡不敌众,兵尽粮绝,李陵投降了匈奴。汉武帝大怒,想重罚李陵家人。群臣争相附和,大说李陵的罪过。只有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说李陵为人正直,其叛逃事出有因,希望皇上能宽容。汉武帝勃然大怒,将司马迁打入大牢。后来,司马迁被处以极其残酷的刑罚——宫刑(古代一种酷刑,阉割生殖器,也称腐刑)。这种刑罚不仅是对肉体的无情摧残,更是人格上的奇耻大辱。6.司马迁受了宫刑,当时有人这样评论:“宫刑这种刑罚不但是对肉体的无情摧残,更是人格上的奇耻大辱。作为一身正气的司马迁应该以死抗争,一
本文标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2868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