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好范文解忧愁1/26初三化学教案4篇【前言】本站网友为您精挑细选分享的优秀文档“初三化学教案4篇”以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们一起学习吧!初三化学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⒈知识与技能:⑴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知道石油炼制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⑵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⒉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及注意环保问题。教学重难点⒈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好范文解忧愁2/26⒉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引入课题播放生活中的图片,设问:1、家庭中炒菜、做饭、洗浴等使用什么燃料?2、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使用什么燃料?3、炼钢厂、热点厂等常使用什么燃料?(配以多媒体播放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过程)边看边联系已有生活经验,思考:柴、煤、煤气。汽油、柴油。煤阅读教材,观看录像,回答问题。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使学生联系生活,关心生活从已有的经验入手,引出新知识,强调在学习中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了解生活,了解社会,知道燃料的种类、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和用途。知识拓展1、煤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好范文解忧愁3/262、煤分解的产物有哪些?3、煤分解这个过程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为什么?播放录像:煤的用途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1、混合物2、焦碳、煤焦油、煤气3、化学变化,因为反应前是碳,反应后生成新物质:焦碳、煤焦油、煤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1、石油可以直接用作燃料吗?为什么不把石油直接用作燃料?2、石油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为什么?3、石油是根据什么原理进行炼制的?播放录像:石油的用途介绍石油的用途。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1、不可以,因为这样会浪费资源,不经济,不科学,应该综合利用。2、混合物,因为其中含有多种成分。好范文解忧愁4/263、根据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来分离,是物理变化。让学生说出石油炼制的各产品与其用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过渡投影图片:海上采油和天然起在燃烧引出天然气让学生知道:天然气主要是由碳和氢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是甲烷。煤、石油、天然气都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几亿年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所以被称为化石燃料,它们是不可再生的。1、人类大量开采,将使化石燃料最终被耗尽。2、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因此一定要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初三化学教案分子【第二篇】教学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好范文解忧愁5/26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3、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教学重点建立分子和原子概念,并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宏观现象。过程方法用边教边实验的方法。首先提出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象,引发思考,确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观点,然后通过学生的活动探究,认识分子的基本性质;继而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相互交流、分析与讨论,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从而形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师:同学们路过花圃、饭店门口会闻到什么气味?一杯水长久静置会不会减少?若加热这杯水呢?这些现象该如何解释呢?(学生凭自己的想象、猜测来描述、解释上述现象。)师:先进的科学仪器已经拍摄到了一些分子和原子的照片,如苯分子和半导体材料硅的原子,见教材的图36、图37。证明物质确实是由许许多多肉眼看不见的好范文解忧愁6/26微小粒子所构成。那么这些粒子究竟小到何种程度呢?我们来看: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有多少?怎样才能把它们数完?需十亿人口、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昼夜不停地数3万多年才能数清。生: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很小。师:这是分子的第一个基本性质,下面请同学配合完成下列两个实验。(1)向静置的盛水烧杯中加入品红,观察现象。(2)浓氨水在空气中扩散使酚酞溶液变红的实验。生:分子是不停运动的。师:而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这就是水受热后减少更快、夏天湿衣服比冬天易干的道理。请同学们继续思考,为什么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呢?(教师布置学生动手实验:请两学生分别量取50mL水、50mL酒精倒进100mL量筒里,观察现象。)师:现在是否满100mL?生:不满了。师:那么说明什么问题呢?生:分子间是有间隔的。师:而且不同的液体其分子间间隔不同,如果把它们混合起来,相互挤占对方的空隙,最终体积不是1+1=2。这说明不同液体的体积不能相加。然而质量却能好范文解忧愁7/26相加,这又是为什么呢?生:因为组成物质的微粒个数没有改变。师:为什么气球易被压缩,而铅球受压几乎纹丝不动?生:因为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很大,而液体、固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小。师:现在同学们应该知道为什么物体受热体积会胀大,遇冷体积会减小了吧?生:因为分子间间隔受热变大,遇冷间隔变小。师:能否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说明分子的三个基本性质。(学生稍作讨论并举例回答。)师:分子、原子都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教师向学生展示用硬板纸做出的几种分子模型。),现在我们已经了解到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等微粒构成的,而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那么学习了这些知识又有什么意义呢?我认为学习了这些知识后,至少我们要能运用这些微观世界的知识来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而且要能借助这些知识更深入地研究宏观世界里物质的变化。前面我们已学过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根本区别是什么?生:有无新物质生成。好范文解忧愁8/26师:这是一种宏观的说法。如果我们从分子角度看“有无新物质生成”其内在原因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分析水的蒸发和水的分解有何不同。并结合教材的图3-11、图3-12、图3-13,推断在上述变化中谁变?谁不变?(穿插演示:把硬纸板做的水分子模型进行分解,多媒体展示x化汞分子分解成汞和氧气的过程。)(学生分组讨论,达成共识。)(教师给出以下填空题供学生回答并进行小结。)(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______不变,仅_____变了;正是由于_____不变,物质就不变,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就不变;若_____变了,物质也就变了,该物质的化学性质也就变了。由此定义_____是保持物质_____的最小粒子。(2)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_____变了,变成_____,然后_____再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可见,在化学反应中,_____可分,而_____不可分,这就是_____和_____的本质区别。由此定义:_____是化学变化中的_____。)师(追问):分子能否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不变呢?生:不能。例如,同样是水分子组成的水,既可呈液态,又可呈气态、固态,其状态不同,即物理性质不好范文解忧愁9/26同,但只要是水分子,通电就能分解成氢气、氧气,即它的化学性质是相同的。(教师简单总结本节课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教后感新课程目标是要通过该课题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念去学习化学,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等方式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再反过来用微观世界的知识去解决宏观世界中的诸多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所以人教版新教材对《分子和原子》这一课题的设计构思巧妙合理、化繁难为简易,非常有利于教师的演绎讲解和学生的理解接受。成功之处:①学生实验现象明显,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启发学生的思考,同时增强了学生的有关基本操作能力;②这一课题中由于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再结合教师设计的有关动画效果,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复杂知识明了化,此时学生便能体验到化学变化实际上是分子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物质分子的过程,为深刻理解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分子、原子等重要概念做了形象铺垫,加上最后设计的填空题,为学生理顺了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也理顺了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关系和根本区别,使学生好范文解忧愁10/26能轻松愉快地接受这些较为抽象的知识。不足之处:本节课反映出学生对身边的化学物质了解不多,对常见的化学现象注意不够,对一些较为复杂的例子,还难以用恰当的语言去描述。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全方位、多角度来考虑问题、描述问题,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宏观现象想象微观世界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初三化学教案【第三篇】第一节酸及其性质教学目标:1.掌握盐酸、硫酸的化学性质及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掌握其性质和用途。2.理解复分解反应。3.了解酸碱指示剂、浓硫酸的特性及稀释。4.通过展示样品及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重点: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难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用品:纯净浓盐酸、工业浓盐酸、稀盐酸、NaOH溶液、好范文解忧愁11/26Zn粒、铁丝段、锈铁钉、Cu(OH)2、CuO、AgNO3溶液、浓H2SO4、稀H2SO4、BaCl2溶液,浓HNO3、稀HNO3、石蕊试液、酚酞试液、水、玻璃棒、试管架、试管、烧杯、酒精灯、火柴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一、[引言]不同的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H+,决定它们必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但因酸根离子不同,必然又有各自的特性,即共性与个性的并存。我们分别学习几种常见的、重要的酸。提问什么叫酸?写出盐酸、硫酸、硝酸的电离方程式板书一、盐酸(HCl)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演示浓盐酸的物理性质:展示纯净浓盐酸和工业盐酸各一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其色、态、闻气味(注意煽风闻味)。待学生观察后,请一个学生回答浓盐酸的颜色、状态、气味。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学生思考、师生互动、教师归纳:1.瓶口的白雾是什么?如何形成的?说明浓盐酸具有什么性质?2.如何保存浓盐酸?敞口放置后的浓盐酸质量和好范文解忧愁12/26溶质的质量分数有何改变?板书1.盐酸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液体;有挥发性,常用浓盐酸密度/cm3,HCl的质量分数37%左右。烟与雾的区别。烟是固体小颗粒,雾为液体小液滴。二、硫酸(H2SO4)展示浓H2SO4样品(请学生回答色、嗅、态)板书1.浓H2SO4(1)物理性质:无色、粘稠、油状液体,难挥发,高沸点(338℃)。常见浓H2SO4密度/cm3、H2SO4的质量分数是98%。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教师演示实验,“浓硫酸特性的有关实验”请学生回答浓H2SO4具有哪些特性?[讲解]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浓H2SO4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所以具有吸水性,可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脱水性:即按水的组成从有机物中夺取氢、氧元素。纸和木炭均含C、H、O元素(属碳水化合物)可以被脱水成碳。浓H2SO4和金属反应不放H2,而生成H2O、二氧化硫和其他产物,表现出强氧化性。板书浓硫酸的特性好范文解忧愁13/26①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不放出H2②吸水性——可作气体干燥剂③脱水性——如使蔗糖变黑思考1.如果不慎将浓H2SO4溅到皮肤或衣服上如何处理?2.长期敞口放置浓H2SO4质量如何改变?提问实验室中常用稀H2SO4,如何将浓硫酸稀释呢?实验“稀释浓硫酸”(可请同学用手接触烧杯外壁)。浓H2SO4溶于水放出大量热。提问为什么切不可将水倒入浓H2SO4中?(请同学参考课有关内容回答)板书(3)浓H2SO4的稀释:酸入水、沿内壁、慢慢搅动。小结浓H2SO4的物理性质及特性。练习:第二课时(总第2课时)一、引入二、板书1.酸的化学性质(1)酸与指示剂作用演示实验“指示剂与酸、碱的作用”注意滴管的使好范文解忧愁14/26用。做完实验后,总结酸碱指示剂的概念,要求学生记住并能准确叙述石蕊试液、酚酞试液在酸溶液、碱溶液中所显示的颜色。板书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酸里红”),使无色酚酞不变色。
本文标题:初三化学教案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2910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