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海峡两岸高科技产业人才合作研究
北京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海峡两岸高科技产业人才合作研究姓名:徐楠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企业管理指导教师:梁岩松;赵晓霞20080501海峡两岸高科技产业人才合作研究作者:徐楠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工业大学相似文献(10条)1.会议论文王鹏海峡两岸高科技产业的分工互补性及其对策研究2004本文运用国际分工相关理论对海峡两岸高科技产业的分工型态和互补模式进行探讨,并从内外部因素出发,采用SWCOT分析方法,对两岸高科技产业在生产要素和经济条件上具备的优势及产生的需求程度进行分析,进而确定其对应的经济互补性和分工合作程度。最后,根据高科技产业所处生命周期阶段的不同,提出两岸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动态发展策略。2.期刊论文王鹏海峡两岸高科技产业的优劣势比较分析-科技与经济2003,16(6)海峡两岸由于地理、人口以及经济技术和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异,导致高科技产业存在各自的优劣势.这种优劣势促使两岸充分利用彼此相对优势的资源,进行分工互补与产业合作,共同创造最大的经济利益.3.期刊论文朱斌.李小玲论台湾海峡两岸区域高科技产业的有效互补-科学学研究2002,20(1)本文分析了台湾海峡两岸区域高科技产业有效互补的特征和过程,探讨了有效互补的运行机制,对实现两岸区域高科技产业的有效互补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4.期刊论文朱斌.谢章澍台湾海峡两岸区域高科技产业协同发展的机制研究-中国软科学2002,(11)本文研究了台湾海峡两岸区域高科技产业协同发展的机制,分析了动力机制、耦合机制、外部环境控制机制、自组织运行机制等机制构成,并建立起机制系统网络.5.期刊论文黄大柯.HUANGDa-ke海峡两岸高科技产业分工合作的策略研究-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趋势下,海峡两岸高科技产业发展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充分发挥两岸在高科技产业各个环节上的优势条件,合理配置经济资源,制定适时有效的发展策略,不仅可以促进彼此科技经济的繁荣,而且也符合全球分工与区域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需要.6.会议论文王鹏试析海峡两岸高科技产业的分工互补性2006本文对海峡两岸高科技产业的分工互补性进行了分析。海峡两岸高科技产业发展程度不同,具有的内部条件和面对的外部因素也不一样。两岸拥有的生产资源丰缺程度差异较大,在实现比较利益的前提下,高科技产业的分工型态以垂直分工为主,并逐渐向垂直分工与水平分工交叉并存的“功能性”分工过渡。在互补模式上,两岸高科技产业通过进出口贸易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尽管两岸贸易存在严重的不平衡,但在两岸相互出口的产品结构上已逐渐趋同,并且高科技相关产品在贸易结构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运用SWOT分析法可知,两岸高科技产业具有各自的优、劣势,并存在相应的机会和威胁,彼此间存在着较强的分工互补性。这种分工互补结构,能够使在客观上存在的比较利益关系,转化为巨大的经济互利成果和产业分工合作的良好绩效。未来两岸高科技产业只有进一步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才能开创新的发展契机,促进区域性经济协作体系的形成,从而更好地迎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挑战,并最终实现两岸在经济上的完全整合。7.期刊论文王鹏.WANGPeng海峡两岸高科技产业竞争力比较及分工合作模式-国际经贸探索2005,21(2)由于科技环境与经济发展条件不同,海峡两岸高科技产业竞争力存在一定的差异,相互之间进行分工互补与产业合作显得十分必要.为迎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挑战,未来两岸应针对不同生命周期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需要,制定适时有效的分工合作模式,共同开创新的发展契机.8.期刊论文丘勇才.林擎国.QIUYong-cai.LINQing-guo海峡两岸高科技产业转移承接的几个问题-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台湾高科技产业,由于受岛内土地和劳动力成本增加、内需市场狭小、人才缺乏等因素的制约,必然向中国大陆转移,这是一种客观的趋势.台湾高科技产业向中国大陆转移的新领域是光电技术产业.厦门市光电技术产业的基础良好,研发实力较强,投资的软、硬环境具有优势.政府应当积极采取必要措施,促使厦门成为海峡两岸光电产业转移承接的重要区域.9.期刊论文王鹏海峡两岸高科技产业的优劣势比较及互补性-厦门科技2003,(6)海峡两岸高科技产业发展程度不同,具有的内部条件和面对的外部因素也不一样.两岸加入WTO后,祖国大陆高科技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台湾高科技厂商也加快投资大陆的步伐,两岸高科技产业不可避免地存在既竞争又互补的情形.10.学位论文叶明亮入世后海峡两岸高科技产业合作的动态博弈研究2002该文主要对在WTO框架下海峡两岸高科技产业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加以研究.在系统而又全面地分析了海峡两岸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历程、互补性问题、合作的现状以及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后,结合WTO原则对高科技产业开放提出的要求,研究了入世后海峡两岸高科技产业面临的机遇、挑战以及合作的利益所在与不合作的后果.在此基础上,通过运用动态博弈模型对海峡两岸高科技产业的整合动因进行分析,找出海峡两岸高科技产业在同质技术水平与异质技术水平条件下海峡两岸高科技产业技术合作意愿度的均衡点,并用闽台两地高科技农业试验区的情况进行了一些实证检验,然后利用前面的分析与模型得出的结论,针对海峡两岸的管理层在高科技产业合作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a6307513-e07a-4bfd-bc1d-9df401439055下载时间:2010年9月17日
本文标题:海峡两岸高科技产业人才合作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310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