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深圳市人才“十一五”规划
深圳市人才“十一五”规划--------------------------------------------------------------------------------信息类型:人才规划(2007-11-09)“十一五”时期是深圳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和国际化城市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关键五年。城市发展,人才为本。根据国家、广东省与深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制定深圳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一、深圳市“十五”人才工作发展与“十一五”面临的形势(一)“十五”人才工作的主要经验与成效“十五”时期是深圳市经济社会取得重大发展的五年,是深圳人才事业受到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与经济发展、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人才工作各环节政策制度不断改革创新,人才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五年。1.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十五”期间,树立和实践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深入人心,深圳市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发挥人才开放度、人才市场化程度高的优势,全面落实科学人才观,支持各类人才发展,创新人才工作,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召开“深圳市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会议”,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建设人才良港总体思路,成立“深圳市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确立了人才强市战略,举办多届高层次“人才论坛”,市领导五套班子成员专门召开扩大学习会,邀请人才专家讲座。市人才工作协调小组专门对全市人才工作的近期和中长期目标进行研究并作分解,提出了100多项工作任务。人才工作的重要性成为各级领导、政府各个部门的共识。2.人才总量快速增长,人才结构获得显著改善到2004年底止,按常住人口口径统计,深圳市大专以上学历人才与高级技工以上技能人才总量达104万,其中党政人才3万,经营管理人才15万,专业技术人才67万,高级技工以上技能人才11万。全市拥有10位院士(含双聘)、495位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3052名博士、4万名硕士、7200名留学归国人员,外国专家年来深3万余人次。各类人才较“九五”末均有较大幅度增长,总的增量为25.79万。本科以上人才占人才总量的38.55%;人才在三次产业的分布为1.44%、49.08%、49.48%,人才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现代金融业、现代物流业,且90%的科技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全市67万专业技术人员中,高、中、初级职称比例分别为5.56%、32.75%、61.69%,呈金字塔状;全市人才队伍平均年龄31岁;人才效能指数为3.03%。3.人才培养成效显著,人才能力建设系统初步形成对党政人才的开发主要从提高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着手,通过选派到国(境)内外短期学习,选骨干、抓重点、促成效,“十五”期间达18批900人次。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开发主要为自主学习,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使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水平得到提高。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开发主要是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及执业资格培训,全面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五年来共开办针对性专题讲座356期,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58万人次,取得了良好效果。对技能人才的开发主要通过自主学习与专业培训方式,使其知识水平、技能得到提升。对社会人才开发机构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整顿与规范提高,使其在人才开发的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发挥重要作用。全市现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培养机构395个。4.人才流动初步规范,人才市场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十五”期间深圳的人才供求主要依靠市场配置,截止2004年,全市人才中介服务机构达到71家,比2001年新增38家。由于人才市场配置功能的优势,深圳对人才保持着强大的吸引力。同时,人才中介机构通过其人才培训、测评、推荐及人事代理等社会化服务项目,不断拓宽领域,创新服务内容,提高人才市场整体服务水平,也初步规范了人才流动,推动人才市场产业化建设,为各类人才和用人单位提供更高效率的服务。深圳市与珠江三角洲7个城市人才资源开发一体化合作协议的签署,使得区域内专业技术资格和职业资格证书互认、高级专家信息资源共享与人才交流信息共享、联合举办人才招聘会、人事人才服务合作,实现区域内人才资源结构的整体优化,提升人才的整体效能,增强珠三角人才的整体竞争力成为可能。5.激励机制有所创新,积极推进人才价值实现体系建立“十五”期间人才激励机制有所创新。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和技能人才队伍,“十五”期间的主要激励方式是积极构建人才创业和发展的适宜环境,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对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十五”期间通过继续实行“市政府特殊津贴”制度激励专家,并通过知识产权保护、专利保护,新产品、名牌品牌奖励,“技术进步奖”、“市长奖”评选等方式,鼓励自主创新,形成激励机制;通过建立“高新技术创业投资基金”,建立“留学生创业园”和孵化器,大力发展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给予博士后工作补贴和建站补贴,优先解决其配偶入户,给予高技能人才有利的入户深圳条件等,为人才价值实现创造了良好条件,成效显著。特别是博士后工作站,截止2004年达到39家,研究领域与我市产业发展密切相关,涉及电子信息、精密仪器、高分子材料、生物制药、环保、物流、金融证券等。至2005年上半年,全市累计招收博士后321名,已出站的博士后128名,其中留在我市工作的占72%,现在站博士后183名。(二)“十五”人才工作存在的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1.人才战略尚不清晰,人才发展整体性推进不够“十五”期间,深圳虽然确立了“人才强市”的重要战略,对人才工作产生了积极作用,但人才发展仍缺乏反映深圳人才本质特征的核心战略理念,缺乏清晰的整体战略思路及规划,与“十五”人才发展整体推进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2.人才引进比较优势弱化,高层次人才载体增长缓慢主要表现在引进高素质人才势头趋缓,对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力下降,而人才流失却呈加速态势等方面。深圳与其他地区的政策优势落差逐渐消失,高层次人才载体入主深圳也趋缓,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3.人才市场功能单一,配套服务尚未达到需要深圳人才市场功能单一,人才资源市场配置机制尚不够健全,人才市场体系仍处在大而统的粗放型模式中运行,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功能相似又互为割据,各项配套人才服务,如人才信息、社会保障等亟待完善,人才资源市场配置的供求信息不对称;人才流动的诚信体系建设滞后,人才中介机构互补型不强,人才整体服务水平不高,高级“猎头”、人才测评等人才个性化服务等新型服务方式尚不发达。4.人才环境有待改善,事业生活配套已成瓶颈“十五”期间,深圳人才总量随着城市规模和人口规模扩大而快速增长,但生态环境、治安、交通、再教育、居住甚至子女就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人才引进工作的严重瓶颈。5.人才研究力量薄弱,整体投入明显不足与深圳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要求相比,深圳人才研究力量薄弱,人才研究投入明显不足,深圳人才的成长机制、区域人才发展的规律性、基础性研究严重缺乏,使得人才发展战略思维不到位,表现为人才工作一定程度的表面化、短期化、实用化和工作思维上的左右摇摆,严重地制约了深圳人才工作创新和高水平发展。(三)“十一五”人才发展的优势、机遇与面临的挑战1.“十一五”人才发展的优势与机遇(1)综合实力强。深圳的综合实力、城市投资环境、城市竞争力、城市创新能力、城市发展潜力位居国内四强,能够给人才提供目前国内一流的工作、全方位发展平台和一流生活环境,能够为人才自我价值实现提供有力的支持,对吸引人才仍具有巨大的影响力。深圳毗邻港澳,率先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环境宽松,市场化程度高,深圳领先的市场机制有利于加快深圳人才市场的完善和升级,有利于各类人才在国际国内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组合,有利于形成人才发展和产业发展的互动促进机制,从而为深圳的人才发展提供重要战略优势。(2)区位优势突出。随着中国区域协调机制建立和区域经济的加快发展,人才区域化发展趋势明显。珠三角人才资源开发一体化的建立,对深圳人才实现更高效率上的互补与整合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深圳作为香港与珠三角地区、内地重要的连接地带,具有极其有利的地理优势,相应的区域人才集聚优势明显。CEPA中安排的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等产业人才也将优先在深圳形成人才链,随着紧密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必将伴随着更紧密的人才合作,从而促进了深圳人才的加快发展。(3)人才活力水平高。深圳人才来自国内外不同地区,各类人才的文化背景、能力特征、思维模式具有极强的异质特征,在深圳人才长期市场化配置形成的能力导向氛围下,人才表现出极强的创新能力和极高的活力水平。这将成为深圳未来5年人才发展有别于其他城市的特有优势。(4)创新基础好。“特别能改革、特别能开放、特别能创新”的深圳特区基本内涵重新定位,不仅能够提升深圳城市价值,为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及国际化城市建设增添动力,而且也为深圳人才活力提升和人才观念创新、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为深圳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更为良好的环境,也进一步提升了深圳对国内外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2.“十一五”人才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1)人才竞争力的挑战。人才争夺的国内区域多元化与国际化加剧,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结构型人才短缺压力。从世界范围看,世界各国纷纷把人才作为争夺的重要资源,制定出台各种人才发展战略和措施。从国内看,各大城市间的人才争夺不断呈战略性升级态势,以往深圳吸引人才的特有优势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深圳的城市人才竞争力特别是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与创建特区初期相比渐趋弱化,给深圳人才增长带来了巨大压力和危机。(2)人才吸引力的挑战。关键性人才由局部紧缺演变为全国性紧缺,高层次专业人才、企业高层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开发与培育显得愈加紧迫。随着深圳从高速发展期向持续发展期的过渡,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型,人才需求结构发生了极大变化,传统产业人才需求趋于饱和,而急需人才全国范围内紧缺,引进难度加大,矛盾在明显加剧。同时,近年来深圳的人才吸引力在部分资源供求矛盾有增无减,企业运营成本居高不下,投资吸引力下降的情况下,各类高层次人才创业和施展才能的空间也将趋于缩小。(3)人才创新力的挑战。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和创新型城市建设对城市人才整体素质和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型城市需要创新型人才支持,深圳对自身城市定位的提升,必然需要人才整体素质提高,必然需要人才整体结构的不断升级支持,更需要在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开发、激励、流动等一系列环节上,以及创新型人才成长环境上,围绕人才创新力提升、迎接挑战。二、深圳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深圳人才的特点是深圳独有的“人才活力”。活力体现在人才价值的市场实现机制和人才自身成长的动力机制两个方面。“十五”期间尤其如此,通过“学习力→成长力→创新力→竞争力”人才活力内涵的演进与增强,深圳实现了整体人才能力提升、人才资源量的快速积累和人才队伍结构的动态优化。人才逐步向高新技术产业、现代金融业、现代物流业及文化产业集聚,显示出人才活力带来的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潜力。以放大深圳人才的特点为出发点,围绕深圳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发展目标,确立深圳“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坚持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主题,贯彻“深圳市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会议”思路精神,以深圳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发展的要求为依据,以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以加快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和培育技能人才队伍为重点,以人才工作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强化观念创新、政策创新、机制创新和服务创新,尽快建立“有利于人才集聚、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有利于人才全面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为深圳建设成自主创新城市、文化特色鲜明的国际知名城市、区域中心城市,为建设现代高新技术、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现代文化等支柱产业,推进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和国际化城市建设,率先实现现代化提供持续、高素质的人才保障和广泛的智力支持。(二)基本原则——坚持人才队伍建设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密切结合原则。人才
本文标题:深圳市人才“十一五”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311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