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我看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
世纪沧桑X大维新百年风雨学子不息——我看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我想,看到这个话题的大学生一定都有许多话想说,而作为一名X大的学生,在学校提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的同时来关注并探讨这个话题,显然更为有意义一些,因为我始终觉得,一个气势恢弘的标题只代表了一句口号,但当我们真正务实地静下心来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已经显示出了我们的虔诚和用心良苦。也许,首先还是需要对副标题的几个定义做进一步的解释,我觉得,或许每个学生都会对一流大学有着不同的理解,那是因为如今在高等教育的领域内,还是很难从规范上来制订出大学与大学间的比较方法,而更多的是从我们对大学的影响力,大学的科研水平等带有很强主观因素的标准中判断出大学的实际水平,而最近,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去国外留学,也随着国内许多大学都提出了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我想,人们也都逐渐把标准的重心转移到了大学的人才培养上来,应该说,世界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的确可以反映出一个大学教育和科研的成功与失败,所以,我想,能培养出一流人才的大学一定是世界一流的大学。其次,我对“人才培养”四个字一直有着自己的看法,因为我觉得,目前,中国大学的现状还很难说是在进行“人才培养”,更多地是在进行“包装加工”,有千篇一律的现象,而且更多地是为了自己的一层外包装——学历文凭,这或许不仅仅是大学的责任,也是学生的责任,但是我也一直想到,当我们觉得主观上,双方都有责任的时候,并都无力解决矛盾的时候,我们是否会想到客观的教育体制?如果方法变了,客观的东西变了,是不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想,不管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X大人,和X大教育者,都应该要至少遵守一个准则,那就是,X大人在任何地方都要体现出X大的精神,饮水思源是我们的校训,严格要求是我们历来的传统,务实创新是我们一贯的风格。X大精神在学校众多培养出的人才身上的体现,恰恰也反映除了学校治学教育的水平,这样的大学才是向着一流的目标迈进的。无论是否是素质教育,人才素质的培养永远是第一位的人的素质和大学是否一流一样难以用实际的标准来评定,但却又是现代社会最需要了解的东西。我想,人才的素质反映的是大学的风格和教育理念,所以,我一直觉得,我们把素质教育理解成了是多方位的教育模式,锻炼学生的能力,开阔思路,减轻负担,这样的理解是片面的,或者说在我看来没有抓到实质,最重要的应该是“教育素质”,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说得通俗一些或许就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所以,大学生在自己的素质成型阶段势必需要大学倾入大量的心血来培养。这应该也是我一直想说到的X大精神,X大风格。每个学校有着不同的风格和特点,但依我看,在这些特点形成之前,还有一些共性的东西是所有学校面临的共同的困难,就是人才素质中最底层,最根本的问题。首当其冲的是诚信和尊重。社会在倡导诚信社会,那我想,除了必要的约束体制外,更多的是需要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的关键时刻倡导诚信教育。X大的诚信,说句实话,不太理想。也许人的本性中是有着贪婪的一面,但制度是可以逐渐改变这些的。在从古至今所有的只要是有竞争性的比赛或者考试中,从来就没有杜绝过作弊的现象,但至少可以压缩到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但是,目前X大的现状都几乎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了。诚信的教育关键在于,不论客观环境是如何的,就应该要求自己始终对得起自己的品德和诚信,永远不要把诚信作为自己的一种财富去任意挥霍,那应该是我们的一份责任。X大完全可以严肃地端正考试作风,当然,诚信问题不仅仅出现在考试中,学习生活中更是屡见不鲜,随着电子化学习的普及,作业可以直接“复制”了,论文可以“拼凑”了等等,我们在现阶段必须行动起来,用更严格的制度来约束这种行为的发生,但是,问题的根源还是在于诚信,诚信教育才会是解决这些的根本方法。其次,我们是否学会了尊重也是我们教育模式中需要改进的地方。物质生活日趋丰富多彩,但是在校园里也是逐渐消失了很久以前就有的那种文化和精神。宿舍阿姨帮我们不断地打扫着卫生,却依然有人在开水炉旁扔满垃圾,这些问题似乎不应该发生在X大学生身上,但是,我们的确不太会尊重别人,也不太会尊重自己,把一切都放在了经济的尺度上进行衡量,这种教育培养的不是经济意识,而是会残害人的本质。尊重和诚信的问题越来越多地体现在X大学生身上,尤其是走出校门,踏上社会的毕业生们,带着这些陋习,“败坏”着X大的名声。在诚信的尊重的基础上,或许我们可以谈谈X大风格的建设。有经验的用人单位往往会对各个学校的学生有着一种风格化的评价,而且这种风格形容出来以后,细细一想,还真真切切地存在着。现在的我们逐渐失去了过去的一些传统,略微显得有些浮躁,很难沉下心来,这似乎就像网络发达的今天,网络经济却呈现着强烈的泡沫经济的状态。X大风格应该以务实开头,务实应该也是有很多中“务”法,而我觉得,勤奋刻苦,踏踏实实应该是我们的品质。X大的治学向来严谨,但是最近是否因为就业的压力逐渐扔掉了过去的传统?我觉得,就业的压力在于学生能力培养的方法和体制上,绝不是能够以就业为借口放弃严格治学的标准的。而最近形成的新的风格有一点是值得推崇的,那就是追求创新的精神,在现代社会中,这又显得举足轻重,不可或缺。总之,在任何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改变或者创新的时候,人才素质的培养都应该被放在最为显著的位置,同样重要的是X大精神的延续和发展,我想,如果X大培养出的人才逐渐忘却了自己母校多少年来的风格传统,精神品质,那无疑是X大教育的遗憾,如果我们X大学生的素质最终得不到社会的认可,那或许就是全社会的悲哀了。学生能力需要全面发展,突出个性的教育势在必行无论是最终留在学校发展的学生还是走上社会的学生都需要对其自身能力有着良好的发展规划,但这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做到的,于是,学校的课程安排和校园生活无疑必须担当起引导的作用,但似乎目前看来效果也不理想。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仍然是上述的考试作弊问题,我想,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还是需要抱着一种治就要治根本的态度,从制度上来入手。因为,我始终觉得,当今的教育模式,尤其是大学的教育完全可以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和转变。我觉得,目前学生中不缺乏那些极其热爱学术,希望在学术理论研究上有一定突破的学生,这些人势必是推崇考试的,但同时,我觉得,绝大部分的学生在心底里是不喜欢考试的,或许我们可以从另外的方法中同样找到衡量学生学习水平的标准。我想,现代教育的模式也逐渐多样化,完全可以以论文的形式,以答辩的形式来完成本科教育中部分课程的结业,我觉得,目前这样的科目太少,几乎没有,因为一个课题或者一个需要答辩的作业往往会促使学生更用心地去掌握一些基本知识,而我们的导师又应该严格地,仔细地阅读学生的作业和答辩,这样的学习质量势必要比考试强多了。一个方法仅仅解决一个问题,我想,学生能力的培养还是多方面的,需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不断摸索和创新。如今X大的学生在毕业就业时也遇到了种种困难,因为在平时的学习过程,过多地追求GPA,追求分数,反而没有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个人认为,在大学阶段的学习完全应该更重视个人兴趣爱好的发展,少一些盲目的教育。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团队合作,而现在的教育模式注定了,单枪匹马的人占着多数,而我们需要多方面的发展,但从课程中学到的最多仍然是如何应付考试,以至于现代大学生的TOEFL和GRE准备时间越来越短,考试分数却越来越高,因为我们所有的能力中提升幅度最大的无疑是应试能力。当然,我所认为的个性发展还是建立在一是素质教育为根本的基础上,二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积累上,没有这两者的沉淀,个性发展会偏离原来的方向,最终反而会弄巧成拙。我们的基础知识教育仍然要把X大教育的特色展现出来,我个人觉得,没有什么减负的说法,尤其在大一,大二,研一的这种为将来学习过程奠基的过程中,严格要求是必然的,而严格要求的必然举措也就是吃苦耐劳的学习作风,不要说题海不好,但是要基础扎实,题海还是最有效的方法,同时,基础教育的加强必须也从教育者身上做起,要重视基础教育,并且比现有的教学必须上一个更高的台阶。而真正到了可以朝专业方向发展的时候,应该把某些专业课程定义为参考课程,与其考试前“临时抱佛脚”地看,还不如用论文,课题,答辩的形式“逼迫”学生在可是课题前必须先阅读该类书籍和参考资料。这样得出的GPA比现在的应该是更具有说服力,因为真正的GPA应该是学生在整个学期甚至是整个大学阶段的平均也是综合表现,而不仅仅是一个靠一两个星期突击而得到的成绩。在能力培养方面,我觉得有许多国外优秀大学的教育模式我们可以借鉴,虽然很多方面,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突出我们自身的特色,但是,在新型人才能力培养上,我想教育是无国界的吧。我所设想的两个“切入口”,一是学科分布和设置,二是学生干部的合理培养。我所指的学科并不是横向的一个学校整个学科的分布情况,而是指纵向上一个学生在整个学习阶段中所要学到的不同的课程。人口众多是一件好事,同时也是一个大麻烦,因为面临着20000多名的本科生和研究生,X大就拥有了一个庞大的人口基数,这个基数直接决定着选课在目前还不能完全体现出学生的主观性,课堂教学还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考试作业,论文答辩还存在太多“走过场”的形式主义。所以,我想,就目前的现状而言,我们第一步就是应该扎扎实实找会X大多年赖以成名的严格要求,我一直认为,对学业的严格要求并不一定是要求学生在多少年后依然对知识仍然掌握得多牢固,而是要学生就此养成一个严于律己的好习惯。这是我们的精神,我们一定要找回来,不能再拖拉了,因为已经有许多长辈都认为X大目前的学风和当年是有着太大的差距的。其次就是X大目前存在的另一个现象,就是队伍庞大的学生干部。学生干部可以说是X大的一大特点,其能力在全国范围内都可以称得上数一数二,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X大的学生干部,一是缺乏统一的认可和结构体制,显得有些“一盘散沙”,数量和名目众多,有些令人目不暇接,而我始终觉得,校园学生干部的体验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因为工作后的同事关系间是有着经济杠杆在起作用的,而校园内,学生与学生间却完全凭的是责任,感情,和态度。也许X大的学生干部也同样面临着一个大问题,优秀的学生干部往往成绩并不突出,爱社会上倒也的确存在“第十名”现象,可是,目前X大的学生干部还达不到“第十名”的水平,所以,我们应该提倡品学兼优,又要有良好工作能力的学生干部,这些人才在将来的社会上才能有立足的资本,因为我们是处在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学生干部的了解不多,认可也不广泛。学校同时也应该对于学生干部有着特殊的要求和政策,更多的机会会给这些人才更多的展示自身才华的空间。“切入口”是一个很实际的词汇,因为我们要做的很多,但有些却是需要立即开始的,因为我一直觉得,X大的学生已经长期处于一种临界状态,无论在学业上,还是在工作上,如果得不到及时根治,那“郁闷”的不仅仅是X大学生,还必将会有X大这所XX周年的老校。人才培养已经被社会广泛认可为衡量大学治学水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准,而且我觉得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人为本永远会是我们的发展目标。我想,X大为社会提供了许多优秀的人才,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我想一定没有忘记X大的校训,更不会磨灭他们本身特有的X大风格。当我们在广泛讨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候,我觉得,X大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应该是X大的“三个代表”,代表X大向世界一流大学努力的决心和信心,代表X大的治学和教育的水平,更是代表了X大发展前进的方向。最后,愿以几句对仗工整的语句描绘出X大的学生一定会是最棒的,X大精神深深烙在我们心里:世纪沧桑,X大维新,百年风雨,学子不息,探古今之通则,求万物之玄理,以理想为终点,踏青春为轨迹,点燃激情,加速活力,阳光本色,天下谁敌!
本文标题:我看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311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