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小学语文三年级说课稿【精选8篇】
小学语文三年级说课稿【精选8篇】【导读】这篇文档“小学语文三年级说课稿【精选8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小学语文三年级说课稿【第一篇】一、教材分析本文是1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爬山路上,山岭、大天池等处的云雾的形态、颜色的形貌,称赞了庐山云雾的优美神奇,抒发了热爱自然风景的头脑情感。纵观全文的内容,可按“昔人的称赞→特点的形貌→缘故原由的探索”分为六大段。此中写第二大段是重点,不但占的篇幅最多,并且写作上也很富有特色,充实表现了本单位课本的讲授重点:过渡句或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因此,第二大段应看成为本课文的讲授重点。细致品读全文,我们还能了解到课文具有以下的三个写作特点:一、三言两语地引用古代名浮名行稍加议论的措施,加强了称赞的熏染力;二、段与段之间巧用过渡句,段意衔接自然,使文章具有趁热打铁之感;三、语言形象、生动、有魄力,接纳比喻、比拟、拟人等多种写法写出了庐山云雾之美。因此,本文是1篇极好的写景范文,宜接纳多种讲授本领,通过对文章中语言笔墨的读、思、议、品等,使学生了解文章的语言美、感觉庐山云雾的景致美,从而使他们的心中升腾起对故国江山的称赞之情。二、本课时的教学内容细读课文第二大段,会背诵第4自然段,完成作业本的第3、4、5、6题。三、本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会背诵第4自然段。2.理解词语的意思,能用“刚刚……转眼间……”、“时而……时而……”、“尤其”造句,能摘录有分号的句子。3.能找出第二大段中的过渡句,并体会其作用。4.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四、教学重点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五、教学难点对庐山云雾美丽神奇的感受。六、教学思路设计浅析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器,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为学生的学习导向、导法、导练、导学,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为此,针对本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教师稍加点拔,学生主动自学的“导学式”教学方法。通过一系列教师精心设计的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体会并理解课文的内容。训练的同时,注意情境教学的设计,使学生在有形的训练之中无形地入情、入境、用情……最终获得知识与情感的双丰收,本课时的教学设计就体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一)注重情境的教学情境教学法能牢牢把握和促进儿童发展的动因——情感,展开和推进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使教学收到最优化的效果。本教材是1篇适宜于进行情境教学的好文章,而且也只有通过情境教学,才能使庐山云雾的美景在学生的脑海中展现,真切地体会到作者所描述的情景之美。为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情境教学的环节:①以学生的说话训练导入课文,教师又施以启发性的小结、提问,诱发学生学习课文,想欣赏庐山云雾的好奇心。②教师的配乐表情朗读,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入观察庐山云雾的情境,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催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③投影片的及时展示。再现课文情境,变具体为生动,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云雾缭绕的庐山之中,对庐山云雾的赞美之情得以进一步的升华。④以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尽情抒发对庐山云雾的赞美之情。⑤教师以充满感情的课堂环节衔接语,激起学生心中感情的荡漾。(二)注重学法的指导成功的语文教学策略应该体现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训练为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宗旨。因此,根据本教材的内容及其结构特点,我设计了一系列的学法指导训练环节:①采用指导读第3小节——师生共读第4小节——独立自学第5小节的迁移教学方式,教会学生学习写景文章的“一找;二找;三体会;四朗读”的阅读方法。②以读范句→补充完整语句→独立说句的层次训练,培养学生的造句能力,使学生在有模可仿之中,学会举一反三。③注意课堂上学法的及时梳理与小结,让学生明确并掌握学法的步骤。(三)注重读写结合读和写是个互逆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着。读是理解的吸收,写是理解的表达。两者相辅相成,在阅读教学中,有目的地“见缝插针”,在学生理解了课文表达方法之后有针对性地设计一定量的片断练习,实现读写的迁移,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组织多种手段让学生欣赏庐山云雾,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之后,学生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已油然而生,极想淋漓尽致地抒发一番。此时,我便不失时机地推出《家乡的晨雾》的写作训练,使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小学语文教学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世纪之声,也已逐渐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针对本课的特点,在课堂上,我组织学生充分利用圈、划、删、改、读等多种途径,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语言欣赏能力。①用上“神秘、探求、令人心醉”,说一句比较通顺的话,进行说话及遣词造句能力的训练。②按要求找、划出描写云雾的词句并进行赏析,是典型的语言文字训练形式。③模仿例句,发挥想象进行造句练习,加深学生对文中关联词的理解,并真正达到学以致用这一目的。④“默读→有感情地读→表演读的过程”,体现了学生对课文语句的循序渐进的理解过程。“个人读→自由读→齐读→分角色读”的多种形式的替换变化,则能有效地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学习效率,对课文语句的理解也就更深刻。七、教学过程的设计(一)初读课文,学习第一段:1.师出示诗句:“一起千百里,一盖千百峰”问:这是古人用来描述什么景物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庐山云雾)2.出示投影片:神秘、探求、令人心醉,请运用以上的词语围绕庐山云雾,说一句比较通顺的话。3.师小结。同学们,庐山云雾是充满神秘的,庐山云雾是令人心醉的。现在,老师就带大家去观察这令人心醉的庐山云雾好吗?(二)细读课文,品味精美1.师配乐表情朗读课文第二大段,要求学生认真听、潜心感受云雾的美,边欣赏,还要边想想:我们分别在哪几个地方观赏云雾?2.议:刚才,我们欣赏了庐山哪几个地方的云雾,请完成下列填空题。(回答)我们观赏了在()看到的浓雾,在()看到的雾气和在()等处看到的云海。(先在书上用“____”划出,再回答。)(引:这些地方的云雾各有什么特点?现在,我们再回过去细细地欣赏欣赏。)3.默默地欣赏课文的第3自然段,思考:这个地方的云雾有什么特点?(用“____”在文中划出一个能概括其特点的词。)4.理解“瞬息万变”,哪些词与它意思相近?5.要求学生围绕“瞬息万变”提问。6.师小结学生的问题,要求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第三小节,思考:①哪些词句体现了庐山云雾的这一特点?(用“~~~~”在文中划出有关的词句)②你认为哪些词句用得好?为什么?7.讨论以上问题中的第1个问题。8.讨论第2个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语句:游客乘车登山,刚刚在九江看到的山间云转眼间变成弥漫窗外的浓雾。9.有感情地齐读这一句:体会“刚刚……转眼间”在这句话中的作用。10.用“刚刚……转眼间”进行说话训练。A.六月天,孩儿脸,说变就变,刚刚还是(),转眼间就()。B.火烧云的变化真快,刚刚看上去(),转眼间()。C.自己说一句话,用上“刚刚……转眼间”。11.出示语句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议:将以上的话改成下列这一段话,好吗?为什么?雾来时,好壮观;雾去时,好轻悠。雾浓时,遮住万般秀色:雾稀时,给山川披上外衣。12.指导并练习有表情地朗读这一句话:指名朗读——指导——自由练读——男女分角色读。13.师小结:“瞬息万变”的浓雾真的是好美呀,读了作者的解说,我们真的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刚才我们经过了哪几个步骤才领略到这一番美景的?14.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学法。一找:找出能概括云雾特点的词。二划:划出能体现云雾这一特点的词句。三品:品味用词用句的准确、生动。四读:有感情地朗读,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15.生自学第4小节。16.汇报交流。在生汇报的同时,适时地出示投影片,领会“时而……时而……”的用法。①小猫钓鱼真不专心,时而____,时而____。②雨断断续续地下了两天了,时而____,时而____,时而____,真令人担心会不会发洪水。17.指导背诵。这段话共有____句话,第一句话先讲庐山云雾对山镇牯岭特别____,一年365天,有____天与它____。第二句讲庐山云雾时而____,时而____。第三句讲山镇牯岭一半____,一半____。18.试背。19.师小结:犹如仙境一般的山镇牯岭真令人流连忘返,但这不是最壮观的。因为最壮观的要算大天池等地的云海。(出示云海的投影片)这就是云海的两幅照片,想去体会体会它的美吗?20.生按学习第3小节方法,自学第5小节。21.集体交流汇报。出示检测题:A.云海的特点是()。B.作者生动地描述了()和()两种情况下的云海。C.找出与以下结构相类似的词:波涛起伏()青峰秀岭()2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三)总结全文,找出过渡1.师凭据板书,小结学习内容。庐山云雾是美的,但是作者的叙述更是天衣无缝,连贯而又自然。作者是靠哪些文句毗连起课文的内容的呢?2.有情感地齐读课文第二大段。3.师小结,并要修业生举行仿写:《故乡的晨雾》。要求写出晨雾的特点。(四)作业。1.片断训练:《故乡的晨雾》。2.补做完作业本上的第3、4、5、6题。正所谓教无定法,在教学中还需要老师们因材施教。小学语文三年级说课稿【第二篇】《赶海》是任务教导课程尺度试验教材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1篇课文。本文是1篇记叙文,叙述了“我”在童年时期跟舅舅去赶海的事,生动展现了赶海的无限乐趣。课文语言活跃、趣味横生,字里行间充斥了童年的无限乐趣,处处洋溢出作者酷爱大海、酷爱生涯的情怀。课文插图再现了课文情境,可以辅助学生更好地体悟课文。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每当“我”唱起《大海啊,家乡》这首歌,便想起童年赶海的趣事。作文以歌词开始,奇妙地引出下文。“每当……便……”突出赶海给“我”留下了深入的印象。第二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按“赶到海边——抓蟹、捉虾——满载而归”的次序具体记叙了赶海的进程。第二自然段中“海水哗哗往下退,只要浪花还不时回过火来,好像不忍分开似的”赋予浪花以人的神态心理,使浪花奔涌跳跃的形象跃然纸上。“我高兴极了,飞跑着追赶……”写出“我”赶海的高兴与快活。第三自然段既用“有的……有的……”句式,总体写出赶海的人们的运动,又通细致节描写,写了“我”和一个小伙伴的个体运动。其中抓蟹、捉虾是重点,描写得生动具体,富有童趣。第四自然段写赶海的人们在夕阳中归家,海滩也恢复了安静。既展现了薄暮大海的美景,又给人留下想象与回味的余地。作文的结尾再一次引用歌词,照顾开始,使全文浑然一体。教学目的依据新课程的三维目的,我制订了以下的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巧:(1)准确、流畅、有情绪地朗读课文,培育良好的浏览习惯。(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似”。(3)通过接洽高低文,懂得重点句中“武将”、“俘虏”等词语的意思。2、进程与方式:通过抓住文本语言,或借助多媒体、朗读等多种情势,调动学生的生涯经验,启示想象,感悟赶海的乐趣。3、情绪、态度、价值观:懂得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赶海时的乐趣,激发酷爱大海、热爱生涯的思想情绪。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抓螃蟹、捏大虾领会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2、难点:通过学习感受赶海给“我”带来的乐趣。教学设计一、初读感知(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大海的背景图,在播放《大海啊,家乡》的乐曲,把学生带入情境。、领导学生说说大海是什么样子?大海退潮后,人们常去干什么?3、学生答复,教师归纳:大海退潮后,人们常去海边捉鱼虾、捞海带、捡贝壳,这就是——赶海。4、板书课题,揭示课题,并引读。5、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设计意图:小学生的感情极易受到环境氛围的沾染而发生共识,基于这一点,我借助背景图画和乐曲等手腕营造氛围,将学生带入情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感情基本,拉近了学生与文本
本文标题:小学语文三年级说课稿【精选8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3450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