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乡村善治需要党员干部辨变辩
乡村善治需要党员干部“辨、变、辩”乡村治理是基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党的二十大,对“三农”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旧村改造与村容村貌提升、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卫生厕所改造和粪污治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提升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仍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党员干部奋斗的目标,而乡村治理工作则需要党员干部挥舞起乡村治理的魔法棒——“辨、变、辩”。有独立思维,不盲目“跟风”能“辨”。村干部要善于根据本村情况采取“一村一策”的工作办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仅不能照搬城市治理办法,甚至村与村之间的治理也不尽相同。城市的发展无疑是迅速的,城市的生活便捷程度是高于农村的,于是,照搬城市模式,脱离乡村实际的情况就屡见不鲜,使乡村陷入治理困境。拿处理城市垃圾污染来说,城市可以采用“有机”和“无机”垃圾分类的方式再处理,而农村垃圾结构与城市不同,农民区分的能力薄弱,接受度不高。如果按照“可沤肥”与“不可沤肥”的分类方式,既方便农民垃圾分类,又能将“可沤肥”的垃圾回收利用,将垃圾瘦身后,大大降低了农村垃圾运输和处理的难度。这样的治理方式更符合农村特点。再说“一村一策”,“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一方水土润养一方植物,有的村水质好,养鱼致富,有的村土质肥气候好,种啥啥丰收,有的村山地多,可以发展畜牧业,有的村人少地多景色美,大兴旅游业……所以农村的发展,需要有智慧、善于因地制宜的带头人来辨别方向,指引方向。有创新精神,好做法“拿来”求“变”。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的传递速度可以达到瞬息之间。网格化管理的优势得到了各地区的认可,以“民生导向、问题导向、创新导向、责任导向”为主要原则,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让小事不出社区(村),大事不出街道。尤其是面对疫情的时候,网格化管理更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们在“拿来”这些好的管理方法的同时,要根据农村自身特点,求创新,求变化,不可生搬硬套。农村人口居住不密集,网格的划分,就不能以人口数来划分单元格,需要根据地理位置划分;农村有些地域网络通信不便,不能像发达地区群发一个消息,就可以将信息传递给村民,网格员的责任就特别大,网格员的选拔就不能单纯地通过学历、政治面貌这些硬性条件,众所周知,农村是熟人社会,户与户之间几乎都有亲戚关系,真正能了解村民的,能树立威望的,都是“族长”,在网络不发达的地区,就是需要这些熟知每家每户的人来收集民意、民需,在遇见紧急状况,能安抚民心,带领村民整齐统一听从安排。利用网格普及网络知识,教村民如何使用通信软件,智能手机,逐步将智能平台在农村推广。能适应时代变化,大胆追求创新的干部,在农村会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有容异之量,遇不同“声音”听“辩”。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从古至今,身居高位的人,都应该广纳贤言,群策群力,不刚愎自用,闭门造车。领导者要善于听取不同的“声音”,这样他的看法会比较客观、全面。广泛的收集、听取意见和建议,哪怕有一些持否定态度的意见,这些意见和建议对工作有利、对事业发展有利,决策更加科学。能听取各种意见,才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领导干部对每一个项目的决策,既要听听示范村的优秀做法,也要听听当地农民的经验之谈,就比如耕种的事宜,错误的决定,可能会导致错过农时,造成损失,也就是老话常说的“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务农最讲究的便是时机,经不起“错了再改”,这就需要我们的干部能准、能稳、能集思广益,每一项活动的开展,每一项政策的实施,都能客观、全面,不畏人言,让人能言。总之,有独立自主的头脑,有与时俱进的眼界,有广开言路的胸襟,正是新时代农村所需要的党员干部必要素质。乡村治理的舞台已经拉开帷幕,请党员干部挥舞起乡村治理的魔法棒——“辨!变!辩!”
本文标题:乡村善治需要党员干部辨变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3569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