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乡村心得体会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乡村心得体会从空中俯瞰中国辽阔的版图,倘若能把过去十年的动态图景渐次展开,最直观的感受是绿色正越来越多地铺陈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彰显了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在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人民群众对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我国生态环境实现巨大改善,蓝天白云重新展现,绿色版图不断扩展,城乡环境更加宜居。我国广袤的农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乡村的生态环境好不好、农业的绿色发展优不优,不仅事关城乡居民的“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事关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事关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着成效,推动绿色转型的物质基础和科技支撑条件越来越成熟,但同时,历史遗留问题也不少,各种资源约束也越来越凸显。因此,对生态问题治存量、遏增量,对产业发展调结构、转方式,是促进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要持续加强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再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生态画卷。“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要让长期透支、过度开发的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等自然生态休养生息,通过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继续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等举措,给大自然留出修复的时间空间。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建立多部门、多层次、跨区域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不断增强生命共同体的良性互动和生机活力,让山水林田湖草沙共生共荣、协奏齐鸣,真正实现山水相连、花鸟相依,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深刻认识乡村的多元价值,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综合效益,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随着城乡融合发展的不断推进和乡村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乡村不再是单一从事农业生产的地方,乡村旅游、养生养老、农事体验、研学科普等一系列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兴起,为丰富生态产品供给、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增添乡村发展动能、提高农民收入提供了广阔空间。为此,要持续做好生态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以良好生态促产业兴旺。要促进产业生态化,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提高绿色产业占比,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之路;要促进生态产业化,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让生态红利切实惠及亿万农民。要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创建绿色生态家园,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基础,不仅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精神风貌,也关系到乡村对人才、资金等要素的吸引力,关系到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着眼补齐基础设施短板,重点做好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和意愿,兼顾农民生活便利和生产需要,同时积极推动农民群众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调动农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农民真正成为绿水青山的守护人、受益人。绿水青山织锦绣,山乡美景入画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征程已全面开启,乡村振兴的新时代壮美胜景已徐徐展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正铺就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之路,中华民族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文标题: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乡村心得体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3594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