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三环职业发展之道1:综述人生的事业成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本文给出了一个框架模型,将尽可能多的成功因素或规律,纳入到内部相互关联的系统模型之内,并且冠以“三环职业发展之道”名称,以组成更完整、正确的事业成功背后的“道”,这些成功因素或规律孤立存在时,往往是片面的、局部的和静态的(本文结尾处给出了传统化的成功公式)。三环理论的所谓“三环”,简单通俗的说就是,做你“喜欢做的、善于做的、也值得做或应该做”的事情或工作。喜欢做,就是兴趣、爱好、意愿、动机、专注与投入。善于做,就是特长、知识、技能、经验、经历和能力。机遇,就是值得做、应该做的事情或工作,适应了社会需要(天时),具有环境条件和资源供应优势(地利),以及良好的组织或人际关系基础(人和),并且能给自己带来好的物质和精神(情感)回报(功名利禄等等等等)。按照三环之道发展职业和学业,你比较容易取得成就和成功,所得到的物质、精神(情感)回报,也会令你个人比较满意,你的职业生涯也将会充满愉悦感和幸福感。“三环”的另一种通俗理解:性格、才能、外部机遇。事业命运就是由这三个因素决定的,而不仅仅是“性格决定了命运”。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种“通俗的”理解,并不严格,也不全面,以及没有动态性。为便于理解和加深记忆,本文捎带说过一下。三环职业发展之道,作为一个完整的方法论,其内涵远远超出(也不同于)以上的简单通俗说法。三环职业发展之道的系统原理图如图所示,该图是系统思考的结果,所描述的是一个完整的事业成功之路。阅读以下内容时,请务必同时参看该原理图。(一个好的图,胜过一百句话。)想要看清晰的原图,必须:点击某个图片,再点击按钮“点击查看原图”,再用放大按钮查看原始尺寸的图片。即需要经过3次点击。另,需要下载之后查看的,也必须如此,看到最清晰图片后方可保存。否则看到的,是被新浪处理过的模糊图片。切记!(不能所见即所得,无奈啊!)居于原理图核心的是三个圆环,它们的共同交集就是“成”:“成效、成果、成绩、成长、成功、成就”。“成”是一个事实结果。而决定它的就是三个环的内容,分别为“1态度/努力水平:专注、持续、稳定的心理动力能量”、“2思维与行为的才能种类与深度:知识、技能、经验、智慧等”、“3外部事业与成长的实践展示机会/机遇、支持”。三个环可分别用“态度、才能、机会”来冠名表示,这样更直观一些。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成功”,是由他的个人才能、努力态度以及外部机会等三个大类因素决定的。如果只有一个或两个因素,其余因素不合适或不好,那么就不会取得真正的“成功”,真正的成功是主观成功与客观成功的统一,详见博文“什么是职业成功”。而残缺的不成功状态,例如状态I、II、III,都不是真正的成功,详细说明……,略。)另一方面,“成”作为事实结果,也会随着时间慢慢积累起来。比方说一个人的学业成就,就是慢慢累积进阶的,(学好初中数学,才能学高中数学),当学习就是“本职工作”时(学生就是如此),那么所追求并得到的“成”实际上就是当事人的才能,是当事人的“潜能特质”(见图中右部小框内)得以开启、修炼,并成为显性才能的螺旋上升过程。也就是说,才能方面的成功,本身就是一个人的成就。而同时已取得的才能,会进一步参与到“未来才能”的提升过程之中(同态度努力、外部受教育机会等一起),这就是学业、才能增长的基本动态过程规律,也是培育、教育的基本规律。而对于正式的职业工作来说,“成”会随着时间慢慢动态积累起来并螺旋上升(见图中左上角的“成的积累等”),也就组成了当事人自己更好的“3外部事业与成长的实践展示机会/机遇、支持”的一部分。累积的成果,例如所积累的物质财富、(个人或组织的)品牌声誉、社会关系(行业内的客户关系)等,统称为资源关系,虽然是个人的身外之物,但在当事人的下一个成功过程中,与当事人的努力态度、所得个人才能,一起奠定了一个更大号的“成”,进而得到更好的个人成就感、满意度,等等......所以说“外部机会”(“3外部事业与成长的实践展示机会/机遇、支持”),不仅仅是运气的、外部的,其实是当事人自己的历史积累和当前机缘的综合。这就是一个人事业有成的动态过程规律,即慢慢走上了上坡路了,越来越好。或用“滚雪球式”、一日千里来形容事业的爆炸式成长,此时是因为以上的各种因素,组成了一个增强的闭环系统(图中的线段最终成了一个圆圈),因而事业会挡不住的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功。至于事业中途遇到平台期、瓶颈或挫折的,往往是这个闭环系统的某个因素,到了饱和区,或者出现了新的不同性质的因素,等等。好,继续往下说......从三个圆环往下看。“成功”之后,就是回报了,一方面是自己对自己的“心理回报”,另一方面是外部他人对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的“回报”。自己的回报就简单直接了,“成功”经过与自己内心的隐含预期(或没有什么明确的预期)比较后,立即就会产生成就感、愉悦感等美好的感觉,也就是说,自己由衷的、发自内心的认可自己的“成”。而外部他人的回报则会延迟一段时间,并且经过与他人对当事人的预期的对比,按照考评和回报机制进行的,当事人一般会期望能够“公平公正公开”并及时的回报自己,但在现实中往往不会完全“三公一时”,因此如果明显不“公”或不及时的话,外部他人的“回报”可能会让当事人产生挫折感、压力感、失落感等负面感觉,而不是立即的成就感等美好感觉。以上心理感觉的产生还要遵照个体的心理需求或欲望进行,只有“成”或回报的类型,符合当事人个体的心理需求或欲望,才会产生共振式正面或负面感觉,即回报越是“对口满足了”需求或欲望,正面的成就感等美好感觉也就越强烈,或负面的挫折感等负面感觉也就越强烈。不对口的,也许会有轻微的心理感觉产生,但是对于个人来说,没有进一步的影响作用。不在意名誉的当事人,如果得到了名誉回报,因为“不对口”自己的心理需求,因而就产生不了什么心理感觉,心中起不了涟漪,就是无所谓了。那么这个“成”就不会进一步增强当事人的行为和努力。无论是正面的心理感觉,还是负面的心理感觉,都会进一步影响、决定当事人的外在努力水平,即态度。正面的成就感等美好感觉,会进一步刺激和维持当事人的兴趣、爱好,以进一步保持良好的态度。而负面感觉,起作用的方式则不同,有可能会激发当事人更好的努力水平,例如“屡败屡战”、“不服输”、“激发了斗志”、“争一口气”,但也有可能抑制当事人的努力水平而使得偃旗息鼓,所谓“消极怠工”、“破罐子破摔”等。这与当事人的个性特质是相关的。这样的话就形成了一个循环:好的态度,在合适的才能,以及合适的外部事业机会下,使得事业(更可能)成功,进一步(应该)得到好的回报,为此符合了自己的心理需求,就应该会产生好的心理感觉,进一步使得当事人兴趣盎然,以维持良好的态度,取得下一个成功。这样的正面循环,是每个当事人都希望得到的。但也可能是另一个循环:当事人虽然得到了负面的心理感觉,但却激发了当事人更加卖力的努力水平,以期“扳回”不成功的结果或向外部他人证明“他们对自己是不公的、自己其实是可以取得成功的”。但后者情况相对于前者比较少见,不是一般人常有的反应模式。更可能的循环是:由于种种原因...当事人得到了负面的心理感觉,然后当事人干活的努力水平下降,即态度变差了,此时即使有合适的才能和外部事业机会下,当事人所取得的事业成果也就(更可能)变差了,这一下好了,当事人得到回报也就(更可能)变差,为此进一步不能符合心理需求,心理感觉就更差,然后当事人干活也就更不努力了...好员工如何变成坏员工的,这就是一个过程规律(之一)。以上是三环职业发展之道的总体概述,详细的说明和讨论见后文“三环职业发展之道2:态度”。附:为了迎合传统惯例,本文也总结了一些文字描述的公式,说明如何取得事业成功,所总结出的一些静态公式,但是强烈建议不要用它们来思考、决策,因为它们是“死的”,没有动态性、系统性。列出来,只是便于我们掌握系统原理图,也同我们已经知道的一些简单“成功公式”作个对比而已,例如:成功=99%的汗水+1%的天分;成功=85%的人际关系+15%的个人能力,等等。三环职业发展之道的简化静态公式:你的成就=你自己+你的外部实践机会或机遇{任务或事务、天时地利人和、贵人、资源、运气…}+一个动态的时间过程{修炼才能、积累历史成就、积累资源和人群关系…},其中,你自己=你的思维和行为的才能{知识、技能、经验、智慧等}+你的态度或努力水平{专注、持续、稳定的心理动力能量}+你的个性特质{偏好特质(心理需求、欲望、动机+个性倾向)、潜能特质}+气质或性格(与职业发展关系不大的)+其它(与职业发展不太相关的)。一个动态的时间过程=首先深入理解并把握自己的个性性格、潜在能力/天分+持续的、有针对性的修炼潜能天分成为显著的才能+据此选择匹配一个最合适自己的职业发展或事业机会+过程中随时再探索、调整、驾驭以及应对偶然的机会和挑战(在愿景、目标、原则、策略、方法等下)+慢慢提升自我才能和积累外部各有形或无形资源/关系+螺旋上升的职业发展轨迹。END三环职业发展之道2:态度阅读本文时,请务必对照博文“三环职业发展之道1:综述”中的三环职业发展之道原理图。1、态度是什么1)“态度”就是当事人思维和行为的努力水平,表现为专注、持续、稳定的心理动力能量,反过来说,努力水平的品质,就是心理动力能量的品质,体现在专注的定向性、持续不间断以及稳定的幅度。思维和行为的努力水平高,其实就是心理动力能量的品质高,进一步说就是,当事人在时间和精力投入方面,是聚焦专注的,且能不断持续的维持这个稳定、高强度的专注。相对应的,努力水平低的表现就是,心不在焉、索然无味、(小和尚念家)有口无心、得过且过、三心二意、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反复无常等。注:所谓“思维”,主要是指动脑子的活动。而伴随动脑子的动手、动腿、动口等,就是“行为”。当事人的活动,也就主要体现思维和行为这两大方面了,这也是一种大概的分法。2)毋庸置疑,好的态度有利于当事人的事业、任务或学习的成功。从道理上来说,为了成功,每个当事人都应该是理智的,都应“信誓旦旦”认为自己是可以保持良好的态度的,毕竟为了自己的成功嘛。但事实上,态度不是保证出来的,也不是道德说教出来的,更不是随随便便说说就可以出来的。放眼四周,同一时间内不同人的参差不齐的态度水平,以及同一个人不同时间内参差不齐的态度水平,作为事实存在,已经说明了事情的复杂性。态度作为一个自己心里清楚、别人也较看得见的外在表现结果,背后是有较复杂的心理动力过程的,即由一些更深入的原因因素决定的,是这些因素的一个产出结果而已。那么当事人的态度从哪里来?3)态度不同于兴趣。简单说,兴趣是当事人能够努力工作学习(好态度)的能量发动机,(更详细的讨论见“三环职业发展之道3:兴趣”),兴趣自然是态度的激发源之一,但没有兴趣也可以有好态度,因为一般来说,态度的来源(激发源)有三个。2、态度的来源态度来源于三个方面,1)其一为短暂的新鲜感,面对新鲜的事物,当事人常会有一个起码的、短暂的好态度,“啊,这个看起来还蛮有意思的”,但是否能维持下去,就意味着新鲜感的失效与否。新鲜感往往不能长期维持一个良好的感兴趣态度。(确实有人通过不断接触新鲜事物,来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而且有些行当确实还需要如此。)2)其二为大脑中多巴胺系统的作用结果。如果人脑得到了愉悦的、快乐的、富有乐趣的、爱的、成就的等正面的好感觉,就会产生足够的多巴胺物质,进一步刺激或维持人脑神经细胞对所承担事情、任务、工作或学习的兴奋性,体现出来就是努力水平高。即脑细胞看起来喜欢“吃”这些“材料”的,就是通俗的兴趣、爱好了。一个Hobby之所以成为兴趣爱好,就是我们喜欢啊,可以乐此不疲、疲而不倦、倦而不厌的做它们啊。打游戏的学生、打麻将的成年人、熬夜看足球的球迷们,他们的努力水平那是没得说的,不吃不喝不睡也可以玩很长时间,如果将这种努力水平用在学习、工作上,该会产生多好的成功啊。但是这不太容易,因为对“打游戏”感兴趣的脑细胞不一定对“学习课本知识”或“干好本职工作”感兴趣,因此关键在于“对不对口”。如果能够培养起来对学习和工作的兴趣,那么至少表现在大脑中,就是有
本文标题:三环职业发展之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377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