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智取生辰纲语文教案最新5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智取生辰纲语文教案最新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网友收集分享的智取生辰纲语文教案最新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智取生辰纲语文教案【第一篇】一、素质教育目标:1、继续学习控制视线等阅读方法,运用直读法、跳读法、捕捉“路标”等方法,快速阅读全文,把握主要内容。2、反复阅读课文,理清文中的明暗两条线索,分析主要人物形象。3、了解《水浒传》中人民与统治阶级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体会梁山英雄的智慧和勇敢。二、教学重点、难点与疑点:1、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精读课文,区别古今词义,理清线索,分析人物。3、了解《水浒传》的主要内容。三、教学步骤:(一)导入:1、《水浒传》介绍:2、介绍《智取生辰纲》的故事。3、浅谈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二)速读课文:思考:1、题目上的“取”字,可改用“抢”“夺”吗?为什么?——“取”突出智慧,轻松取走生辰纲。2、吴用等人的“智”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用原话回答)——第12节。3、文中有几条线索?分别是什么?——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杨志押送生辰纲;暗线是吴用等人智取)4、杨志失败的原因是什么?难道是因为他很笨吗?——他的聪明、谨慎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较吴用略逊一筹。(三)分段:第一段(1—4):杨志在押送生辰纲过程中与同伙间的矛盾。第二段(5—12):杨志与吴用等人的矛盾。(主体)(四)分析:1、杨志与同伙之间矛盾演化的过程。参考资料,少熬夜!A、矛盾的由来。(第1节)B、矛盾的扩大与发展。(第2节)C、矛盾的深化。(第3节)D、矛盾的全面激化。(第4节)2、分析杨志中计的过程。A、杨志与好汉第一次的照面。(第5—6节)B、酒诱——白胜与杨志斗智。(第7—8节)C、暗中配合继续酒诱。(第9节)D、杨志中计。(第10—11节)E、补叙原委,点明“智取”。(第12节)3、课文为什么反复描写天气的炎热?——为矛盾冲突的展开做铺垫。智取生辰纲语文教案【第二篇】学习目标:1、继续学习控制视线等阅读方法,运用直读法、跳读法、捕捉“路标”等方法,快速阅读全文,把握主要内容。2、反复阅读课文,理清文中的明暗两条线索,分析主要人物形象。3、了解《水浒传》中人民与统治阶级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体会梁山英雄的智慧和勇敢。重点难点:1、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精读课文,区别古今词义,理清线索,分析人物。3、了解《水浒传》的主要内容。教学步骤:一、导入:1、《水浒传》介绍: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结合民间戏曲、话本中的故事,经过选材、加工和再创作而成。2、介绍《智取生辰纲》的故事。4、浅谈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二、速读课文:思考:1、题目上的“取”字,可改用“抢”“夺”吗?为什么?——“取”突出智慧,轻松取走生辰纲。2、吴用等人的“智”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用原话回答)——第12节。3、文中有几条线索?分别是什么?——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杨志押送生辰纲;暗线参考资料,少熬夜!是吴用等人智取)4、杨志失败的原因是什么?难道是因为他很笨吗?——他的聪明、谨慎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较吴用略逊一筹。三、分段:第一段(1—4):杨志在押送生辰纲过程中与同伙间的矛盾。第二段(5—12):杨志与吴用等人的矛盾。(主体)四、分析:1、杨志与同伙之间矛盾演化的过程。A、矛盾的由来。(第1节)B、矛盾的扩大与发展。(第2节)C、矛盾的深化。(第3节)D、矛盾的全面激化。(第4节)2、分析杨志中计的过程。A、杨志与好汉第一次的照面。(第5—6节)B、酒诱——白胜与杨志斗智。(第7—8节)C、暗中配合继续酒诱。(第9节)D、杨志中计。(第10—11节)E、补叙原委,点明“智取”。(第12节)3、课文为什么反复描写天气的炎热?——为矛盾冲突的展开做铺垫。五、完成“训练题”六、课外阅读《水浒传》七、《水浒传》讲故事比赛。智取生辰纲语文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及作品《水浒传》,理清课文思路,了解作品的双线叙事线索的结构艺术及人物关系。2、具体分析“智押”及“智取”,认识杨志和晁盖、吴用等人的形象特点,掌握设置矛盾冲突刻画人物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围绕“智”字分析双方是怎样斗智斗勇的。2、小组合作分析“智押”及“智取”,认识杨志和晁盖、吴用等人的形象特点,掌握设置矛盾冲突刻画人物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重难点:1、理清课文故事情节。参考资料,少熬夜!2、概括人物思想性格特点。板书设计:智取生辰纲衬托杨志吴用送取智天地人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常言道:“智不智看《三国》,勇不勇看《水浒》。”意思是说:三国多智士,梁山多勇夫。那么水浒英雄是不是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呢?答案是否定的。他们的计谋同样让人拍案叫绝。不信,我们就来学习《智取生辰纲》,领略一下梁山好汉的计谋。二、作者、作品及相关背景1、学生通过教材P236“名著阅读”了解《水浒》,本文节选自71回本,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2、《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许多剧情是妇孺皆知的。看过原著的影视作品的同学说说杨志的出身及“押运生辰纲”前的主要遭遇?三、整体感知,把握课文的主要矛盾冲突,理清情节结构线索1、学生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把握主要人物、主要情节。⑴学习成果展示:小组汇报速读感知情况。⑵交流、明确:主要人物:杨志、老督管、虞侯、军健;晁盖、吴用、白胜、公孙胜、刘唐、阮氏三兄弟主要情节:杨志押送生辰纲,晁盖、吴用等人设计夺取生辰纲。双线结构:即是杨志押送生辰纲,这是明线:上路─中计─失纲;好汉智取生辰纲,这是暗线:定计─施计─劫纲2、课文中有哪些矛盾冲突?⑴小组组内交流综合、组员汇报。⑵明确:杨志押送与晁、吴等人夺取的矛盾冲突————主要矛盾冲突杨志与军健、虞侯、老督管之间的内部矛盾冲突————次要矛盾冲突第二课时四、分析文中之“智”参考资料,少熬夜!1、晁、吴之“智”学生思考、讨论:⑴六月初四正午,在黄泥冈的松树林中,押纲的杨志和劫纲的晁盖等人碰上了,他们是不是偶然的不期而遇呢?⑵为什么吴用安排这样的时间和地点来取生辰纲呢?⑶在“天时、地利”起作用后,晁盖等又是如何发挥“人和”优势,通力合作,用计谋“智取生辰纲”的呢?交流发言:个人—组内—班上(学生由独学到对学再到群学)小结明确:晁、吴之“智”智用天时──六月初四正午智用地利──黄泥冈松树林智用人和──一稳——扮客商,稳住对方二诱——佯争酒,引诱对方三麻——巧下药,麻倒对方2、杨志之“智”学生思考: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杨志的计谋?⑴他为什么不多带兵?⑵离京五七日后杨志对时间作了怎样的调整?为什么要调整?⑶杨志一行人为什么放着宽平的官道不走,净找些偏僻崎岖的小径自讨苦吃?交流展示,明确:杨志之“智”:智藏行踪──精明智变行辰──谨慎智选路径──多智五、综合比较,总结全文1、如此精明、谨慎、多智的杨志押送生辰纲仍不免失败的命运,请同学们替他总结一下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小组交流讨论,综合小结:外因:急功近利,欠理智,人不和内因:天外有天,棋差一招2、通过这样一场“智”的激烈斗争,我们在小说中清楚地看到了不同类型的矛盾冲突中不同的人物形象,这里有个体形象,又有群体形象,作者把他们放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去展现自我,并且通过人物自身的语言、行动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正是由于《水浒传》塑造了众多英雄人物的卓越成就,文人竞相学习、仿效,形成明中叶以后英雄传奇小说的创作繁荣,出现了说唐系列、杨家将系列、说岳系列等不同的作品,而且对其他题材的作品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参考资料,少熬夜!六、检测,布置作业教学反思:首先,尊重起点,合理设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置尽量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从“三维”角度让学生明白要干什么,要达到什么程度。其次,教学过程流程明确,即“自学—展示—反馈”。“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为此,我在课堂上始终围绕“智”字进行,让学生在理清情节的基础上,分别概括双方的智慧所在,在故事中双方智慧碰撞的同时,学生的智慧也在课堂中激荡,体会到了智慧带来的乐趣。针对学生的特点,激发兴趣的同时也注重阅读方法的点拨。例如,在理清情节的时候,提醒学生学习在较长篇幅的文章中筛选信息。这样,学生容易在课堂上吸收有效信息,在实际阅读中提高学习的效率。当然,这其间始终贯彻好“自学—展示—反馈”这一流程,避免用集体行为替代个人阅读体验,充分让学生发表个人见解,畅言个性化的阅读体验。第三,学法指导得当,“独学”、“对学”、“群学”相得益彰。引导学生学习,“独学”出体验,“对学”出疑点,“群学”释疑点,最终达成教学目标。智取生辰纲语文教案【第四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分析作品的叙事线索和杨志的思想性格。2.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3、学习本文环境描写的艺术手法。二、教学重、难点:1、理清明暗两线,提高鉴赏古代小说(尤其是章回体)的叙事方法。2、从分析文中“智取”来了解杨志的思想性格。3、通过训练掌握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三、教学时数:一课时四、教学过程:[导入课文]常言道:“智不看《三国》,勇不看《水浒》”,意思是说:三国出智士,梁山多勇夫。那么水浒英雄是不是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他们的计谋同样让人拍案叫绝。不信,我们就来学习《智取生辰纲》,来领略一下梁山好汉的计谋。[介绍作者、作品及相关背景]1、本文节选自《水浒》71回本(也就是金圣叹腰参考资料,少熬夜!折水浒,梁山108将排定痤位即结束版本)第16回。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2、《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许多剧情是妇孺皆知的,大家可能已经看过原著或者影视作品了。那么有哪位同学能说说杨志的出身及“押运生辰纲”前的主要遭遇?明确:杨志出身名门,是杨家将的后代,武举出身,官至制使。后押运花石纲,在黄河遭风浪而丢官,穷困卖刀时杀了泼皮牛二而被充军。一心想光宗耀祖、封妻荫子的杨志当然不甘心,后来得到大名府梁中书的赏识,受重用,派他押运生辰纲。[分析小说情节]第一步、学生观赏与课文有关的三个电影片断第二步、思考回答以下问题:1、生辰纲是什么东西?明确:为太师蔡京祝寿而进献的大批财物,都是百姓的血汗钱,搜刮来的不义之财。2、生辰纲是谁取的?又是从谁的手中取走的?用怎样的方式取走的?明确:晁盖、吴用等八条好汉;杨志;智取。3、小说以“生辰纲”的争夺为中心事件,采用双线结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4、明确:明线——杨志押运生辰纲;暗线——晁盖智取生辰纲。明、暗双线在什么地点,什么时候交接地一起呢?明确:六月初四正午;黄泥冈松树林。5、请学生跳读课文,筛选信息,以人物的主要行动为归纳点,分别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明、暗两条线的故事片情节。情节与线索图如下:[分析文中之“智取”]1、讨论分析“晁、吴之智”:⑴六月初四正午,在黄泥冈的松树林中,押纲的杨志与劫纲的晁盖等人碰上了,他们的碰见是不是偶然的不期而遇呢?明确:不是。吴用精心安排,设下圈套,等杨志来钻。智取生辰纲语文教案【第五篇】教学目标:1.了解分析作品的叙事线索和杨志的思想性格。2、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3、理解本文精巧的构思。教学重点:目标1、参考资料,少熬夜!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介绍《水浒》理清情节结构一、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我们初步品味了“四大名著”的魅力,但是“四大名著”实际上各有其独特之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智取生辰纲》一文,仔细品尝《水浒》的滋味。二、介绍作者作品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原籍东都,一说钱塘。曾中进士,做过官,与当道不合,弃官回家,从事著述。三、口述故事经过。四、分析故事情节五、从情节来看,小说构思有何巧妙之处?1.善用伏笔:杨志误失生辰纲实际在前
本文标题:智取生辰纲语文教案最新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3916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