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审计报告应关注的几个主要事项
审计报告应关注的几个主要事项审计报告应关注的几个主要事项12011年1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标志着审计项目审理制度正式确立。《准则》明确规定,审计机关业务部门应当将复核修改后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等审计项目材料连同书面复核意见,报送审理机构审理。其中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最终成果的集中体现,是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那么审计机关审理机构如何切实履行审计职责,把好审计质量关,做好审计报告的审理工作呢?笔者认为应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应予重点关注。一是关注审计报告流程的合规性。根据审计署8号令要求,审计组现场审计结束后应以审计组名义向审计局提交审计报告,经分管领导审核后,向被审计单位送交审计报告征求意见,审计组在对被审计单位提出的书面反馈意见作出说明的基础上,对审计报告进行修改后形成《审计报告送审稿》报审理科审理。这样,审计报告经过层层把关,可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确保审计质量。二是关注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和充分性。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充分性是指审计证据要与审计事项存在密切关联性,审计事项要有充足的证明资料。审计证据是支持审计结论的重要依据,是审计质量控制的灵魂。如审计证据是否经当事人签字盖章(无法签字的要说明原因)、审计证据之间是否存在相互印证、领导干部的责任认定是否与审计证据存在关联性等,审理时除关注正常的财政财务收支、内控制度建立健全外还要重点关注“三公经费”及“三重一大”执行情况等,同时也要对审计证据的来源、数量以及证据金额的准确性及其逻辑关系予以关注。三是关注问题定性的准确性及所引用的法律、法规的合法性。审计法律法规是审计质量控制的保证,它是审计项目的关键所在,审理时应重点审核、判定。审理人员通过对审计报告的详细研判,重点把握报告所反映的问题描述是否清楚、定性是否准确、所引用的法律法规与定性是否相一致、审计处理处罚是否超越了审计法律法规规定的审计职权、审计处理处罚的尺度前后是否一致等。审理从旁观者角度提出要求,查漏补缺,以确保审计发现的所有重要问题都在审计报告中反映,让审计风险降到最低。四、关注审计评价的恰当性。审计暑8号令要求,审计组要以审计认定的事实为基础,在防范审计风险的情况下,从真实、合法、效益等方面提出审计评价意见,审计组应当只对审计过的事项发表评价意见,对审计没有涉及事项或评价依据不适当、不充分、标准不明确或超越审计职责范围的事项,不发表审计评价意见。审理应主要关注:审计评价意见是否超出了审计范围,审计评价意见是否有适当、充分的'审计证据支撑,审计评价意见与后文审计发现的问题是否互相矛盾等。另外审理还应关注对被审计单位执行以往审计决定和采纳审计建议情况做出总体评价。五、关注审理成果运用情况。审理工作不应只停留在“纠错”方面,还应深度分析审理情况,扩大审理成果的运用。主要关注审计建议是否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是否有针对性;审计建议是否有操作性,是否切实可行等。对审理工作中发现的审计质量问题要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对策。同时要将审理情况向审计机关主要领导及时汇报,以提升审理工作参谋决策水平,促进审计质量不断提高。浅析审计报告的三个维度2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对审计人员而言,不仅是一门必须熟练驾驭的文字艺术,也是一种必须潜心修炼的审计智慧,要求我们在审计报告的高度、深度、准度上狠下功夫。笔者以为,写好审计报告,必须把握以下三个方面。高度把握报告主旨。强调要加强审计工作的领导,是从党的建设的高度把审计工作纳入了治国理政的大局,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审计工作的高度重视。开展审计工作,要为群众代言,要说群众想说的话。时刻牢记解民情护民利,是做好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重点。审计人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备受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实报告审计结果。当然,对于国家机关需要保密的事宜必须守口如瓶,违背原则有悖身份的话也绝不能说,心中一定要牢牢把握审计报告的底线和原则。要历史地、辩证地、客观地看待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问题,既不能以现在的制度规定去衡量以前的老问题,也不能用过时的制度规定来衡量当前的创新事项。要按照刘家义审计长提出的“六个有利于”原则,以对党、对人民负责的态度看待新问题,精心撰写审计报告。特别注意不能说没有根据的话,更不能传递捕风捉影、道听途说的信息,撰写的审计报告必须字字确凿、句句有凭,经过细致严密的调查确认,经得起实践检验和事实证明。要以对国家和人民,对历史和法律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审计监督职责,既要站在大局思考问题、定位角色,又要懂得基层、处好群众,与基层和群众的脉搏一起跳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度把握报告结构。每一个审计报告都要深挖细琢,抓住主要的、本质的东西,挖掘问题的内在联系,追踪发展的趋势,不能仅仅满足于眼前的结果,外部的特征,满足于表象的、枝节的、数字的以及次要的东西。切忌报空头话,在报告里面夸大其辞,不切实际,既要误事,也是不负责的表现。更不能给被审计单位乱许诺,践踏原则,贬损审计威信。审计人员代表国家审计,产生的审计报告不说举足轻重,也会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审计人员必须严于律己,不暗自“夹带私货”,不悄悄“打小算盘”,而要出自公心报告,成为净化文风的“推手”。审计人员是一个文明窗口,以嘉言懿行展示机关良好形象。要求审计报告要做到调查真实、问题尖锐、建议可行、整改有力。审计服务国家治理,被动的工作居多,但也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既不能唯唯诺诺一味盲从,也不能人云亦云讲违心话。只有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实实在在表明自己的意义建议,才能体现作为审计的真正价值。近年来,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有的分支机构通过借新还旧等方式掩盖资产质量,大量信贷资金被转入民间金融市场用于贷款转贷等。从审计中也能看到金融机构违规经营的端倪。应进一步完善银行间债券市场监管机制,提高对市场异常交易的检测跟踪能力,加强监管合作,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督作用。准确把握报告特色。准确是审计的生命。写好审计报告实际上是一种工作能力,是上乘功夫和过硬本领。审计人员要达到自己的表达目的,就要注意钻研报告的艺术,成为一个会报告、报好告的高手。“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一个字、一个词,甚至一个标点符号使用不当,都会引起误解、产生误导。说真的、写实的、报准的,这是最基本的原则。一要看得准。要努力做到“三个看齐”,向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看齐、向国家资金的安全看齐、向人民群众共同向往看齐,进一步定位好服务角色,实现审计工作按法律法规办、按程序办、按人民群众意愿办。二要把握准。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目标,通过加强对涉及民生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的审计监督,关注涉及“三农”、城市低收入群众以及教育、医疗、住房和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和资金的管理,政策落实及执行中的问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三要公示准。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加大改进创新力度,探索科学有效的审计结果公开制度,不断提高审计公告工作,是当前各级审计机关的关键所在。让审计工作真正做到服务于民、取信于民。并经得起纪检监察、审计的检查,让审计结果、权力运行真正在阳光下,并赋予其公开、公正、公信的新内涵。全面、真实地公开国家审计,让建议、问题和责任公示于社会阳光下,通过社会监督实现审计成果的有效落实。在公众参与国家和社会治理语境下,推行审计公开透明,让公众充分了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和微观运行情况,国家和社会资源的利用情况,公共政策的执行情况等,使公众的知情权获得充分地满足。审计公开透明是实现国家审计权威性的重要保证,是国家审计作用实现的前提。
本文标题:审计报告应关注的几个主要事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4040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