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 【精编】设计方案范例(通用4篇)
【精编】设计方案范例(通用4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顺利进行,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方案呢?以下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精编】设计方案范例(通用4篇)”,欢迎学习下载与收藏。设计方案【第一篇】主题:感恩父母、点亮亲情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了解贺卡的有关知识,掌握贺卡设计的方法步骤,能制作一张感恩卡送给自己的父母,表达自己的心意,提高自己的动手设计能力。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贺卡制作,进一步学习色彩、设计、制作等各种知识,以及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联想能力,创造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3、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对美好家庭生活的热爱,养成感恩父母的优良品格。教学重点:1、掌握贺卡设计的方法和步骤。2、卡片的形象思考与设计构成,最终完成卡片。教学时间:13:40——14:201课时(40分钟)课前准备:1、老师准备收集有代表性的贺卡印刷品和人工制作的贺卡。2、学生准备制作材料:卡纸、彩色笔、双面胶、家庭照片等学习用具。搜集精美的图案,还有自己做好的贺卡。教学时间安排本堂课所用时间为40分钟,在教学中,首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导入新课中,用大约5分钟引入主题;5分钟介绍制作卡片的步骤,25分钟给学生动手制作,最后用5分钟时间进行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总结。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从身边学生熟知的事情入手,讲述父母对从小对自己的关爱与呵护,向小朋友们提问身边的点点滴滴如“穿衣服吃饭是由谁教导,每天在家的时候由谁陪伴着,自己是从哪里来的,谁是最疼爱自己的人”,从而引出父母,并引出主题“感恩父母,点亮亲情”。教育同学们需要感恩,让自己的父母感到欣慰。讲述贺卡的意义在于表达人们美好的祝愿。而自己新手制作的卡片更能体现出自己的心意,父母会更加珍爱这份由孩子亲手制作的礼物。二、开讲新课:1、展示卡片。教师展示贺卡实物,讲述两种作品的不同意义:印刷品——设计精美,有艺术价值;自制品——情真意深,更令人难忘。2、介绍贺卡的组成与制作:(1)出示我们事先做好的贺卡和图片,跟小朋友讲解可以怎样制作贺卡,可以从贺卡封面、贺卡主题、贺词内容入手讲解方法和步骤。在出示我们带来的图片,给他们一些样板,告诉他们可以画什么样的图案。(2)让小朋友自己试制贺卡,告诉他们可以画自己想画的,也可以画给的样式,并写上最想对父母说的话。选类型——绘图——上色——装饰——赠言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在巡视过程中要重点帮助设计有困难的学生,启发他们的创造思维,从而顺利完成卡片制作。四、评议:自评——互评——师评1、选取3-4张好的作品,请作者从构图、色彩、表现手法、表现心情等方面讲解。学生评价,部分有代表性的作业展示评比。2、分小组欣赏,每组选1-3张作业展示在黑板上,介绍挑选原因。(要多分析每张贺卡的优点,加以表扬。还可请小作者讲述一下设计思想。)3、老师点评(造型美观——书写工整——主题表达充分——独立完成——作品体现创造才能),表扬学生的创造性劳动及成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评出几个较为优秀的作品,并奖励小贺卡。并交代要将自己亲手制作的卡片送给父母。总结主题。设计方案【第二篇】活动目的:1、初步懂得要注意安全,保护自己,知道不做危险动作。2、学习履行一些简单的安全行为。活动准备:提供若干组成对的安全行为与危险动作的图片如:“用树枝打闹”、“投掷小石头”、“挥动小刀”等。提供若干个安全品或危险物的实物与卡片,如:空药瓶、易碎物(卡片)、尖锐物(卡片)等。活动过程:1、引导幼儿分组感知讨论,引起幼儿对安全问题的重视。(1)出示幼儿户外活动时的'图片提问:图上有谁?他们在玩什么?你觉得他们这样玩好吗?也许会发生什么事?(会摔跤、会打痛、会从玩具架上掉下来等等)那你觉得应该怎么玩,小朋友才不会发生这样的事呢?(引导幼儿大胆交流)(2)帮助幼儿整理生活经验,了解避免危险的方法:不到危险的地方去;不玩危险物(如鞭炮、玻璃);正确使用玩具、工具(如剪刀);不追逐打闹等。2、寻找教室里不安全的因素①师:刚才,我们看的是小朋友在外面活动时的不安全的事情,其实,在我们的教室里、午睡室、卫生间都有许多不安全的地方,如教室里的黑板、桌椅等,装水的茶桶等等,如果……②小朋友两两结伴去寻找教室里有什么地方是不安全的。③找到不安全的地方后,为不安全的地方贴上红色警告标记,提醒孩子注意。活动结束幼儿集体或分组操作实践,利用日常生活或创设特定情景,让幼儿学习保护自己身体安全的行为。(1)小心关门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发生了什么事情,“小猫为什么会哇哇大哭?”“应该如何地小心关门或开门?”并请个别幼儿示范(2)安全使用剪刀强化巩固日常生活中自我安全保护行为,为奠定良好的习惯打基础。活动评价幼儿能初步懂得要注意安全,保护自己,知道不做危险动作。能履行一些简单的安全行为。设计方案【第三篇】一、指导思想: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共同传递“文明的城市,美好的生活”和“精彩世博、文明先行”的理念。我校开展“我为世博做准备,争当文明小主人”迎世博系列活动,用孩子们的小手拉起身边家长、社区邻里、普通市民的大手,共同克服生活陋习,养成良好习惯。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增强“当好东道主,文明迎世博”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成为合格的世博参与者、服务者、宣传者和建设者。二、活动口号:我为世博做准备,争当文明小主人二、具体安排:第一阶段:迎世博,我行动,一起找陋习(3月)第二阶段:迎世博,我行动,共养好习惯(4月)第三阶段:迎世博,我行动,正做文明小使者(5月)第四阶段:“我为世博做准备,争当文明小主人”表彰大会(6月)三、具体活动方案:第一阶段:迎世博,我行动,一起找陋习启动“我为世博做准备,争当文明小主人”迎世博活动,号召全校学生一起寻找身边的陋习。1、各班以小队为单位通过走访、观察等多种形式开展寻找陋习活动。在班级、校园、家庭、社区、公众场所等不同区域,针对自己、伙伴、家长等不同人群,重点寻找社会上最常见的陋习。2、各小队讨论汇总、绘制“世博文明卡”,总结五条学生和家长反映最集中的陋习。各班汇总“世博文明卡”,布置班级的“世博文明墙”。3、通过红领巾广播举行“陋习发布会”,引导队员自觉告别陋习。第二阶段:迎世博,我行动,共养好习惯在寻找陋习的基础上,提出“迎世博,我行动,共养好习惯”的口号,倡导学生们互相鼓励、互相督促告别陋习,养成好习惯。1、各年段张贴“告别陋习倡议书”,倡导学生们告别陋习,共同自觉养成好习惯。2、每班推选一位“克服陋习监督员”,负责日常督促、提醒克服陋习的工作。每周举行一次班会,小结克服陋习、养成好习惯活动的情况。第三阶段:迎世博,我行动,争做文明小使者鼓励学生在自己和家长都养成好习惯的同时,走到街头,走进社区,去号召更多的社会人,关注世博,与文明同行。1、开展一次“小手牵大手”世博文明卡发送活动,组织学生向家长、社区居民发送“世博文明卡”。2、在汉中路地铁口等人流密集区发送学生自己制作的“世博环保袋”,倡导所有市民共同告别陋习,养成良好习惯。3、组织“小小武警队”在新客站地区开展“迎世博、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宣传文明礼仪。第四阶段:“我为世博做准备,争当文明小主人”表彰大会总结表彰会,表彰““我为世博做准备,争当文明小主人””活动先进班级和个人,向表现突出的班级和个人颁发“文明班级”和“文明小使者”奖状。设计方案【第四篇】一、主要地质灾害发生概况20xx年,各镇(街道)、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扎实推进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建设和国土资源所“五到位”创建活动,强化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和巡查监测,明确防灾责任,落实防灾措施,全市未发生地质灾害。二、度地质灾害防治重点1、崩塌滑坡重点防治区。20xx年调查发现,全市存在重要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点26处,其中危险性中等的有5处、危险性较小的有21处。主要的危岩崩塌滑坡灾害隐患点有北沟仲庄矿区、双塘沙沟矿区及马陵山镇的宋山采石宕口。2、地裂缝重点防治区。地裂缝灾害主要分布在墨河街道及棋盘镇的部分地段,其中以墨河街道姚湖村一带尤为严重,防范期为全年。3、岩溶塌陷重点防治区。主要分布在合沟镇。防范期为全年。4、黄砂采空塌陷重点防治区。主要分布在沂沭河和骆马湖黄砂开采区。防范期为6月至9月。5、软土塌陷重点防治区。主要分布在草桥和窑湾等镇。防范期为全年。在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之外为一般防治区,在重点防治期之外为一般防范期,也应做好相应监测防治工作。三、防治措施(一)加强领导,密切协作。各镇(街道)及有关部门要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完善应急机制,建立健全应急反应系统,提高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理能力。各有关部门应按照《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规定,各司其职,一旦发生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要密切配合,形成应急处置合力,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二)健全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各镇(街道)应进一步健全镇(街道)、村地质灾害监测预防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把监测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三)认真治理主要地质灾害危险点、隐患点。各镇(街道)应积极筹措资金,做好辖区内重点地质灾害危险点整治工作。对于因工程建设单位或采矿等引发的地质灾害危险点、隐患点,由工程建设单位或矿山企业落实检查和监测防治责任,及时采取避让、治理等防范措施。(四)严格落实险情巡查、灾情报告制度。市国土部门要严格落实地质灾害险情巡查、灾情报告和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区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发现险情要及时报告处理,对已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及时发放防灾避险明白卡,设置警示牌,加强险情巡查和动态监测。
本文标题:【精编】设计方案范例(通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4048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