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精编4篇】
好文档,供参考1/21小摄影师教学设计【精编4篇】【题记】这篇精编的文档“小摄影师教学设计【精编4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小摄影师》教学设计【第一篇】一、学习目标1、依据课文中所描绘的人、事、物提出各种问题,从而产生好奇心和猜测内容的愿望。2、对留有悬念的情节进行创造性的想像,加以延伸补充,发展思维的灵活性。二、学习流程1.议一议①高尔基希望小男孩再来。小男孩会再来吗?②小男孩迅速回家取了胶卷再来时,门卫会怎么说?怎么做?③小男孩和高尔基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些什么?怎么做?④小男孩怎样给高尔基照相?高尔基怎样做?评点这一环节,一方面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另一好文档,供参考2/21方面主要是起到联系课文内容,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为下一步的创造性想像做好铺垫。可以师生互问互答,也可以小组讨论。参与面越广,讨论越积极,越能激发创新的欲望。2.说一说1、小男孩见到高尔基是怎样的表现?读读课文的第六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2、体会这句句子:为什么会仔细打量?为什么咧嘴笑了?说明了小男孩什么样的心情?3、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____”画出有关句子:交流这些句子,体会高尔基积极配合孩子的工作,对孩子的极大耐心。4、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指导读好这句话。5、此时小男孩为什么会哭6、小男孩跑了,高尔基怎么做,怎么说?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高尔基为什么要喊?指导读好这句话。7、觉得孩子听到高尔基的话了吗?那他为什么不回来向高尔基要胶卷?好文档,供参考3/213.演一演①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组内分角色表演。②汇报表演,全班交流,合理评价。评点紧密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像,并且通过具体的动作、语言、神态进行直观的表演,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4、写一写这一环节主要是文字表达的过程。通过讨论、口述、表演,学生的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完整直观的表象。接下来把直观的表象用文字表达出来,就成了1篇有个性的作文。5、评一评教师可选取几篇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评讲,通过学生的互评互说,指出范文的优点和长处,缺点和不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例文:第二天,小男孩来到列宁格勒,秘书马上请小男孩到高尔基的办公室。小男孩敲门进来。高尔基说:“快请进,我这儿有胶卷。”小男孩说:“你的胶卷不适合我的相机。”说着,小男孩已经吩咐高尔基坐在沙发上看报纸。忽然,小男孩又哭了起来。“你怎么呢?”高尔基关切地问。“我又忘了带胶卷了。”高尔基拿了一筒胶卷给小男孩。小男孩说:“没办法,只好用着吧!”好文档,供参考4/21小男孩吩咐高尔基坐在凳子上打电脑。高尔基按小男孩的吩咐去做。小男孩说:“我这次一定要多照些。”小男孩照了很久,觉得口渴了。高尔基叫秘书拿来一杯果汁。小男孩喝完向高尔基告别走了。评点“又忘了带胶卷”这一情节的设计很有新意,很自然地安排高尔基“借胶卷”。既突出了小男孩的特点“粗心”,也再一次体现了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心。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高尔基“打电脑”也是一大亮点。《小摄影师》教学设计【第二篇】教学目的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能判断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2、了解体会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爱护和关怀。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会读写课后词语,会用“突然”造句。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了解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爱护。尽管课文用了不少文字写小男孩儿,但小男孩儿之所以能进来,高尔基之所以那么顺从地听从一个小孩子的吩咐,他不放记者进来,而特别嘱咐要放小男孩儿进来……这一切无不好文档,供参考5/21体现高尔基对下一代有着特殊的感情,说明他非常热爱、关心下一代。这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重点。本文对话较多,应注意引导学生从人物对话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思路:按照从“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组织教学。首先指导学生预习、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了解课文主要讲了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整体上对课文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以课后思考题为主,辅之以精当的设问,抓住重点词句精读课文,把理解的重点放在体会高尔基关心爱护下一代上。最后总结课文,进行练习思考,对课文内容、特点有一个更完整深刻的认识,相机受到思想教育。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本文对话较多的特点,指导学生有表情朗读、分角色朗读。教学准备:教学前,布置学生搜集了解有关高尔基的资料。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好文档,供参考6/21一、提示课题,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做什么的,“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2、导入新课。课文中的小摄影师是谁呢?他给谁照相?怎样照的?照成了没有?……读了课文就会知道。二、指导预习,初读课文。1、出示预习要求。(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谁,讲了一件什么事。(3)朗读课文,给自然段标上序号。2、按要求进行预习。(教师巡回指导)3、初读课文,结合检查预习情况。(1)出示小黑板,在正确的读音下画上线。摄(shèsè)突(tóutū)卷(jiǎnjuǎn)吩(fēngfēn)秘(bìmì)杂(zházá)(2)按自然段轮流读课文,重点检查生字读音。(3)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报纸杂志杂志社记者照相摄影摄影师胶卷好文档,供参考7/21(4)简单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再自读课文,回答下面问题。(同座互答)1.1、小摄影师是谁,他是怎么进去的?2、进去后,他是怎么做的,高尔基又是怎么做的?当小男孩儿哭着跑开时,高尔基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3、晚上秘书向高尔基报告了什么?高尔基是怎样说的。4、完整地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以上问题,旨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为深入精读打下基础。)第二课时一、围绕课后思考题,精读课文。1、默读1—5自然段,画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思考小男孩儿是怎样来到高尔基面前的?(1)读第一自然段。(2)结合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列宁格勒,了解高尔基。重点介绍高尔基的伟大,高尔基工作的繁忙,高尔基对青少年关怀的事例。(3)“突然”是什么意思?什么事使高尔基感到突然?(要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突然”)(4)指导理解纸条的内容。①读纸条内容:纸条上一共写了几句话,每句话好文档,供参考8/21是什么意思。②读了纸条内容后,你知道了什么?从以下几点引导:a要进来的是一名少先队员。b给高尔基照相,贴在学校的墙报上。c门卫不让进去。d请高尔基让他进去。e照完相立刻就走。(5)读2—5自然段,回答小男孩儿是怎样来到高尔基面前的。(6)读了这几段后,你觉得小男孩儿是个怎样的孩子?(小男孩儿是一个很懂礼貌的孩子。要求学生从对纸条上“亲爱的、想、请、立刻”和跟高尔基讲话时“站起来、鞠了个躬”以及向高尔基请求等具体词句的理解中进行体会。)(7)这么有礼貌的孩子,门卫为什么不让进去呢?(引导学生理解高尔基工作很忙,“正在读书”;轻易不让人进去打扰高尔基是门卫的责任,并非看不起小孩儿。从高尔基破例地让小男孩儿进去,体会出那种热爱关心下一代的特殊感情。)(8)朗读1—5自然段。好文档,供参考9/212、默读6—11自然段思考:小男孩儿在给高尔基照相时,高尔基是怎么做,怎么说的?(边读边画出有关词句)(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思考:①“打量”是什么意思?怎样是“仔细打量”?仔细打量之后,为什么“咧开嘴笑了”?②“吩咐”是什么意思?小男孩儿是怎样吩咐的?从哪句话体会出小男孩儿是在吩咐高尔基?(从指了指沙发,说:“请您先在这儿看报。这句话没有商量的语气,只有有礼貌的安排。)③重点理解第七自然段:读第七自然段说说高尔基是怎样按小男孩儿的安排做照相准备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a抓住第一句中的“按”进行体会。b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明了什么?理解“摆弄”的意思,把“很久很久”与“很久”比较,体会其摆弄时间长,直到把要做的事,要做的准备都做完,“一切停当”。c高尔基“侧着脸,对着他微笑。”(结合课文插图)d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情朗读第七自然段,从高尔基听从小男孩儿的吩咐,配合小男孩儿给自己照相中体会好文档,供参考10/21高尔基对下一代的关怀和深深的爱。④读8—11自然段,说说当小男孩儿突然哭起来时,高尔基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a读第八自然段,体会高尔基十分关心疼爱的语气。b反复有感情地朗读第十自然段,体会高尔基为什么“赶紧”站起来,又为什么“大声喊”?“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是什么意思?从这些词句中你又体会出了什么?(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儿,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2)师生小结6—11自然段:写小男孩儿进办公室给高尔基照相,发现忘了带胶卷,伤心地跑回去了。重点写高尔基怎样听从小男孩儿的吩咐,配合小男孩儿照相。(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小摄影师》教学设计【第三篇】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及标点符号的用法。2、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好文档,供参考11/21读懂文中的语句。4、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初读课文,了解内容。默读课文,提出问题,初步展开讨论。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学习质疑。教学过程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1、启发谈话。课前同学们自己已经读过了课文,好文档,供参考12/21查阅了有关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高尔基?2、学生之间交流收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3、老师小结:高尔基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尔基的笔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爱他。今天学习的课文讲的是关于他非常爱孩子的事。二、初读课文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5、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6、画出不懂的问题,留待下节课交流解决。三、合作识字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好文档,供参考13/21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1.巩固词语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二、回忆上节课归纳的问题。三、带着问题读书,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尽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如果学生提不出来,则照以下步骤进行)1.读文想问题a、投影出示“突然”一词,说说你对该词的理解。b、请在原文中找出例句,体会“突然”一词的用法,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c、围绕两个“突然”质疑。如:突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怎么突然发生的?2.画句找答案a、小男孩为什么来?用“——”画出有关句子。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用“——”画出有关句子。b、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画出好文档,供参考14/21有关句子。c、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d、小男孩跑了,高尔基喊些什么?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3.读句知内容从课文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欢小男孩,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四、角色朗读,体会感情
本文标题:小摄影师教学设计【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4194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