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范例4篇】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范例4篇】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7初中数学教案如何写?作为一个默默奉献的教育者,我们通常需要用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的编制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利用课堂时间。下面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范例4篇】”,欢迎大家来参考下载。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精选1)一、检查反馈本次检查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检查内容完整、全面。现将检查情况总结如下教案方面的特点与不足。特点:1、绝大多数教案设计完整,教学重点、难点突出,设置得当,紧紧围绕新课标,例如:刘兴华、孙菊、江文李雅芳等能突出对学科素养的高度关注。教师撰写的课后反思能体现教师对教材处理的新方法,能侧重对自己教法和学生学法的指导,并且还能对自己不得法的教学手段、方式、方法进行深刻地解剖,能很好地体现课堂教学的反思意识,反思深刻、务实、有针对性。2、注重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注重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3、教案能体现多媒体教学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不足:1、教案后的教学反思不够认真、不够详细,没能对本堂课的得与失作出记录与小结,从中也可以看出我们对课后反思还不够重视。2、个别教师教案过于简单。作业方面的特点与不足特点:1、能按进度布置作业,作业设置量度适中,难易适中,上交率较高,且都能做到全批全改。2、作业批改公平、公正,有一定的等级评定。教师批改要求严格、细致,能够反映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做法及纠正措施。3、学生在书写方面有很大进步。从检查可以发现教师对学生作业的书写格式有明确的要求。不足:1、对于学生书写的工整性,还需加强教育。2、教师在批阅作业时,要稍细心些,发现问题就让学生当时改正,学生也就会逐渐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精选2)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常见的有)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棱:相邻两个面的交线。侧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棱柱的所有侧棱长都相等。底面:棱柱有上、下两个底面,形状相同。侧面:棱柱的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立体图形的分类:锥体、柱体、球体。也可分为有曲面、无曲面。还可以分为有顶点、无顶点。棱柱:分为直棱柱、斜棱柱。直棱柱的侧面是长方形。特殊的四棱柱:长方体、正方体。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圆柱:上、下两个面都是圆形,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圆锥:底面是圆形,侧面展开图是扇形。截面: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截出的面。球:用一个平面去截,截面图形是圆形。正方体的截面:可以是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三角形。圆柱体的截面:可以是长方形、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展开与折叠:两个面出现在同一位置的展开图形,是不可折叠的。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正面看(主视图)、左面看(侧视图)、上面看(俯视图)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精选3)教学目标1.了解代数和的概念,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2.通过学习一切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继续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3.通过加法运算练习,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教学建议(一)重点、难点分析本节课的重点是依据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准确迅速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难点是省略加号与括号的代数和的计算.由于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所以加减混合运算实际上就是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了解运算符号和性质符号之间的关系,把任何一个含有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都看成和式,这是因为有理数加、减混合算式都看成和式,就可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计算.(二)知识结构(三)教法建议1.通过习题,复习、巩固有理数的加、减运算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法则与技能,讲课前教师要认真总结、分析学生在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常犯的错误,以便在这节课分析习题时,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改正.2.关于“去括号法则”,只要学生了解,并不要求追究所以然.3.任意含加法、减法的算式,都可把运算符号理解为数的性质符号,看成省略加号的和式。这时,称这个和式为代数和。再例如-3-4表示-3、-4两数的代数和,-4+3表示-4、+3两数的代数和,3+4表示3和+4的代数和等。代数和概念是掌握有理数运算的一个重要概念,请老师务必给予充分注意。4.先把正数与负数分别相加,可以使运算简便。5.在交换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如12-5+7应变成12+7-5,而不能变成12-7+5。教学设计示例一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一)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代数和的概念.2.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3.应用: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计算的准确能力.(三)德育渗透点通过学习一切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继续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四)美育渗透点学习了本节课就知道一切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体现了数学的统一美.二、学法引导1.教学方法:采用尝试指导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每一环节,设置一定题目进行巩固练习,步步为营,分散难点,解决关键问题.2.学生写法:练习→寻找简单的一般性的方法→练习巩固.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把加减混合运算算式理解为加法算式.2.难点:把省略括号和的形式直接按有理数加法进行计算.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练习讨论,总结归纳加减混合运算的一般步骤,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练习反馈.七、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同学们学得都很好!请同学们看以下题目:-9+(+6);(-11)-7.师:1读出这两个算式.2“+、-”读作什么?是哪种符号?“+、-”又读作什么?是什么符号?学生活动: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师继续提问:1这两个题目运算结果是多少?2(-11)-7这题你根据什么运算法则计算的?学生活动:口答以上两题(教师订正).师小结:减法往往通过转化成加法后来运算.教法说明为了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必须先对有理数加法,特别是有理数减法的题目进行复习,为进一步学习加减混合运算奠定基础.这里特别指出“+、-”有时表示性质符号,有时是运算符号,为在混合运算时省略加号、括号时做必要的准备工作.师:把两个算式-9+(+6)与(-11)-7之间加上减号就成了一个题目,这个题目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2.7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教学说明:由复习的题目巧妙地填“-”号,就变成了今天将学的加减混合运算内容,使学生更形象、更深刻地明白了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题目组成.(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1.讲评(-9)+(-6)-(-11)-7.1省略括号和的形式师:看到这个题你想怎样做?学生活动:自己在练习本上计算.教师针对学生所做的方法区别优劣.教法说明题目出示后,教师不急于自己讲评,而是让学生尝试,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时,有的学生可能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运算,有的同学可能是先把减法都转化成了加法,然后按加法的计算法则再计算??这样在不同的方法中,学生自己就会寻找到简单的、一般性的方法.师:我们对此类题目经常采用先把减法转化为加法,这时就成了-9,+6,+11,-7的和,加号通常可以省略,括号也可以省略,即:原式=(-9)+(+6)+(+11)+(-7)=-9+6+11-7.提出问题:虽然加号、括号省略了,但-9+6+11-7仍表示-9,+6,+11,-7的和,所以这个算式可以读成??学生活动:先自己练习尝试用两种读法读,口答(教师纠正).教法说明教师根据学生所做的方法,及时指出最具代表性的方法来给学生指明方向,在把算式写成省略括号代数和的形式后,通过让学生练习两种读法,可以加深对此算式的理解,以此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巩固练习:(出示投影1)1.把下列算式写成省略括号和的形式,并把结果用两种读法读出来.1(+9)-(+10)+(-2)-(-8)+3;2+()-()-().2.判断式子-7+1-5-9的正确读法是().A.负7、正1、负5、负9;B.减7、加1、减5、减9;C.负7、加1、负5、减9;D.负7、加1、减5、减9;学生活动:1题两个学生板演,两个学生用两种读法读出结果,其他同学自行演练,然后同桌读出互相纠正,2题抢答.教法说明这两题旨意在巩固怎样把加减混合运算题目都转化成加法运算写成代数和的形式,这里特别注意了代数和形式的两种读法.2.用加法运算律计算出结果师:既然算式能看成几个数的和,我们可以运用加法的运算律进行计算,通常同号两数放在一起分别相加.-9+6+11-7=-9-7+6+11.学生活动:按教师要求口答并读出结果.巩固练习:(出示投影2)填空:1.-4+7-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9-15+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9-3+2-4=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2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活动:讨论后回答.教法说明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时,很可能产生“-9+7+11-6”这样的错误,教师先让学生自己去做,然后纠正,又做一组巩固练习,使学生牢固掌握运用加法运算律把同号数放在一起时,一定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这一知识点.师:-9-7+6+11怎样计算?学生活动:口答[板书]-9-7+6+11=-16+17=1巩固练习:(出示投影3)1.计算1-1+2-3-4+5;2.2.做完前面两个题目计算:1(+9)-(+10)+(-2)-(-8)+3;2.学生活动:四个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教法说明针对一道例题分成三部分,每一部分都有一组相应的巩固练习,这样每一步学生都掌握得较牢固,这时教师一定要总结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使分散的知识有相对的集中.师小结:有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题目的步骤为:1.减法转化成加法;2.省略加号括号;3.运用加法交换律使同号两数分别相加;4.按有理数加法法则计算.(三)反馈练习(出示投影4)计算:112-(-18)+(-7)-15;2.学生活动:可采用同桌互相测验的方法,以达到纠正错误的目的.教法说明这两个题目是本节课的重点.采用测验的方式来达到及时反馈.(四)归纳小结师:1.怎样做加减混合运算题目?2.省略括号和的形式的两种读法?学生活动:口答.教法说明小结不是教师单纯的总结,而是让学生参与回答,在学生思考回答的过程中将本节的重点知识纳入知识系统.八、随堂练习1.把下列各式写成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1(-5)+(+7)-(-3)-(+1);210+(-8)-(+18)-(-5)+(+6).2.说出式子-3+5-6+1的两种读法.3.计算10-10-(-8)+(-2);2-4.5+1.8-6.5+3-4;3.九、布置作业(一)必做题:1.计算:1-8+12-16-23;2;3-40-28-(-19)+(-24)-(-32);4-2.7+(-3.2)-(1.8)-2.2;(二)选做题:1当时,,,哪个最大,哪个最小?2当时,,,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十、板书设计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精选4)问题描述: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初中的,随便那个年级.20__字.案例和反思1个回答分类:数学20__-11-30问题解答:我来补答2.3平行线的性质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册第2章第3节平行线的性质,它是平行线及直线平行的继续,是后面研究平移等内容的基础,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应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数学思考:在平行线的性质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联想、分析、归纳、猜想、概括的全过程.解决问题:通过探究平行线的性质,使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建模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活动中,
本文标题: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范例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4251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