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小学人教版语文课文教案设计【实用4篇】
小学人教版语文课文教案设计【实用4篇】小学人教版语文课文教案设计7学习语文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际的需求。语言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人际交往方式。以下是网友准备的小学人教版语文课文教案设计范文,欢迎借鉴参考。小学人教版语文课文教案设计【第一篇】教学目标: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2、用心揣摩萨沙和妈妈的对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3、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的不同语气。教学难点: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插图。切入举偶一、谈话导入。师:现在你们已经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了,但在亲人的眼里,很多时候你们却是最弱小的。今天我们学习1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看到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我”是谁?为什么说我是最弱小的?……)学起于思,思缘于疑。让学生围绕课题提问,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学会学习。二、游戏导入。学生做对对子的游戏:光明——(黑暗)夜晚——白昼强大——(弱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和弱小有关的故事。(引导学生个性化的朗读课题:我不是最弱小的)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引导学生读出不同的感受,对培养学生语感有触类旁通的作用。对话平台一、自学划(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记住它们。)读(读通、读准、读熟课文。)想(自己提出的问题,哪些能解决了?哪些还有困难?)说(和学习伙伴互相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互相取长补短。)二、识字1、组内互相检查生字读音,注意“萨、簇、随”都是平舌音,“铃、倾”都是后鼻音。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1)“芬、芳”可利用形声字的特点,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2)在语言环境中识记。如,结合读句子“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认识“随、芬、芳”等字。(3)利用动作演示识记“托、掀、递”。3、教师充分利用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识字。三、感悟1、轻声读文,思考:为什么萨沙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学生找出萨沙保护蔷薇花的句子: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2、细读课文,划出描写蔷薇花的句子。(1)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芳香扑鼻。(2)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他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3、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句子,注意语气的变化。(这两个句子尽管都是描写蔷薇花的,但第一句重在通过朗读感受花儿娇嫩美丽,惹人喜爱;而第二句则重在体会花儿已被滂沱大雨折磨得毫无生气,完全没有抵抗能力了。练习读——范读——指名读——竞赛读多次与文本的直接对话,奠定了学生关爱野蔷薇的情感基调。对比朗读感悟蔷薇花的娇美和孱弱,更激发了学生对蔷薇花的关爱之情、保护之意。想象4、看到这株蔷薇花,你会怎么想?适时想象,启发学生和蔷薇花对话,引导他们走进教材,走近萨沙,利于学生真切体会萨沙要保护弱者的心理。书写本课有十二个要写的字,其中“托、铃、弱、末、芬、芳”六个字是本课新学的生字,可结合识字教学重点指导。“弱”字,要注意提示两个“点、提”的写法。“末”字,可与第二课的“末”字进行比较,这是学生最容易混淆的两个字,建议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牢记,如,组词、联想记忆、多次再现。“芬芳”二字,可以合在一起指导:草字头的横不要太长,两竖下方可略向内斜,写出“呼应”感;“芬”字的撇捺要舒展,“芳”字的中横要写长,突出这两个字的主笔,以“支撑”整个字方正平稳。1、学生练习书写,教师相机指导。2、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写得好的班级评选“今日之星”。第二课时对话平台一、复习1、认读上节课的生字:开火车竞赛读——齐读2、指名读描写蔷薇花的句子,感受萨沙要保护蔷薇花的心理。师:萨沙为什么要保护蔷薇花呢?是受了谁的影响?二、朗读1、指名读描写萨沙和妈妈对话的段落,重点指导问句和感叹句的读法。(1)妈妈,你和托利亚都需要雨衣呀,为什么要给我呢?(引导学生读好两个语气词“呀”和“呢”,重音突出“为什么”。在朗读中感悟萨沙不理解妈妈和哥哥的做法而发问的心理。)(2)这就是说,我是最弱小的了?(语调先降后升。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萨沙不相信自己是最弱小的心理。)(3)妈妈,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朗读时稍带一点反问语气。在朗读中感悟萨沙认为自己不是最弱小的、能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这样的心情。)(4)不,不,你能保护更弱小的,你是勇敢的孩子啦!(妈妈的话可以读慢些,要读出亲切、和蔼的语气。)2、学生练读——教师范读——分角色读——自由找学习伙伴读3、师生共同评价:哪里读得好?为什么?哪里还需要改进?朗读应该在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感悟。个性化的朗读是学生情感的升华。比如“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就可以有不同的朗读方法。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这种个性化的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4、在对比阅读中感悟文中对野蔷薇描写的作用。(1)去掉具体描写森林景色和野蔷薇的句子,用课件显示改编后的课文,启发学生说说有什么不同。(2)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探究,感悟课文描写野蔷薇的作用:被铃兰花簇拥有的野蔷薇非常美,但大雨中的野蔷薇却显得娇嫩弱小。小萨沙用雨衣保护野蔷薇固然有妈妈的启发和鼓励,但更多的是出自他那颗对美好而弱小事物的关爱和保护的童心。没有这美丽而弱小的野蔷薇,也许难以真切地表现小萨沙那颗纯真的童心。这是一个难点,教学中不必追求准确完整,关键是引发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探究的积极性。三、拓展1、你喜欢萨沙吗?为什么?你还喜欢谁?2、萨沙不甘心做弱者,不愿只享受别人给予的关爱,那你是否也保护过比你弱小的人或其他事物呢?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凭借教材中的萨沙这个同龄人的形象,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来感受、体验学习伙伴的话,就能让学生和萨沙产生心灵的共鸣,满怀和萨沙同样的感情走出教材。练习试着写几个问句和感叹句。书写学习剩下的几个字,重点指导两个带提手旁的字(托、摸),可以引导学生回想并按照以前学习的提手旁的写法练习书写。1、学生观察,自己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2、根据实际情况,教师范写指导。3、师生、生生互相交流评价。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交流评价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写字兴趣,提高书写质量。小学人教版语文课文教案设计【第二篇】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两段。4、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北京的美,激发学生对首都的热爱。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学过《看雪》这文章后,你想不想知道我们的首都北京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北京,去了解一下这个美丽的城市。2、出示投影:(天安门)图上是北京的什么地方?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课文是怎样描写图上的景物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要求初步读通课文。2、教师范读课文(或放录音)。请大家注意字的读音。3、学生再读课文,划出本课的生字新词。4、学生汇报。教师出示下面的词语,请大家读一读。中央黄瓦宽阔雄伟纪念碑柏油绿树成阴立交桥川流不息古迹优美矗立建设似的拼图图案大厦教师从旁纠正字的读音,注意“矗、似、厦”是翘舌音。5、记准字形: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出示下面的生字:央瓦阔雄油阴交川迹优1)学生自由识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2)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3)对大家认为比较难的字或教师认为易错的字进行重点指导。央:最后一笔是“捺”。瓦:笔顺是,一共四笔。碑:右边的笔顺是“撇、竖、横折、横、撇、横、竖”6、指导书写:阔:“门”要写得宽大一点。雄:左右一样宽,右边的“”是四横,不要写成三横。碑:左窄右宽。三、课堂练习1、学生自由练习,完成课后2题。2、作业展示。3、师生评改。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中央黄瓦宽阔雄伟纪念碑柏油绿树成阴立交桥川流不息古迹优美矗立建设似的拼图图案大厦二、整体感知课文1。找出与三幅图相对应的段落指名读课文。2。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美丽”一词要读重音。北京如何美丽呢?通过下面的学习我们就会知道。3。读第五自然段:这段主要写了什么呢?(北京真美啊!)三、讲读第二自然段1、放课文录音,思考:这段中有几句话?介绍了哪些建筑物?2。出示投影:指出天安门、广场、纪念碑、弄清中央、前面、中间的方位。3、指导读好方位的词。4、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四、学习第三段1、读了课文后,你了解了北京什么?2、结合画面和上文理解“绿树成阴、鲜花盛开”的意思。“川流不息”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说句话么?3、请你带着自己的感情读读这段课文。五、学习第四段1、指名读课文,思考:北京有……还有……,说明什么?2、解释“名胜古迹,”并练习用“名胜古迹、风景优美”说话。3、练习用“高楼大厦”说话。4、指导朗读。六、朗读全文七、全课小结小学人教版语文课文教案设计【第三篇】一、教材简解:课文记叙了在长征途中,朱德总司令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族同胞春耕春种,以实际行动使藏族同胞返回了自己的家园,赢得了藏胞的信任与感激,体现了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课文语言朴实,却字字包含真情,生动感人。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尽心尽力”造句。2、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故事。3、情感目标: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体会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三、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理解朱德总司令的话,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明白藏民们将红军称为菩萨兵的原因。难点:理解“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句话的含义。四、设计理念:本课的课题暗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它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学中,扣住课题,从整体入手,逐步深入,最后回归整体。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地营造浓烈的朗读氛围,吸引学生融入情景,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朗读时间,创设多样的朗读形式,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语言文字,体会课文内涵。五、教学过程:(一)紧扣课题,导入新课1、同学们,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菩萨兵》(多媒体出示课题,齐读)。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是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故事。那么,课文中“菩萨一样的兵,菩萨一样的司令”指的是谁呢?2、学生交流。过渡:“菩萨兵”,一个多么了不起的称呼,为什么藏族同胞要用“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来称赞红军?红军究竟为藏族同胞做了什么事?这堂课就让我们就一起走进文本,细细地品读。[意图]从整体入手,扣住课题,通过满含感情地读课题和回答问题,从而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大致的了解。(二)品读课文,感悟军民鱼水深情1、想要知道其中的原因,请你仔细读读课文2--7自然段,看看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们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画出有关句子。[意图]提出这样一个能够统领这一部分内容的问题,让学生一步步,由浅入深地体会像红军这样的军队处处为老百姓着想,是当之无愧的菩萨兵。2、读读这几段话,看看你们能够体会到什么,可以把你体会到的和同桌的同学进行交流。3、交流:(1)多媒体出示:“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A、请你自己读一读,看能从中感受到什么?B、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呢?(怎么受得了呢?)C、从朱德总司令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朱德担心藏胞的身体,体会朱德同志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D、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老师进行适当的评价。E、师述:从你的朗读中,老师已经感觉到了朱总司令的焦急和担心,他一想到藏胞在深山里过着饥寒交迫,提心吊胆的日子,就焦急万分。让我们一起读好这段话。(2)多媒体出示:“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A、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本文标题:小学人教版语文课文教案设计【实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4254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