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幸福家庭事迹【优秀4篇】
好文供参考!1/11幸福家庭事迹【优秀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幸福家庭事迹【优秀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和谐家庭事迹材料幸福家庭事迹【第一篇】陈宏瑞是大通区洛河镇淮建村村委会主任,同时还是淮南市绿佳园园林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他在当地有一定的知名度,不仅是因为他在事业上取得的成绩,还因为他和他的家人有很强的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自觉维护公共环境。“绿色环保,从我做起”,是陈宏瑞一家的响亮的口号,他们不只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一、树立环保意识,节能环保从点滴做起陈宏瑞是做园林工程的,所以他有极强的环保意识,这是长期养成的习惯。陈宏瑞和他家属在家庭中带头开展环保行动,并用自己的行为习惯去教育、感染孩子,经常提醒家庭成员在各方面从环保定位,从思想上营造绿色氛围,生活实践中创建绿色家庭。他们平时注重学习和运用环保知识,并把环保落实好文供参考!2/11在行动上,处处以环保标准为依据。购买家电首选环保节能产品,购置电脑选防辐射的显示器,购置电视机选择防静电产品,电冰箱也是无氧的绿色冰箱。在节能方面,家里的厨房和厕都按上节水龙头,大厅里使用的是节能灯,并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平时,用过的洗菜水和洗衣水都存着用来拖地;冲淋浴时站在洗澡盆里,节省下来的水用来冲厕所,淘米的水用来浇灌花木。用他的话说,这是“废物利用”。为了减少一次性产品的消费,他要求家人杜绝使用一次性筷子;为了降低白色污染,他坚决不使用塑料袋和一次性饭盒。他是这样做的,并且时时提醒身边的人,向别人宣传节能环保知识。二、将“绿色”引入到淮建村经济发展中淮建村有三十多年蔬菜种植历史,发展至今,已经有了千余亩的基地规模,是淮建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也是村民致富的主要来源。但是多年来,菜农们一直沿袭旧时的蔬菜种植技术,旱了就漫灌,大量的施化肥、喷洒农药,不仅浪费资源,还造成了很大的污染,而且这样种出来的菜还卖不上价。这个问题急坏了一直以“节能环保”为宗旨的陈宏瑞,他经过苦思冥想,多方打听解决方案,最终带领群众解决了这一问题。他引导菜农施绿色肥,到淮南农场拉奶牛粪便制作绿色肥,不仅能减少污染,还能减少农药对人体的伤害;他请来市好文供参考!3/11农委和农科所的专家,教授如何通过物理方法解决病虫害的问题;为了解决灌溉问题,他多方筹资,为蔬菜基地修建了石渠,并引导菜农采用科学方法浇灌蔬菜。如今淮建村的蔬菜不仅打出了自己的市场,注册了“淮建村”品牌,还被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蔬菜”,淮建村被认定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村民的收入大大增加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三、大力提倡沼气池建设,建设绿色环保新农村在农村大力发展沼气池:能有效地节省燃料,据统计,建造一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可以解决一家5口人的日常生活所需燃料,农户每年累计节省燃料费用约1500元;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一座沼气池年产沼肥约27吨,相当于尿素300公斤,磷肥500公斤,硫酸钾200公斤;能提高土壤肥力,施用沼肥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微量元素,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地力,降低生产成本;能保护森林资源,发展沼气后,农民用沼气代替柴草为燃料,从而换来了青山绿水,促进林业生态的发展。总之,有利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改善生态环境,而且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改善农村公共卫生环境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陈宏瑞在了解了建沼气池的好处后,他大力提倡村民“改厕、改厨”,走村串户宣传建沼气池的好处,并且给予一定的好文供参考!4/11资金补贴。经过他的宣传发动,淮建村有50户村民建立沼气池,并在使用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对淮建村建设绿色环保新农村做出了一定的贡献。陈宏瑞一家,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时刻牢记“节能环保”的宗旨,并用自己的行为去感染他人,是不少村民的模仿、学习对象,为我们村百姓养成节能绿色的生活习惯做了一个良好的榜样。和谐家庭事迹材料幸福家庭事迹【第二篇】在秦都区╳村,有一个和睦,温馨、幸福的家庭。他们是邹盈,刘壮家庭。邹盈,现年32岁,八家村村民。丈夫刘壮,现年32岁。他们与女儿及年迈的婆婆组成美满的家庭。两口恩恩爱爱,相敬如宾,悉心经营着这4口之家。一、互敬互爱,和谐持家由于刘壮经常在外务工比较繁忙,但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还努力做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协调好家庭事务,使整个家庭和谐融洽,和睦相处。他把工作之余的时间都留给了家人,陪伴家人,就算只是一家人在一起聊天,那也是他心目中最幸福快乐的时光。身为一家之主,他以宽容和理解善待每一位家庭成员,做到“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关怀”。妻子刘盈一直站在刘好文供参考!5/11壮身后,扮演着贤内助的角色,上的厅堂、下得厨房。在家里,她勤俭持家,科学理财,照顾着一家人的饮食起居,将家中打理得井井有条,窗明几净。和谐家庭是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部分,夫妻和睦是家庭和谐的坚实基础。邹盈同志与爱人刘壮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结婚多年来,几乎没有因为什么事情红过脸,当意见不统一时候总能够用理智的态度去沟通。这种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常常引来邻里、亲朋的羡慕和称赞。二、优生优育,只生一个邹盈是20xx年12月和刘壮领证结婚的。从嫁到八家村以来能做到在生活中热心,善良,与邻居都能够和睦相处,经常帮助邻居解决家庭困难。20xx年11月生育一女,根据陕西计划生育条例还可生育一胎。受新型生育文化的影响邹盈两口深刻理解:家庭幸福不幸福,优生优育是关键。20xx年8月21日邹盈、刘壮欢天喜地走进街道办事处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作为一对普通的农村夫妇积极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把新型婚育文化落实在自己生活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计划生育光荣,优生优育至上,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三、婆媳合力奔小康好文供参考!6/11邹盈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但她明白幸福不幸福,经济基础也是关键。她提议开个面条加工店,婆婆因媳妇身体不好坚决反对,爱人也因孩子需要照顾拒绝。她就是那种只要认准就坚持不懈的人,最终在她的再三劝说下全家人同意开面条加工店。面条店开张了,人却更忙了。婆婆为了让她在买面条人不多时能回家休息一会儿就主动要求替她,她就利用回家时间把老人不方便干的家务活也承担起来。在人们面前邹盈经常夸赞婆婆说没有婆婆她把面条店开不下去。而婆婆总是变着花样做饭。一年两、三万的收入另婆媳笑声不断。在邹盈、刘壮夫妇的心里幸福就是互敬互爱、少生优育、劳有所得!幸福家庭事迹【第三篇】在这个家庭里,小芳和丈夫共同建造了一个温馨、和谐、向上的文明法治家庭。对于孝敬老人、教育孩子,她与爱人一起商量,互相配合,二人互敬互爱互商互谅,成为人人羡慕的模范夫妻。生活简单。小芳与爱人对物质生活追求淡泊,不慕新潮,不摆阔气,从不浪费,提倡节约,精打细算,用之有度。严于律己。为了以言行影响女儿,夫妻俩在家讨论家务事,总是以公序良俗和法律法规为标准,努力做到“非礼勿听,非礼不行”。好文供参考!7/11他们从不搞封建迷信,不做违法违纪的事情。环保工作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小芳从担任环保局局长的第一天起,就下定决心,做就要做到最好。在业务学习上她坚持勤学苦练,她总是第一个来到局里,最后一个离开,不管是节假日还是周末,总能在办公室找到她;在执法过程中她坚持秉公执法,敢于同一切违法行为作斗争。一次在对企业进行环保执法检查的过程中,发现该企业存在环境违法行为,并掌握了大量证据。为逃避法律责任,该企业法人代表找关系请求网开一面,但小芳毅然拒绝了各种关系的说情。坚持原则,向当事人耐心解释有关法律规定,做思想工作。最终,她排除了各种干扰,坚持秉公执法,使案件的查处工作顺利完成,有力震慑了违法企业,推动形成环保守法的新常态。在生活中,小芳局长关心下属,对下属遇到了生活困难,她总是想方设法解决,在单位,她赢得了“好大姐”的称号。和谐家庭事迹材料幸福家庭事迹【第四篇】在宝山乡宝山村宝山屯有这样一户人家,25年里无论面临什么样的处境,家人始终和和睦睦,被当地传为一段佳话。一走进宝山屯,就能看见一座砖瓦房,养满鸡鸭的好文供参考!8/11院子虽然看似拥挤,但被收拾的干净整齐,走进房子,窗明几净,各种家电一应俱全,一位年近80的老人正坐在炕上看电视,这便是高洪梅的家,炕上的老人是高洪梅的公公。每当有人与老人谈起儿媳妇的时候,老人总是得意的说:“洪梅嫁到我家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跟我们老人红过脸,早些年条件困难,有好吃的,洪梅他们三口人从来不舍得吃,都留给我吃,我体不好,洪梅就借钱带我看病,买补品,跟我的亲女儿一样。虽然我现在去讷河老儿子家生活了,但每年春夏,我都会回来,要不太想他们了”她叫高洪梅,今年46岁,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她依托科技致富,用贤惠关爱家人,用善良和正直帮助邻里乡亲。1990年中专毕业的高洪梅和丈夫朱振喜结连理,两人是中专的同学,青梅竹马,婚后便定居在了宝山村宝山屯,刚结婚的时候,家里条件特别困难,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结婚的婚房都是借住在别人家,平常就吃馒头咸菜,夫妻俩现在回想起过去的日子,依然眼中饱满泪花,那真叫一个苦啊。但是苦难并没有打倒高洪梅夫妇,小两口借钱承包了几亩农田,开始种植黄豆,她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回家还要洗衣做饭,日子虽然辛苦忙碌,但是小两口却乐在其中。可是现实没有想象的美好,那一年的黄豆遭了病,收成一落千丈,不但没有赚到钱,好文供参考!9/11欠的债务也没有还上,雪上加霜的是高洪梅的公公生病急需人照顾。面对这些困难,高洪梅没有退缩,她仍然保持着乐观的生活态度,她安慰受打击的丈夫,同时把公公接到自己家里来赡养。秋去冬来,为贴补家用,高洪梅和丈夫朱振上山砍柴,再用爬犁拉到山下贩卖,黑龙江的冬天漫长而又寒冷,最低温度可以达到零下30多度,漫天的大雪,刺骨的寒风,都没有阻挡住高洪梅对家人的爱,她用自己的双手,靠着卖柴解决了冬天家人的温饱。那个冬天高洪梅白天砍柴卖柴,晚上回家给公公洗脚按摩,换洗脏衣服,夜深了,等公公熟睡后,她还要和丈夫研究大豆的栽培技术,希望来年的收成可以好一些。就这样,一年过去了,1991春节过后,高洪梅怀孕了,即将为人母的她,高兴之余多了一丝担忧,孩子出生后会不会有好日子过,黄豆能不能丰收,公公的病能不能好起来。但是很快,她就重整精神,重新振作,因为她知道只要努力的生活,一切都会变化的。果然,黄天不负有心人,在高洪梅的悉心照料下,老人的病康复了,身体变得硬朗起来;在乡农技人员的帮助指导下,大豆也有了好的收成;1991年是难忘的一年,因为这一年,高洪梅和朱振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一个健康的大胖小子,夫妻俩给孩子起名朱小磊,希望儿子做一个光明磊落的人。好文供参考!10/11随着小磊的长大,高洪梅家的日子也有了起色,盖了新房子,虽说房子不大,但那也是属于自己的窝,自己再也不用住在借来的房子里了。生活好了,有人劝高洪梅再生一个孩子,一儿一女凑成个“好”字,但是高洪梅没同意,她说:咱们得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一家只生一个好,把这个孩子培养成人,让他受教育,长大后回报社会。这是高洪梅的心声,也是高洪梅的理想,她为这理想努力着。她在种地和照顾老人、孩子之余,开始饲养鸡鸭,起初搞养殖只是想用鸡鸭蛋给老人和孩子补补身体,但是后来她发现,乡里的饭馆,都是从农户家购买鸡鸭,往往还供不应求,她决定把规模扩大,由原来的几只,发展到了几十只,这样既保证了家人的健康,又补贴了家用。1998年农村集体分地,高洪梅家的农地变多了,种起来没有原来那么轻松了,往往要在地里一呆就是一天,远在讷河的小叔子一家看到嫂子的辛苦,决定把老人接去讷河照料,但是高洪梅不肯,在小叔子和老人的一再要求下,最终达成协议,每年的春夏两季老人要回来高洪梅家,让高洪梅继续尽孝道。很快小磊到了上初中的年纪,宝山乡没有初中,要读书只能去县里上学,那意味着家里的开销又要变大了,很多人劝高洪梅,小孩子读完小学,认识几个字就足够了,别念什么初中了,下地干活,还能给你搭把手。高洪梅好文供参考!11/11反对的说:我不仅要让我孩子读初中
本文标题:幸福家庭事迹【优秀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4449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