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三年级数学教师备课教案设计(精选4篇)
三年级数学教师备课教案设计(精选4篇)三年级数学教师备课教案设计7数学在我们的历史发展进程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以下是网友准备的三年级数学教师备课教案设计范文,欢迎借鉴参考。三年级数学教师备课教案设计【第一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2、掌握一位数除多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算理,会正确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商中间有0的一种情况;求出商的最高位后,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是0就商0。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具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个性化设计及反思一、学前准备1、口算练习(出示卡片)2、说出每个数中的0表示的数值。(1)板书:39请说出3和9各表示的意义。(2)板书:0请学生说出0表示的意义。(3)在3和9的中间添上一个0,使39变成“309”,请同学说出0在这个位置表示的意义是什么?二、探究新知1、学习教材第23页例5。(1)提问:哪个数和5相乘得0。(2)列式计算:0÷5=0(3)理解0÷5为什么等于0。(4)结合算理说一说,0÷20÷8各得多少。(5)总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2、学习教材第23页例6中的(1)题。(1)理解题意。根据题意可知,小明买了2套中国古典名著,花了208元,求每套花了多少钱,应该用除法计算,列式为208÷2(2)板书:208÷2(3)学生独立完成笔算。(4)展示学生笔算过程。(5)观察思考:为什么2除到被除数十位上的0时,商的十位上得0呢?(6)观察学生的笔算,讲清算理。(7)自主回顾笔算过程。(8)同桌交流,商的十位上为什么要写0。3、学习例6中的(2)题。(1)板书:216÷2(2)探究笔算方法。笔算时,先用2去除被除数百位上的2,2除以2得,在百位上商1,再用2去除十位上的1,1除以2不够商1,要在十位上商0占位,0乘1得0,1减去0还得1,最后被除数十位上的1与个位上的6合并成16,16除以2得8,在商的个位上写8。(3)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三、课堂作业新设计1、计算。(1)独立完成。(2)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做题情况。(3)对学生计算中的错误,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4)了解学生是怎样验算的。2、病题门诊。(1)出示题。(2)理顺思维,观察发现。(3)说一说,这道题错在什么地方。(4)指明学生板书并口述怎样改正。(5)说一说,做题时要注意些什么。四、思维训练笔算:(1)尝试计算。(2)质疑。问:为什么商中间要写两个0?(商中间应该商几个0,就写几个0,不能只写一个0)五、板书设计三年级数学教师备课教案设计【第二篇】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51~54页主题图、例1、例2及课堂活动第1~3题,练习十第1~5题。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的特性。教学难点: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具准备:木条制作的长方形和三角形、不条、三角板等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请两位学生到黑板前学交警指挥交通车时的各种动作姿势。2.指名两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刚才所观察交警的手与手、手与身躯构成的角。3.指名学生将角的两边上取两点,再将两点连接起来得到第三条线段,并说出是一个什么图形?多媒体出示生活中形状是三角形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后,你想探索三角形的哪些问题?学生自由提问。板书:意义、特征、特性二、探究新知(一)理解三角形的意义1.学生用小棒任意摆出一个三角形。教师出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图形:(1)(2)(3)学生讨论三个图形,是不是都是三角形?为什么?刚才大家在判断上述三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时,都注意到三条线段,围成等这些重要条件(板书:三条段、围成),谁能说说什么是三角形吗?(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2.练习(1)举出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2)判断下列哪些图形是三角形,并说明理由。(1)(2)(3)(4)(5)(二)探索三角形的特征(1)虽然三角形的形状各不相同,但也有相同的地方,谁能说说有哪些地方相同呢?(分组讨论)(2)小组指定代表说说讨论的结果。板书:边——3条角——3个顶点——3个(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三角形的特征。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内容。多媒体出示三角形,让学生指出三角形的边、角、顶点。(4)学生指出三角板上的边、角、顶点。(三)探索三角形的特性多媒体出示电线杆、自行车、货柜架等实物图,让学生指出其中的三角形。提问:为什么这些部位要做成三角形?(分组讨论后,指定学生回答)学生操作:用木条钉成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然后用力拉、推,让学生观察,大家会发现什么?这说明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稳定性)举出生活中见到哪些物体的哪些部位是做成三角形的。三、练习。1.任意画一个三角形。2.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的三角形。3.折一折:把一张纸对角对折,能数出几个三角形?再对角对折,又能数出几个三角形呢?4.说说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三角形的特性?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探讨了三角形的哪些问题?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三角形的特性意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特征:边——3条角——3个顶点——3个特性:稳定性。三年级数学教师备课教案设计【第三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会以千克为单位读出电子称上小数形式显示的重量,并能说出表示的实际含义。2.能力目标:结合对电子称上显示重量的认识,能进行以千克为单位的名数与克为单位的名数之间的改写。3.情感目标:实践、交流、探究与讨论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会以千克为单位读出电子称上小数形式显示的重量,并能说出表示的实际含义。教学难点:能进行以千克为单位的名数与克为单位的名数之间的改写。教学过程:一、引入阶段师:小丁丁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星期天,他陪妈妈去菜场买菜。(媒体出示主题图)他们先买了什么?(鱼)二、探究阶段师:小丁丁在秤上会看到什么?(重量和价钱)师:小丁丁看到什么?(1.528)问:那么这里的1.528表示的是什么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结:小朋友说得真好!电子秤上的1.528是1.528㎏,也就是1528g。问:1.528㎏中的1和小数点后面的528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小组讨论)生反馈:1.528表示鱼的重量,小数点前面的1表示1千克,后面的528表示528克。1.528就是1.528千克。(多请几个小朋友汇报)师:小丁丁又买了些什么?谁来读读这些水果和蔬菜的重量?它们各表示几千克或几克?练一练:问:从上面的练习中你体会到什么?小结: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小数点前面的表示多少千克,小数点后面的表示多少克。三、跟进阶段1.用千克表示苹果1970克()葡萄1485克()花菜730克()卢笋545克()蘑菇258克()2.填一填2.432kg=()g4.056kg=()g0.630kg=()g120g=()kg0.078g=()g1547g=()kg42.24kg=()g10000g=()kg365g=()kg3.在〇填上、=。※5.3kg〇530g0.655kg〇0.566kg※7800g〇7.8kg8.05kg〇8500g3.35kg〇3.350kg65.2kg〇6520g问:打※你是怎样想的?四、拓展阶段选择一袋糖重250克,()袋这样的糖重1千克。A、4B、8C、4000D、80008000克水与8千克铁比较,()重。A、水B、铁C、一样D、无法比较一只西瓜重2.540千克,一只香蕉重480克,一只西瓜比一只香蕉重()克。A、2.60B、20__C、2.060D、2600问:你是怎么想的?五、总结问: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三年级数学教师备课教案设计【第四篇】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正、反归一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结构特征及解题关键。2、初步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正、反归一应用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归一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会解答此类应用题。教学难点1、线段图的画法2、检验方法教具准备投影片或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1、学习例3(1)出示图片(画有5个书架,下面有一个问号),教师说:“学校想买5个书架,你知道需要花多少钱吗?想一想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产生疑问或说出需要先知道每个书架多少钱。)(2)教师及时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图片(画有3个书架,标出一共75元),教师说:“我告诉你买3个书架一共用了75元钱。现在你能解决了吗?”(3)个人试做,小组交流并汇报小组的想法。思路:要想求5个书架多少钱?先求每个书架多少钱?再求5个一共多少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点拨,并做主要的板书。)(4)练习:教科书第107页“做一做”。让学生独立解答,指名说一说自己的想法。2、学习例4(1)出示例4:学校买了3个书架,一共用75元。照这样计算,20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架?(2)小组先讨论研究,再试着把它完成。(3)小组间交流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4)“做一做”中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分析题目,并解答完成。3、比较例3和例4,你觉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学生各抒已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小结:“遇到应用题,一定要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来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再解答。”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出示图片(练习二十四的第1、2题),让学生独立解答。2、老师用IC卡给家里打电话,时间用了4分,正好花了2元8角钱。想一想,如果打电话时间用了6分,又会用去多少钱呢?(学生独立思考)“老师的IC卡里现在只有3元5角钱了,我必须在几分内把话讲完呢?板书设计:两步应用题(1)先求每个书架多少钱?(2)先求每个书架多少钱?75÷3=25(元)75÷3=25(元)5个书架多少钱?200元能买几个书架?25×5=125(元)200÷25=8(个)答:买5个要用不着125元。答:200元可以买8个书架。归总应用题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2页的例5及“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五的第1~4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了解归总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够正确地解答这种应用题。2、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乘、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结构特征和解答方法。教学难点学画线段图,并借助线段图分析题中数量关系。教具准备投影片或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索、领悟方法1、学习例5(为了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理解、计算,将例题进行了改编)。(1)教师说:“小华读一本书,如果每天读9页,几天可以读完?”(学生各抒已见)。(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告诉他们:“知道每天读12页,6天可以读完。现在你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吗?”(3)小组展开讨论,并独立列式试做。(教师注意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4)小组汇报自己的想法,教师点拨,小组间相互质疑问难。(5)教师根据小组的汇报情况,边小结边进行必要的板书:先求这本书一共多少页?12×6=72(页)再求几天能读完?72÷9=8(天)(6)让学生根据分步算式,独立列出综合算式。2、改编例题,引出题目:(如果小华8天读完,他每天读几页?)(1)学生独立思考,并试着列式解答出来。(2)请一名学生汇报。通过学生之间的质疑问难,教师根据出现的情况,及时进行小结:要求每天读几页?首先知道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遇到问题,一定要分析清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3)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3、比较例题和改编的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相同点:都是先求这本书的总页数。不同点:例题是求几天读完,改编后的问题是求每天读几页。4、教科书第112页“做一做‘的第2题和例5,让学生独立完成。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1、做练习二十五的第1题。让学生认真读题,独立完成,并找出两个小题的异同点。2、教师:小林从家往学校走,每分走100米,需要用8分走到学校。如果每分走80米,你知道需要用几
本文标题:三年级数学教师备课教案设计(精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4479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