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欣赏《嘎达梅林》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精编3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欣赏《嘎达梅林》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精编3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欣赏《嘎达梅林》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精编3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嘎达梅林教学设计1设计理念:《嘎达梅林》选自六年级。这一单元是本套教材系列单元“五十六朵花“的最后一个单元,是“五十六朵花“系列的总结,要求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的音乐和风俗人情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因此,本节课以情境教学为主线,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对教材进行了整合和拓展,将本节课教学内容设计为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新课教学,感受与鉴赏——拓展延伸、开拓视野——归纳总结,完善认识。这其中还包括风情篇、歌唱篇、欣赏篇,这样的设计一是尽可能让学生克服那种不善表现较被动的上课状态,激发其表现和表演的欲望。二是将课堂教学模式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获得个性化体验,让学生在歌声中享受快乐,让学生了解蒙古族民族风情,有兴趣的学习、理解、表现蒙古族音乐,从而达到为学生终身学习、享受音乐、弘扬民族文化奠定基础的目标。教材分析:内蒙古民歌《嘎达梅林》讲述了七十年前蒙古民族英雄嘎达梅林为保护草原和百姓,率领各族人民奋起反抗,向封建王爷和军阀斗争的事迹。原歌歌词有五百多段,人们经常演唱的四段歌词是由作曲家安波整理译配的。歌词运用了形象化的比兴手法,抒发了人民对英雄崇敬怀念的感情。歌曲的旋律采用了蒙古族常用的五声羽调式作基础,用上下句单乐段结构的曲式写成。两个乐句的节奏完全相同,上句的旋律起伏宽广,情绪激昂。下句基本上是上句的变化重复,旋律低沉。总起来看,歌曲的节奏舒展从容、稳健有力,旋律宽广豪迈、庄严肃穆,既表现了广大群众对英雄崇敬爱戴的感情,也突出了英雄高大的形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嘎达梅林的历史故事及《嘎达梅林》多种音乐题材的表现形式,并能够演唱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二.能力目标:认识马头琴,初步感受其深沉、浑厚的音色和独特的草原气息。参考资料,少熬夜!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及历史传说,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热爱。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自己的初步经验。应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在歌唱教学的基础上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这段时间应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教学重点:深情并茂地演唱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教学难点:歌曲声音、气息、一字多音、情绪的把握。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与鉴赏能力。为突破重难点、完成教学目标,课前的准备有: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风情篇)1、课前播放《内蒙古草原风光》音乐片段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生活着五十六个能歌善舞的兄弟民族。和汉族一样,民歌也是各少数民族音乐中最基本的音乐形式,下面,老师给大家演唱3首少数民族歌曲片段,请大家仔细听,猜一猜它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民歌?A《北京的金山上》藏族B《掀起你的盖头来》维吾尔族C《蓝蓝的天上白云飘》蒙古族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去一个神秘的地方,那里有不一样的蓝天,不一样的草原,不一样的风土人情,有没有同学刚才注意到老师播放的风光短片?大家从风光片中都看到哪些美丽的画面?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共同走进这美丽、辽阔的大草原,一起踏上我们的音乐之旅。(设计意图:通过老师范唱几部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民歌,给予学生最直接的感官刺激,同时加上师生互动交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师生交流、共同探讨提到蒙古族,你们能想到什么呢?大家可以从饮食、服饰、房屋等方面谈谈你们对这个民族的印象。师生共同交流每年七八月间,蒙古族将会举行那达慕大会。包括摔跤、射箭、赛马三项竞技等活动。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参考资料,少熬夜!活动,从古至今,草原上有许多了不起的英雄人物,也因此而产生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这节课,我们也来认识一位草原的英雄,他为了保卫草原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的故事代代流传,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看音像资料及和老师共同交流,了解蒙古族的风俗民情,激发学生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拓宽音乐文化知识面,并设置疑问,为下一环节的新课学习做好铺垫。)二新课教学,感受与鉴赏。(歌唱篇)1、启发学生在歌声中寻找答案让我们在歌声中寻找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吧播放《嘎达梅林》提问1:这位民族英雄的名字叫什么呢?学生回答:嘎达梅林提出问题:那么嘎达梅林为什么会成为草原上的民族英雄呢?2、播放视频《讲解嘎达梅林的故事》下面我们有请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董卿阿姨来告诉大家吧。3、学唱歌曲让我们用歌声来纪念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吧!①引导学生酝酿情绪,初步感受蒙古族音乐的特点613︱631︱6——‖啊啊啊2、教师弹奏旋律,学生朗读歌词3.学唱歌曲旋律4、引导学生试填歌词教师解决难点部分①长音、气息的把握②一字多音5、这样一首歌颂英雄的赞歌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去演唱呢?悲壮、悠扬、赞美、歌颂等等6.全体学生声情并茂的演唱《嘎达梅林》设计意图:(通过这一部分歌曲教学是本课的重点,集情感体验、知识认知、能力培养为一体。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对蒙古风情已有所了解,并产生喜爱之情。当学生有了较为深刻的情感体验时,再进行认知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以寻找“民族英雄”为线索层层递进,逐步渗透,引导学生体会歌曲意境,这一片段同样采用了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方式,注重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欣赏篇)参考资料,少熬夜!1、提出问题:这样的一首歌颂英雄的赞歌,如果选择一样蒙古族的乐器来表现这首歌曲,你会选择哪样乐器?2、教师引导:以猜谜的形式有匹马儿歌声美只有头来没有腿没有腿,跑的快跑遍草原人人爱歌中唱的是什么乐器呢?你能猜出来吗?学生回答:马头琴3、出示马头琴图片,讲解马头琴的构造以及音色特点。4、分别对比欣赏马头琴独奏、齐奏《嘎达梅林》,引导学生模仿演奏。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由马头琴演绎的《嘎达梅林》,用心来体会蒙古族这件独特的乐器带给我们的震撼!A.播放马头琴独奏《嘎达梅林》B.播放马头琴齐奏《嘎达梅林》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不同形式演绎的《嘎达梅林》,让学生深刻体会马头琴的音色特点。)三.拓展延伸、开阔视野1、播放《草原英雄小姐妹》蒙古族这样一个马背上的民族不仅诞生了像嘎达梅林这样伟大的民族英雄,还有向你们这样的`少年小英雄,你们知道是谁吗?2、布置作业:利用网络、媒体、书籍等手段查找关于《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设计意图:(通过将草原英雄故事进行引申,鼓励学生通过各种形式自己去了解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热爱。)3、推荐欣赏交响诗《嘎达梅林》(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从而提高其审美情趣)四、归纳总结,完善认识。今天这节课上我们不但欣赏了来自这片辽阔草原的蒙古族音乐,也认识了从这片草原上诞生的民族英雄以及他的传说,让我们记住英雄,歌颂英雄,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最后让我们再次唱响这首优美动人的颂歌!《嘎达梅林》音乐教学教案2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嘎达梅林》,感受音乐的悲壮的情绪,参考资料,少熬夜!激起对民族英雄的敬仰和热爱。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和演唱《嘎达梅林》,初步感受其深沉、浑厚的音色和独特的草原气息。知识与技能感受歌曲《嘎达梅林》的情绪,了解交响诗,认识马头琴及其音色特点。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欣赏民歌与马头琴的《嘎达梅林》。难点对比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与《嘎达梅林》,说出它们在民族、节拍、速度、节奏与情绪之间的不同特点。三、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新课导入播放背景音乐《嘎达梅林》,讲述嘎达梅林的故事。师:当时的王爷大片草原为农耕地,到1928年达尔罕旗四分之三的土地被放垦,牧场缩小,牧民被迫背井离乡,引起当地牧民的不满。嘎达梅林为了人民的利益多次到垦务局反对开垦,被免职,甚至还被投入监牢。嘎达梅林被救出后便组织起义,抗垦队伍在今通辽北舍伯勒图附近新开河(今乌力吉木仁河)畔的红格尔敖包屯渡口,准备渡河南去时,被包围歼灭,嘎达梅林战死。嘎达梅林的起义虽然失败,但是牧垦草原的计划被延迟。嘎达梅林的起义是为了保护蒙古牧民的利益,而放垦对今天最大的危害是对环境的破坏。(二)初步感知1、播放民歌《嘎达梅林》的音乐视频,感受音乐的情绪老师设置问题:从音乐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舒缓的节奏和缓慢的速度,我们不禁感受到了一种悲凉的情绪,好似看到了在蒙古大草原上,我们的民族英雄嘎达梅林带领牧民反抗封建王爷,最后壮烈牺牲的画面。2、听赏配乐诗朗诵(1)在欣赏的过程当中,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①你听这段音乐是用一种什么样的情绪来烘托嘎达梅林的英雄事迹的?②在这段音乐中,有没有你所熟悉的音乐?课件播放配乐诗朗诵《永远的嘎达梅林》,学生听赏并思考问题。参考资料,少熬夜!听赏完毕,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音乐的情绪是紧张、抒情、悠扬、开阔……同学们都很熟悉这段音乐,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也来朗读一下《嘎达梅林》,体会一下嘎达梅林的英雄形象。(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三)探究学习1、欣赏马头琴版本的《嘎达梅林》(1)了解马头琴老师设置问题:我们能联想到这样一个画面,里面有一件乐器在乐曲中至关重要,大家注意到没有?它是什么形状?有什么样的音色?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这就是蒙古草原上独有的乐器,因在琴杆的顶上雕着一个精致的马头而得名。因此叫马头琴,马头琴是中国蒙古族民间拉弦乐器。琴身木制,长约一米,有两根弦。共鸣箱呈梯形,距今已有九百年历史。(多媒体展示马头琴)(2)播放马头琴版本的《嘎达梅林》,感受马头琴的音色老师设置问题:马头琴的音色如何?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琴声甘美、浑厚、悠扬、动听,低回宛转,具有辽阔的草原气息,表现了蒙古牧人的深沉情怀,使得音乐更加悲壮。(3)了解关于马头琴美丽的传说(4)学唱歌曲《嘎达梅林》①老师弹奏旋律,学生学唱乐谱②老师弹奏旋律,学生学唱歌词老师评价:嘎达梅林为了人民的利益,带领牧民同封建王爷进行了艰苦的斗争,最后英勇牺牲。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英雄,传唱着这首悲壮的民歌,所以我们要怀揣着歌颂的情绪来演唱这位英雄。③学生有情感的演唱歌曲《嘎达梅林》2、欣赏交响诗《嘎达梅林》(1)解释交响诗的概念教师:什么是交响诗呢?课件出示交响诗的概念,教师介绍交响诗。(2)欣赏交响诗《嘎达梅林》教师:嘎达梅林是位了不起的民族英雄,我们不能忘记他。下面,我们就来完整地听一遍交响诗《嘎达梅林》。在欣赏之前,老师还有几个问题:①在这部作品中采用了内蒙民歌《嘎达梅林》,你听它是在乐曲的什么地方出现的?②听了这部作品之后,你想说什么?或者说你有什参考资料,少熬夜!么样的感受?录音机播放交响诗《嘎达梅林》,大屏幕以文字形式出现故事的段落。(在听赏的过程中,教师配以适当的手势和简要的提示语言;在乐曲的高潮部分,教师引导学生、指挥学生放声歌唱。)教师:这首乐曲真是太感人了,你想说什么?(学生用1—2句话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第1、2两个问题,教师归纳。(四)扩展延伸,了解作曲家辛沪光师:这么感人的音乐,你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吗?(学生回答:辛沪光)(课件展示辛沪光简介:辛沪光女作曲家,原籍江西万载。1951年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从师于江定仙、陈培勋等,毕业后任内蒙歌舞团专职作曲,后调内蒙古艺术学校教。1956年以创作交响诗《嘎达梅林》而一举成名。其作品有管弦乐《草原组曲》,马头琴协奏曲《草原音诗》,弦乐四重奏《草原小牧民》、《剪羊毛》,单簧管独奏《蒙古情歌》、《欢乐的那达慕》,双簧管独奏《黄昏牧归》,电影音乐《祖国啊,母亲》等。)(五)课堂小节今天我们通过欣赏和歌唱,重点了解了蒙古英雄嘎达梅林为了保护草原,率领牧民起义,与当时残酷的封建王爷、军阀英勇战斗的悲壮事迹。希
本文标题:欣赏《嘎达梅林》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精编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4929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