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桃花心木精编教学设计【范例5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桃花心木精编教学设计【范例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桃花心木精编教学设计【范例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桃花心木教学设计【第一篇】一、形象对比中生疑1、多媒体出示情景图:一边是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的一片桃花心木的树林,一边是一块空地上刚种下的仅及膝盖的一片桃花心木的树苗。2、看景识形: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几丈高的树木连成一片,生机勃勃,像绿色的海洋。3、质疑:仅及膝盖的桃花心木苗要长成参天大树,需要怎样的条件和护理?二、朗读感知中寻疑1、一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如:枯萎(wěi)、锻炼(duànliàn)、依赖(lài)、汲取(jí)、优雅(yǎ)、勃勃(bó)生机等。找出带有“枯萎”一词的句子多读几遍。2、二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栽种桃花心木苗→护理桃花心木苗成长→谈论桃花心木苗的成长→借“种树”喻“育人”。3、三读课文,寻找“我”的疑问,初识种树人的“种树有道。”:⑴边读边思,想一想会产生什么疑问?再用横线画出“我”的疑问同自己提出的疑问比一比。⑵重点读议两个反问句,初步体会种权威人做事能按事物发展的规律,勤快踏实。①我起先以为他太懒,有时隔那么久才给树浇水,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②后来我以为他太忙,才会做什么事都不按规律。但是,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⑶再生新问题:桃花心木苗由“莫名其妙地枯萎”到“不会枯萎了”,究竟要经历一个怎样的过程?要经受哪些考验?三、言行对照中释疑1、“透视”种树人的行动:开垦空地种树→浇水的天数隔三差五无规律→浇水的量时多时少不一定→浇水的时间上午下午不一定。参考资料,少熬夜!2、先仔细阅读种树人说的话,然后小组合作以“面对面访谈”的形式品读种树人的语言,深人体悟“种树之道”。3、小组访谈汇报:一人扮演“记者”,一人扮演种树人,将种树人的行动和语言对比分析,形成以下“解疑链”。4、正反对比加深认识:用“如果……就……”和“只有……才能……”这两种句子说出桃花心木苗在“确定”和“不确定”的生长条件和环境中成长的不同结果。四、人树联系中明理1、出示“我”的感悟句,熟读:“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2、联系实际说说“独立自主的心”指什么?3、小组合作绘出“人与树”成长的联系图:4、畅谈自己的感受: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你能联系课文内容用“名言警句”的形式说出自己的感悟吗?示例:⑴脚踏实地,循序渐进。⑵看树看根,看人看心。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⑷树高千丈,叶落归根。⑸根深才能叶茂。⑹小树不修不成材,好花不浇不盛开。⑺树高千丈也忘不了根。……五、扩展体验中创新1、世间万物,千姿百态,隐藏着无数的哲理,在于我们的发掘与体验。只要用心去感受生活,就会发现许多令人深思的哲理。请联系生活想一想,你还能从什么事物上面悟出做人的道理,然后写在“生活感言卡”上进行交流。示例:⑴荷花:出污泥而不染。⑵小草:能屈能伸,坚忍不拔。⑶竹子:中空外直,虚怀若谷。⑷芝麻:芝麻开花节节高。⑸青松:傲霜斗雪,直冲云霄。⑹花生:默默无闻,果实累累。2、《生存大挑战》片段欣赏,感受成才之路艰辛。3、课外实践:⑴将《小松树》这首歌曲的歌词编成《桃花心木》并练习演唱,升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参考资料,少熬夜!⑵搜集材料,举行小小辩论会:“顺境有利于人的成长还是逆境有利于人的成长?”桃花心木教学设计【第二篇】教学目标1、透过对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体会文中深刻的人文道理,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及出现的新词。教学过程一、启读,激趣质疑引入文1、教师动情地讲述《一个大学生的故事)。同学们,当你有那么一天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刻,你会是什么情绪。(学生的回答可能有:高兴、激动、兴奋……)是啊!的确是一个令人无比激动的时刻,然而有这样一位大哥哥,在接到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却忧心重重,不知所措。(学生露出疑惑不解的神情)他是个从小失去父母的孤儿,姐姐为了照顾他,辍学工作,赚钱供他上学,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呵护得无可挑剔,从小到大十几年不让他干任何家务活,只要求他努力学习。读到高三毕业,他连自己的袜子都不会洗,方便面都不会煮,更不愿与人交流,正常必要的人际交往都很少很少,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无奈,又喜又忧的姐姐只好陪他一齐去大学报到,但学校不允许这种状况的陪读,姐姐千叮咛万嘱咐后担心地离开了。他坚持不到3天便哭着打电话要姐姐来接他。因为他根本不能料理自己的生活,除了埋头学习,他一切都不会做。结局是遗憾而又令人无奈的,他退学了,与已经实现的大学梦想做了最后的告别。2、请学生自由发言。听了这个真实的故事,你有些什么想法3、小结:同学们,我们这位可悲的大学生为什么会有如此结局是他的错是爱他的姐姐的错还是谁的错这天我们就一齐到《桃花心木》那里去寻找答案。二、初读,整体感知观其貌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字字入目,做到三不: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2、小组交流自学生字词的状况。3、教师请举手最快的前十名同学串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并对他们用心读书的态度予以表扬。)三、精读,潜心会文领其意参考资料,少熬夜!1、教师:同学们,读书只做到正确流利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把书读出情、读出意、读出味、读出神,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必须能到达这样的要求,那么大家刚才提出的问题必须会迎刃而解。2、再读课文,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3、反馈学生画出的句子及不懂的地方。4、抓住重点句段,感悟育人真谛。学习12、13自然段。①指名读。想一想:这两段主要讲什么②逐句品读。引导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并相机指导朗读。(学生之间互动竞争,进行朗读比赛。)③全班交流自己从读中体会到了什么④教师小结。学习14自然段。①投影出示此段课文,全班齐读。②自由朗读,小组交流读后的感受。③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教师引导理解:”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④学生自悟,有感情地朗读。学习第15、16自然段①愿意读的同学一齐读。②小组讨论: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③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师生共同评议。四、展读,联系实际话育人1、分主角表演,种树人与“我”之间的交流。①同桌组合练习。②推荐上台表演。要求:注意人物的身份、语气、能够自由发挥。2、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教师与学生互相交流。3、教师小结:同学们,成长为一棵抵御风雪,顽强生存的参天大树的确要付诸于不懈的努力。在挫折与逆境中锻炼、成长,才是我们就应走的成才之路。《桃花心木》教学设计【第三篇】课文分析这篇课文,借种树喻育人,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参考资料,少熬夜!重要意义。文章先写乡下老屋旁的大片空地,被人租种桃花木树苗,树苗尚小;再写种树人育苗却没有规律,使我非常奇怪;接着自然引出种树人的一番道理,使我从中悟到了育人之道。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面词语“插秧、枯萎、锻炼、勃勃生机、莫名其妙。”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3、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和图片,了解桃花心木这种植物。2、搜集林清玄的作品,读一读,体会一下他的作品风格。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回忆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桃花心木》,出声音朗读课文,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我对种树人奇怪的举动产生疑问,通过交谈,找到了原因,并且从中悟出了做人的道理。二、朗读质疑,抓住重点1、主要讲桃花心木,那么桃花心木什么样啊?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图片,(出示课件),你能用一个词说说它的样子吗?速读课文,作者是怎样介绍桃花心木样子的?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2、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再读一读这句话,感受它的高、直、美(自己练,指名读)3、这样一棵桃花心木,它是如何长成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11自然段,回答问题,注意把相关语句画出来(出示课件)谁来说说,他哪奇怪呀?这是什么不确定?(板书:天数不定、水量不定、时间不定、苗数不定)哎呀,这个人真是很奇怪,不光我们觉得奇怪,作者也觉得很奇怪,我们看他提出了哪些疑问呢?作者发现时间不定,为什么时间不定?为什么水量不定?为什么带来的树苗不确定?他还不是每天都来,为什么天数不固定呢?三、默读思考,切入重点参考资料,少熬夜!1、发现了这些奇怪的举动,产生这样的疑问,现在你们自己默读12—13自然段,看看能不能帮助作者找到答案,你能解决哪个问题?(板书:自找水源、汲水生长、拼命扎根、减少枯萎)2、了解了种树人要让桃花心木自找水源、汲水生长、拼命扎根、减少枯萎,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换句话说,能长成百年大树的树具备了什么能力呢?学会自我生存3、我们同学昨天提出了一个问题,一些桃花心木为什么会无缘无故枯萎,那现在大家看一看,那些枯萎的树是一些什么样的树?四、自读合作,解决难点1、我们现在知道了种树人希望桃花心木具有自我生存的能力,仅仅是桃花心木需要这种能力吗?自读14—16自然段,看看你读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都用笔在书上标注下来,再与小组同学交流,都不明白的一会儿我们全班讨论。2、桃花心木是依靠什么从及膝高长到与屋顶一般高的呢?自身的生存能力3、种树人更关注的不是桃花心木的生长程度,而是桃花心木的生存能力,而桃花心木有了生存能力,离开了任何人都可以生存,所以文章结尾说……(出示课件)五、畅所欲言,扎实训练(出示课件)“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阳光总在风雨后”,“万物竞天,适者生存”,树虽如此,更何况我们人呢,今天学完这篇课文后老师也很受启发,希望我们都能够做一个经受得起考验、独立自主、具有自我生存能力的人!桃花心木教学设计【第四篇】教学目标1、深入理解课文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2、在阅读、交流、想象的过程中理解、积累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3、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提炼人生格言。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引发情理1、师讲故事。2、发表看法。参考资料,少熬夜!3、小结过渡:让我们学完课文之后再告诉姐姐和弟弟该怎么办吧?错在哪里?二、品读想象,体会情理(12、13自然段落)1、回顾种树人的种树方法。2、齐读作者的疑问。3、创设情境:如果老师是疑惑不解的作者,你们是种树人,请你帮我解开疑问好吗?4、学生读文回答。5、引导品读、想像:⑴理解“不确定”(老天下雨、风沙、虫害)⑵观看插图中的种树人:种树人的表情怎样呢?(笑)⑶他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说出形容树的词语)⑷这样“笑”包含着什么?⑸你现在是桃花心木,你会想说什么?假如我是(),我想对种树人说()6、指导朗读:种树人自信地回答、种树人语重心长地回答。三、联系实际提升情理1、过渡:作者听了也明白了2、齐读作者的感悟。3、理解段中“不确定”。4、从正反事例讲对这段话的理解。5、多次朗读,读中深化情理。四、提炼名言,内化情感1、回顾故事。2、从课文中提炼名言或展示课外名言积累。3、把名言赠给别人并说明赠的原因。4、齐读作者感悟。五、教师总结、课后拓展1、谈话促情:生活的海洋并非永远风平浪静,人生的旅途也决非平原纵马,永远一路顺风。人的一生总要经历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与磨难。在不幸与磨难中,有的人悲观消沉,最后被困难所击倒。而有的人却不甘沉沦,将腰杆挺的更直从而成为杰出的人才。2、课外阅读林清玄的作品。板书设计种树喻育人不定时经受考验不定量独立自主桃花心木教学设计【第五篇】参考资料,少熬夜!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想法。教
本文标题:桃花心木精编教学设计【范例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4929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