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教案精编3篇
好范文解忧愁1/45高一化学物质的量教案精编3篇【前言】本站网友为您精挑细选分享的优秀文档“高一化学物质的量教案精编3篇”以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们一起学习吧!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1一、概述《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是人教课标版高中化学必修①“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第一课时(45分钟)。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反应等方面的定量关系时是广泛运用的物理量。它在高中化学计算里还是最关键的概念,可使计算较为简捷明了,非常重要。本节教材的特点是概念多、理论性强,教学难度大;在本课时教学中安排了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几个高难度的抽象概念,这些概念不仅涉及宏观领域,还涉及微观领域,难点集中,理解困难,为教学带来了障碍。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好范文解忧愁2/451.了解科学上引入“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必要性;能够初步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意义,及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2.能够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并能从物质的量的角度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及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所给资料,提高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的能力;在思考、讨论和交流中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养成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2.通过物质的量的教学,体验科学家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3.在摩尔是堆量的教学中,提高迁移应用的能力及想象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物质宏观与微观间量的关系的探究,感受化学界的奇妙与和谐;能够对学习自然科学感兴趣,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接受能力较强,处于初三和高一的衔接阶段;在该阶段学生对国际单位制中的“长度”(单位:米)、“质量”(单位:千克)等物理量已非常熟悉,但对国好范文解忧愁3/45际单位制中的“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非常陌生,而且易将“物质的量”这一抽象概念与“物质的质量”相混。学生的好奇心强,已具备了探究的意识;掌握了探究必备的相关知识,如知道化学反应的实质是物质构成的微粒按一定的数量比进行,化学反应中的物质质量满足质量守恒定律。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师引导探究,启发学生自主建构概念。对于抽象概念的突破,采用直观的方式展示,如视频、动画等,变静为动,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并自己建构新概念。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PPT课件概念动画实验视频相关图片多媒体教室六、教学过程环节一:提出问题(一)情境引入教师通过学生熟悉的化学反应视频引入(此处需常见的化学反应视频,如炭在氧气中燃烧)好范文解忧愁4/45学生观看视频,从化学反应方程式出发,讨论分析其中包含的意义。CO2点燃CO2微观粒子数111物质质量12g32g44g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出发,学生将这一反应中所包含的意义进行复习总结:(1)从质量守恒的角度,12克碳和32克氧气反应生成44克二氧化碳(2)从微观机理角度,1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结合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二)提出问题教师从学生的讨论结果出发,提出引导问题: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物质间的化学反应是微粒按一定数目关系进行的,那可称量物质与微粒之间是否存在一种联系?我们有何办法能将微粒数量与物质质量联系起来?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想办法设计意图: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从而为学生了解引入“物质的量”这一概念的必要性打好基础。环节二:方法探究(1)从微观角度出发,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分组汇报所想出的办法;好范文解忧愁5/45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结果,将学生的认识过程与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联在一起,模拟科学家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一个某种原子为例,此处要标出1个原子的质量(用普通天平不可称量),为将微粒与物质质量联系起来,将此种原子由一个开始不断堆积(此处需要媒体课件,展示微粒堆积的过程),同时质量随微粒数目的增加而相应的增长,直到有一刻该微粒集体的质量可称量。就可说某克的物质中微粒数目是多少。)学生体会,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其核心是一种化小为大的思想。(2)摩尔——堆量教师以学生常见的物质为例,演示其粒子堆积的过程,并伴有总质量、粒子总数的同步变化。学生进一步的体会摩尔是联系宏观与微观数量的桥梁。教师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表示量的名词与摩尔相似。学生思考,并回答常见量词的名称,如“双”、“打”,“公斤”等。(3)迁移应用教师将示例微粒改变,而微粒数目?10232323时,个碳原子,我们就说这是1摩尔的碳原不变,引导学生好范文解忧愁6/45回答此时这些微粒量是否为1摩尔?(此处需1摩尔不同物质的相关图片)学生回答肯定,并得出结论:将示例微粒改变,同样数目是?1023时,我们说它是1摩尔。设计意图:围绕提出的问题,再现科学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验科学家解决问题时的思维和方法;通过一种物质迁移至其它物质,使学生体会摩尔是一量的单位。环节三:“物质的量”概念(1)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教师进而指出“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就像“千克”是“质量”单位,“米”是“长度”的单位。(举例类比),摩尔简称“摩”,符号:mol学生理解,并细细体会摩尔与物质的量间的关系。(2)“物质的量”——国际单位制7个基本单位之一教师展示有关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单位的信息(此处需要有关国际单位制方面的图片),物质的量是其中之一,记作n。学生看教材P12资料卡片,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建构新概念。(3)“物质的质量”与“物质的量”好范文解忧愁7/45教师提出思考问题:“物质的量”是“物质的质量”吗?为什么?并结合教材P11图1-11给出结论。学生思考,讨论。(“物质的量”不同于“物质的质量”。如以炭为例,12克C-12含有?10子,物质的质量12克,而“物质的量”是1摩尔。)(4)阿伏加德罗常数教师介绍:国际上规定,1摩尔任何微粒所含有的微粒数与12克C-12所含有的碳原子23个碳原。数相等。实验表明,这数目约为?1023。?1023molNA学生体会,记忆。?1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设计意图:在摩尔——堆量的基础上,提出了“物质的量”概念,降低了学生在理解这一抽象概念时的难度;通过将常见物理量,及易混概念对比分析,使学生从整体上初步完成了新概念的建构过程。环节四:“物质的量”的应用在初步了解了物质的量等相关概念后,教师让学生继续完善在环节一中做的分析,将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微粒数联系在一起。学生思考、讨论做出总结:微观粒子数111好范文解忧愁8/451NA1NA1NA物质的量1摩1摩1摩设计意图:通过将物质的量(摩尔)概念再次应用于化学反应,使学生更好的体会“物质的量”作为联系宏观质量与微观数量间的桥梁给我们研究问题带来的便利,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为以后进行相关的化学计算的学习做好准备。七、教学评价设计本节课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价:学习参与情况: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活动,吸取其它同学在该问题中正确的地方,有根据的提出自己的看法主张。自主学习情况: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2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教材必修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专题,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单元,第二标题。物质的量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贯穿于高中化学的始终,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在此之前,好范文解忧愁9/45学生主要从定性的角度或简单的定量角度去学习化学知识,而《物质的量》这一节的学习会使学生对化学中的量有一个新的认识。因此教好物质的量的概念,不仅能直接帮助学生掌握好本章中的有关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而且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的计算打下基础。所以,物质的量的教学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通过练习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数目间的关系,初步认识到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2)能力目标:提高逻辑推理、抽象概括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概念的推导及应用,形成相信科学、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思想;养成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3.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掌握摩尔的概念及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间好范文解忧愁10/45的转化。二、教学方法分析(1)采取目标分层教学法课前五分钟检测主要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微粒间转换的理解与应用,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新课教学主要采取对比归纳法:通过与生活中的某些质量小,数量大的实例对比指出化学反应中存在的相同情况--提出物质的量的概念;通过与其它基本物理量和单位的对比提出摩尔的概念,帮助学生通过对比理解和记忆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通过与生活中实例对比(一盒粉笔,一打羽毛球)重点说明摩尔的概念,以此使学生对抽象的摩尔概念具体化;通过适当的分层指出学习摩尔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帮助学生由浅入深的掌握本节知识。(2)讲练结合课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能使老师很快掌握学生的情况,更能让学生及时地熟悉所学知识。三、学生情况分析对于化学课的学习,高一学生中还有相当一部分需要老师将一个知识点多次讲练以强化其理解与记忆,因为学生对新概念的接受速度较慢,遗忘速度快。由于物质的量这一节的概念比较抽象,限于接受能力,不能要好范文解忧愁11/45求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理解透彻。因此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四、教学程序[课前检测]:(1)1个H2O中含___个H,___个O,___个原子。(2)105个H2SO4中含___个H,___个S,___个O,___个原(3)1个C中含___个质子,___个电子。(4)1个NH3中含___个质子,___个电子。(帮助学生回忆微粒间的转换关系,为从个--摩尔的转化做好铺垫)[导入]:(1)由一句古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中大米的单位(粒)和实际生活中并不使用粒的矛盾为后来引出化学反应中微粒的小和多提供思考模式。(2)通过反应方程式:C+O2===CO2引导学生讨论:反应实质是什么?(微粒间的反应);实际中是采用称取质量的方法进行反应,质量如何体现反应的实质?已知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计算12g碳含多少个碳原子?(约个碳原子)[小结]:用所学的知识表达反应实质是很麻烦的,必须引进一个新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新课讲解]:物质好范文解忧愁12/45的量:表示物质微粒数目多少的物理量。[投影]:1971年第14次国际计量大会确定七个基本物理量:[思考]:既然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微粒数目多少的物理量,为什么单位不是“个”,而是摩尔,两者有何关系?[举例并讨论]:一盒粉笔----50支粉笔一打羽毛球----12支羽毛球一箱啤酒----24瓶啤酒一摩尔微粒----?个微粒(通过联系生活中小和多的统一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摩尔的概念,并由此引出阿伏加德罗常数)[讲解]:一摩尔微粒----NA个微粒阿伏加德罗常数(NA):12gC-12(含六个质子六个中子的碳原子)所含碳原子个数,约等于。(在导入中,学生已通过计算得到此数据)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表示:mol每摩尔物质含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投影练习1]:1mol碳原子含有_______个碳原子1mol铁原子含有_______个铁原子1mol氧气含有________个氧分子1mol硫酸含有________个硫酸分子(基本概念的好范文解忧愁13/45理解[归纳小结]:学习物质的量需要注意的问题:(1)物质的量--物理量,摩尔--单位;(2)研究对象--微观粒子(原子、分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团或特定组合)(3)使用时必须指明微粒名称:[例]:两种方法:文字表达--碳原子,硫酸分子,氧气分子,氢氧根离子符号表达--C,H2SO4,O2,OH—[投影练习2]:根据物质的量和摩尔的概念判断正误:1.摩尔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摩尔是单位)氢,1mol原子氧。(物质的量研究对象是微粒)3.阿伏加德罗常数无单位。4.
本文标题:高一化学物质的量教案精编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4999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