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参考4篇】
写作好帮手1/20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参考4篇】【导读】这篇文档“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参考4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下载吧!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第一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保存文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从小有保存文件的习惯,同时也要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不要删除别人的文件。过程与方法:教师讲解+学生练习+学生演示+教师讲评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能够把文件保存在指定的位置。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输入拼音和汉字,但没有保存下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保存文件。二、新授写作好帮手2/201、用键盘写几个句子我们按照上节课打开“写字板”的方式打开写字板,然后从键盘输入拼音和文字。(学生完成。)2、如何保存文件输入完成后,如果想把它保存下,该怎么做呢?首先学生合作完成,教师检查完成情况,最后教师总结。(1)将指针移到“文件”菜单上,然后单击,弹出“文件”菜单。(2)在菜单上选择“保存”命令并单击,Windows就弹出一个叫“对话框”的窗口,在对话框里,我们继续保存文件。(3)在“文件名”的文本框里输入文件名“练习1”。(4)输入了文件名后,单击“保存”按钮,文件就保存下来了。现在来检查一下,文件是否保存下来了。(1)单击文件菜单。(2)选择“打开”命令。(3)在“打开”对话框里,应该找得到刚才保存的文件,然后单击“取消”按钮退出。小技巧:保存文件时,可以单击工具栏上的“保存”按钮,这样可以快速弹出“另存为”对话框。写作好帮手3/20打开文件时,可以单击工具栏上的“打开”按钮,快速弹出“打开”对话框。文件的保存又叫存盘。文件保存下来后,可以继续输入文字,修改文件,然后再次存盘。再次存盘可以单击工具栏上的“保存”按钮,快速保存文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认识文件我们在使用计算机的时候,无时无刻不在同信息打交道,例如在计算机上写过的文章、画过的画等等,为了方便以后使用,都要保存下来,这些保存下来的信息,就是文件,文件可以是1篇文章、一张图片、一首歌曲、一段电影、一个程序、一组数据等等。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建立的文件是哪些,它们的名字是什么?文件的命名有一定的规则,那我们大家就来看看文件的命名规则到底是些什么?二、文件的命名规则文件就像我们人一样,每个人都有姓、有名,这是取名字的规则,文件的命名也有规则。(1)文件名通常由主名和扩展名两部分组成,中间用小数点隔开。例如:xuexi、doc、学习、doc、图1、bmp、歌曲、wav等。写作好帮手4/20(2)文件主名可以是英文字母、汉字、数字、标点符号等字符组成,最长可达255个字符。扩展名一般不超过3个字符。注意:(1)标点符号中的“?、、/、:、”等符号不能用于文件命名。(2)在文件命名中,英文字母可以用大写,也可以用小写,作用是一样的,如ABC、DOC与abc、doc是同一个文件。三、知识拓展:文件的扩展名主要用来表明文件的类型,文件的扩展名相同,功用和作用也一样。如写字板文件的扩展名是doc、画图文件的扩展名是bmp、声音文件的扩展名是wav、电影文件的扩展名是avi等等。四、练一练(完成课后练习1、练习2)1、学生独立完成;2、师巡视指导学生,全班汇报。五、小结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二篇】一、教学目标1、能够使用“自动求和”功能对Excel表格的数写作好帮手5/20据进行求和。2、通过自主探究学习Excel中的求和运算,提升逻辑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在学习中体会Excel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感受信息技术给生活和学习带来的高效便捷性。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自动求和”功能的使用方法。难点“自动求和”功能的灵活运用。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学生成绩表”。教师提问:上节课利用什么公式将表中每名学生的总分计算出来的?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答:选中单元格后在编辑栏中输入公式。教师点评学生对于利用公式进行求和的方法掌握的很好。教师继续引导:在Excel中经常会用到求和运算,每次使用公式进行求和计算相对来说有点繁琐,在Excel中其实有一种比利用公式求和还要简便的方法,能够大大提高计算效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以此引入新课——自动求和。(二)新课讲授1、“自动求和”方法一学生自主阅读教材5分钟时间,思考:“自动求和”写作好帮手6/20按钮的位置及“自动求和”按钮的读法。完成后请学生回答。“自动求和”按钮在常用工具栏学生对于“自动求和”按钮的读法可能不会读,教师讲解:“∑”是求和符号,读作“西格玛”,外语名称:Sigma,是第十八个希腊字母,在数学中,把它作为求和符号使用,所以在Excel中用“∑”用作求和符号。教师演示“自动求和”按钮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仔细观察。教师演示完毕后,找学生代表回答操作步骤。第1步:打开“学生成绩表”。第2步:把鼠标指针移到B3单元格上,按住左键向右拖动到D3单元格后放开,同时选定B3、C3和D3单元格。第3步: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自动求和”按钮,E3单元格里就会显示出左侧三个单元格中数据的和。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组织学生自主在计算机上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并提醒:仿照第2、3步操作,计算E4和E5单元格中的数值。2、“自动求和”方法二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当没有选定数据区域,而是直接选中D6单元格,再单击“自动求和”按钮后会有什么变化。学生观察后得出结果。有一个计算结果,但并不知道是计算的哪一列数据教师讲解:只需选中需要计算求和的数据区域下紧挨着的单元格,“自动求和”按钮也可以计算出这一列的总和。组织学生用这种方法计写作好帮手7/20算出语文、数学的总成绩,3分钟时间。学生操作完毕后,教师点评学生学习能力强,并总结:“自动求和”按钮可以通过选中数据区域或在需要计算的一列或一行数据的紧挨着的单元格后,单击“自动求和”按钮进行快速求和运算,当求和的数据区域需要更改时,可以通过更改编辑栏中数据区域,进行准确的计算。(三)巩固提高教师布置练习任务:打开“班费支出表”,计算表中数据之和。在此过程注意观察学生操作情况,给予适当帮助,尽可能让全部学生都完成操作,对于又快又准的同学给予表扬。(四)小结作业小结: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总结“自动求和”的方法。作业: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帮妈妈设计一个“家庭日常支出表”,计算每个月的家庭总支出,看看谁是妈妈的好帮手。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第三篇】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本节课选自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信息技术基础》教材。信息技术及其影响这一节是第一章第2节的内容,写作好帮手8/20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讲解信息技术的概念与分类,并展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沿成果,让学生更加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并且让学生知道如何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当都会给人们带来负面的影响。作为本书的第一章,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信息和信息技术做进一步的提高,目的是使学生能从宏观上把握信息和信息技术,并形成整体认识,为后面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准备。二、教学对象分析: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已经比较强。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是比较成熟的,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也是比较活跃,能够和同学一起来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交流。他们有着广阔的视野、强烈的使命感,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及其周边的影响。三、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掌握信息技术的分类,并认识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与人类社会的关系。2.过程和方法目标:在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学会动脑思考、交流与实践操作写作好帮手9/20学习过程,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积极参与观察、思考和分析,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中,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自信心。学生在协作与交流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肯定自己的价值。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都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五、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提问法和讨论法:通过提问并引导同学们讨论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2、讲授法:通过讲授向同学们了解什么是信息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分类;3、引导法:引导同学们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4、小结:巩固这节课所学内容;5、探究法:布置探究性的作业,让同学们自己收集信息,了解并思考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给出自己的想法。六、课时安排:写作好帮手10/2045分钟七、课型新授课,理论课。八、教学准备1.教师演示PowerPoint课件2.安装有教学播放系统并具备上网条件的多媒体网络机房九、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你和你的父母不是在同一个地方,你会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和他们联系”,引导同学们讨论,并选择几名同学谈谈他们自己的看法,使同学们能够逐渐进入课堂气氛,并总结同学们的发言,引出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才使得我们如今信息的传播更加方便,准确,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信息技术及其影响。二、讲解重点、点拔难点:教师运用讲述法,列举对信息技术概念的不同看法,并将信息技术概念分为几个类别,分别介绍各自类别现有的发展状况,在了解了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后,提出问题:“除了我们开始讲述的,同学们还能不能列举几个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信息技术成果呢?”来引出信息技术对我们的生活生产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列举写作好帮手11/20网上购物,网上书刊,和垃圾邮件,诈骗短信,青少年网瘾来谈谈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利与弊,引导学生们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而不要被它的消极方面所影响。三、自主探索、协作学习:通过布臵作业让学生自己收集信息技术发展的信息,让学生自己预测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来达到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具体授课过程:提问引入:同学们,在正式开始今天的课程前,我想先问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假设也有这样一种情况,如果你现在和你的父母不在同一个地方,甚至是不再同一座城市里面,你会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和他们联系呢,同学们开动脑筋,可以互相讨论一下。(学生自由讨论半分钟)师:好了,有同学自愿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他的想法吗?情况一(学生积极回答):学生一:我会打电话;学生二:我可以发短信;学生三:还可以网上聊天。情况二(没有学生发言):师:既然没有同学想到,那么老师来抛砖引玉一下吧,比如说,如果我觉得事情比较紧急的话,而我又不知道父母在哪,我应该会采用打电话的方式。那么同学们想想,还有哪些情况呢?(学生发言)写作好帮手12/20师:同学们都说得挺好的,都根据自己所设想的环境选择了最好的方式,我们总结一下同学们的发言,列举了一些比较常用的方式,比如说:打电话啊,发短信啊,或者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通过网上聊天,甚至是视频软件聊天来更加直观的联系父母。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根据我们上节课所学的信息的概念,我们可以知道,在我们与父母交流的这个过程中,实际上就是一种信息的传递过程了。而电话,手机,以及网络这些技术,使得这个信息传递的过程更加方便,准确。这些技术就被称作信息技术了。信息只有通过传递流通,才能让人们资源共享,才能发挥信息的作用。在当今信息时代单靠传统方法传递信息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只有依靠信息技术的传递、存储和处理信息的功能,才能高质量地处理信息、高效和可靠地传递信息、方便地使用信息。因此,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信息技术及其影响。师: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今天的学习目标。(课件演示)学习目标:1.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2、了解信息技术的分类与发展现况;3、学会合理的应用信息技术。写作好帮手13/20师:讲了这么多了,但是我们现在还是不知道到底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不是就只是狭义的指计算机技术呢?我们来看一下不同的人对信息技术的理解。1、中国公众科技网: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储、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技术。2、新华词
本文标题: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参考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5310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