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设计【优秀4篇】
好文供参考!1/1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设计【优秀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设计【优秀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第一篇】学习目标:⒈准确而流畅地朗读课文;⒉掌握一些字词的特殊用法,并准确翻译课文;⒊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⒋体会层层推理的论证方法。教学重点:掌握重点词句的含义,理解逆境成才的道理。教学难点:1、学习层层推理的论证方法。2、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增强忧患意识。学习方法:预习、交流、指导相结合教学设想:学生自学一节课,交流探讨、反馈一节课。好文供参考!2/17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预习课)一、预习目标通过一节课时间的预习,能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及文学常识,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对照课后注释翻译课文,积累喜欢的佳句,谈谈自学后的感受和体会。二、预习过程1、自读课文1-2遍,划出生字、生词和文中精彩的句子,然后查、写、记生字词。积累划出的句子,完成练习的第2-3题。2、了解“孟子”及《孟子》,并进一步读课文。作者及作品摘抄在预习笔记本中,完成练习第1题。(1)诵读课文。声音要洪亮,读出节奏,读出气势。可一人读,也可合作;坐着、下位读都可。3、对照注释,边读边译文。可独立完成,也可小组合作完成,注意特殊字词的用法和含义。(完成练习第4题)4、分析课文,并把对文章的感受和体会写在预习笔记本上。教师可强调以下问题:(1)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本文的中心论点又是什么?好文供参考!3/17(2)作者是如何阐明自己的观点的?用了哪些论证方法?5、自由交流,解决疑难。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其他同学交流,进一步理解、分析,也可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表达对文本的理解。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引题。(勾践卧薪尝胆引出课题)(课件出示)2、释题。(谁能说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什么意思?)3、学生简介作者与作品。★孟子,名,字,时期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后人将他和并称为。孟子主张施行“”,以统一天下。★《孟子》是一部的书。现存()篇,是等合著成的,南宋朱熹将《孟子》列为“”之一。四书即《》《》《》《》二、明确目标三、检查自学情况1、检查字词过关情况。(1)字音。(课件出示字词)给下列加粗字注音:a.舜发于畎亩之中()()好文供参考!4/17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c.胶鬲举于鱼盐之中()d.法家拂士()e.曾益()f.百里奚()(2)交流通假字掌握情况。(课件出示)注意下列字词的特殊用法:⑴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同,解释为。⑵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同,解释为。(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同,解释为。(4)解释下列几个重点词的意思。苦()、劳()、饿()、拂乱()、动()、忍()、过()四、读文译句(课件出示朗读要求)1、指名读课文。2、按节奏齐读课文。(节奏见课件)3、边读边译课文。(注意练习4的解答)五、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好文供参考!5/17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作者是如何进行推论的?所列举的六位圣贤有何共同点?3、孟子认为人才的造就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六、引申拓展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提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的磨炼。请查找相关资料,补充一些例子,说说你的看法。2、你还知道哪些与课文观点相似的名言?试写一两句。把你喜欢的名句写在积累本上。3、作者的观点是逆境出人才,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在现今物质条件相对优越的我们如何成才?请谈谈你的看法。板书设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列举六位圣贤事例(举例论证)个别一般担当重任必先经过一番磨练(道理论证)身处逆境须努力奋发国无忧患易灭亡(正反论证)个人(正)(反)国家好文供参考!6/17(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原文【第二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第三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重点字词、句子的含义。2、能力目标:掌握议论文的论证思路。3、情感目标:体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教学重点:掌握重点字词、句子的含义。教学难点:掌握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好文供参考!7/17教学方法:1、诵读评析2、小组竞赛3、讨论探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新课导入:同学们,生物上有一个实验:把一只青蛙放到热水中,这只青蛙会果断地跳出来,成功逃生;但把这只青蛙放在一个温水的杯子中,并慢慢加热至沸腾,青蛙刚开始时会很舒适地在杯中游来游去,到它发现太热时,已失去力量跳不出来了。这个实验说明一个道理:叫?(学生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非常的棒,其实这个道理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人论述过,他就是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孟子,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看他是如何论证这个观点的。二、目标展示:首先齐读教学目标,了解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三、学习课文:1、孟子其人孟子:名柯,字子舆,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亚圣”之称,后人将他与孔子并称“孔孟”。他主张施“仁政”,以统一天下。他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对后世仍有积极影响,著作有《孟子》。2、《孟子》其书好文供参考!8/17《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现存7篇,是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等合著成的,南宋朱熹将《孟子》列为“四书”之一。3、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复习课文,要求:(1)、快速背诵课文(2)、识记课下注释字音字形:畎亩quǎn傅说yuè胶鬲gé行拂fú法家拂士bì曾益其所不能zēng重点词语:曾:同“增”,增加拂:同“弼”,辅弼衡:同“横”,梗塞,指不顺苦:使……痛苦劳:使……劳累饿:使……受饥饿空乏:使……受贫困乱:使……颠倒错乱所以:用这些办法不能:本来不具备的才能恒过:经常犯错误作:奋起,有所作为入:在里面,指国内出:在外面,指国外4、自主复习(1)、先对照文下注释,自己翻译课文(有疑难的作记号)。(2)、个人不能解决的疑难组内讨论解疑。好文供参考!9/17翻译原则:1、直译为主,字字落实2、意译为辅,文从字顺(1)、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一定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使他身受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用这些方法使他内心惊动,使他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过去所不具有的才能。(2)、人恒过,然后能改。一个人常常是犯了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内心困惑,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5)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能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国侵犯的危险,这个国家常常会灭亡。5、再读课文,要求:识记内容理解(4分钟)好文供参考!10/17(1)论点(2)论证方法及其作用(3)论证思路①文章的中心论点?明确: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文章从哪两个方面论证观点?明确:人才和国家③运用了那些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明确: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④本文的论证思路?明确:首先举出六位名人的事例,得出结论:凡担当大任的人都要经受磨炼;接着指出一般人也要经受磨炼,然后又从反面论述国家也要有忧患意识,最后得出本文的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⑤文章指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受三个方面的磨炼,分别是:A,思想方面:苦其心志B,生活方面: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C,行为方面:行拂乱其所为⑥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明确: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好文供参考!11/17⑦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006年河南省实验区二)明确:(1)内有法家拂士(2)外有敌国外患⑧阅读第③段,说出就“国”而言,“死于安乐”中的“安乐”指的是什么?(2009北京)明确:无法家拂士,无敌国外患6,对比阅读中考对比阅读考察角度:(1)表达方式(2)写作手法(3)思想感情或观点(4)人物形象(5)谈感受或启示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⑤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注释: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好文供参考!12/17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⑤引:拿来。(2009山东济宁)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4分)明确: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三、教师寄语:四、作业布置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第四篇】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阅读方式积累文言词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熟读成诵,增强文言语感;3、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懂得要正确面对逆境。教学过程:一、导入孟子名轲,战国时人,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又一位代表人物,被尊称为亚圣。主张行“仁政”而“使天下人皆归之”,主张以民为本,曾说“民为贵,社稷轻之,君为轻”。曾游说各国,但主张不被采纳,退而与弟子们闭门著书,成《孟子》一好文供参考!13/17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名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熟读课文(一)学生通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给生字注音。(二)全体朗读,正音。(三)给学生时间自由朗读,要求读准确,读通畅。学生散读。(四)全体朗读,教师指出失误及不足,提醒注意;教师范读(做到“零失误”),请学生找茬;再给学生自由朗读时间,鼓励他们也像老师一样做到“零失误”。(五)请学生自告奋勇举手在全班面前朗读,尽力做到读准确,读通畅。其他学生认真听,数数朗读失误。采用“破纪录”的方法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如:第一位学生朗读中出现四个失误,第二位同学就要努力将失误控制在四个以下,以此类推,直至零失误。)三、学生自读理解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读,理解课文,适当做笔记,疑问处可与同桌探讨,不能解决的做好记号。教师巡视,给予适当引导(如查阅工具书,选择义项等方面)。四、布置作业好文供参考!14/17(一)朗读课文,尽力做到“零失误”;(二)抄写课文一遍。第二课时一、理解分析第一段(注意:1、结合朗读;2、指导督促学生做好字句解释的笔记)(一)请学生说句子大意,间以师生质疑、释疑,指导学生根据上下文选择词典中的义项。借助注释、学生的阅读积累及教师的讲解了解六个人物的故事。(关键词:发、举、士、市)(二)师:这六个人物有什么共同特点?(板书:六个著名历史人物)生:出身卑微,有的是农夫,有的是囚犯、有的是奴隶……;后来都干出了一番大事业。三一刀客…师:仅是“出身卑微”的地位相似?况且像管夷吾,并非生来就是囚犯,百里奚也非生来就做奴隶的啊。看看他们的生活状态吧!农夫——面朝黄土,背朝天,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泥水匠、筑墙工——辛苦的体力劳动;鱼盐贩子——辛苦奔波,社会地位低;囚犯——徘徊在生死边缘;隐士——生活清贫;奴隶——失去尊严,自由掌握在主人手里。(学生与教师应和着分析)生:他们生活艰苦,经历了磨难。好文供参考!15/17师:是的,他们都经历了一番磨难,经历了一番艰苦磨炼,而最后都干出了一番大事业,名垂青史。从中我们可以悟出什么道理吗?生: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必须经过一番艰苦磨炼。师:正是如此,逆境出人才,人才是在忧患中造就的。(板书
本文标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设计【优秀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5321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