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关于读毛泽东自传有感【5篇】
关于读毛泽东自传有感【5篇】【前言导读】由网友为您整理收编的“关于读毛泽东自传有感【5篇】”精选优质范文,供您参考学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读毛泽东自传有感篇1初听《毛泽东自传》是从毛概老师这里听说的,我当时很好奇,想着要了解一下毛泽东眼中的自己。既然是自传,我想那作者应该是毛泽东本人呀,然而并不是。而当我开始阅读这本书后,这个问题就自然知晓了。原来该书的内容是由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10月在陕北保安时笔录而成,为了增强正确性和趣味性才使用第一人称“我”,从而保持了原来自传的形式。书中的内容是毛泽东口述并亲自修改的生平事迹的真实记录,是中国革命史的重要文献,也是唯一以自传形式出版的中共领袖传记,可谓“中国第一自传”。本书介绍了毛泽东的成长历程和思想的转变过程。毛泽东出生于湖南湘潭县,幼年见证父辈从负债累累到岁末有余粮,从贫农到富农的创业史。我想这段经历在以后的日子对他起着无形的作用。而他在那时就显现了“叛逆”的性格,不顾教师的酷戒,读完先生所深恶的《水浒传》、《三国》、《西游记》等书籍。那时他喜爱读传奇小说,却以异于常人的眼光难以发现了一个不争的的事实:书中的英雄和主角都是武士、官吏和学者,从未出现过一个农民英雄。这让我们不禁感叹少年的毛泽东就开始用与众不同的思维和独到的眼光发现了这个重要的规律。同时由此还可以看出人民群众思想在他的少年时代就开始播种、萌芽。而当他在长沙读中学时,报纸为毛泽东开创了一番新的天地,让他了解最新的时事,接触更多的社会思想。而正是这些革命报纸让社会主义进入毛泽东的世界——至此埋下革命指导思想的种子,同时也让他了解到更多的现实。而在湖南省省立图书馆的自修的这段经历更是给予了他莫大的帮助,渐渐地他的思想变成了自由主义、民主改良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混合体,这是他的思想的一大成长历程。当他阅读了《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等共产主义书籍之后,他就开始坚信马克思主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书籍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它给我们提供了了解世界、追求真理和完善自我的平台。赴沪参加中共一大正式揭开了毛泽东红史的第一页,他在革命中所倡导的独立学说,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摈弃苏联模式,主张走“农村为革命根据地、武装包围城市”的路线,同时把农民作为夺取政权的主力,使得那些所谓的“真正马克思主义者“惊讶不已。当革命遭遇重大挫折时,方显出毛泽东那睿智的眼光和思想;他的那套“游击战”堪称人类战争历史上的奇葩,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奇迹。中国解放军和中国人民以英勇忠诚和超人的忍耐力克服了了重重阻力,战胜了一切艰难困苦。历史是曲折的,中国革命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而历史也证明了毛泽东的主张是正确的、科学的。读完毛泽东传,给我留下最深刻印像的就是毛泽东那种时刻为国家和人民着想的精神、团队精神以及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我想这也是我们这些大学生应该具有的精神吧!在当今这个物质主义横流的时代,绝大部分的人想着如何挣更多的钱,能够让自己过上富裕的生活。于是出现了各种不良的社会现象:偷窃、抢劫、贪污;让人想不到的更有部分商人拿着消费者的生命安全赚黑心钱。如今物价飞涨,价格之高让人咋舌,这是为什么?是一些势利之人为了牟取暴利所致,他们大量囤积农产品,再抬高价格销售,的确他们是发大财了,可他们是否想过这给老百姓带来的是什么——是灾难啊。一如房价,居高不下,让普通老百姓对之望而却步。而贪污受贿案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人民的血汗钱在送走一群撑饱的恶狼后又迎来一批饿狼。真不知道人民是该高兴还是该悲伤呢?事实是一些大官们不顾自己的安危争先恐后地要成为一个个典型的反面教材,其“牺牲精神”值得嘉奖。然而我不明白为什么国家喊了这么多年“廉政”口号,同时严厉地惩治了一批贪污受贿的人,却还有人勇敢地以身试法?是国家的监督机制不够完善,还是人的贪欲在作祟?我的答案是这两方面都逃脱不了干系并且有一定的联系:如果一个国家的监督机制毫无震慑力和执行力,形同虚设;如果下级官员(或职员)对上级领导一昧地逢迎,对其违法的行为臵之不理甚至与他狼狈为奸,那么后果可想而知。在此请大家莫忘“前车之鉴,后世之师”,因为历史和现实都生动形象地为我们阐述了这一道理。一本好书,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我们的不足;又像一盏航灯,指引着前进的方向。在读《毛泽东自传》的过程中,我不禁惊叹毛泽东所具备的能力与所体现的精神。此外我会积极地使自己向党组织靠拢,争取早日由预备党员转正,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读毛泽东自传有感篇2毛泽东在长沙求学,也是在这里听了一个革命党的煽动演讲,然后决心加入革命军,不过不同于其他同学参加学生军,他是直接去的军队,因为在那里才是真正奋斗的地方。在这里,毛泽东第一次读到“社会主义”,读了关于“社会主义”和它原理的小册子。虽然最终革命军因为孙中山和袁世凯的谈判达成协定而告终,但是“社会主义”已经在学生时代毛泽东的心中埋下了种子。从这里我们不难发现,要做好一件事,找对目标是第一步,然后才有达成目的的可能。在革命军解散以后,毛泽东继续他的求学之路,但是他开始迷茫了,面对许多报纸上的广告和同学的推荐,他不知道如何做出抉择,但是他并没有因为暂时的迷茫而停止前进的脚步,他去图书馆自修,大量阅读,博览群书。最后终于找到了适合他的学校——湖南师范大学。在大学,他开始有目的的开始学习各门学科,在自己没有兴趣的地方简单学习,而在自己的强势科目则精益求精。我认为这也是当今大学生应该学习的,在没有明确的目标的时候不要着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在找到目标以后努力去争取,一定要达成自己的理想抱负。毛泽东开始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自己的核心团队,他们只谈大事,只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事。所有的大事不可能是由一个人来完成的,需要一个team才能把事情做大做好。而毛泽东的团队就十分好,“这是一群严肃的青年,他们没有时间去讨论琐碎的事情,他们所说的和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得有一个宗旨”“他们没有时间谈恋爱或‘罗曼史’,他们以为在国家如此危急,如此急迫需要知识的时候,是不能讨论女人或私事的”只有一群真正为了理想走在一起的人,才能这么的值得信赖,才是真正的团队,才能真正实现理想。在湖南师范大学毕业以后,毛泽东去到北京,在李大钊的手下做图书馆佐理员。尽管职位低微,登记的大人物,其中还有毛所景仰的新文化运动著名的领袖,没有愿意和他交谈政治和文化的事情。但是他并没有气馁,依然参加哲学研究会和新闻研究会。对政治的热情也继续高涨,头脑愈来愈激烈。回长沙以后,继续做学生的政治活动,在被当局禁止以后也没有放弃,又回到北平组织反军阀的运动。在理想和现实巨大反差的打击下,毛泽东并没有放弃,他选择奋起直追,不断地完善自己,让自己也成为自己原来所景仰的那些人。终于,第二次在上海,毛泽东和陈独秀,胡适交谈,商量关于“湖南建设协会”的建立和完善。这也是毛泽东第一次将工人政治地组织起来,开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苏联革命史的影响下领导他们。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从来没有动摇过,这才能使得他正确的领导后来的工农红军做出正确的抉择。(在动乱中成长起来)从毛泽东的成长历程中,我们能发现:目标,个人能力,坚持,团队,强大的内心,不变的信仰。这些都是一个人能真正成功必不可少的元素。读毛泽东自传有感篇3是年1920,毛泽东赴沪参加会议。共产党就是在这个会议上成立的,陈独秀和李大钊成为带头人。同年10月,共产党第一省支部在湖南组织起来了。同时,法国、德国、莫斯科和日本的中国共产党也相继成立。在中国几千年来最伟大的运动由此拉开帷幕,新中国的命运由此改变。1922年冬天,劳工运动爆发,主要群体是学生和工人。虽土然右翼劳工运动的基础是工业学校的学生,而他们是反对中国共产党的,但是我党当时还是时常援助他们。这告诉我们,为了新中国的未来,一定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共产党第三次大会中提出:参加国民党,和它合作,并组织联合战线以反对北洋军阀。是夏,黄埔军官学校成立,一些苏维埃的顾问任教。毛泽东几经波折成为了《政治周刊》(国民党刊物)的主编,同时也是训练农民运动组织的负责人。就在这时,毛泽东与陈独秀产生分歧,陈独秀发生明显的右倾机会小资产阶级的错误,不顾及中国特有的情况,而且全盘否定毛泽东提出的土地改革制度。于是毛泽东成了“全中国农民协会”的第一任主席。在无力时积蓄力量,在必要时才能发起反击。1928年,“南昌暴动”宣布中农红军的第一只队伍出现,中央也因为不满陈独秀的右倾,罢免了他的书记之职。毛泽东也被几个民团捕获,被他找到机会逃掉了,士兵们要求农民去搜捕他,但是因为他为农民的利益有极大地好处,农民们假装找不到他,最后还带毛找住宿的地方,领他到邻县去。这件事中我们不难发现,群众的力量是无穷大的,我们只有依托于群众才能发展。后来,井冈山被暴动的人民占领,毛泽东也因为秋收暴动的严重损失而被中央委员排斥。但他依然带着队伍留在井冈山,不断补充兵力,积蓄力量。第一届苏维埃政府被选举出来,依据迟缓但有规律的发展,建立了一个民主的纲领,伴随着一个温和的政策,这使得井冈山备受谴责。但是毛泽东依旧没有放弃井冈山根据地,直到朱德的军队与他汇合。井冈山证明了是我军所建立的这一种流动部队的绝好根据地,有和好的天然防御,并出产足够的收成来供给一个部队。他们以此为屏障,打好了防守反击。我们能看出,当我们不被理解时,只要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就应该坚持到底,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揭开红史的第一页)当风云际会,那个时代的里的人中龙凤聚在一起的时候,事业开始迅猛发展。所以啊,人才,永远都是第一生产力。人才:真才实学,真知灼见,真抓实干。读毛泽东自传有感篇4红军开始有进步,但是缺点也开始暴露。其一就是“游击主义”,这反映了训练的缺乏,民主政治的夸大观念和组织的松懈等。其二是“流氓性”,不喜欢在政府的严重工作中安身,喜欢变动和新的事物。还有就是军阀主义的残余,随意表达对不喜欢事物的反对。这些不仅是当时红军面临的问题,更是当代年轻人应该注意的坏习惯。渐渐地,红军对群众的工作进步了,军纪加严,而组织群众的新技术也在发展起来。红军能够成功也与以下三条军规不无关系:服从命令;不没收任何贫农的财产;讲一切没收地主的物品立即交给政府处置。靠着这些军规,红军获得了十分良好的群众基础。同时,战术有是另一方面:“敌进我退”,“敌停我扰”,“敌避我攻”,“敌退我进”。这巧妙地把计策和游击战术联合起来,才有希望战胜有着广大富庶根据地的敌人。民众基础是基本,游击战术是手段。在面对国民党的围剿时,毛泽东采用“迅速集中”和“迅速分离”的战术,以主力分别攻击各个部队。让敌军深入苏维埃领土,然后以超越敌军的人数对与大军隔离的部队突然加以攻击,占据了优势的阵地,使可以暂时包围敌人,这样反转了数量上远占优势的敌军的战略利益。而后的几次围剿,也均以国民党的失败而告终。长征是国民党在第五次围剿失败的一年后进行的,经过许许多多的苦难,红军终于到达了陕西,并建立了西北根据地。中国的共产党在以前、现在和将来,将永远忠诚于马列主义,并对每一个机会主义者作斗争。毛泽东这样说:现在,我们正努力在中国建立一个民族统一联合战线,邀请真心抗日的各党、各派、各军来参加我们的民族解放的伟大事业。要想和日本帝国主义搏斗及拯救自己的国家,这种战线是必须的,同时在中国建立彻底民主的政府也是必需的。今后我的工作和目标,与党的红军的工作及目标相同,必须向这种成功去做。读毛泽东自传有感篇5毛泽东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父亲在年轻的时候因为负债累累去投身军旅,后来凭借拼命的节省和做小生意赚钱赎回土地,成为中农。在毛泽东7岁的时候便在本村的一个小学读书,私塾的先生管教的很严,时常责打学生,这时候毛泽东选择了离家出走,虽然离家的路程不过八公里,但是父亲变的能体谅他,先生也变的温和起来了,这让年幼的毛泽东第一次尝到了“反抗”的甜头。而他的革命思想的起源大概也是这里吧。而后的一件事更加坚定了他的想法,因为父亲的脾气很坏,最恨毛泽东懒惰,让他去田里干活,还时常要受到责打。与此同时,父亲会给工人们鸡蛋和咸鱼片吃,而毛泽东和他的兄弟们既没有蛋也没有肉。家庭中也出现了阶级矛盾,分
本文标题:关于读毛泽东自传有感【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5479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