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财务人员面试技巧出纳任何工作都有自身的特点和工作规律,出纳工作虽然是企业会计工作的一项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组成部分,但做好也并非易事,出纳工作具有一般会计工作的本质属性,但它又是一个专门的岗位,一项专门的技术,因此,具有自己专门的工作特点。主要特点有:(1)社会性。出纳工作担负着一个单位货币资金的收付、存取任务,而这些任务的完成是置身于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大环境之中的,是和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转相联系的。只要这个单位发生经济活动,就必然要求出纳员与之发生经济关系。例如出纳人员要了解国家有关财会政策法规并参加这方面的学习和培训,出纳人员要经常跑银行等。因此,出纳工作具有广泛的社会性。(2)专业性。出纳工作作为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岗位,有着专门的操作技术和工作规则。凭证如何填,日记账怎样记都很有学问,就连保险柜的使用与管理也是很讲究的。因此,要做好出纳工作,一方面要求经过一定的职业教育,另一方面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掌握其工作要领,熟练使用现代化办公工具,做一个合格的出纳人员。(3)政策性。出纳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其工作的每一环节都必须依照国家规定进行。例如,办理现金收付要按照国家现金管理规定进行,办理银行结算业务要根据国家银行结算办法进行。《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规都把出纳工作并入会计工作中,并对出纳工作提出具体规定和要求。出纳人员不掌握这些政策法规,就做不好出纳工作;不按这些政策法规办事,就违反了财经纪律。出纳工作要求出纳员要有较高的政策。水平,熟练的业务技能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出纳人员的出纳工作多涉及国家及企业的相关政策,如现金管理制度、银行结算纪律、《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成本管理条例、费用报销额度、税收法规、发票管理办法、本单位财务管理办法等,这就要求出纳人员熟悉并掌握这些法规和制度。所以要做好出纳工作,必须要先学习和了解、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提高政策水平。出纳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借助于算盘、计算机(器)进行计算,需要填支票、发票等票据,出纳过程中需要点钞票,这些工作都需要出纳员有一定的基本功。作为专职出纳人员,不但要具备一定的财务会计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出纳专业知识、出纳事务处理能力和较强的数字运算能力。出纳工作往往是先进行计算,然后再根据计算结果开出票据或收付现金,在完成这项工作过程中,不仅要求计算速度要快而且要准确,点钞的速度也要加快,所以出纳人员这方面是要有一定的基本功的。由于出纳人员每天都会与钱、票据打交道,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差错和损失,因此出纳人员应具有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出纳人员的工作作风可以概括为:精力集中、有条不紊、严谨细致、沉着冷静。出纳人员在进行工作时,要集中精力,不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工作环境、会计工具的摆放要井然有序,钱款、票据要依习惯和要求摆放整齐、便于存取,收付现金时要认真、细致,不发生差错,若发生问题要沉着冷静将问题解决。出纳人员保管着企业的现金、有价证券、票据、印鉴,企业要采取一定的保安措施,如建造专门的办公用房,安装防盗门、柜、锁等,财务部门内部也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办法,如分工管理、相互牵制,使得隐患不易滋生。出纳人员要严格按安全制度和防范办法执行,完成保证财产安全的工作。面对每天都有大量的钱从自己的手中流过,出纳人员一定要有一颗坦然面对的心,要洁身自好,不贪、不占,实事求是地反映经济活动的本来面目,顺利通过“金钱关”。会计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要在专业素质方面具备一定的条件。《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此提出了三方面的要求。(1)是要持有会计证,即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法》第三十八条第一款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持证者才能上岗,这既是对用人单位的要求,也是对用人单位利益的保护。因为用人单位一般难以对拟聘用的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考核;同时,对已经持证的人员来说,这项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他们的工作权利。而对希望从事会计工作但尚不具备条件的人员来说,这项规定为他们确立了努力的方向。(2)是应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十四条规定:“会计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遵守职业道德。”这是对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要求。至于如何考核和确认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从目前来说,主要是通过设置会计专业职务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来进行的。(3)是要按照规定参加会计业务培训。《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十四条规定:“会计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会计业务的培训。”这是因为,受我国会计学历教育规模的限制,目前会计人员中具备规定学历的比例还不高,要使会计人员具备必要的政治和业务素质,进行在职培训是重要途径之一。此外,即使是具备了规定学历的,也还有知识更新的问题,有适应法律的、经济的、政治的或者是技术上新的要求的问题,这些只有通过在职培训才能解决。一般说来,会计人员大多是认识到这一点的,在这个问题上,需要强调的是单位的支持。对此,《会计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应当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十四条还作了进一步有针对性的规定:“各单位应当合理安排会计人员的培训,保证会计人员每年有一定时间用于学习和参加培训。”这是对会计人员的关心和爱护,也是与各单位的根本利益一致的。会计判断及其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传统会计主要是对企业过去及现在的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会计结果是作为明确责任、进行决策的主要依据,它受到企业内部和外部利益关系人的高度重视,并按会计准则的要求对外报告。一般而言,这些交易和事项的会计处理往往有实际凭证做为根据,有很强的可验证性,会计处理结果是确定的,表现为会计结果与经营活动一致。当然,会计处理过程中允许做出必要的判断和估计,但这种需要判断和估计的交易和事项并不多。随着经济活动的复杂化,企业面临的风险逐步增加,会计信息使用者(投资者、债权人、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等)越来越关注企业未来发展前景,要求会计人员提供与未来信息相关的数据资料,促使会计职能进一步向前发展。在基本职能(核算、监督)之外向事前预测、决策方向延伸,因而对会计人员的判断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1、会计判断存在的原因会计判断的存在是由经济活动自身模糊性、未来结果不确定性决定的,会计自身理论和技术上的缺陷亦是会计判断存在的原因。(1)某些会计交易和事项是模糊的,结果是不确定的。会计职能向将来预测、决策延伸之后,需要对存在的交易和事项采取恰当的会计政策进行处理,合理披露会计处理结果。但交易和事项的实质内容在有些条件下难以认知清楚,很难确定其最后结果。因为未来交易和事项的结果有多种可能性,依照将来不可能存在的不同条件,结果有一定差异。比如或有事项,对现存条件的判断及将来风险态度的不同,推断的结果可能相反。另外,对客观事物的描述有时候具有模糊性,比如说收入的确认,形式上是容易判断的,但就其经济实质而言,则需考虑风险转移、价值实现等诸多方面,在收入准则中也仅仅是给出了一些判断标准,并没有给出数量上的是非界限。这些标准能否正确运用,与会计人员的判断力紧密关联。虽然会计人员的判断不是绝对正确,但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往往成为不同层次决策的参考依据。在公众的观念里,会计是企业内部专业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判断能力,在信息拥有量方面也较外界具有优势,因而会计人中判断结果相对准确一些。会计人员虽然不能以绝对准确、客观的数字来描述经济活动,但在正确判断之后,能够做到大致符合交易的实质经济内容。(2)会计前提是对会计存在条件的合理假定,便于会计操作,但有自身的局限。会计主体假设是解决会计人员为谁服务的问题,在简单企业形式下,会计主体之间的界限是明晰的,但企业相互并购、参股、控股之后,会计主体开始不确定。比如企业集团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会计主体包容哪些受控制企业并不是唯一的。货币计量前提使会计以稳定的货币反映企业经济活动,具有综合性强。便于比较的优点。但货币作为计量手段也有其局限。许多会计信息对相关决定来讲至关重要,却无法以货币计量。象企业的人力资源、存在的外部环境、地理位置、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等等。再者,货币计量要求币值稳定,在物价变动幅度比较大的情况下,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难免有失客观,会计人员必须对原有的会计信息进行判断、调整。M持续经营前提假定企业能长期持续下去,但在出现终止情况时,与之相关的会计政策就要中断,影响各会计要素的变化,如何披露经营状况需会计人员做出合理判断。会计分期前提将持续经营企业人为分成不同会计期间,这种分期使跨期间业务在期末反映时,必须合理估计。(3)会计原则是会计处理过程中应遵循的规则,但这种规则不同于数学上定律和公式,其权威性由人们的接受程度而定。即使是广为接受的会计原则亦存在非客观因素,因为会计原则对会计业务处理是指导性的,涉及到具体环节必然依赖会计人员的判断。历史成本原则是与货币计量前提相关的会计原则,其对过去的交易和事项以实际成本来记账,可验证性极强。但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会计方法也不是绝对客观。以固定资产折旧为例,为了核算固定资产因物理及技术因素而转移、损耗的价值,会计中规定了多种计提折旧的方法。在影响折旧金额的因素中,只有固定资产原值是账面价值,其余的折旧年限、预计残值都是对将来的判断。更何况企业在确定是采用加速折旧还是直线法折旧政策时,更需专业人员的正确判断。(4)新会计观念的出现,对会计判断提出了更高要求。知识经济的到来已影响到了会计观念,历史成本原则已受到挑战,公允价值则被人们关注。在金融领域,历史成本原则所提供的信息已不能适应新的交易和事项的需要。公允价值等新观念出现后,要求会计人员在实质上增加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而不是形式上的准确。2、会计判断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如前所述,会计判断是必然存在的,随着新的交易和事项的出现,对会计人员的判断力要求会越来越高。未来的会计环境将使会计人员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交易和事项越来越复杂,变动越来越频繁,难以充分客观地披露;另一方面,社会公众对会计责任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要求会计信息明晰、准确、相关。在这种状态下,会计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判断能力,适应复杂经济活动对会计的要求。(1)提高自身的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道德素质。专业胜任能力要求会计人员应具有相应理论水平,同时还应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对新的交易和事项要能够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具有预见力,对公布的会计范例更应及时掌握。道德素质也十分重要。在会计判断条件下,会计人员的错弊一般不表现为账面上的数字错误,而是体现会计政策运用不当方面。由于会计判断空间越来越广阔,会计欺诈的隐蔽性就越来越强。会计人员的行为取向受其经济利益影响,会做出不当行为,而且这种行为不易被察觉。所以会计人员应具较高职业道德素质,依照会计规则规范自己的行为。更何况公众对会计欺诈行为也会诉之于法律。(2)尊重客观实际,避免主观臆断。会计判断的结果能够影响决策者的行为,应尽可能反映经济活动的本质。会计人员应以客观存在的因素做为会计判断依据,避免受自身主观态度影响。条件具备时,应采取抽样统计的方法提高判断的准确性。当然,客观性原则不是完全免除差错,只是要求会计人员的判断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应尽可量小。(3)持谨慎态度。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是多层次的,每一层次都在追逐特定的经济利益。在利己主义支配下,对会计信息的态度不完全一致。内部管理者往往持乐观态度,为了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吸收投资,管理者会高估企业未来收益水平,低估现金的风险。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出于资金安全考虑,往往要求会计判断准确、稳健。显然,盲目乐观忽视了资本的未来风除从长期来看,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可能是致命的。会计判断应持理性的谨慎态度,采取稳健的策略。这种策略是对经济活动的客观反映,不是盲目悲观。(4)遵循充分揭示与重要性相结合的原则。会计报表受其格式、编制手段等因素影响,不能反映经济活动全貌,同时亦不易被普通投资者理解,所以文字报告越来越重要。一方面,文字报告可以增加会计信息量,对于无法量化到表内的信息可以用文字形式做出判断和描述;另一方面,表
本文标题:财会人员面试技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574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