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简介目录一、特种设备事故警示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历史沿革三、《条例》立法目的四、《条例》调整范围五、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职责六、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职责目录七、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应当履行的义务八、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履行的义务九、对电梯安全运行有专门规定十、对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的要求十一、法律责任十二、案例分析一、特种设备事故警示1979年12月18日,吉林市煤气公司液化气储罐泄漏爆炸,死亡32人,受伤54人。1998年3月5日,西安市煤气公司液化气储罐法兰泄漏引起闪爆,死亡12人.烧伤若干人一、特种设备事故警示1995年1月3日,山东省济南市街道煤气管道破裂爆炸,死亡13人,受伤48人,2.2公里路面遭到破坏。一、特种设备事故警示1999年10月3日,贵州兴义市马岭河客运索道坠落,死亡14人,受伤22人。一、特种设备事故警示2002年4月12日,江苏省常州市城南钢瓶检验站环氧乙烷气瓶爆炸,死亡3人,重伤1人。一、特种设备事故警示2004年9月23日,河北邯郸新兴铸管有限公司自备电厂锅炉炉膛爆炸,死亡13人,受伤8人。一、特种设备事故警示2005年8月1日,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谷拉水电站门座式起重机倾覆,死亡14人,受伤4人。2005年3月29日,京沪高速淮安段一辆液氯槽罐车与一辆大货车相撞后翻车,32吨液氯泄漏,导致中毒死亡者达29人,送医院治疗436人,门诊留治1560人,10500名村民被迫转移,直接经济损失1700万元。一、特种设备事故警示一、特种设备事故警示2006年1月18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位于四川省仁寿县的富加输气站发生压力管道爆炸特大事故,造成10人死亡,50人受伤。二、安全监察历史沿革1.初创探索阶段(1955年-1982年)。——1955年4月25日,国营天津第一棉纺厂发生锅炉爆炸事故,造成8人死亡,69人受伤。1955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仿照原苏联安全监察模式,在劳动部设立锅炉安全检查总局。——1960年制定了第一个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规范,即第一版的《蒸汽锅炉安全监察规程》。以后颁布了《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等一系列安全技术规范。——特别是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在这一阶段两次被撤并,使安全监察工作受到严重影响。以致“文革”结束后的1979年锅炉压力容器万台事故起数达到历史最高点(7.9起/台),特种设备安全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二、安全监察历史沿革2.建立完善阶段(1982年-2003年)。——1982年2月国务院颁布了《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首次提出了我国锅炉压力容器全过程安全监察的基本制度,提供了构建安全监察与检验“双轨体制”的法律撑。——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职能划转至质量技术监督部门。——2001年4月国务院组建质检总局,内设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这一阶段,法制逐步完善,监管措施逐步到位,管理逐步规范,监管能力逐步提高,各类事故较大幅度下降,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得到长足发展。二、安全监察历史沿革3.创新发展阶段(2003年至今后)。——2003年3月11日国务院颁布《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既是里程碑,更是跨越式发展的新起点。2009年1月24日《国务院关于修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决定》由温家宝总理以第549号国务院令颁布,自2009年5月1日施行。——近几年来,积极探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机制,五个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健全体制、创新机制、确保安全、促进发展的目标远未实现。——这一阶段,安全保障体系要进一步完善,科技支撑作用要进一步强化,监管到位率要进一步提升,安全状况要进一步改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要明显增强。争取用10-15年的时间,使特种设备使用管理水平和安全保障水平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三、《条例》立法目的加强安全监察防止和减少事故确保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四、调整范围《条例》所调整的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同时也包括其附属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和与安全保护装置相关的设施。《条例》对上述特种设备的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检验检测及其监督检查等安全监察工作做出了具体规定。有关军事装备、核设施、航空航天器、铁路机车、海上设施和船舶以及煤矿矿井使用的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不适用本条例。房屋建筑工地和市政工程工地用起重机械的安装、使用的监督管理,由建设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压力管道属于《条例》调整的特种设备范围,压力管道元件的制造、维修、改造、检验的安全监督管理,按照本《条例》的规定执行,压力管道设计、安装、使用的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另行制定。五、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职责实施行政许可。特种设备的生产单位、气瓶充装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必须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许可,方可从事相应的活动。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检验检测人员必须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作业证书、检验检测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检验检测活动。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必须在设备投入使用前或者使用后一个月内,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使用登记。开展执法检查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六、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职责实施检验检测根据特种设备生产或使用单位的申请,对特种设备制造过程、安装、改造、重大维修过程实施监督检验或无损检测;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定期检验;对新研制的特种设备进行型式试验。确保检验工作质量和检验覆盖率告知或者报告事故隐患七、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应当履行的安全质量义务压力容器设计单位应当具备规定的条件,并经国家质检总局许可,方可从事压力容器的设计活动。锅炉、气瓶、客运索道和大型游乐设施的设计文件,应当经国家质检总局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鉴定,方可用于制造。制造单位应当具备规定的条件,并经国家质检总局许可,方可从事制造;经国家质检总局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检验方可出厂。安装、改造单位,应当具备规定的条件,并经国家质检总局许可,方可从事安装、改造活动。维修单位,应当具备规定的条件,经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许可,方可从事维修活动。告知管理部门后方可施工,监督检验合格后交付使用。八、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履行的安全义务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到管理部门登记;使用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建立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档案,进行在用设备的维修保养和自行检查,要求检验检测机构进行定期检验;在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每日投入使用前,应当进行试运行和例行安全检查,并对安全装置进行检查确认;作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九、对电梯安全运行有专门规定电梯的安装、改造、维修、维护保养,必须由电梯制造单位或者通过合同委托、同意的依照本条例取得许可的单位进行。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单位,应当对其维护保养的电梯的安全性能负责。接到故障通知后,应当立即赶赴现场,并采取必要的应急救援措施。发现电梯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的,应当及时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十、《条例》对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的要求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具备必要的条件,并经国家质检总局核准。检验检测人员应当经国家质检总局组织进行的考核合格,取得相应的证书,方可从事检验检测工作。检验检测机构应当严格依法进行检验检测工作,并对其检验检测结果、鉴定结论承担法律责任。检验检测机构和检验检测人员不得从事特种设备的生产、销售,不得以其名义推荐或者监制、监销特种设备,不得利用检验检测工作故意刁难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十一、法律责任强化政府监管责任受贿罪、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突出生产、使用单位的责任强调检验检测机构和检验检测人员责任自负注意与刑法的有关规定相衔接对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除了规定罚款和撤销从业资格外,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明确了重大责任事故罪等严格的刑事责任。十二压力容器爆炸事故分析事故概况及经过2004年4月15日21:00,重庆天原化工总厂氯氢分厂1号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造成含铵(NH+4)盐水泄漏到液氯系统,生成大量易燃的三氯化氮。4月16日凌晨发生排污罐爆炸,1:33全厂停车;2:15左右,排完盐水4h后的1号盐水泵在停止状态下发生粉碎性爆炸。16日17:57,在抢险过程中,忽然听到连续2声爆响,经查是5号、6号液氯储罐内的三氯化氮发生了爆炸。爆炸使5号、6号液氯储罐罐体破裂解体,并将地面炸出1个长9m、宽4m、深2m的坑。以坑为中心半径200m范围内的地面与建筑物上散落着大量爆炸碎片。此次事故造成9人死亡,3人受伤,15万名群众疏散,直接经济损失277万元。压力容器爆炸事故分析事故分析及原因经调查分析确认,爆炸直接因素的关系链是: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盐水泄漏进液氯系统→氯气与盐水中的铵反应产生三氯化氮→三氯化氮富集达到爆炸浓度→启动事故氯处理装置因震动引爆三氯化氮。(A)直接原因(1)设备腐蚀穿孔导致盐水泄漏,是造成三氯化氮形成和富集的原因。列管腐蚀穿孔的主要原因是:①氯气、液氯、氯化钙冷却盐水对氯气冷凝器存在的腐蚀作用;②列管内氯气中的水分对碳钢的腐蚀;③列管外盐水中由于离子电位差对管材产生电化学腐蚀和点腐蚀;④列管和管板焊接处的应力腐蚀;⑤使用时间较长,并未进行耐压实验,对腐蚀现象未能在腐蚀和穿孔前及时发现。压力容器爆炸事故分析压力容器爆炸事故分析压力容器爆炸事故分析(B)间接原因(1)该厂压力容器设备治理混乱,技术档案资料不全。2台氯液气分离器未见任何技术资料和检验报告。发生事故冷凝器1996年3月投进使用,2001年1月才进行首次检验,但未进行耐压实验。也无近2年维修、保养和检查记录,致使设备腐蚀现象未能及早发现采取措施。(2)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3)安全生产整改监督检查不力。
本文标题: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673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