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二物理人教版教案【通用4篇】
好范文解忧愁1/14高二物理人教版教案【通用4篇】【前言】本站网友为您精挑细选分享的优秀文档“高二物理人教版教案【通用4篇】”以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们一起学习吧!高中物理教案【第一篇】一、教材分析磁场的概念比较抽象,应对几种常见的磁场使学生加以了解认识,学好本节内容对后面的磁场力的分析至关重要。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叫磁感线。2、知道几种常见的磁场(条形、蹄形,直线电流、环形电流、通电螺线管)及磁感线分布的情况3、会用安培定则判断直线电流、环形电流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4、知道安培分子电流假说,并能解释有关现象5、理解匀强磁场的概念,明确两种情形的匀强磁场6、理解磁通量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学生动手(运用安培定则)、类比的方法加深好范文解忧愁2/14对本节基础知识的认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三、教学重点难点1、会用安培定则判定直线电流、环形电流及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2、正确理解磁通量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四、学情分析磁场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对此难以理解,但前面已经学习过了电场,可采用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五、教学方法实验演示法,讲授法六、课前准备:演示磁感线用的磁铁及铁屑,演示用幻灯片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二)情景引入、展示目标要点: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和方向。[启发学生思考]电场可以用电场线形象地描述,磁场可以好范文解忧愁3/14用什么来描述呢?[学生答]磁场可以用磁感线形象地描述。-----引入新课(老师)类比电场线可以很好地描述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同样,也可以用磁感线来描述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和方向(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播高二物理教案优秀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点电荷量的概念。2、了解静电现象及其产生原因;知道原子结构,掌握电荷守恒定律3、知道什么是元电荷。4、掌握库仑定律,要求知道知道点电荷模型,知道静电力常量,会用库仑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二)过程与方法2、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3、类比质点理解点电荷,通过实验探究库仑定律并能灵活运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好范文解忧愁4/14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认识理想化是研究自然科学常用的方法,培养科学素养,认识类比的方法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重点: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和库仑力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库仑定律的理解与应用。教具:丝绸,玻璃棒,毛皮,硬橡胶棒,绝缘金属球,静电感应导体,通草球,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1节电荷库仑定律(第1课时)(一)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示:闪电撕裂天空,雷霆震撼着大地。师:在这惊心动魄的自然现象背后,蕴藏着许多物理原理,吸引了不少科学家进行探究。在科学,从最早发现电现象,到认识闪电本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一些人还为此付出过惨痛的代价。下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果本第2页“接引雷电下九天”这一节,了解我们人类对闪电的研究历史,并完成下述填空:电闪雷鸣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蒙昧时期的人们认为那是“天神之火”,是天神对罪恶的惩罚,直到1752年,伟大的科学家___________冒着生命危险在美国费城进行了的风筝实验,把天电引了下来,发现天电和摩擦产生的电是一样的,才使人类摆脱了对雷电现象的迷信。好范文解忧愁5/14师强调:以美国科学家的富兰克林为代表的一些科学家冒着生命危险去捕捉闪电,证实了闪电与实验室中的电是相同的。雷电是怎样形成的?(大气中冷暖气流上下急剧翻滚,相互摩擦,云层就会积聚电荷,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瞬间发生大规模的放电,就产生了雷电)物体带电是怎么回事?电荷有哪些特性?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遵从什么规律?人类应该怎样利用这些规律?这些问题正是本章要探究并做出解答的。师:本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解几种静电现象及其产生原因,电荷守恒定律(二)新课教学复习初中知识:师:根据初中自然的学习,用摩擦的方法可使物体带电,请举例说明。生:用摩擦的方法。如: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橡胶棒带负电。演示实验1:先用玻璃棒、橡胶棒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然后用绸子摩擦玻璃棒或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再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让学生分析两次实验现象的异同;并分析原因。教师总结:摩擦过的物体性质有了变化,带电了或者说带了电荷。带电后,能吸引轻小物体,而且带电越多,吸引力就越大,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我们说此时物体带了电。而用摩擦好范文解忧愁6/14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就叫做摩擦起电。人类从很早就认识了摩擦起电的现象,例如公元1世纪,我国学者王充在《论衡》一书中就写下了“顿牟掇芥”一语,指的是用玳琩的壳吸引轻小物体。后来人们认识到摩擦后的物体所带的电荷有两种: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的所带的电荷是一种,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另一种。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高二优秀物理教案【第三篇】一、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互感和自感现象是电磁感应现象的特例。学习它们的重要性在于他们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同时对自感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也加深了对电磁感应产生条件的理解。2、学情分析互感现象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第一个成功试验就是互感现象。学生前面探究感应电流条件中也做过类似的试验,已有感性认识。教学要求是知道互感现象。因此教学中教师可做些有趣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进行成因分析,明确尽管两个线圈之间并没有导线连接,却可以使能量由一个线圈传递到另一个线圈。这就是互感现象好范文解忧愁7/14自感现象学生从前面学习的中知道当穿过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会产生感应电动势,这些结论都是通过实验观察得到的,没有理论证明。但同学们观察到的实验都是外界的磁场引起的回路磁通量的变化,善于动脑筋的同学就会产生这样的思考:当变化的电流通过自身线圈,使自身回路产生磁通量的变化,会不会在自己的回路产生电磁感应现象呢?所以这节课是学生在已有知识上产生的必然探求欲望,教师应抓住这一点。设计探究性课例。自感电动势对电流变化所起的“阻碍”作用,以及自感电动势方向的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突破难点,教师应通过理论探究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为使效果明显,本人特自制教学仪器。3、教学设计思路为突出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突出在技术、社会领域的应用,本人设计了让学生体验自感触电,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估算自己的触电电压(约150V),使学生有真实感。学生分组实验,模拟利用自感点火,使学生知道物理知识的价值。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互感现象和自感现象,以及对它们的利用和防止。2、能够通过电磁感应的有关规律分析通电、断电自感现象的成因,并能利用自感知识解释自感现象。3、了解自感电动势的计算式,知道自感系数是表示线圈好范文解忧愁8/14本身特征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单位。4、初步了解磁场具有能量。(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人体自感实验,增强学生的体验真实感。激发学生探究欲望2、通过理论探究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加深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体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和兴趣。2、理解互感和自感是电磁感应现象的特例,让学生感悟特殊现象中有它的普遍规律,而普遍规律中包含了特殊现象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根据上述分析与思路确定如下的教学重点与难点。三、重难点重点:(1)自感现象产生的原因;(2)自感电动势的方向;(3)自感现象的应用难点:自感电动势对电流的变化进行阻碍的认识。四、教学方法本节课教学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法,该教学法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其主要程序是:猜想→假设→理论探究科学预测→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实际应用。它不仅重视好范文解忧愁9/14知识的获得,而且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了学生的学,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真正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五、学法指导;课前提出问题,让学生提前思考,见后。六、课时分配:2课时;本课时只学习第一课时。七、教学媒体教师用:多媒体课件;互感变压器;自制自感现象演示仪;干电池;mp3;音箱;变压器;小线圈;小灯泡;导线若干,学生用(8人一组):带铁芯的线圈;抽掉打火装置的打火机;干电池(6V);电键;导线等。八、教学流程(第一学时)(一)互感情境创设:利用可拆变压器进行实验,原线圈接在电源,使副线圈电路中的灯泡发光提出问题:两个线圈之间并没有导线连接,灯泡为什么能发光?理论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已学知识分析,学生思考后解释原因。引入课题:互感现象。1、当一个线圈中电流变化,在另一个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称为互感。互感现象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称为互感电动势。好范文解忧愁10/142、应用互感:变压器;收音机的“磁性天线”。演示:声音电信号互感现象,让互感线圈一个接mp3,一个接音放。3、减小互感:互感现象可发生于任何两个相互靠近的电路之间。在电力工程和电子电路中,互感现象有时会影响电路的正常工作,要采取措施屏蔽。例举数据线。过渡语:当一个线圈的电流变化时,它的变化磁场在邻近的电路中激发了感应电动势,那么它会不会在自身的线圈中也激发感应电动势呢?(二)自感情景创设:让几位同学按如图1“串联”在电路里,电源4节干电池操作方法:。闭合开关前,学生体验-―――无感觉;。闭合开关后,学生体验-―――无感觉;。断开开关瞬间,学生突然受到电击-―――迅速收回双手”引入课题四节干电池何以使这么多同学同时受到电击?学生对此引发的思维疑问和惊奇而提出问题,提出问题:1.电源断开了,电从何处激发而来?2.是发生电磁感应吗?3.假若是,能解释上面的现象吗?学生探究,学生交流后解释原因,Ppt演示。学生估算自好范文解忧愁11/14己所承受的瞬间电压。得出结论1:当电流减少时,线圈中能产生电磁感应现象。感应电流方向与原电流方向相同,阻碍电流的减少,推迟了电流减少的时间。再次提出问题:电流增大时,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猜想:可能是线圈发生电磁感应现象假设:假设线圈发生电磁感应现象理论分析:感应电动势阻碍电流的增加,电流不会立即达到,只能缓慢增加,即有延时性鼓励学生设计实验:选出学生设计的通电自感实验电路图如下?请大家分析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请提出改进方案分析讨论:方案1如图甲(无法判断。不合理)方案2如图乙(开关闭合瞬间灯泡能发光。由于灯泡的明暗快慢变化显示了线圈中电流的变化情况,但是一个灯泡没有对比,无法说明问题,无法说明问题。不合理)方案3如图丙(同规格灯泡,将调到既能看到延时,又能对比,合理)方案3预测:开关闭合瞬间,灯立即变亮,逐渐变亮的现象分析原因可知由楞次定律,在通电瞬间,线圈电流增大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增加,线圈中产生生感应电动势(自感电动好范文解忧愁12/14势),它阻碍了线圈中电流的增大,推迟了电流达到常值的时间,因此出现逐渐变亮的现象。这种阻碍有别于阻止。最终达到正常值。进行实验,证实猜测。得出结论2:与预测相同当电流增加时,线圈中能产生电磁感应现象。感应电流方向与原电流方向相反,阻碍电流的增加,推迟了电流增加的时间。高二物理教学设计【第四篇】教学目标:1、知道平抛运动的定义及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2、理解平抛运动可以看作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3、掌握平抛运动的规律。4、树立严谨,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5、渗透物理学“建立理想化模型”、“化繁为简”“等效代替”等思想。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重点:平抛运动的规律。难点:对平抛运动的两个分运动的理解。好范文解忧愁13/14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引入通过柯受良飞越黄河精彩视频和
本文标题:高二物理人教版教案【通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6820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