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 工艺部门负责人工作责任制度
工艺部门负责人工作责任制度□1.在总工程师领导下,主管全厂工艺技术工作和工艺管理工作,认真贯彻国家技术工作方针、政策和工厂有关规定。组织制定工艺技术工作近期和长远发展规划,2.组织编制产品的工艺文件,制定材料消耗工艺定额;根据工艺需要,设计工3.组织工艺人员深入生产现场,掌握质量情况;指导、督促车间工艺员及时解4.负责新产品图纸的会签和新产品批量试制的工艺工装设计,完善试制报告和5.负责工艺技术管理制度的起草和修订工作,组织科内和车间工艺人员搞好工6.组织领导新工艺、新技术的试验研究工作,抓好工艺试验课题的总结与成果7.8.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和技术改进工作,对技术改进方案与措施,负责签署意见,9.负责本科人员的管理工作和全厂各单10.11.完成总工程师布置的各项临时任务。□1.按规定审批程序,对工艺文件、工装图纸有更改权,对制订的工艺文件有解2.对车间执行工艺的情况有检查、监督权,对违反工艺纪律的行为有制止和处3.4.有权召开全厂性工艺技术人员的专业会议,进行技术交流,组织技术攻关,对技术业务工作进行布5.□职责1.对在计划规定期限内未完成工艺准备工作,而影响新产品试制进度和生产任务完成负责。2.对因工艺编制或工装设计问题,导致产品大量报废或返修,造成经济损失负3.4.对审查签署的工艺技术文件、产品技术条件、工艺标准、工艺规程等工艺资5.对原材料工艺消耗定额存在计算方法或数值错误,造成浪费或损失现象负责。6.7.8.9.现场作业细则作业分析通常包括操作分析、工作和简化、方法工程三种,其研究目的在于减少不必要的工作步骤,或使必要的操作用最迅速、最安全、最舒适的方法完成。动作分析可分为五大原则,二十七条项目:第一条关于人体运动的原则(一)使用双手从事生产性工作;(二)双手同时开始及完成各种对称工作;(三)使手和手臂的移动作连续曲线的动作;(四)工作应有节奏,使工作自动而圆滑;(五)操作范围内,尽量使移动距离最短,并用最低类别的动作。第二条关于工作场所的原则(一)手和手臂的运动途径应在正常工作区域内;(二)必须用眼睛注意的工作,应保证有正常视野;(三)工具和材料应置于固定位置;(四)工作场所的高度应设计能供站立或坐着使用;(五)工作区域应以少移动为原则;(六)好的工作环境可以导致好的工作表现。第三条关于工具和设备的原则(一)工具和设备应预置于随手即可拿到或抓取之处;(二)以足踏板和固定工具代替手的动作,使手能执行更有用的工作;(三)使用将完成产品移去的自动弹出设施;(四)在方便操作的情况下,将机器控制排列妥善;(五)利用特别的工具和复合的工具(多种用途的工具);(六)考虑如何使用机器以便利操作。第四条关于材料搬运的原则(一)为方便捉拿,应有良好的设计;(二)安排重力输送的漏斗、分离器、堆放和输送带,将材料送至使用地点;(三)预置和分类标明下一操作所需的材料和零件;(四)用落地输送法将产品挪开;(五)将所有较重物品举起时使用搬运机械。第五条关于节省时间的原则(一)改善人工和机械动作的迟疑或暂时停止的问题;(二)通常动作形式需要较少步骤或元素者,所用的时间最短;(三)当机器工作时,工作应是进行中;而工作进行时,机器应是工作中。第六条填写方式(一)操作步骤需按照工作流程详细记录;(二)操作方法应于操作步骤手续中给予详细记录,操作方法尽量以显浅文字叙述,使员工易于了解;(三)当机器工作时,工作应是进行中,而工作进行时,机器应在工作中;(四)应同时加工两个或两个以上零件;(五)操作方法若叙述不完整,需用图示辅助说明,能绘图者尽量用图示,使操作员易于了解;(六)其余应注意事项,需填写于表格中;(七)表格如表2.2所示。操作标准作业规定□目的第一条依据加工指示书所做成的标准。第二条为了使操作者更加了解,如何操作机器才最安全,也最节省时间,把工作流程的现状,予以调查记录,并利用分析技术,运用改造原则,以可行的途径,求得一种最合理的工作方法。□运用范围第三条本厂管理员以下的作业员,作为操作机器、仪器、模具及各类工具的依据。□作业细则第四条作业分析通常包括操作分析、工作简化、方法工程三种,其研究目的在于减少不必要的工作步骤,或使必要的操作用最迅速、最安全、最舒适的方法完成。动作分析可分为五大原则,27条项目,介绍如下:(一)关于人体运动的原则1.使用双手从事生产性工作。2.双手同时开始及完成各种对称工作。3.使手和手臂的移动作连续曲线的动作。4.工作应有节奏,使工作自动而圆滑。5.操作范围内,尽量使移动距离最短,并用最低类别的动作。6.应尽量利用物体重量。(二)关于工作场所的原则1.手和手臂的运动途径应在正常工作区域内。2.必须用眼睛注意的工作,应保证有正常视野。3.工具和材料应置于固定位置。4.工作场所的高度应设计能供站立或坐着使用。5.工作区域应以少移动为原则。6.好的工作环境可以导致好的工作表现。(三)关于工具和设备的原则1.工具和设备应预置于随手即可拿到或抓取之处。2.以足踏板和固定工具代替手的动作,使手能执行更有用的工作。3.使用将完成产品移去的自动弹出设施。4.在方便操作的情况下,将机器控制排列妥善。5.利用特别的工具和复合的工具(多种用途的工具)。6.考虑如何使用机器以便利操作。(四)关于材料搬运的原则1.为方便取拿,应有良好的设计。2.安排重力输送的漏斗、分离器、堆放和输送带,将材料送使用地点。3.预置和分类标明下一操作所需的材料和零件。4.用落地输送法将产品挪开。5.将所有较重物品举起时应使用搬运机械。(五)关于节省时间的原则1.改善人工和机械动作的迟疑或暂时停止的问题。2.通常动作形式需要较少步骤或元素者,所用的时间最短。3.当机器工作时,工作应是进行中;而工作进行时,机器应是工作中。4.应同时加工两个或两个以上零件。(六)填写方式1.操作步骤需按照工作流程,详细记录。2.操作方法应于操作步骤手册中给予详细记录。操作方法尽量以浅显文字叙述,使员工易于了解。3.操作方法若叙述不完整,需用图示辅助说明,能绘图者尽量用图示,使操作员易于了解。4.其余应注意事项,需填写于表格中。5.表格如表2.1所示:(七)资料使用方式1.需存档;2.现场需公布。★设备使用、维护规程的制订、修改与执行■◆备使用、维护规程是根据设备使用、维护说明书和生产工艺要求制定,用来指导正确操作使用和维护设备的法规。各大公司所属厂矿、公司都必须建立、健全设备使用规程和维护规程。□规程制定与修改的要求1.厂(矿)首先要按照设备使用管理制度规定的原则,正确划分设备类型,并按照设备在生产中的地位、结构复杂程度以及使用、维护难度,将设备划分为:重要设备、主要设备、一般设备三个级别,以便于规程的编制和设备的分级管理。2.凡是安装在用的设备,必须做到台台都有完整的使用、维护规程。3.对新投产的设备,厂(矿)要负责在设备投产前30天制订出使用、维护规程,并下发执行。4.当生产准备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时,在改变工艺前10天,生产厂(矿)要根据设备新的使用、维护要求对原有规程进行修改,以保证规程的有效性。5.岗位在执行规程中,发现规程内容不完善时要逐级及时反映,规程管理专业人员应立即到现场核实情况,对规程内容进行增补或修改。6.新编写或修改后的规程,都要按专业管理承包制的有关规定分别进行审批。7.对使用多年,内容修改较多的规程,第三年要通过群众与专业管理相结合的方式,由厂(矿)组织重新修订、印发,并同时通知原有规程作废。8.当设备发生严重缺陷,又不能立即停产修复时,必须制定可靠的措施和临时性使用、维护规程,由厂(矿)批准执行。缺陷消除后临时规程作废。□设备使用、维护规程必须包括的内容(一)设备使用规程必须包括的内容:1.设备技术性能和允许的极限参数,如最大负荷、压力、温度、电压、电流等;2.设备交接使用的规定,两班或三班连续运转的设备,岗位人员交接班时必须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交接,内容包括:设备运转的异常情况,原有缺陷变化,运行参数的变化,故障及处理情况等;3.操作设备的步骤,包括操作前的准备工作和操作顺序;4.紧急情况处理的规定;5.设备使用中的安全注意事项,非本岗位操作人员未经批准不得操作本机,任何人不得随意拆掉或放宽安全保护装置等;6.设备运行中故障的排除。(二)设备维护规程应包括的内容:1.设备传动示意图和电气原理图;2.设备润滑五定图表和要求;3.定时清扫的规定;4.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各项检查要求,包括路线、部位、内容、标准状况参数、周期(时间)、检查人等;5.运行中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6.设备主要易损件的报废标准;7.安全注意事项。□设备使用、维护规程的贯彻执行1.新设备投入使用前,要由厂(矿)专业主管领导布置贯彻执行设备使用、维护规程,规程要发放到有关专业、岗位操作人员以及维修巡检人员人手一册,并做到堆积不离岗。2.生产单位要组织设备操作人员认真学习规程,设备专业人员要向操作人员进行规程内容的讲解和学习辅导。3.设备操作人员须经厂级组织的规程考试及实际操作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4.生产单位每周都要组织班组学习规程,车间领导及设备管理人员,每月要对生产班组规程学习情况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抽查情况纳入考核。★设备维修制度■◆设备维修制度,是指对设备进行维护、检查和修理所规定的制度,其内容是随着生产和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一、计划预修制计划预修制,又称计划修理制,是指我国工业企业50年代从苏联引进后开始普遍推行的一种设备维修方式。这种维修是进行有计划的维护、检查和修理,以保证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其特点在于预防性与计划性,即在设备未曾发生故障时就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性的维修。这种按事先规定计划进行的设备维修是一种比较科学的设备维修制度,有利于事先安排维修力量,有利于同生产进度安排相衔接,减少了生产的意外中断和停工损失。运用这种维修制度,要求了解和掌握设备的故障理论和规律,充分掌握企业设备及其组成部分的磨损与破坏的各种具体资料与数据。在设备众多、资料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在重点设备以及设备的关键部件上应用。计划预修制的内容主要有:日常维护、定期检查、清洗换油和计划修理。二、计划保修制计划保修制是60年代在总结计划预修制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设备维修制度。它的主要内容是:日常保养,一级保养和计划大修。这是一种有计划地进行三级保养和大修理的制度和方法。三、全员生产维修制(TMP)全员生产维修制,又称预防维修制,是日本在学习美国预防维修的基础上,吸收设备综合工程学的理论和以往设备维修制度中的成就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制度。我国是80年代开始,引进研究和推行这种维修制度的。全员生产维修制的核心是全系统、全效率、全员。★设备修理计划■◆设备修理计划,一般分为年度、季度计划和月度作业计划。年度修理计划又分为车间按各台设备编制的年度计划,主要设备的大、中、小修理计划和高精度的、大型的生产设备大修理计划。年度修理计划,一般只在修理种类和修理时间上作大致安排;季度修理计划,则将年度计划中规定的修理项目进一步具体化;月度修理计划则是更为具体的执行计划。一、计划的编制在设备修理计划的编制中,要规定企业计划期内修理设备的名称、内容、时间、工时、停工天数、修理所需材料、各配件及费用等。1、修理周期定额,包括修理周期、修理间隔期和修理周期结构,这是编制设备修理计划的重要依据。修理周期,是指相邻两次大修理之间或新设备安装使用到第一次大修理之间的时间间隔。修理间隔期,是指相邻两次修理(无论大修理、中修理或小修理)之间的时间间隔。修理周期结构,是指在修理周期内,大、中、小修理的次数和排列的次序。2、修理工作定额,是指确定修理工作量大小,计算修理工人人数,确定设备修理停工时间的依据。它包括修理复杂系数、修理工作劳动量定额、设备修理停歇时间等内容。(1)修理复杂系数,是指用来表示不同设备的修理复杂程度,计算不同设备修理工作量的假定单位。它是由设备的结构特点、工艺性能、零部件尺寸等因素决定的。修理复杂系数通常是以某设备为标准,其他设备的复杂系数与之相比而确定。机器设备越复杂,修理复杂系数越高,修理的工作量越大。(2
本文标题:工艺部门负责人工作责任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72226 .html